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认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
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
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重点分析】
了解人物的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媒体】
1、硬件媒体:
计算机、录音机。
2、软件媒体:
文字、图形、音乐。
【教学过程】
一、边导入新课边板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的第一、二段,了解到当“我”得知父亲允许闰土来看管祭器后是多么高兴。于是“我”就日日盼望着闰土的到来。
板书:
少年闰土
二、学习第三段
1、小组学习:
⑴自由读第二段,“我”盼来的这位少年到底是什么样子,请用笔把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用“”画出来。
⑵从闰土的样子中可以看出他的那些特点?
2、讨论交流。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的写法。
三、学习第四段
1、“我”最盼望的就是见到闰土后,他能赶快为“我”捕鸟,可是闰土却给“我”讲了许多新鲜事。选择合适的方法学习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习方法:
⑴勾动词,做动作。
⑵查阅资料。
⑶有感情朗读。
⑷想象画面。
⑸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或提出问题。
2、小组学习:
⑴四件事中,你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件,说出理由,再读一读。
⑵从这些事中你能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可以读一读,说一说,也可以在书上画一画。
⑶你怎么理第14自然段。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意愿,可打乱四件事的叙述顺序。
(四件事的叙述有详有略,学习时注意体会。)
⑴动画演示润土捕鸟的经过,再读课文,说说闰土是怎么捕鸟的(找动词),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闰土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课件演示。
板书:
扫、支、撒、拉
⑵小结:
闰土就这么轻易把鸟捕到了,从闰土捕鸟前的充分准备,捕到鸟娴熟的动作,我们看出了他的聪明能干,所以捕到的鸟(很多),什么都有,有什么?“……”说明什么?(还有很多)这些你鸟都见过,都能叫得上它们的名字,这也说明什么?
⑶请你来当一回捕鸟能手,把有趣的捕鸟经过读一读,只读闰土讲的话,老师给你起头(师读提示语)练习朗读,用自豪的语气强调见识广。
过度:
冬天下雪时,闰土知道到海边的沙地上去捕鸟,夏日来临他又会干些什么那?(拾贝壳)闰土见过的贝壳也很多,有红的,绿的。而且他还能根据这些贝壳的形状给它们起来好听的名字,这也说明什么?(见识广)
4、学习“看瓜刺猹”:
⑴听到声响,就知道猹在咬瓜,说明他有经验。“捏”用的好,捏在手中就灵活,就能随时刺到猹。“看到猹,你变刺”动作快,不犹豫,说明他勇敢。
⑵把“看瓜刺猹”这部分读一读,只读刺猹过程(“月亮地下……轻轻地走去”接“走到了……”)评改后再读。
⑶读到这里,浮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出示第一副动画。请同学随着演示(从天空到地面再到人物的顺序)用自己的话或课文中的语言将画面予以描述。
过渡:
润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得却令人难以忘怀。他给“我”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夏天的夜晚闰土有着瓜地刺猹的勇敢经历,那末朝讯来的时候,闰土干什么?(到海边看跳鱼)他看到鱼的什么样?(有着青蛙的.两个脚)鱼儿长着脚,真是够希奇够有趣的。
闰土知道的希奇有趣的事仅仅这四件吗?(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师生对答。
5、当“我”知道闰土有那么丰富的生活,有那么广博的见识,他知道那么多新鲜事的时候,“我”由衷地发出了一句感慨,齐读第16自然段第一、二句话。
“啊”的语气读出来了,理解吗?“我”什么心情?
板书:
羡慕佩服
6、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⑴出示第16自然段:
啊!《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们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它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它们都和我们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⑵小组讨论、交流:
①“我们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
(富家子弟。)
②“只看见院子里高墙的天空”是什么意思?
(“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再深宅大院,不能广泛的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视很少。)
③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四、学习第五段
过渡:
正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候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1、自由度第五段,加以体会(急、躲、拖、松)。
2、看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怎样告别的,在说一说。
3、以板书为线索总结全文:
从开始得知闰土要来“我”家,“我”就盼望;第一次见面时,“我”发现闰土可爱、朴实的农家少年,就从心里喜欢她;到以后的接触,“我”发现他不仅外表可爱,而且是个聪明、能干、勇敢、见识广的少年。这时候我对特的感情又喜欢发展到羡慕、佩服,进而向往她的生活。感情更深了,却要分手,什么感觉?
4、指名读三、四、五段。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
六、小结学习情况
1、反馈质疑。
2、谈谈自己在写人文章上及快速阅读方法上的体会、收获。
七、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1、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反复读一读,体会特点:
第四自然段:“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它套住了”。
2、什么是人物的外貌,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的问题。
3、抓特点,不流于形式;开阔思路,反映与众不同之处。
4、同学间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
八、布置作业
1、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2、完成习题精选的练习。
【板书设计】
雪天捕鸟
少年闰土夏日拾贝聪明
月夜刺猹勇敢
潮汛看鱼见识广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了解人物的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通过对少年闰土的感悟,感受鲁迅作品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了解人物的特点。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从同学们的“了不起”入手,引出了不起的人物——鲁迅,他就是我们上节课认识的鲁迅先生,把你了解到的鲁迅和大家做交流。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巧妙地引入本文所要学习的内容。
一、结合内容回顾,引出学习要领:
1、有一位学者说过:读鲁迅的小说就是要体会他怎样用准确而深刻的语言刻画出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他内心所要表达的强烈情感,这样你才能走近他。”那我们这节课就通过走近少年闰土,去感受鲁迅作品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以学者之语道出本文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二、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形象。
1、我和闰土的相识,缘于新年祭祀的帮忙,最初的相识是在厨房里,齐读: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读了这段话,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外貌可爱害羞
【设计意图】利用初识中,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学习方法和人物特色。
2、由于我和闰土年纪相仿,很快我们便很快熟识了,闰土向我讲起了他的乡下生活。他给我讲了哪几件事?
3、这四件事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月下刺猹,请同学们找到闰土和我讲看瓜刺猹的内容,好好地读一读,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闰土的`什么特点?用批注记录下你思考的痕迹。根据学生发言,对句子的朗读进行指导。你愿意做这机智勇敢的闰土吗?愿意的站起来,剩下的做少年(如果没有,就老师来当少年)注意“奔”字的字音。相机板书:动作,机智勇敢
【设计意图】自主思考,学会批注,展示思维,这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应该着力培养的学习能力。利用看瓜刺猹这件事,实现这一能力培养的训练。
4、追寻记忆,体会语言:你们读得入情入境,看书中有幅图就展示了此时的情境,你们看,哪位是闰土?哪位是少年?为什么?正是因为闰土绘声绘色地讲述,所以在作者的脑海中清晰地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出示第一自然段的语言和图画。这幅画面,我记忆深刻,无法忘怀,所以作者把它放在了课文的第一段来写,这种倒叙的写法就是作者构思的精巧。
【设计意图】体会鲁迅作品的艺术特色是本课的一大教学目标,也是高年级阅读教学应该落实教学目标,利用第一自然的解读,让学生明白鲁迅作品的构思精巧。
5、小结:刚才我们在学习看瓜刺猹这件事时,通过抓住描写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词句来体会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下面我们就运用这种学习方法体会的另外的三件事,感受闰土的形象特点。我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你觉得自己有能力自学完这三件事,那王老师欢迎大家挑战,如果觉得有难度,你可选择你喜欢的一件来体会。别忘了把你思考的结果——闰土的形象特点写在相应的词句旁边。
交流汇报。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作者通过对少年闰土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一位聪明可爱,勇敢机智,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赫然站在我们眼前!这是鲁迅小说刻画人物的一大特点——人物鲜明。
【设计意图】学法的迁移,让学生自学其它三件事情,而教师通过对比,让全体学生体会到闰土和“我”生活的截然不同,感受人物的情感。同时,在感悟人物形象中,更真切地感受鲁迅作品的另一艺术特色。
所以当我听了这位见多识广的小伙伴讲述,忍不住发出感慨:(齐读)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和他相比,我实在是孤陋寡闻。
【设计意图】对于文中出现的有些生涩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利用老师的引述深化句意的理解。
对比闰土丰富多彩的生活,我更是感慨万千:(齐读)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当闰土在雪下捕鸟的时候,我在,当闰土看跳鱼儿的时候,我在,当闰土海边拾贝的时候,我在,当闰土月下刺猹的时候,我在,出示四角天空图片,庭院深深,高墙耸立,我闰土在海边时,他们和我一样看不见雪地捕鸟;看不见海边拾贝;看不见潮汛跳鱼儿;看不见看瓜刺猹,看不见大自然界的很多很多,只看见深宅大院四角的天空,只能呆在高墙林立的家中,苦读诗书,如井底之蛙,对外面的世界不无所知。所以在听了闰土讲外面精彩的世界,我的内心很是——?带着这种情感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是文中比较难懂的重点的句子,也是教学难点,除了让学生自主感悟交流之外,通过引导想像,看图想像,把学生带入情境,体会语言的内涵。
三、想像情景,体会人物情感。
1、很快新年过去了,闰土也要回家了,我们这对新朋友也离别在即,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我”和闰土分别是怎样的情景?想一想,写下来。
2、依依惜别之后,即便是我离开了故乡,闰土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也印在了我们每一位读者的心中,鲁迅就是这样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巧的构思,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来刻画人物的写法也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设计意图】用课堂练笔的方式感受“我”和闰土的情深,更贴切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加强了学生的练笔训练。
四:阅读练习,拓展运用。
1、我们知道,《少年闰土》截选自小说《故乡》,小说中,还有很多人物也是个性鲜明,请同学们运用方法,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试着分析文中的另一人物形象“豆腐西施”杨二嫂。
2、课外阅读鲁迅的其他小说,试着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将本课学到的学习方法利用课外练习的方式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课外作业二选一,给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空间。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感知少年闰土这一形象,知道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知道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教学准备】
简易多媒体制作。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我们最近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项戴银圈,他是──(生答:少年闰土)(出示画面)师饱含激情引背:“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下面是──都种着──其间有一个──那猹却──”
同学们,这是多少年前我记忆中的闰土?(30年)人生能有几个30年呢!为什么闰土会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意在引导学生说闰土给我讲了许多新鲜事、有趣的事,我们成了好朋友。)
二、新授重点段(第4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第4段,然后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闰土是个怎样的农村少年?是从哪件事中怎么读懂的?
2、全班交流:
机智勇敢看瓜刺猹。
聪明能干雪地捕鸟。
见多识广海边拾贝壳。
见多识广看跳鱼儿。
(以上内容是教学的重点,适时进行感情朗读指导。)
3、读第14、16自然段:
⑴ 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作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
师生对答:
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而“我”却不知道。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而“我”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而“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而“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这许许多多的新鲜事,我从来都不知道。
⑵ 再读第16自然段,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
小组讨论、交流:
① “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
(富家子弟。)
②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
(“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③ 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再次有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想象表演
闰土让我看到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是多么想再与他相处下去,再听听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儿啊,可惜我们却要分手了。(示图)他们会怎样话别呢?读读最后一段,想象一下当时情景,同桌俩分角色演一演这对好友分别的场面。
(请学生上台表演,播放音乐。)
四、拓展学习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人们都在经历中成长着。我和闰土儿时结下了纯真的友谊,然而几十年后再次相遇时,闰土的一句“老爷”让我大吃一惊。请同学们课外读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看看三十年后的闰土变成了什么样,我们利用班队课交流读书体会。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01-14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15篇04-06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15篇)05-06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合集15篇)06-07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15篇(优选)11-09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07-09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0-12
《闰土》教学设计12-06
少年闰土说课稿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