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抚育我》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爸爸、妈妈抚育我》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爸爸、妈妈抚育我》教学设计1
课题:《爸爸、妈妈抚育我》
主备人:王延涛
课时:2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2、学习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
3、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心血,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教学重点: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教学难点: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心血,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二、目标引领,明确方向
三、联系实际,合作探究
三、真情触动,实话实说
四、敬献礼物,以表心意。
五、全课总结,升华感情
六、布置课下搜集任务
1、播放录像。(郭晓芳的故事)
2、师小结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爸爸、妈妈抚育我》,好吗?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2、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心血,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1、出示图片,创设探究话题:什么是抚育?
2、故事交流会
师参与小组内活动,相机评价、提升、指导。
3、相机指导阅读第7页文字,学习都博士的话,知道虚岁。
4、引导学生体会抚育子女的辛苦。
6、讨论话题:父母为什么要这么做?
1、实话实说我和父母的故事。
2、相机阅读第9页《我心灵的家》
3、出示图片,畅谈做法
师小结并过渡:老师明白了,你们也爱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出示板书:爱),你们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们。那好,借此机会,老师建议大家动起手来,亲手做一份礼物,献给你们亲爱的爸爸、妈妈。
师生共舞《让爱住我家》轻松结课。
出示课下搜集任务:搜集小时候和长大后的照片,了解自己长大的变化;并对爸爸、妈妈的工作进行调查访问,准备照片、汇报卡等材料。
1、看大屏幕。
2、谈感受: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与大家交流分享。
3、齐读课题。
快速浏览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1、围绕以下问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A、第七页的底衬图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B、第八页的底衬图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C、本页两幅照片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汇报交流课前准备的父母关心他们、令他们难忘的事。
3、阅读第7页文字资料,交流获得的信息。
4、小组表演小品,余生谈感受。
5、汇报交流课前搜集“父母的一天”的作息时间。
6、针对“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做”发表自己的看法。
1、实话实说自己对待父母这种做法的态度。
2、阅读第9页《我心灵的家》
3、完成第10页写给爸爸妈妈的心里话。
4、生谈自己的做法。
1、生制作礼物。
2、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展示。
师生共舞《让爱住我家》轻松结课。
学生搜集小时候和长大后的照片,了解自己长大的变化;并对爸爸、妈妈的工作进行调查访问,准备照片、汇报卡等材料。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爸爸、妈妈抚育我》教学设计2
〖学生实态〗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时刻得到父母等长辈的关心与呵护,但他们将长辈的关怀视为理所当然,常常熟视无睹,加上中国特有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使多数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他们对周围事物反应淡漠,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往往难以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学生从小生活在温暖的家庭中,对父母的关心照顾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从学生的家庭生活出发,从他们的出生、成长入手,使学生理解和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萌发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情感。
〖教科书分析〗
本课题的学习重点是以学生的家庭为切入点,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体验并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教科书中呈现的图片和作文等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虽然普通却又非常典型的画面和事例,它提示我们,应从不同的侧面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实际中的细微小事,去发现和体会父母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辛劳,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通过体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搜集、整理自己与家长的合影和家长抚育自己成长的小故事。
2.观察爸爸或妈妈一天的作息,体会爸爸、妈妈的'辛劳。
(二)教师准备
1.搜集动物和人类抚育子女的图片和录像片断。
2.邀请几位热心的家长参与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请他们做精心的准备,列举生活中鲜活的小事例,讲述抚育孩子的切身体会。
〖本课题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体会是父母给了自己生命,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体验能力及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而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
3.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重和孝敬之情,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和情感。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实施过程〗
〖反思〗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启发学生回忆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并搜集与父母的合影照片、父母给自己购买的纪念品等,为教学做好准备。
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课堂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注重他们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及家长的热心参与,使学生始终处在浓郁的家庭氛围之中。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通过观察、交流、体验等层层深入的活动,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懂得个人的健康成长是家长呵护的结果,从而萌发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重和孝敬之情,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和情感。
我让学生把自己写给父母的感人至深的小短文读给父母听,并请家长谈谈自己的体会。令我意外的是,我得到了许多家长的亲笔信。在他们的字里行间充分体现出,虽然抚育孩子的过程非常艰辛,但孩子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欢乐。这一课堂教学的延伸,给家长和学生搭建了一个心与心沟通的平台;父母对自己孩子提出的殷切期望,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次潜移默化的教育。
〖评析〗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过程及过程中的情感因素被提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变得更加丰富了,教师将其有意识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从学校、家长、学生三个方面入手,着眼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在课前准备“两个一”:一张自己与家长的合影,一个家长疼爱自己的故事,同时邀请部分家长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倾听家长讲述养育孩子的小故事,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家庭生活联系起来,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体验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体验父母抚育子女的辛劳,使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产生情感,建立认识。同时,教师做到了让学生通过多个角度,运用多种形式了解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如让学生观看动画片、请家长座谈、同唱歌曲、吟咏古诗、编排模拟体验活动等,这些形式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自己的健康成长是父母呵护的结果。
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教师通过学生的观察、收集、整理、制作,实现了对教科书内容的二度开发,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此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相互交流,使学生在真情实感中切实体会到家长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与家长情感交流的机会,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家长互动参与的过程,使课堂教学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延伸,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下健康成长。
【《爸爸、妈妈抚育我》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设计11-08
《妈妈睡了》教学设计11-24
《我选我》教学设计04-13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04-07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09-20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10-13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11-22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09-06
《我想》教学设计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