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2 15:01:4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1

  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我们教师不能像以前那样完全占着主动地位,霸着讲台照本宣科给学生满堂灌,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平等的参与者,就教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对教材有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对课堂设计就需要倾注更多的`智慧和心血,并且具备较强的随机应变和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我们教师只有以温和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鼓励的语言,平等的态度,营造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让感情碰撞感情,思想碰撞思想,让思想的溪流汇成浩瀚的江河,让思想的火花汇成灿烂的礼花。还要充分的相信学生,永远不要低估学生的智慧,一旦学生情感的闸门被打开,思想的火花被点燃,他的的精神世界所迸发的精彩,往往超出我们教师的想像,也是我们的一个大脑所望尘莫及的。

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2

  我讲《游击队歌》一课时,上课之后,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只写了“游击队”三个字,有几个学生举手说:“老师,你将课题上的‘歌’字落掉了。”我说:“我就是想写‘游击队’这三个字,这是一个词。”接着,我很神秘地说:“你们在故事书里,在电视剧里,看到过什么样的人是游击队吗?”话音刚落便有的学生举手说:“老师,有一本书叫《草上飞》,那里有游击队。”有的学生说:“李向阳领的那伙人是游击队。”还有的学生说:“在铁道两边活动,专截打敌人的火车,这是铁道游击队。”接着,我又提出三个问题:(1)游击队的穿着打扮什么样?(2)他们都住在哪儿?(3)游击队是干什么的?让学生回答,以便对游击队有更深一点的认识。由于所提问题不脱离学生的知识实际,所以发言很热烈。有的学生说:“游击队和老百姓一样穿着土布衣服,戴着狗皮帽子,背着干粮带,挎着大盖枪。”有的学生说:“游击队哪儿都住,有时住在山上、树林里,有时住在村子里,他们没有固定地方,游动作战。他们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对他们也好。”还有的学生说:“游击队是保护老百姓的。”“游击队是打鬼子的。”我肯定了学生的理解,“游击队”这个词就讲完了。接着,我又在“游击队”三个字的后面加上一个“歌”字,我告诉学生:“这回,课题写完了,但这又是一个词。你们知道,谁唱的歌叫‘游击队歌’吗?”有的学生说:“游击队员们唱的歌叫游击队歌。”接着,有学生补充说:“不光游击队员们唱,游击队长也唱。”我接学生的话茬风趣地说:“对了,有时,游击队长还教游击队员唱呢。”到此,课题就讲完了。讲完课题,我便及时地引导学生由题入篇地理解课文内容。我提示说:“在这首歌里,游击队长和游击队员们都唱些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知道!”我说:“那好,大家读读歌词,然后要说一说,歌词里都说了些什么?”学生初读课文,必然有初步的理解,初步的印象。让学生把自己初读课文之后的理解、印象讲出来,同样是一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讲完歌词里都唱了些什么之后,我让学生讲歌词中的第一句话:“我们都是……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学生在讲“我们都是飞行军”一句时,当有的学生说:“飞行军,就是游击队员们坐着飞机从这儿飞到那儿。”很多学生都笑了,有的学生马上站起来订正说;“老师,他讲错了,那时候,游击队没有飞机,怎么能坐飞机呢?”我此时该讲了:“对,那时,游击队没有飞机,行军就*两条腿,但行军速度快,真是神出鬼没呀!”教师不把话说尽,还得留给学生去讲,我于是又说:“你们谁能举个例子,说说游击队来得那样快,走得那样神速。”学生说:“游击队到了李庄,有个汉*去告诉鬼子的小队长,鬼子的小队长骑着马,带着两队鬼子兵就奔李庄来了。他们到了李庄一看,游击队无影无踪了。”我赞许这个学生讲得好,又说:“对了,我们的游击队像飞一样,飞到了他们该去的`地方,去打击敌人。”

  课堂上,教师如果真正能把自己所教的学生,视为教与学活动的主人,面向多数地给学生以发言权,学生不仅每节课都受到了训练,而且能有效地激发起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分析:导讲,即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之下,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解词、释句、讲段。或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回答。这样,既能达到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目的,又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则从学生的回答中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便恰当地指导学生进一步读懂课文。引导学生口述对课文的理解,决不意味着该教师讲的教师也不讲了,而是为了使教师的讲解,更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实践使我感到:导讲得法,极容易调动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

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3

  本节课主要是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能够用甜美的声音、正确的换气其齐唱或合唱《渴望春天》,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知道莫扎特在音乐上的主要贡献;认识变音记号和倚音,学习临时变化音及倚音的唱法。

  教学回顾:让同学们欣赏宋祖英《田野的春天》导入。提问: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哪个季节?顺势利导出“春”的主题。接着让同学们说一说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还知道哪些描述春天的文章、诗句或歌曲吗?这节课让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春天的新歌《渴望春天》. 1.作者介绍.2.欣赏聆听童声合唱《渴望春天》.3. 6/8拍强弱规律及指挥。4.跟钢琴哼唱《渴望春天》,引导学生,注意音乐情绪、正确的换气。5.唱歌词.注意:变化音、装饰音的音准;注意音乐的一字多音之处,6.歌曲分析:7.歌曲处理.9.以春为主题进行创编。10.学生展示11.总结。

  备课和课件的制作情况:花了很大的精力。我认为教学构思比较科学,教学环节衔接也比较自然,教学内容也比较合理,教学的渗透和拓展也比较深。活动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教学情况:学生比较拘谨,思维不是很活跃;课堂容量稍大;学生的积极性没能最大限度调动起来。特别是歌词创编展示部分学生表现的漠不关心。

  改进措施:修改教案,删减部分内容。教案力求实际,适合学生.

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4

  《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七年级的一堂音乐欣赏课。小约翰·施特劳斯在本曲中特意加入了大量的“定音鼓震音奏法”,再加上钹的衬托,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疾风、雷雨和闪电的音响。这首乐曲的打击乐部分具有非常多的可挖掘内容,如果光靠听觉而不加以想象,就无法体会到音乐中的电闪雷鸣以及人们载歌载舞的情景。教学这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在想象中创造音乐形象。

  这种类型的`课,如何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感受音乐元素,在想象中体验音乐情景,再造音乐形象,一直令我困惑,所以我在三个不同的班级对同一课题尝试了三种不同的教法:

  教法一:我先仔细地讲解什么是切分节奏、怎么掌握;再引入该歌曲(不介绍名称与内容等信息),以解决“切分节奏”为目的先学习该乐曲主旋律部分,等学生都会唱之后,让学生听辨定音鼓震音,学生就轻而易举地在主旋律中找出打击乐的声音;然后向学生提出“这个鼓声像什么声音呢?”但学生这时大都不知所云,还没有从枯燥的乐理中走出来,最后我只好勉强出场亲自“想象”给他们听了。

  教法二:我先由“雷鸣电闪”导入,提问学生平时听到的“雷鸣电闪”是怎么样的?学生回答出很多答案;我随后引到乐曲中的定音鼓震音,引导学生想象定音鼓表现的自然情景和人的活动场景,学生将原来心目中的雷鸣电闪形象和音乐中用乐器演奏的形象对应了起来,在充分的想象中感受到音乐的表现力;然后学习唱主旋律,讲解切分节奏。最后和学生讨论总结:只要我们善于想象,生活中的很多声音都能在音乐中表现。

  教法三:开始我索性什么都不教,直接让学生听乐曲,告诉学生:“下面将播放的乐曲,老师先不介绍,请边听边想象,等欣赏完后,由你们来告诉我作曲者想表现怎样的情景?”

  听完后学生纷纷回答:“好像是发生在古堡里的一场战争”,“有人在狂欢跳舞”,“是在吵架”……

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5

  非洲的音乐给我非常强烈的感受,仿佛可以把人带到密密麻麻的原始丛林,让人可以暂时忘却周围烦躁投入到快乐和谐的音乐当中。我十分乐意和学生分享这样的音乐于是选择了这一课。

  本课以欣赏非洲民间音乐片段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感受非洲音乐风格特征,在简单的模仿和练习中感受到乐趣,并且能够喜欢非洲的音乐。虽然从课上学生的反映来看,他们很投入的感受、参与并乐在其中,但是从整堂课的设计和细节落实上还存在许多不足。

  内容安排欠妥。首先总的内容过多。如果所有内容都要落到实处,至少要上两课时,所以每个环节似乎都有些匆忙,不够尽兴。乐器、歌唱、活动,这些方面若要面面俱到就还需要在选材上精减,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让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效果最大化。其次,虽然在课堂最后总结了非洲音乐的特点其中提到“与舞蹈的`紧密结合”,而课堂上恰恰忽略了这点。如果添加进去,那么不仅内容丰富了,而且整个课堂就活了,可以想象孩子们随着热情的非洲音乐舞动起来的样子。

  参与欠缺。在“跨节奏”练习的环节非常成功,学生迅速并且较完美的完成了四声部的跨节奏练习,引起课堂一个小的高潮,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展现的欲望。但是我没有乘胜追击,之后课堂的内容除了聆听、交流以外就没有再引导他们在参与活动中体验,一方面是受教具的限制,如在认识马林巴的时候,若能让学生尝试演奏马林巴,那对这个乐器的了解学生会深入许多。在欣赏《阿伊亚》时,应该放慢进度,有目的组织带领学生来模仿演唱,甚至可以来学习非洲人,表演“一领众和”。即使学生的表现不那么完美,他们的收获也会是加倍的。

  语言欠凝练。很多小环节的连接,我都没有仔细斟酌过用词,导致上的过于随意。如果把语言设计好了,有目的的提每个问题。那么整课不仅显的紧凑,更方便学生紧紧随着老师的思路走近非洲、感受非洲。这样,本课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

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6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更是审美的艺术。对音乐作品中音乐形象的感知、把握和综合审美感受,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既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又为学生今后持续性学习动力。

  《采茶舞曲》这首歌曲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整首曲子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活泼明快,结构方整对称,具有鲜明的舞曲风格和特点。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让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在组织教学中,我选择了以歌曲《春雨》作为引入。在歌曲处理中,我安排进行节奏游戏,通过游戏不但可提高学生节奏创作和打击乐器演奏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欣赏教学中,在话题引入春天后,再用去春天的茶园采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教育目的。在观看多媒体课件的同时欣赏歌曲,既有情景交融的感觉,又能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采茶舞曲》是一节音乐欣赏课,学生通过这节课的教学,通过感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陶冶和宣泄思想感情。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学习能力和主体地位,在学习中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学生创新学习、自主学习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遗憾,例如在节奏游戏中,有一些学生的创作显得比较简单,体现不出水平,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进行教师示范,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拓展教学时,我发现有一些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较狭窄,今后可带领学生做一些资料收集的操作,让学生熟悉这个环节。我还需不断改革教学教法,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创新能力。

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7

  学完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感触颇多。

  学生的课前准备可谓下足了功夫,这也让我认识到:时代在发展前进,当今信息时代,我们的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速度非常快。学生们关于贝多芬的材料积累了很多,展示也同样精彩;教师永远不能低估学生的智慧。现在的课堂,要求教师不能照本宣科给学生满堂灌,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应就教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同时,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对教材有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对课堂设计就需要倾注更多的智慧和心血。课堂过后,思考其中细节,心中也涌起阵阵的失落感。是自己的指导不到位,总感觉孩子们还是无法深入进贝多芬的内心看世界,文章中多次出现感人至深的画面,学生却很难品出其中的味道。如有关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分析,学生能找出“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副助听器,可是早已失效了”,能看出贝多芬不拘小节的性格,但却无法进一步了解贝多芬渴望和外界沟通交流的.个性,在进一步的引导分析之下,学生豁然开朗。我想,其实并不是孩子们缺乏思考与感悟,原因有二:

  一、教师的引导作用与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在分析大师形象时,如能多给与学生品读的时间,让他们用心细读细品,深入文本,相信效果会更好一些。

  二、学生文学积累少,所读的大部头文学作品少之又少,结合此课如《名人传—贝多芬传》、《约翰克里斯多夫》等都是有关于贝多芬生平事迹的重要作品。学生无法深入阅读了解,自然仅凭课堂40分钟是无法体会大师一生的经历与苦痛。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与质量是关键。

  三、还课堂于学生,使他们乐在其中。

  越俎代庖──是平日授课中容易出现的现象。在本课时的授课中,我注意避免老师的侃侃而谈,增加学生自己感悟的机会。给学生明确的思路:认识贝多芬的伟大与平凡,让他们与课文亲密接触,自感自悟,踊跃交流,在交流中对人物总结升华,全面认识,这样人物的描写方法也就跃然纸上。教师无须多言,学生感悟更深。

  四、分层作业,对症下药。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和层次,选择难度不同的作业。这样能使学生正视自己,寻找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上课是一种艺术,需要雕琢的地方还很多,但我会用心,我会用踏实与自信,虚心与好学唱响心中最美丽的歌。

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8

  本课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背唱《银杯》,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展示舞蹈,让学生聆听音乐,直接从听觉、视觉上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再运用谈话的方式,欢迎孩子们来到鄂尔多斯大草原,感受蒙古草原的气息,在课堂中运用旅游口号“我快乐,我歌唱,音乐之旅我最棒”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旅游景点的方式进行逐步教学;再讲解歌曲演唱背景、环境,谈谈用什么感情演唱歌曲;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银杯》小组讨论哪种处理方式最好听,最符合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最后演一演,在情境中演唱歌曲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银杯》是一首风俗性宴歌,它有其特定的`产生环境,因此,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更深层次的感受这首歌曲独特的风格特征。于是让学生观看相关蒙古包主人款待客人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再现场景,增强音乐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旅游团旅游的形式进行学习,观光旅游了美丽辽阔的大草原,课堂中马蹄声声,酒歌嘹亮,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能够集中学习音乐知识及歌曲,课后孩子们说“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音乐是不分国界的,我们民族的音乐,也走上了世界,看到酒歌走进世界顶尖级音乐大厅,心中无比的自豪与激动”。

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9

  这是一首典型的抒情歌曲,要演唱好这首歌,除了要掌握并很好的运用演唱技巧外,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才是演唱好这首歌的关键。

  在演唱中总体要求演唱者要用圆润醇厚的音色和饱满真实的情感去演唱。不同的情感产生不同的声音色彩。

  在呈式段中,歌者是在描绘他所热爱的那片故土,如倾诉般的,深情柔美,感情真挚,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情感在前4个乐句的'不断积累和层层推进之后,由“啊……”引入的歌曲高潮,是情感积累的宣泄,情绪上应该激动~点,而两句“啊”是有强烈对比的。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绪积累,第一句的“啊”是在强音上唱出的,这是情感爆发最直接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强音也不是要声嘶力竭的高喊,在情感表达上应该是饱含内敛的高呼,也就是说要理智的投情。

  俗话说:深情并不一定是激烈的。紧接着第二句“啊”则应用弱声来呼应,通过力度的对比来表现作曲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概而言之,无论怎样唱,都要在歌曲规定的情境中,以歌曲为依据来进行艺术表现,仔细分析理解歌谱,把握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通过正确的演唱技能去挖掘和表现歌曲的思想感情,在伴奏的提示和铺垫下调动丰富的内心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把歌曲所表达的真实情感传递给观众,唤起观众的共鸣,表现出完整的音乐形象,增加其艺术表现,实现歌唱品格的升华和艺术上的再创造。

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10

  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教音乐课时我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是我以后需要改进和完成的。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歌曲或戏曲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歌曲或戏曲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自我反思,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最好也能在听完课后写成文字。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11

  本学期将要开始的时候,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更了解我自己教的三个班的学生呢?想来也是惭愧,教七年级一、二、三这三个班已经一个学期了,但每周每班仅有一次课,我对他们每个人的印象并不深刻,对他们的认识基本上也就停留在只能叫出名字的程度。有句老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虽然课堂并不是战场,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却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为此,我想到了一个方法:利用课前的五分钟,让学生们分组进行“音乐知识小演讲”活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与音乐祥光的话题,自行分配任务,比如王同学负责查找资料,张同学负责制作,李同学负责上台演讲等等。在这样小小的课前活动中,我能够有机会观察每个学生的性格,了解他们擅长或不擅长做的事情,喜欢或不太喜欢的学习内容。

  几节课下来,我有了意外的收获。比如七三班的第一组学生,自行选出了小组长,并进行了明确的组内分工,查资料的、准备演讲稿件的、做的、演讲的各司其职,最终达到了比较不错的效果。不仅如此,他们小组的小伙伴在台上演讲时,其他组员都自发搬着小板凳坐在讲台前为他捧场、默默打气。我在他们的表现中看到了同学之间的情谊、小伙伴之间的支持和协作。他们给七三班的全体同学开了一个好头,随后的几组学生也表现得非常棒。当然,也有出现问题的时候。有个小组的学生在一上课时默不作声,待我询问他们为什么没有上来演讲时,一个孩子叫着别的孩子的名字说到:“你查找的资料呢?还有你,你制作的呢?”顿时全班安静了下来,我能感受到被点名孩子的尴尬和窘迫。其实这样的状况我早已预测过,分组时没有按照孩子们的座位分,而是按照班级点名册分,这样一来,同组的学生可能私下里互相并不熟悉,这就十分考验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我并没有责怪这一个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而是告诉他们,当我们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不是要互相推卸责任,而是要先进行自我反思,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才导致这样的'局面呢?当每个人都能担起自己的一部分责任时,一个小组的成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经过耐心的引导,我相信这一组的学生在下节课一定能够有所进步,完成课前小演讲。

  组织这样的课前活动,我的出发点是更加了解我的学生,没想到进行了一个月,我却意外的收获到了许多。他们学会了团结合作,学会了自己探索,告别了胆怯,学会了承担责任……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甚至感动,也让我意识到,我们当教师的,只要多用一点点心思,就会有满满的收获。如果我们用更多的精力,想更多的点子呢?我想,我们和孩子们的收获可能会超出大家的想象。

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12

  回顾品味是一种收获,在反思中进步,讲课也是这样。

  1、《命运》交响曲导入,拉近学生与课文主人公的距离,给学生营造一种感悟的氛围;《命运》交响曲结尾,再次感悟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命运》交响曲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音乐,通过熟悉的音乐给学生们一种亲切感,让学生进入学习氛围,更加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2、目标从繁到简,学生思路清晰。在本课时的设计上我只设定了一个主要目标:全面认识贝多芬。从而促使需要提炼学习的写作方法尽显其中。

  3、还课堂于学生,使他们乐在其中。在本课时的授课中,我注意避免老师的侃侃而谈,增加学生自己感悟的机会。

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13

  根据学校安排,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和艺术特长生键盘专业的教学任务。反思一学期来的工作有惊喜、有收获,亦有不足。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学校领导历来重视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为更好的开展艺术教育,七年级音乐每周开设了两个课时。暑假刚开学我就对刚升入七年级的新生做了一次摸底调查,调查显示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小学没上过音乐课,小学开设音乐课的学校学习内容一般也就是学唱几首歌曲,对学生也没有做过任何期末等音乐测试,所以导致升入七年级的这群学生音乐基础基本为零。根据这种状况我采取了三个阶段的教学内容,一,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补上小学的内容,主要学习简谱常识与简谱试唱的练习。初中音乐课教学不是专业的音乐教育,而是吸引学生通过参与音乐实践来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技能和审美能力。我把这些枯燥的知识分成了一些有趣的训练,比如在节奏的训练中首先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节奏并记录下来,然后提炼出常用的节奏型并加以重点训练,在活动中我特别注重学生听和记的实践学习,通过训练学生们对多声部的节奏训练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些班级还利用多声部的`节奏练习主动改编成了简单的节奏乐器合奏。效果很好。二,利用三分之一的课时学习音乐教材,本学期学习了教材中的规定演唱曲目,把教材中的欣赏课作为了重点进行了学习,还进行了配乐诗朗诵等音乐活动。我把教材是当作了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把教材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做了必要的调整和删减。三,是利用最后三分之一的课时为了配合学校每年一次的新年音乐会排练曲目,进行复习和音乐测试。本年的音乐测试分为四项内容,一是本学期的音乐知识测试(占25分)二是音乐表演的测试(占25分)本项测试重点训练学生们敢于在众人面前自信有表情的表演。三是本学期的个人音乐学习总结(占25分)最后是在本学期音乐学习的参与情况(占25分)。本年度大部分同学都取得了较高分数都很高兴,对音乐课的学习更增强了信心。

  我校是全县唯一一个把学生艺术特长教育纳入课表的学校。本学期我教授键盘课,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改革我确定了小组课与个人课相结合,老生带新生的学习模式。经过实践成功的解决了学生层次不一教师缺乏的状况,做到了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经过一学期来的教育实践我的教学水平又有了提高,本学期还有幸参加了为期20几天的省级骨干音乐教师培训使我开阔了眼界,学校的艺术教育事迹还被多家新闻单位报道,艺术节选送的节目频频获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课堂管理水平急需提高,教学理念需要调整等。相比其他学科音乐课难搞,农村的音乐教育更困难重重,但作为一名负责人有事业心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会迎难而上,不断超越自己为农村的音乐教育拓荒。

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14

  [导读]这节课使我们受益匪浅,即音乐欣赏课不能只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何况音乐作品的典型性和多义性,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学生对赏析的结果完成可以有多元化的理解。学生好奇心强,他们的思维往往领先于教师,并具有更大的创造性。

  《乐海泛舟》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新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4册)教材。在认真研究完教材后,我们科组老师在备课时意识到,在课堂上不能让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唱和欣赏音乐的活动中去体会音乐。因此在上课前我们认真钻研并整合教材,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在授课内容的选择、课堂活动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要适应教学对象活泼好动的特点,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使课程能够步步推进,让每节课每个环节都有新的亮点。

  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学习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著名的代表作《摇篮曲》,在我的思想中这首曲子是那样的亲切温柔、优美动人,尤其是旋律中所蕴涵的深切浓厚的母爱主题,更能深深打动听者的心。

  《摇篮曲》是音乐作品的`一种音乐体裁。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他们投入地欣赏、专注地思考、动情地回答,令人非常感动。因而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是通过情感导入、体验音乐、参与音乐、情感升华等几个环节来欣赏中外不同的《摇篮曲》,体会这一体裁的美好意境和情绪,感受到普天下最平凡、最伟大无私的母爱,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仔细地聆听乐曲,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把握乐曲的情感,再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和分析,概括总结出《摇篮曲》的特点。而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新的教学模式,也正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中我力求对学生表现出了应有的热情和宽容,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母爱关系,在环境中进行多向的师生、生生的互动与表演《摇篮曲》。

  《鳟鱼—钢琴五重奏》这节课使我们受益匪浅,即音乐欣赏课不能只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何况音乐作品的典型性和多义性,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学生对赏析的结果完成可以有多元化的理解。学生好奇心强,他们的思维往往领先于教师,并具有更大的创造性。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善于为学生创设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乐海中自由畅游。对于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哪怕只是一点点创造意识,我们都应该加以鼓励和保护。

  乐曲音乐的理解中,我们就以训练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感性体验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回答问题。在这首欣赏乐曲中我也同时注重音乐的德育功能,通过对音乐的分析和故事情节的深入,本课的情感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引领下浮出水面。所以,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扮演好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合作者这几个角色,那么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得更独特的感悟,对学生的反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能够大胆的享受在音乐之中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并不会一成不变,在课堂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课前教学准备做的不够到位,其次,音乐教学经验不够,在课前的交流部分和学生习惯的养成方面做的不够,没有和学生形成默契,教学组织语言设计粗糙,教学组织时有点力不从心的。

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15

  《银杯》是一首短调民歌(民俗性宴歌),旋律悠扬,起伏较大,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创设情境强化音乐感受

  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在上课开始,我带着学生一起欣赏三种不同的蒙古舞蹈,并鼓励学生和学生一起跳三种蒙古族舞蹈,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和陌生感,在欢快、轻松的音乐中自然而然的溶入到蒙古族音乐的氛围中来,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结尾“演草原”,在初步感受音乐的基础上,通过影片、创编表演的方式再现蒙古族人民载歌载舞欢迎客人的热闹场面,增强音乐表现力,激起对其音乐文化的喜爱之情。

  二、和音乐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在演唱歌曲教学中,要把表现音乐情感和展现音乐形象放在首要位置上。本课是一堂唱歌课,所以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恰当的表现歌曲上。在教学设计中,采用逐层递进的'方式,先跟随范唱进行默唱;再讲解歌曲演唱背景、环境,谈谈用什么感情演唱歌曲;小组讨论哪种处理方式最好听,最符合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最后演一演,在情境中演唱歌曲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三、通过扮演加深音乐感受

  《银杯》是一首风俗性宴歌,它有其特定的产生环境,因此,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更深层次的感受这首歌曲独特的风格特征。让学生扮演蒙古包主人款待客人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再现场景,增强音乐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反思08-18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7-04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11-12

高中音乐教学反思04-14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04-21

音乐课教学反思09-10

音乐课的教学反思11-22

音乐教学反思15篇12-29

音乐教学反思(15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