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29 14:59:4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学习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及其应用,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进一步探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

  本章通过对汽车行驶速度问题的分析,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过程,体会到现实世界中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既有相等关系,也有不等关系,使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等式.

  2、主要知识结构

  不等式的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以前接触到的代数式及方程等知识都具有唯一性,给定字母的值,能确定唯一的代数式的值,给定方程能得到唯一的解,而这一节所接触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却有无数个解,需要我们去用集合的形式来表示,这对学生形象思维来说是一个大的转变,所以我们将不等式解集的理解和表示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将不等式解集的概念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题学习力求达到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不等式的意义,不等式解的意义,并能判断出不等式的解.

  2.理解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经历问题的提出→分析→探索→类比的过程,体会到生活中数量关系的多样性,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

  情感与态度: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师生共同探索不等式的意义及找到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以讲学稿为载体,采用探索发现法,以问题为主线,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求解与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通过情境的分析过程,强化学生的主动探索,加强对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数学建模思想教学,体现新课程标准里,对重要的概念和数学思想呈螺旋上升的原则.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1、导入新知,解释疑难

  (1)不等式的概念

  通过对前面情境的分析,学生对生活中的`不等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对进一步了解不等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此时再引入新的情境,让学生去分析其中的不等关系,学生乐于接受.

  问题: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A地50千米,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分析:设车速是x千米/时.

  从时间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则以这个速度行驶50千米所用的时间

  不到小时,即①

  从路程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则以这个速度行驶小时的路程要超过

  50千米,即②

  式子①和②从不同角度表示了车速应满足的条件.

  (2)不等式的解和解集

  在了解不等式之后,学生很容易将思维转移到什么样的值才满足这个不等式,光凭想像很难得出结果,此时利用多媒体的交互作用,让学生对未知数的值进行试探.比如:若速度为100千米/时,(多媒体演示)输入速度x的值为100,多媒体中的汽车随之进行运动,观察运动的结果,满足题目的要求,所以100是这个不等式的解,从中得到不等式解的概念.

  如果学生对这个演示过程感兴趣的话,鼓励学生多进行试探,比如再输入80、75等,同时穿插一些不满足题意的值,如40、50等,便于进行对比,寻找这个不等式的解的范围.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不等式的解到底有多少个?

  2、这些解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学生回答后,从中归纳得到:只要是大于75的数都满足这个不等式.用集合的形式表示为,从而得到不等式解集的概念: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3)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多媒体演示)画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的过程.

  然后在黑板上按四步引导学生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画数轴—→找点—→描点—→牵线

  2、归纳类比,寻找解集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四)归纳总结,知识回顾

  师生合作,共同归纳.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老师进行引导、整理.归纳时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什么叫不等式?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什么叫不等式的解?什么叫不等式的解集?

  怎样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2

  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

  2.会用不等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重点)

  3.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及解不等式.(难点)

  一、情境导入

  有一群猴子,一天结伴去摘桃子.分桃子时,如果每只猴子分3个,那么还剩下59个;如果每只猴子分5个,那么最后一只猴子分得的桃子不够5个.你知道有几只猴子,几个桃子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不等式的概念

  下列各式中:①-3<0;②4x+3>0;③x=3;④x2+x+2;⑤x≠5;⑥x+2>+3.不等式的个数有( )

  A.5个 B.4个 C.3个 D.1个

  解析:③是等式,④是代数式,没有不等关系,所以不是不等式.不等式有①②⑤⑥,共4个.故选B.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判定,一般用不等号表示不相等关系的式子是不等式.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识别常见不等号:>,<,≤,≥,≠.如果式子中没有这些不等号,就不是不等式.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探究点二:列简单不等式

  根据下列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

  (1)x与2的和是负数;

  (2)与1的相反数的和是非负数;

  (3)a与-2的差不大于它的'3倍;

  (4)a,b两数的平方和不小于它们的积的两倍.

  解析:(1)负数即小于0;(2)非负数即大于或等于0;(3)不大于就是小于或等于;(4)不小于就是大于或等于.

  解:(1)x+2<0;

  (2)-1≥0;

  (3)a+2≤3a;

  (4)a2+b2≥2ab.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6题

  探究点三:不等式的解与解集

  【类型一】 对不等式解的理解

  下列不是不等式5x-3<6的一个解的是( )

  A.1 B.2 C.-1 D.-2

  解析:分别把四个选项中的值代入不等式,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数分别为5×1-3=2<6,5×(-1)-3=-8<6,5×(-2)-3=-13<6,而5×2-3=7>6不能使不等式成立,故选B.

  方法总结:判断某个数值是否为不等式的解的方法:可直接将数值代入不等式的左右两边看不等式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是不等式的解;反之,则不是.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1题

  【类型二】 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2是不等式x+3<4的解

  B.x=3是不等式3x<7的解

  C.不等式3x<7的解集是x=2

  D.x=3是不等式3x>8的解

  解析:A不正确,因为当x=2时,x+3<4不成立;B不正确,因为不等式3x<7的解集是x<73,当x=3时,不等式3x<7不成立;C不正确,因为不等式3x<7有无数多个解,而x=2只是其中一个解,因此只能说x=2是3x<7的解,而不能说不等式3x<7的解集是x=2;d正确,因为当x=3时,不等式3x>8成立.故选D.

  方法总结: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个,一般是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未知数取解集中任何一个值时,不等式都成立;未知数取解集外任何一个值时,不等式都不成立.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2题

  三、板书设计

  1.不等式的概念

  2.用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3.不等式的解、解集

  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并用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要注意常用的关键词的含义:负数、非负数、正数、大于、不大于、小于、不小于、不足、不超过等,这些关键词中如果含有“不”“非”等文字,一般应包括“=”,这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02-28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04-08

不等式组教学反思01-07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11-06

等式与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12-05

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12-11

《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09-08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反思02-26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