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23 09:59: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教师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教学设计(15篇)

教师教学设计1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的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已成为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育家”。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更要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一、英语教学反思的主要特征

  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教学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教学反思并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更合理。教学反思追求更多更好的方法,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学反思对教学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并及时地把思想变为行动。一个教师如果能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经常能研究总结,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将不断提升。

  教学反思具有探索性。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的迷茫,实践中的困惑。反思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探索中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教师探索的过程,也是教师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它既有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也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如:探究性教学和任务型教学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得到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如何为课堂教学服务?既有常规课的反思,也有专题活动的反思,比如如何高效性地分析试卷?怎样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写作水平,等等。教师既有通过自己实践后感受而进行的教学反思,也有借学生的眼睛作为“镜头”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

  二、英语教学反思的内容

  1、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革新、备课方式和课前准备、自我教学能力的重新认识及课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设等几方面进行深入持久的努力。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要从片面地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并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教师应通过广泛的理念学习,不断探索反思。

  2、对教学方式的反思。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学的逻辑和接受逻辑,授课方式基本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少有师生互动探究,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掘潜能。教师在教学中是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通过学生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的“输入式”教学,代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输出式”教学;要转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要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

  3、对学习方式的反思。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说要求教师对学生如何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指学习新知识或解决问题时采取的一贯方式。传统的模式是学生被视为“应试的机器”或是“可填塞知识的容器”,他们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习策略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4、对教材的反思。以前教师把教材当作惟一的教学资源,“吃透教材,教好教材”成了对教师的最高要求。其结果是,教师被扼杀了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要求教师参与课程设制,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搞好校本课程。由“教好教材”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教好学生”不仅会促进教学改革,还会有力地促进教师的发展。广博的课程资源会帮助教师不断“充电”,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5、对教学对象的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英语教师首先要摒弃传统的以“教案为本,以课本为本,以统一的标准评价为本”的传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整齐划一,造成了学生“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英语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另外,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知识能力;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对这门语言难易程度的期待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6、对教师角色的反思。过去的教师相对学生而言,处于绝对的“权威”位置,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建立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应该是平等的合作者,和学生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7、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评价要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转变;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要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

  三、英语教学反思的途径

  1、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学生时常用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思考着教师,从学生的行为、思想状态、学习成绩以及对老师的期待中都会反映出我们的教学状况。所以老师要时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分析现象,探究原因,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施教中的利弊得失。

  2、从教师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从教师的角度来对我们自己的教学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审视,要抓关键事件,从而捕捉住发展自己的机会。

  3、通过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反思教学。邀请同行或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与他们交流和对话。可以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时会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部分或全部的重建。

  4、通过写课后反思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写课后反思,把每一堂课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意外收获、学生见解记录下来,不断积累经验,开辟和完善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思路。

  总之,高中英语教学反思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基点,不是简单的课后回顾,而是不断提高和深化的过程。教师在“思”中学,在“改”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和创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要做到“四明确”,即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比如:“同学们,下边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明确时间),大家自学教材的第23页至24页(明确内容),在自学的过程中可进行小组讨论(明确方法),5分钟后请回答下列问题(明确要求)”。只有做到四明确,学生才能高效率地进行自学。“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他们还有许多措施,如“从初始年级开始抓起”,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差就要给他补课,有的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就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困生”按在前排,与好学生相伴而坐,减少他们的“求助”难度,采取“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战术,等等。

教师教学设计2

  一、基本格式

  1、页眉设置:

  xx(年级)xx(学科)xx版第×册

  主编:xxx

  协编:xx

  审核人:xx

  3、栏目设置:

  (教案)

  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重点难点

  学法指导

  板书设计

  知识链接

  教学准备

  (学案)

  课题:xxxx

  班级:xxx

  姓名:xxx

  学习目标:

  自学引导(读一读、写一写、想一想、查一查、问一问)

  自主学习(粗读、精读、品读、合作探究)(文体不同格式不同)目标检测总结提升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拓展阅读)

  二、栏目说明

  教学设计由教案和学案两部分组成,学案要在上新课前一天用A4纸打印发给学生。第一个编写者为主编,使用者为协编。主编是集中大家的意见后进行编写,协编在主编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任班级的实际进行修改后用于教学,以便更好地适合学生学习。

  教案栏目说明教学目标——具体明确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学法指导——精到适用教学准备——简便实用板书设计——简明扼要——知识链接——拓展延伸。

  学案栏目说明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自学引导

  自学引导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学前预习,引导学生预习生字词,该掌握的要掌握该了解的要了解,能搜集与教材相关的资料,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写下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二是课前小测,又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三)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案的核心,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四)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困生要及时辅导跟进。

  (五)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学有所得。编写要求,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空由学生来填。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六)布置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重放在拓展阅读和知识迁移上,如阅读文章完成下面习题。也可以让学生课外搜集相关资料,为下新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字体:标题用四号字、黑体,正文用小四号字、宋代。

  需要认真研讨的问题

  1、如何设计自主学习(设疑、质疑、引导),不同的体裁采取不同的.模式和方法。

  2、如何在练习中落实学习目标,怎样的习题、怎样的训练量能达成目标。

  3、如何落实小组合作活动。

  4、怎样突出重点,破解难点。

  5、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6、如何积累“字、词、句、章”四个方面的语文知识,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

  7、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如何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课本第45、46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交流前参知识: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是比?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生自由发言)我们以前还学过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猜测比的性质

  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有什么性质?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

  2、验证猜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汇报(预设):

  ①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② 0.4:0.5=0.4÷0.5=0.8

  0.4×5=2 0.5×5=2.5

  2:2.5=2÷2.5=0.8

  ③ (3/4)÷(5/4)= (3/4)×(4/5)=3/5=0.6

  3/4×(2/3)=1/2 4/5×(2/3)=5/6

  1/2 :(5/6)=1/2×(5/6)=0.6

  ……

  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结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问:为什么0除外?(生自由回答)

  说一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比的性质的应用

  ① 最简整数比

  师:我们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它化简分数,约分,通分,其实我们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可以用来化简比,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知道什么是最简整数比吗?(生自由发言)

  结论:最简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是1,这就是最简整数比。

  ② 教学例1:化成最简整数比

  出示例题,生独立解决,小组交流汇报方法。

  15∶10 (1/6)∶(2/9) 0.75∶2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P46“做一做”

  2、判断:

  ①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②把2:(1/4)化简后的结果是8:1。( )

  ③把1小时:45分钟化简后是1:45。 ( )

  3、练习十一第2题(提醒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的那条为“宽”)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延伸:

  有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的比是2:3。十位上的数加上2,就和个位上的数相等。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教师教学设计4

  游戏活动:

  洪水来了

  活动目标:

  1、练将沙子堆高、拍紧、挖深等动作技能和拎沙袋负重走的潜力。

  2、在玩沙活动中感受同伴间相互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头饰(小猫、小狗、小羊若干),玩沙衣服(红、黄、绿),帽子,鞋子。

  2、玩沙工具:铲子、耙子等,尼龙大口袋(人数的两倍),树(用小树枝代替)若干,地上堆好一条低低的堤坝,堤坝不远处用积木搭房子作为动物新村。

  活动过程:

  1、以游戏口吻引出主题:"据动物新村防汛指挥部通知,洪水要来了,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怎样防汛抗洪?"

  (1)加固堤坝,阻挡洪水。

  (2)开沟挖渠,分流洪水。

  2、引导幼儿分队练。

  (1)加固、筑高"防洪大堤",学将沙筑高,拍紧的技能。

  (2)装沙袋比赛。可两人一组,比一比,哪组合作得好,沙子装得又快又多又好。

  (3)开沟挖渠,进行引流准备。指导幼儿挖得长、挖得深。

  3、游戏:洪水来了。

  (1)请幼儿扎好沙袋袋口,两人一组抬到"防汛坝"前,整齐地叠到"大堤"上。

  (2)分流排水,指导幼儿把沟渠挖长、挖深。

  4、游戏:种树。

  (1)"洪水被我们挡住啦!我们的家园保住了!怎样才能保证江边的.泥土不被洪水冲走?"

  (2)引导幼儿讨论减少水土流失的办法,让幼儿明白最好的办法是植树造林。

  (3)幼儿在河流两旁"植树造林"。

教师教学设计5

  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有趣的纽扣

  中班数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训练幼儿的分类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

  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蓝、大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而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独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

  3、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能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类活动。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

  2、分好后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何种类别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三正好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会用多种分类方法对纽扣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类进行再一次的巩固、强化)

  活动延伸:

  1、课后为班级里的积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2、由家长带领幼儿到超市里去找找看,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

教师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练习三第10~16题、思考题、动手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和容积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2、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理清思路。

  1、回顾复习。

  教师谈话:用一句话介绍前面几节课学习的关于圆柱的知识。

  预设学生回答: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的特征;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各种情况。

  2、理清思路。

  同桌说说计算圆柱体积的步骤,先算出底面积,再算出圆柱的体积;

  同桌说说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步骤,先算出底面积和侧面积,再算出圆柱的.表面积;

  3、揭示课题——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课。

  二、基本练习,形成技能。

  1、练习三第10题。

  根据表中的已知分别计算每个圆柱的未知量。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三第11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注意分清3个小问题分别求什么问题。

  3、练习三第12题。

  引导思考:第1个问题求水池里最多能蓄水多少吨,要从体积入手;第2个问题要弄清楚求的是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4、练习三第13题。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之后一人板演,全班齐练。评讲时注意后进生的辅导。

  5、练习三第14题。

  ⑴出示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⑵讨论:塑料薄膜的面积相当于什么?

  大棚内的空间相当于什么?

  ⑶分别怎么算?

  引导理解:蔬菜大棚中求需要多少塑料薄膜和空间有多大,分别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一半。

  6、练习三第15题。

  分析:玲玲把一块长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圆柱体虽然形状变了,但什么没变?(体积)

  7、练习三第16题。

  提问:要求水面高多少分米,要先求什么?(水杯的高)

  三、拓展延伸,开阔思维。

  1、第19页思考题。

  学有余力学生完成。

  ⑴把圆钢竖着拉出水面8厘米,水面下降4厘米,你能想到什么?

  ⑵全部浸入,水面上升9厘米,你又能想到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钢的体积?

  ⑶这题还可以怎么想?

  让学生明白:上升或下降的水的体积就是那一部分钢材的体积。

教师教学设计7

  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三条铁律:

  1、铁律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昌乐二中及即墨28中都是以“先学后教”为教学理念和教学特征的著名教改实验。2、铁律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赖教师的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生思考方面,这同样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学法指导和培养自学能力为重点的著名教改实验有:魏书生“六步教学法”;东庐中学“讲学稿”等。3、铁律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也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教学的一种方式、方法。“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学习”,这是教育心理学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最伟大的贡献。它是对建构主义学习观的通俗易懂的诠释,因为,惟有如此,才能实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温故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由于变容易了,学生就能学会,而学会了,学生便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趣——愿学——学会……。相反,如果学生读不懂,学不会,就会越来越没有兴趣,这样学习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美国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和上海闸北第八中学的成功教育(学)是这条铁律在教学实践中的创举。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启示:

  (一)启示之一:未来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教学结构上,都将朝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发生转型,也就是“以学定教”。

  (二)启示之二:回顾以往的课堂教学改革,改来改去,说到底都

  离不开下面两条。要么是鼓励学生自觉学习,要么是探索班级体制下不同类型学生如何区别对待。凡是在这两点上取得一些经验的课堂改革,往往都是比较成功的。

  (三)启示之三: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一是课堂教学开始于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预学准备,开始于老师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二是评价始终与教学过程平行。

  (四)启示之四:一切的改变始于课堂,在于课堂,成于课堂。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我(学生)的课堂我做主”;“我(学生)的班级我做主”。把学习的主动权,创造权还给学生。立足三个改变:一是“师长”变“学长”;二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是“教室”变“学室”。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启示之五:课堂转型最为核心的一句话就是“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这不仅是我们将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也是国际上课堂教学发展的潮流方向。

  (六)启示之六:课堂教学改革,一般而言,强调有效教学实践,凸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是杜朗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还是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无不体现提高课堂效能,尤其是提高学生学的效能这一基本理念。

  (七)启示之七:课程改革、课堂改革、教学改革,都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自觉学习、学会学习、高效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互助、积极展示、大胆质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开放课堂,解放学生。

  (八)启示之八:课堂教学改革不仅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在观念转变层面上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的教师要有信心有能力去迎接挑战,经受考验。我们必须摒弃过时的、陈旧的、低效的`、机械的、一成不变的主张和经验,坚持“两个增加、一个减少”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教育家李希贵说的好:“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一样,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空间”。

  (九)启示之九:美国有一位功勋教师叫德·鲍拉,他说过一句话“教重要的在于听,学重要的在于说”。教重要的在于听,因为教师首先要倾听学生哪些需要教师讲,哪些不需要教师讲。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放手;学重要的在于说,因为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考试,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过程中间说说,如果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自己对哪些内容还没有学懂,说明他是真的学习了。不仅如此,课堂上学生的展示、表达、互动、互助、合作、交流、点评、质疑等,都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思考问题和培养能力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昌乐二中的课堂这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十)启示之十:课堂教学改革,有三点需要我们关注。一是要坚持“不惟模式唯高效”,不搞“一刀切”和“大一统”。因为:“学科不同则模式不同;课型不同则模式不同;内容不同则模式不同;教师不同则模式不同;学生不同则模式不同”。二是模式不能追求高深,简单才是事物的本质,删繁就简,返璞归真,课堂就成了知识的超市,就成了生命的独欢。本来简单的问题简单化,过程简单,易于接受,操作方便的模式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相信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是真正的智者和教育者。三是不要刻意去追求模式,循规蹈矩地去遵守某种模式,因为事物是千差万别的,事物是永远在变化中的,因为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你可以去构建适合你的课堂模式,但最高境界是无模式,因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才是春。

  (十一)启示之十一:打造高效课堂,仅有理念与模式、教师的倾心投入、校长的强力推进,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度和机制来支撑和保障。比如,制订高效学习计划,建立高效课堂研究小组,规划详尽的,可操作的具体流程,构建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等等,这样才能保证高效课堂的高水平实现。

  (十二)启示之十二:课堂转型,已经箭在弦上,开弓没有回头箭。当下,减轻中小学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是社会的呼声,

  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也是我们老师应该努力做到的。国家、省、市一直在规范中小学的办学行为,规定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不准补课。因此,课堂转型、课堂变革、强化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能,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一线广大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我们紧急行动起来吧。(十三)启示之十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借鉴各地名校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这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实践的。当下,全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烽烟四起,已成燎原之势。改变正在进行,改变势不可挡,改变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紧紧跟上改革的步伐,那种固步自封,老守田园的日子已经过不下去了!早改早受益,早改大发展,不改就是退步,不改终将被淘汰。我们必须奋起,必须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在向先进学校学习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照搬照抄,纠结在一时一事上,我们需要在领悟先进学校成功经验的内涵和实质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有地放矢的、有选择的、有整合的、有针对性地学习与借鉴,决不可以东施效颦、亦步亦趋。我们要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堂转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建立我们自己的课改理念,构建我们自己的课堂模式,这就是打造“五要六力”高效课堂。

教师教学设计8

  变式教学法的核心是利用构造一系列变式的方法,来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数学问题的结构和演变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创设暴露思维障碍的情境,从而形成一种思维训练的有效模式。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在相同条件下迁移、发散知识的能力。它能做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使各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尝试到成功的乐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使他们的应变能力得以提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变式教学的功效

  1.克服思维的惰性状态,培养思维深刻性

  教师通过不断变换命题的形式,引申拓展,产生一个个既类似又有区别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挑战中寻找乐趣,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2.克服思维的封闭状态,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教师在数学变式教学过程中,不仅只重视问题解决的结果,而且针对教学和重难点,精心调设有层次、有坡度的,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例(习)题。学生在讨论归纳中,启迪思维、开拓思路,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在不断探索解题捷径的过程中,使思维主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并渐入佳境。

  3.克服思维的保守状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变式教学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去思考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深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克服了思维保守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目的。

  4.运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变式教学教学是对数学知识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揭示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够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二、变式教学设计的原则

  1.适度适量的原则

  适度,即是变式设计不能过繁荣适量,即是变式内容设计不宜过多。要求过繁,学生思维往往会出现“卡壳”,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问题我解决,降低学习效率,长期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解题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培养;内空过多,不但会再次造成是题海,还会增加无效劳动,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持续的兴奋强度降低。过繁过多的变式设计不仅对学生学习课内知识没有帮助,而且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也就自然大打折扣了。为此变式题要精选,要以不太难、不太繁但要学生动脑筋思考为度,使学生肯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从中发现规律。

  2.充分有效的原则

  抽象的知识不仅要通过熟悉的、广泛的、众多的事物才得以形成,而且在感性向理性的抽象思维活动中,教师除了提供常态的标准材料,还要变换材料的非本质属性,即提供充分的`事物变式让学生感知、比较。否则,学生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是容易造成知识内涵增加,外延缩小。

  三、变式教学的方式

  1.概念课中的变式教学

  概念,在数学课中的比例较大,初中数学教学往往是从新概念入手。正确理解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概念教学有其特殊性,它要求不仅学生识记其内容,明确与它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且要能灵活运用它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概念往往比较抽象,从初中生心理发展程度来看,他们对这些枯燥的东西学习起来往往是索然无味,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很困难。而采取变式教学却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使学生度过难关。教师应通过变式,或前后知识对比,或联系实际情况,或创设思维障碍情境,来散发学生学习兴趣,变枯燥的东西为乐趣。

  2.例题课中的变式教学

  有的数学教师在例题讲解方面采用的是“教师讲例题,学生仿例题”的公式化的教学,这种单纯性地讲授和简单地套用阻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教材中的例题富有典型性和深刻性,在中学数学教学例题变式教学这中,所选用的“源题”应以课本的习题为主,课本习题均是经过专家学者多次筛选后的题目的精品,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它。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和挖掘课本的习题,也可以是其它的题目,如选自辅导资料的题目或历年高考、中考题等。编制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和多题一解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选取的范例应具有“四性”:针对性、基础性、灵活性和可变性。即对所学知识的训练有针对性;能用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解法灵活多变;可以进行题目变式,联题成片。

  四、变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变式数量的确定

  数学变式的数量确定是一个首要的问题,原因是:第一,课堂时间有限,这个客观条件促使我们必须考虑问题变式的数量;第二,即使将数学学习时间拓展到课堂以外,我们也不可能提供并且教授学生关于某个特定数学内容的所有变式,因为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变式,我们也没必要提供并且教授学生关于某个特定数学内容的所有变式。所以,数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通过体验有限变异这样一个过程学会面对未来变异的本领,其实这种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早有体现,如学会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通过解有限道题的练习获得解无限道题的能力就是这种理念的早期提法和朴素表达。

  2.变式问题的合理性

  由于变式数量的有限性,因此必须选择好的问题进行变式,这里所说的好的问题主要是指:一是问题必须包含合理的变异,所谓的合理,既指形式上的,又指内容上的,还指变异数量上的,形式应是有所变化的,内容应是能够接受的,数量应是恰如其分的;二是问题必须包含尽可能多的、不再重复的变异,只有这样,有限的问题才能包含尽可能多的变异,从而就构成有效的问题变式。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变式训练,起到巩固基础、培养思维、提高能力的作用。特别是,通过设计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联想、敢于怀疑的品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这应该是一名数学教师努力和不断的追求的远大目标。

教师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注意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文中描写作者陪同总理审阅稿子的部分,体会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发展的脉络,感悟总理的人格魅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激发情感,感知总理的人格魅力。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周总理的材料,感知周总理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热爱之情。

  2.检查自学,理清文路。

  了解课前读文情况,知道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感知作者看到总理一夜工作后的激动心情。

  二、明确目标,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启发思考:对于周总理,人们为什么怀有那么深厚的情感?读读课文中具体描写总理一夜工作情景的部分,体会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2.探究自学。

  组成合作小组,深入自学。

  3.交流自学,体悟情感

  (1)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研读收获,体会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

  交流要点:

  a、总理办公室的陈设

  体会总理办公室陈设的简单之极,感悟文句如此而已中表达的作者惊叹之情。

  b、审阅稿子

  通过品读词句,体会总理对工作的极端认真,极端负责的精神,感受总理工作的劳苦。

  C、总理的夜餐

  了解总理夜餐的简单,体会总理生活一贯简朴的高贵品质。

  2.总结升华,感悟总理的伟大人格。

  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总理一心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品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为新中国有这样的好总理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2.小结:体会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

  四、延伸自学

  质疑:文章这么简短,事例那么平实,让我们读来却那么感动。这是为什么呢?

  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部分。

  2.想一想,这篇课文写得好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再悟情感

  读出课文中自已感受最深的'地方,说说自己的感受有哪些。

  背涌课文第三部分。

  二、体会对比写法,感受总理伟大人格

  1.浏览课文,说说总理的特别之举,体会总理的高尚之德。

  2.引导学生探究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

  三、指导课外实践

  从下面选取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活动。

  1.写一首献给周总理的小诗,读给别人听听。

  2.收集资料,办一份关于周总理的手抄报或电子版报。

  3.举行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会。

  自己也可以另外设计其他的活动方式。

教师教学设计10

  东区小学教师教案评比活动实施方案为了切实增强全体教师课堂研讨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打造高效课堂,学校决定举行全校教师优秀教案评比活动。现制订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切实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促进教师加强学习,钻研教材,规范教师备课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我校教学常规管理水平。

  二、组织领导机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三、参赛对象:

  学校全体科任教师。

  四、活动时间:

  20年11月1日至20年11月10日。

  五、参评教案要求

  (一)合格教案要求:

  1、教案课时数充足(书写教案要标注课时数)。

  2、教案各环节齐全(课题、目标、重难点、教具、前置设计、教学过程、作业布置与板书设计等不得缺项)。

  3、教学过程科学有效,容量适中。

  4、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二)优秀教案评选要求:略

  六、工作安排

  1、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制定的“合格教案、优秀教案评价标准”。

  2、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参照“合格教案”及“优秀教案”评价标准书写教案。

  3、在期中、期末两次教案检查中,各教研组对本期以来教师书写教案进行初评。初评分一、二、三等三个等级(一等占25%,二等占35%,三等占40%),选送评为一等的教师的教案(1—2位教师的.)到教导室集中参评。

  4、教导室组织专门人员对各教研组选送的教案进行评比。评出1—5位教师的教案为优秀教案。

  5、将获学校教案评比优秀的教案集中向全校师生展示,供全校教师参观学习。

  七、奖励办法

  每期对荣获优秀教案的教师分别奖金50元,并在期末教师综合考核中奖励浓缩分0.5分。

教师教学设计11

  此题共设置三道问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10分,第三题20分,共40分。从历年真题分析情况看,共有9种出题角度,主要涉及识字课、阅读课和写作课三个课型。以下9种出题角度中,5、6、7、8四个角度其实是属于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内容,所以我们在复习中主要学会写整个教学过程并能够正确写出每部分的设计理由即可,其中识字课和阅读课比较相近,所以可以以统一方式进行作答,写作课比较特殊,单独方式作答。

  1.文本写作特点(文本解读)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4.教学过程

  5.设计教学过程中三道题+理由

  6.设计三组课堂提问+理由

  7.设计导入+理由

  8.设计板书+理由

  9.写作评语

  一、第一种出题角度

  文本特点,主要出在第一题,有以下几种问法:

  1.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

  2.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

  3.分析本文的景物描写的特点。

  此题目有以下几种问法,实际意思一样,主要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主要从文体、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具体作答步骤:

  1.认真审题,回忆理论点:文体、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等具体内容。

  2.带着问题和理论点进行阅读课文,边读边分析边标划,防止遗忘。

  3.规范书写:

  作答模板:本文是一篇( )文,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或( )说明方法,采用( )表现手法,用词语言( ),通过( )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并从中悟出( )道理或抒发(表达)了( )情感。

  二、第二种出题角度

  拟定教学目标,一般出在第二题。从三维教学目标角度进行拟定。

  教学目标答题模板(识字课、阅读课)

  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XX字,会写XX字;能够用普通话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X自然段;掌握XX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或阅读、或分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会运用XX等修辞手法进行写话,提高XX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或体会到)XX道理(之美),增强学生XX情感(意识)。

  教学目标模板(写作课)

  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恰当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来表达内心的XX真情实感,能够正确使用XX等标点符号。

  过程与方法: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倾诉,尊重别人独特的内心感受,提高自己的事实。通过观察、讨论和回忆等形式发现自身的真实感受,学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书面表达,愿与他人分享内心的真实感受,感受习作的快乐并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勤动笔的写作习惯。

  三、第三种出题角度

  第三种出题角度:教学重点、难点,一般出在第二题。

  1.识字、阅读课:

  重点:掌握...字、词,掌握...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特色。(知识与技能目标)

  难点:能够运用...修辞(写作)手法,体会...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写作课:

  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实例进行写作

  难点:敞开心扉,真实说出内心的想法,表达真实情感等

  四、第四种出题角度

  设计教学过程,此角度包括5、6、7、8种角度,分别是设计导入及理由、设计课题提问及理由、设计三道题及理由和设计板书及理由。一般出在第三题,分值为20分。主要以阅读和识字课型出现。

教师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唱歌曲《渴望春天》,感受歌曲中轻松、活泼的特点,进一步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表现歌曲并能提升音乐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能够表现出6/8拍的强弱规律,能够准确演唱变化音;能够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

  学习并能够表现出6/8拍的强弱规律,能够准确演唱变化音。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播放有关春夏秋冬的图片,展示万物复苏的景象。提问:通过图片看到了什么景色?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图片当中所展示的是春天的景象,春天万物复苏,所有事物都充满了生命力。今天我们所学习的歌曲正是和春天有关。

  引入课题,春之向往——《渴望春天》。

  (二)感受体验

  1、初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的.旋律如何,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旋律富有动感,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2、复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是著名音乐家莫扎特的作品,描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表现了对于春天的赞美之意。

  3、介绍莫扎特。

  莫扎特,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被誉为“音乐神童”有着非一般的音乐天赋,主要音乐作品有:《渴望春天》《费加罗的婚礼》《小星星变奏曲》等。其音乐风格轻松、活泼,洋溢着童真、烂漫的气息。

  (三)学唱歌曲

  1、进行简单发声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进行发声;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边唱边感受音乐结构;

  3、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乐谱,并提示学生观察歌曲的拍号;

  4、讲解有6/8拍,并带领学生进行拍打表现强弱规律(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拍);

  5、演唱歌曲旋律,发现歌曲中的装饰音;

  6、单独拿出带有装饰音的旋律进行讲解;

  7、运用对比的方式,对比有无装饰音的区别,引导学生发现音高;

  8、分组练习带有变化音的旋律变化音,并互相评价;

  9、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10、教师用钢琴弹奏主旋律,学生尝试自行填词演唱歌曲,教师对其表现进行评价;

  11、处理歌曲情感,唱出活泼、欢快的感觉。

  (四)巩固提高

  教师将学生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编创舞蹈、歌词、旋律等),提醒学生注意与组内其他成员的配合。

  创编完成后请各组进行表演,并互相评价推选出最受欢迎的小组。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渴望春天》,领略了春天的美景和万物复苏的景象,通过作者莫扎特的童真的心看到了春天、生活的美好。希望大家在之后的日子中能够保持开心,用乐观的态度、积极的状态面对生活。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他有关或“春天”的作品,对比聆听一下,并和同桌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板书设计

教师教学设计13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信息化教学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特点,我觉得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等等有诸多益处。

  但是信息化教学在实际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1、比如语文学科中的单元模块,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一般情况下包括四篇课文,四篇课文全部学完,以往大概要10个课时,再加上练习和习作部分,至少要16个课时,需要8个两连堂,这样设计单元模块时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繁重的任务。我昨天在设计第一单元时,四篇课文,我分成两个模块,一篇现代抒情诗歌,一篇古诗两首分在一个模块里,剩下两篇是两位爱国伟人的故事散文分在一个模块。但是在实际设计中,时间的分配上、操作的可能性上我还是出现了困惑。再有,语文课虽然是一个单元同一个主题,但是每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是不同,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学习,如有共性的地方再融会贯通起来。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一个两连堂,一个小模块,这样从时间、和实际操作上更容易把握。

  2、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

  信息化教学并不是课堂上学生使用电脑了,就是信息化教学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既然电脑是个比字典更丰富的学习工具,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时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要借助电脑,所以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对一些教学内容如:识字、写字、朗读、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带领着学生训练到位,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电脑,但是不能完全依赖电脑。

  3、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4、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电脑的使用固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给他们学习的自由。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特点,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引导、管理,学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从电脑里什么价值的知识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所以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着重培养。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感受,有不足之处,希望领导、同时指正。

  信息化教学培训心得二:信息化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的暑假很特别,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来享受这个欢乐让我期待的暑假,更特别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我有幸参加了由x教育局培训科组织举办的信息技化教学培训。本次培训为期六天,由市教育局的培训科主持,并特邀著名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胡小勇教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讲课,来自全市初中和小学约200位骨干教师接受了培训并积极参与讨论。培训通过四个模块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分别是:信息化教学研修、问题化教学的案例分析、教学评价目标学习、集中上级学习实用教学软件。

  完善稳定的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掌握实践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教学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我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首先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概念:“信息化教学”。胡教授有句让我感受深刻的话:信息技术是个万能的锤子,但是我们需要的钉子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从网络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多了,但是这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怎么样从这个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钉子呢?这就是需要我们老师有实践实效性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处理。而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机智,策略,技能的存储者。胡教授所传授的很多理论自己第一次接触,觉得很新奇,更或者我们这个环境下的教师接触的少了,毕竟环境不一样。

  这次培训不仅仅在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还增加了学员的上机实战操作训练,后半部分的培训在上午学习理论后,下午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操作,实践的效果很有效,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使用各种软件来支撑教学,我们可以轻松构建自己的教学课程、编写学案、组织讨论。我们将作业统一第一时间上传到专门的教育平台,胡教授的精心批阅更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好更快的完善自己。

教师教学设计14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

  ⑴ 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

  ⑵ 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⑶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

  ⑴ 巩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⑵ 学会在读中逐渐深入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⑶ 练习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及感受的能力。

  ⑷ 培养默读思考,细读品味,表达感受的读书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自始至终整体把握文章,通过多种方法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及课外资料帮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课文内容,在不断的品读中,突破重难点,揭示文章主题,感受到朋友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重难点】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轻松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是朋友?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对朋友,看看从这对朋友身上,你能感受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题目中“她”指的是谁?“我”指的又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开火车读课文,纠正读音。

  3、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对文中的人物又有了哪些了解?从哪儿了解到的?想好后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在全班汇报。

  1、说说“迫在眉睫”是什么意思。

  2、读读课文,说说迫在眉睫的是什么事。

  3、为什么说这件事迫在眉睫呢?找出书中的`语句读出来。

  4、指导朗读。读出急迫的语气。

  四、细读课文,突破难点

  1、默读课文,深入思考,画出描写阮恒的表情与动作的词语,画完后读一读,再想想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2、补白练习,探究阮恒复杂的内心活动。

  3、品读重点句段,体味情感:

  ① 揣摩句子,学生试读。

  ② 针对不足,教师范读。

  ③ 激情引导,反复练读。

  ④ 展开想象,进行演读。

  五、创设情境,练习表达

  1、教师用语言进行熏陶感染。

  2、同学们,你们现在的心里有着怎样的想法?最想说些什么?

  3、提炼“凡人名言”。

  六、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课后读一些让你感动的关于朋友的文章,并推荐给同学们。

教师教学设计15

  一.按顺序读26个大写字母。

  二.独立识字并说出它们的共同之处。

  三.鼓励课外采集,并进行采集本展示。

  四.“怎样过六一儿童节”。

  1谈谈六一儿童节。

  2说说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看图。教师用语言描绘场景,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交流欲望。

  4分组交流:你打算怎么样过自己的节日?

  5语言实践: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全班同学听。

  6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语言、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7习作。把自己的.打算写下来,也可以是其他同学的想法。要求:语言通顺表达清楚。

【教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师教学设计11-07

教师的教学设计11-26

教师教学设计【推荐】04-11

教师教学设计【热门】03-31

【热门】教师教学设计03-22

教师教学设计【荐】03-19

教师教学设计【热】03-19

【精】教师教学设计03-19

教师教学设计【精】04-30

教师教学设计15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