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3-06-17 08:19:32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推荐】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计划了。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三个班215人,每个班65人以上。虽然大部分都是入学前接受过学校教育,但是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尤其是少数学生数学成绩很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没有很好的养成。刚进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习惯,但又天真活泼,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可塑性很强。所以这学期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数、比较、1—10理解、加减、物体图形理解、分类、11—20理解、钟表理解、20以内进位加法、数学公园、我们的校园、总评、两次数学活动(数学公园和我们的校园)。

  1。熟练统计20以内的物体数量,区分哪些是哪些,掌握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数字的构成,读写1到20的数字。

  2。初步了解加减的含义和加减公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了解加减的关系,熟练计算10以内的一位数加减。

  3。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知道符号“=”、“和”,你就会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字的大小。

  5、直观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6、初步了解分类方法,简单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确认半天。

  8、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工作认真,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材分析:

  这本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10以内熟练计算加减,20以内口头计算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所以一位数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最基本的内容。它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必须掌握。

  教材除了计数和计算外,还安排了对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理解,数字、长度和高度的比较,简单的分类,对钟面的.初步了解。虽然每个单元的内容很少,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1、每个单元后面都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起到很好的巩固知识的作用。

  tyle="text—indent:2em;text—align:left;">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乘、除法计算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有二:一是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是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由具体情境引出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课题。教材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2.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

  3.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4.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一般要经历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只需一次努力就能成功的概率是很少的。同样的道理,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只需通过一次计算就能得到结果的概率也是很少的。因此,引导学生根据相关信息解决需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成了本单元解决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2.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倍”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先前经验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时,应采用有效方式唤醒学生对以上知识的回忆。

  3.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有意识地让他们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运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使他们初步懂得应如何数学地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4.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活动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操作活动可分两段进行:(1)由具体到抽象的操作活动。(2)由抽象回到具体的操作活动。

  四、教时分配

  本单元可用9课时进行教学。

数学教学计划3

  怎样做好这些艰巨而富有重大意义的工作,使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有效地、有序地贯彻新的教育精神,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围绕我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要求制定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初中数学学习常规,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成绩来看,比较理想。两个班的优生只有二十个,仅占百分之十,而学困生接近百分之四十。大部分同学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底子薄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今年的教学任务较重。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面对全体,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今年进行小组辅导,对特别差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三、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发挥集体智慧,认真进行集体备课。

  新的学期,初中数学课课节较少,怎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是所有数学老师面对的问题?在这里,学校给我们明确了方向。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认真研究教材及课程标准,争取每节课前,与同组同仁们讨论、研究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甚至例题的选用,作业的布置等等,让每一节课上出实效,让每位学生愉悦的获得新知。

  2、学习和强化“自主学习”与分层教学实践

  新的学期,我校所有学科都主张自主学习与集体备课,争取每节课前,与同组同仁们讨论、研究确定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甚至例题的选用,作业的布置等等通过学案的使用,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了解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省时高效,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3、抓住课堂45分钟。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吃”饱、“吃”好。

  4、多读书,读好书和积极开展我的三分钟,我展示活动

  多读几本对自己有帮助的书,既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又丰富了自己的视野,使自己不被时代所抛弃。“我的三分钟我展示活动”对于教学起了推动促进的作用。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提高了同学们的讲解能力。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5、积极投身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去。

  今年,我们数学组课题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需要教师的督促,学生的坚持,才能成功。

  6、注重课后反思,课后反馈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好下一次应注意的细节。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7、重视单元检测,认真做好教学质量分析。使用学科组教师共同研讨、筛选的同一份试题,测验试题的批改不过夜。测试后必须进行质量分析,评价必须使用等级。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课标达成的有效、及时,考核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四、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切实重视听评课,确保每周听课至少1节。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各级教研组织的培训和系列课达标,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务实,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通过听课、评课、说课等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五、需要注意的方面:

  1、在课堂上改进教学方法,多采用探索、启发式教学。

  2、注意教科书的系统性和学科知识的整合,使学生牢固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

  3、注意发展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加强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

  5、鼓励合作学习,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差生成绩。

  6、注意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的学习。

  7、因材施教,宽容爱护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教学计划4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继任九年级数学,这班共有学生 49人,上学期期末检测及格 17人,及格率为 36%,平均 52分;,7299分 12人,6071分 5人,40~59分 21人,30~40分 7人;30分以下 4人。本班学生基础较差,两极分化太严重,且低分太多。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少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

  九年级数学是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九年级数学包括第一章 反比例函数,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 图型的相似 第四章 锐角三角函数第五章用样本推断总体。

  四、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点、难点

  《反比例函数》的重点是: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难点是: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一元二次方程》的重点是: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难点是:会运用方程和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图形的相似》的重点是: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难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的重点是:解直角三角形,正确地选择关系式,先将已知和未知联系起来,然后进行正确地计算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关键。《用样本推断总体》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活动,理解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方法。难点是统计的应用。

  六、教学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计划在即将开始的学年教学工作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2、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3、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4、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情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从事七年级一、二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从期末考试成绩来看,部分学生的成绩还算可以,有一半学生成绩相当糟糕,分析原因,主要是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后知识学习太快,学习跟不上;还有就是练习的量太少,所以这学期的主要突破口是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加大学生的练习力度。在学习能力上,一些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投入到自学和讨论中,积极的探讨新知,也有少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空就偷着玩,不爱学习。在教学方面,平时对学生的练习抓的不够紧,没有及时跟上辅导,致使有些学生越拉越远。

  二、设计思路: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会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几类简单的尺规作图。

  2.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方法;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了解分式和分式方程的概念;能熟练地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加减乘除运算,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解有关分式方程的应用题。

  4.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掌握求加权平均数的两个计算公式,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5.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学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会证明以前学过的一些重要定理。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一章《全等三角形》,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尺规作图。第二章《图形的轴对称》,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第三章《分式》,本章是在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乘法、除法,分式的通分与加法、减法,比和比例,分式方程。第四章《数据分析》,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第五章《几何证明初步》本章内容包括定义与命题、为什么要证明、什么是几何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几何证明举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4)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概念与计算.

  (5)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

  难点:

  (1)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

  (3)连比,分式方程的增根,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应用问题.

  (4)加权平均数的两个计算公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方差的计算公式.(5)学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辅助线的添设。

  五、具体措施:

  1、加强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

数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基本情况分析

  1、4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5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2、4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5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3、4/5班分别为高一年级9个班中编排一个普高班和一个普高班之后的体育班,整体分析的结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简易逻辑、映射与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3、教材重点几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

  4、教材难点关于集合的各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来刻画函数概念、反函数、一些代数命题的证明、

  5、教材关键理解概念,熟练、牢固掌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采用了由浅入深、减缓坡度、分散难点,逐步展开教材内容的做法,符合从有限到无限的认识规律,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每阶段的内容相对独立,方法比较单一,有助于掌握每一阶段内容。

  7、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强,每一阶段的知识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为下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8、全期教材重要的内容是集合运算、不等式解法、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等差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

  四、教学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并能熟练求解。

  3、了解命题的概念、逻辑联结词的含义,掌握四种命题及其关系,掌握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初步掌握反证法。

  4、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函数及其有关的概念,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5、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对称性的关系描绘图象。

  6、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和性质,并会解简单的函数应用问题。

  7、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

  九月份 集合(2)、子集、全集、补集(2)、交集、并集(2)、集合习题(1)

  绝对值不等式(1)、一元二次不等式(2)、不等式习题(1)

  逻辑联结词(1)、四种命题(1)、充要条件(1)、习题(1)、

  第一章小结与练习(3)

  十月份 映射(1)、函数(2)、单调性奇偶性(3)、反函数(2)、习题(1)

  指数(1)、指数函数(3)、对数(2)、对数函数(3)、习题(1)

  函数应用举例(2)、第二章小结与练习(3)

  十一月份期中复习与考试(8)、数列(2)、

  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习题(1)

  等比数列(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十二月份分期付款等应用(2)、习题(1)

  第三章小结与练习(3)、复习(12)

  元月份 期末复习(8)

  附高一数学教学的几点具体措施

  1、作业方面

  ①课堂作业设置一本。提倡用钢笔书写,一律要求用铅笔、尺规作图,书写规范。墨迹、错误用橡皮擦擦干净,保持作业本整洁。当天布置,当天第二节晚自习之前交(若无晚自习,则第二天早读之前交)。批阅用“?”号代表错误,一般点在错误开始处,自觉完成更正。

  ②每次作业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分别得分5、4、3、2,每本作业本完成后自行统计得分并上交科代表审核、教师评定等级,得分90%~98%为优良等级,98%及以上为优秀等级。(来源:)

  ③《同步优化设计》及时完成,按进度交阅,自觉订正。

  2、考试方面

  ①控制考试次数,一般为月考2次,期中期末统考各1次,期末复习小考2次。

  ②制好试卷,切合实际,难易适中,目标高考。

  ③组织好考试,严格考试纪律。

  3、兴趣方面

  ①组织一次活动、一次竞赛。

  ②多上一些多媒体课、优质课。

  ③每两周安排一节课时,由课代表组织4个学生讲课,每人10分钟左右,主要讲解《同步优化设计》上的难题。

  4、成绩总评

  ①每期总评成绩150分,分为三大项,分值为考试成绩125分(2次月考各5’、期中15’、期末100’)、平时成绩24分(作业10’、练习8’、2次小考各3’)、自评1分。

  ②提倡准备笔记本、考试错题更正本,并检查后给予加分5’、2’,其它特别表现给予加分3’。

  5、抓好学习常规,提高学习成绩。

数学教学计划7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半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学期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单亲孩子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1、数与计算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认识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2、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地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一个是“解决问题”单元,专门教学解决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连乘和连除计算的问题;另一个是“数学广角”单元,这一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6、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年历制作”和“设计校园”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1、使学生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使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位置与方向、面积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教学难点:年月日、面积及解决问题。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六

  年度目标:

  1、坚持教育理论学习和数学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师专业素养。

  2、主动地整合课程资源,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有很好的把握。

  3、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学习研究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如低年级复习课教学方法、低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研究等。

  4、课堂实践与教学反思相结合,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或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力争在各类评比中获奖。

  成果形式:

  1、每天至少安排1个小时阅读优秀教学书刊;一年中至少读2本优秀的教育类书籍,并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写好博客

  2、数学论文争取在校、区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3、能够给其他年级组老师一些教材把握上的建议。如何与高一级做好衔接等。

  第三年度目标:

  1、坚持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在学校搭建的各种平台上不断地磨练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日趋成熟,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向研究型教师靠拢。

  3、根据形势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能进行知识培训,能与同伴分享。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成果形式:

  1、每天至少安排1小时阅读优秀教学书刊;一年中至少读2本优秀的教育类书籍,并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2、根据形势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能进行本体知识培训,能与同伴分享。

  3、对三年的随笔、总结和论文进行整理,撰写跟踪性论文。(争取获区级以上奖)

  通过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向研究型教师靠拢。

  五、达成目标的保障措施及自我检测措施:

  困难预测:(1)由于工作的繁忙,时间上难以保证。

  (2)自己的惰性也可能影响到目标的完成。

  (3)有的目标的完成还需依靠外界的力量来完成。

  应对措施:

  (1)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指定短期和长远计划表。

  (2)改进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苦学”为“乐学”。

  (3)认真总结课堂教学的科研成果。认真作案例分析。

  (4)通过学生评价和考试成绩检验课堂教学能力,使所教的学生有较大提高。

  (5)每学期力争写出一篇有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6)通过班级后进生的转化及小组合作建设,提升学生自学的能力。

  自我检测:

  时刻对照计划表,来检查自己每个时间点是否完成任务。在操作过程中有

  新的想法可对计划作修改,使自己能更好的完成目标。

  总之通过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细节,尽我最大的努力,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个人能力,以上是我的个人发展新三年规划,以鞭策自己伴随着学校的发展与学生一同成长。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蓝图,又是一个令人期待的理想,希望自己插上理想之翼,翱翔在教育事业的蓝天下,构建属于自己的摩天大厦!

数学教学计划8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一)、认识更大的数;

  (二)、线与角;

  (三)、乘法;

  (四)、图形的变换;

  (五)、除法;

  (六)、方向与位置;

  (七)、生活中的负数;

  (八)、统计。

  在认识更大的数内容中主要有: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该协议及近似数的认识;在线与角的内容中有: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在乘法内容中主要有两、三位数乘法,能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在图形的变换内容中有: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的图形在旋转、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在除法内容中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不变的运算规律,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方向与位置的内容中有: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等内容。在生活中的负数内容中有:从每天都接触的气温中了解生活中负数的表示方法;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负数的意义。在统计内容中有: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学生将能识别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与直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认识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3、学生将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并能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认识加法、乘法运算律。

  4、学生将经历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来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或旋转的过程。

  5、学生将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的应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6、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7、学生将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8、学生将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三、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由于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直观教学,因此应制作和收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数学教学计划9

  新的学期,为了搞好本期工作,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今年我任教初二1、2班两个班的教学,1班现有学生57人,十三班现有学生56人,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从成绩看,优中差分化比较大,优生不突出,差生相对较多。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参差不齐。根据以上情况看,为了使优生更加突出,中等生尽快优化,差生尽快转化进步,本学期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优生拔高、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和促进中等生优化为主要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第二章:轴对称;第三章:实数;第四章:一次函数;第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目标:

  在今学期的数学教学中,争取期中、期末考试同科教师中名列前茅。

  (1)备课:

  按照学校要求、结合本学科实际充分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课时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教案要备深、备细,突出实用性。总领课、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各种课型要齐全。根据要求做到“四落实”即知识点落实、教法落实、检测手段落实、反馈措施落实。备课要体现出电教手段的使用。做到提前备课。充分发挥好集体备课和周二的分科学习的作用。

  (2)上课:严格按照“双线教学整体推进”模式的环节授课,让学生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探索、更多的说和做,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立足课堂以学为主,积极推行新理念高效课堂。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3)测试与反馈矫正:在教学中要利用好测试这一手段,要通过考试帮助学生寻找差距和造成差距的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在讲评中进行纠错、总结、深化,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及时弥补缺漏。根据达标测试的情况写出质量分析。

  四、具体落实措施

  1、加强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身素质。

  2、落实常规,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3、大胆探索,敢于创新。

  4、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好习惯。

  5、加强单元、课时备课,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备教材、备学生,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准备。

  6、在教学中注意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基础分类讲解,分类检测。

  五、教学进度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

  第一周9、1—9、5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判定2

  第二周9、6—9、12全等三角形判定3、4

  第三周9、13—9、19角平分线性质,单元检测

  第四周9、20—9、26轴对称,作轴对称图形

  第五周9、27—10、3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等腰三角形判定

  第六周10、4—10、10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性质判定

  第七周10、11—10、17等边三角形判定,数学活动

  第八周10、18—10、24单元测试,平方根

  第九周10、25—10、31立方根,实数

  第十周11、1—11、7期中复习

  第十一周11、8—11、14期中考试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11、15—11、21变量与函数,正比例函数

  第十三周11、22—11、28一次函数

  第十四周11、29—12、5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第十五周12、6—12、12课题学习,数学活动

  第十六周12、13—12、19整式的乘法

  第十七周12、20—12、26乘法公式,同底数幂的除法

  第十八周12、27—1、2整式的乘法,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

  第十九周1、3—1、9公式法因式分解,数学活动

  第二十周1、10—1、16期末复习

  第二十一周1、17—1、23期末考试

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四、教学课时安排

  教 学 进 度 表

  周 次日 期教 学 内 容12.9-2.13

  开学报名

  2

  (一)圆柱和圆锥 13课时

  3

  2.23-2.2743.2-3.653.9-3.13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14课

  3.23-3.2783.30-4.3

  总复习 31课时

  9

  4.6-4.10

  数与代数 20课时

  10

  4.13-4.17,4.20-4.24,4.27-5.1

  空间与图形 8课时

  13

  5.4-5.8-5.11-5.15

  统计与概率5课时

  15

  解决问题的策略1课时

  16

  5.25-5.29

  期末复习

  17

  6.1-6.7

  期末复习

  18

  6.8-6.14

  期末复习

  19

  检测

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了解容量的意义及其常用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问题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2、数学思考方面

  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在收集和整理数据、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测量、估计、作图、计算、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和表达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在测量液体多少、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和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并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解释与说明。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增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意识。

  4、情感态度方面

  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二、补差措施:

  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3、认真做好补差工作。加强学生的数感、提高算法多样化。

  4、尽力创设浓厚的、鲜明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

  5、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关心与支持。

  三、研究专题及实施步骤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进行学校专题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改进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以《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为指导,以教务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为标准,遵循数学教育的规律,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数学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

  二、班级情况:

  结合上学期的工作总结及学生成绩,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查缺补漏,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采取针对性的教育。

  本学期。我力争多在数学教学中多下些功夫。对于像X这样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在学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多做些提高分析能力的综合性强的智力题,来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对于中下等学生则是要他们理解地掌握基础知识,做到能正确运用,同时把辅导的重点放在这部分学生身上,力争保证合格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优秀率。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的重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在教学的方法和侧重点上也要及时的进行改进和变动。

  三、工作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从小树立刻苦学习的理想。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学生口算能力,正确地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3、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学期的重点之一。

  4、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概率和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四、工作措施:

  1、从学生的听课抓起。通过观察,我发现本班大部分比较聪明,但他们的学习习惯相当差,。课堂上至少有半数学生不会听课,自主学习意识更加薄弱。针对这种情况,我从教他们怎样学会学习,怎样探索开始,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励他们做学习的小主人等措施。从而达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2、从基本功抓起。想方设法方法训练学生,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与学生互动,相互找错、纠错等活动强化学生基本功的提高。

  3、紧抓学生作业不放,想尽办法杜绝不按时交作业的现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拖欠作业的问题,现在基本杜绝拖欠作业的现象。

  4、培优辅差。这学期我本着培优辅差的工作思路,对本班的数学优等生,注重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多提供展示的平台,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帮助他们树信心、培训兴趣、加强基本技能的补习与训练,以提高班级整体素质。

  5、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与学生家长多沟通,可更有效地发挥教育作用。

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教材分析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通过提供充分的条件,为幼儿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数与数的相互联系,从而让幼儿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有分类,排序和对应等数学基础知识,10以内数的意义,学习4以内的加减、有关的几何形体和事物的时间、空间关系的粗浅知识,以及简单的测量活动等。

  二、教学目的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区分和理解一些事物的相互关系,通过自己的操作并理解、分析和概括出数的意义及数字的相互联系,并能准确的进行加减运算。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数字的意义并能准确计算。

  2、能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幼儿逐渐表现出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这就形成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个性差异,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因材施教的发展幼儿的能力,带领幼儿认真开展数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五、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1、物体的分类《学习分类》《区别上下、远近》

  2、《区别前后,左右》《认识1和许多》《分组游戏》

  3、《比较大小、长短、高矮》《比较轻重、厚薄、粗细》

  4、《学习排序》《认识2和3》

  5、《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认识4和5》

  6、《认识梯形、三角形》《认识圆形和椭圆形》

  7、《填图形》《图形变换》《认识6》

  8、《认识7和8》《复习8以内的数》

  9、〈认识9和10〉,认识1——10的数序,

  10、学习1——50的数数。认识0

  11、学习1——10的倒数,数字的用处

  12、学习2的组成及加,减法

  13、学习编应用题——2的加减

  14、学习3的组成,及加法,口编应用题

  15、学习3的减法和口头减法

  16、学习4的组成及加减。

  17、学习4的应用题。

  18、复习分类、图形等知识

  19、复习2、3、4的加法及口编应用题

  20、总复习

  六、综合实践安排

  自己动手制作三角形,椭圆形,梯形等。

  七、教学措施

  儿童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活动,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同时展开联想、想象,比较、分析等内在的思维活动。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把数学知识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游戏的方法培养和保护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创造和提供一定的条件帮助幼儿合理地运用其掌握的数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认识事物的能力。

数学教学计划14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除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第二,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教材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编排,按被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分成两段。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第二段,被除数不超过36。

  3.本单元的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建议

  1.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2.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时,要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3.合理组织练习,使学生达到“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这里的合理组织练习,强调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为学生提供必需的练习内容。

  (2)适当加大课堂练习密度。

  (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4.重视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

  四、教时分配

  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数学教学计划15

  一、教材分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几何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为学生准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以及平移、旋转现象。

  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一步、两步……再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再如,本单元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

  四、教时分配

  本单元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计划06-24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6-28

趣味数学教学计划06-25

【荐】数学教学计划01-17

【精】数学教学计划01-22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11-15

关于数学教学计划01-11

数学教学计划【热】01-03

【热门】数学教学计划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