花钟教学设计王崧舟

时间:2024-07-30 14:59:5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花钟教学设计王崧舟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花钟教学设计王崧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花钟教学设计王崧舟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独立学会本课6个会写的生字;正确读写与理解“插秧、枯萎、基业、考验、优雅、语重心长、勃勃生机”等词语,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与适度引进课外资料等方法,引导学生领悟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

  3、感悟故事通过层层设置悬念来增加吸引力的写作手法。

  4、初步感受林清玄散文的现代佛教文化气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和适度引进课外资料等方法,引导学生领悟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林清玄散文的现代佛教文化气息。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前调查问卷;课堂作业纸。

  【教学时间】2课时,连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公布《桃花心木》课前预习调查的结果。

  2、初步征询学生继续学习的方法。

  二、在文学语境下品读《桃花心木》。

  (一)发现问题。

  1、反复熟读课文中写道理的语段(第14自然段)。

  2、围绕这一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梳理学生的问题。

  (二)发现哲理。

  1、抓住故事中的重要情节感悟“不确定”的语境意义。

  默读这一个故事,画一画,想一想,故事的哪些地方能够帮助你读懂这个“不确定”。(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这能帮助你读懂“不确定”吗?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

  总而言之,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是——(生接答:不确定的)。这包括,浇水的日期是不确定的;浇水的量是不确定的;浇水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

  2、理解浇水与老天下雨之间的对应关系,深入感悟“不确定”的内涵。

  他为什么要这样浇水呢?

  他之所以来得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那是因为——(指名回答)。

  浇水的量之所以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那是因为——(指名回答)。

  他之所以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不一定,那是因为——(指名回答)。

  (三)发现秘妙。

  1、作者一开始理解种树人的做法吗?

  2、对于种树人的做法,作者产生了哪些反应?为什么会有这些反应?

  3、你们不觉得作者这样写很奇怪吗?

  谁不愿意听人这样讲故事呢?有好奇,有期待,有悬念。只有这样来写故事,才能一步一步地、不知不觉地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最后要讲的这一个道理上来。

  三、在文化语境下悟读《桃花心木》。

  (一)不确定与苦难。

  1、在你的生活里,曾经遇到过这样不确定的事情吗?(指多名学生回答)。

  2、提供资料:作者林清玄一生最佩服的三个人,感悟不确定往往意味着遭遇苦难。

  其实,生活本来就是不确定的,不确定才是生活的真相。有的人,因为无法适应生活的不确定,像桃花心木苗一样枯萎了。有的人,在不确定的生活中独立自主、努力生长,像桃花心木一样成了百年大树。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不确定”,而在于我们应该怎样适应“不确定”。

  (二)不确定与心态。

  1、提供资料:林清玄在《菩提十书·云散》一文中的语段。

  2、讨论:天上的云并没有改变,它们永远是不确定的。那么,是什么改变了?(指名回答:心)。

  心改变了,于是,看到的一切的云都是美的。

  (三)不确定与转化。

  1、提供资料:林清玄《菩提十书·求好》一文中的语段。

  2、你们能用上不确定的道理来回答林清玄的问题吗?(学生写话,组织交流)。

  3、课堂口头练习:生活是不确定的……。

  四、结课。

  1、回顾课始学生的各个提问,逐一释疑。

  2、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只有“不确定”才是唯一确定的,这便是无常。懂得无常,就是醒来!

【花钟教学设计王崧舟】相关文章:

《花钟》教学设计06-22

花钟教学设计01-17

《花钟》教学设计优秀03-15

《花钟》教学设计15篇(精)04-12

《核舟记》教学设计02-23

【精华】《核舟记》教学设计04-22

《花钟》教学反思10-01

花钟教学反思10-02

《花钟》教学反思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