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12 08:22:1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司马光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司马光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教学反思1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 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

  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思路: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

  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思路: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平台

  一、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思路: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思路: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三、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思路: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思路: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司马光教学反思2

  《司马光》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第8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假山下的大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拿起一块大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的故事。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交流,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在相互交流的碰撞中,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一、从课题入手,激趣导入

  新课伊始,我工整地板书课题——司马光,让孩子们一边同步书空,一边思考:司马光姓什么呀?

  孩子们根据平常所见到“张、王、李”等都是单姓的惯性思维,不假思索地回答:“姓‘司’”!

  我摆摆手,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又疑惑地盯着我。我用红粉笔在“司马”两个字下面重重地划了的一条线,孩子们将信将疑地说“姓‘司马’”,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在“司马”旁边写上了“复姓”二字。然后适当拓展复兴的来历,“司马”这个复姓是用官职名称作为姓,司马是掌握军事的官职,并让孩子们中午回家也用这个问题考考自己的爸爸妈妈,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兴趣。

  二、自主演一演,理解重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找出司马光救小朋友的语句,看图模仿司马光的动作演一演。一年级孩子,爱动,也特别爱表现,我就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们在表演中轻松愉快地理解词语和句子。

  紧接着,我问孩子们:司马光为什么这样使劲?学生立刻想到:他想快点把大水缸砸破,救出小朋友。如此演一演,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三、在比较之中,攻克难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看图对比:引导学生看左面一幅插图,直观感受面对掉进大水缸里的同伴,其他孩子惊慌失措的样子;再仔细观察右面一幅插图,两相对比,感受司马光遇事时的沉着、机智和勇敢。

  (2)读课文对比:当一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时,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先让孩子们找一找相关语句画下来读一读,再出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想一想这样做的后果会怎么样。

  孩子们说这样耽误了时间,掉在大水缸里的小朋友会淹死的。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用不同的标记画出相关句子——“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反复读一读,细细体会司马光救同伴时的沉着、机智、勇敢。

  三、延伸拓展间,体验快乐

  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听完孩子们天真的想法,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表示鼓励,使孩子们感受到动脑筋的快乐。

司马光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文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是重点。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司马光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对比的教学手段,效果还不错。

  学习第二自然段,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哭 喊 跑”展开想象,体会小朋友惊慌害怕的心理。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通过以下步骤来引导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勇敢、机智。先让学生找找写司马光的句子,找一找句子中哪些词语体现了司马光的勇敢、机智?抓住“没有慌”(没有慌张)明白司马光遇事沉着、勇敢,有救人的好方法。从“举、砸”俩动词明白司马光机智、果断。(“砸”是什么意思?怎样砸:举双手,对准了,要用力。砸:用沉重的`东西对准物体撞击。——文中:司马光用大石头撞击水缸。使劲==用力 怎么砸?——使劲,用了全身的力气。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砸破了这口大水缸。你能找出表示时间很短的一个词语吗?—几下子:没用多少次,表示很短的时间。)

司马光教学反思4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本节课我以识字教学为主。具体如下:

  一、多种方法识字 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语文,要通过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学习知识。低年级要以识字为主,课文是识字的载体,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学习生字。本课我采用的是随文识字的方法识字,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有助于学生熟记生字,同时,我采用了多种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生字。如:学习“常”字我让学生说一说你经常和谁在一起?谁经常和你一起玩?从而理解“常’多次的意思。再如学习“掉、喊、跑”字,我让学生表演动作,通过学生的表演加深学生们对生字意思的'理解,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本课教学中,我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的读、大胆的想,勇敢的说、尽情的演。我采取了多种朗读的形式,充分的给学生读书的空间,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出当时小朋友们的心情。同时,我引导他们大胆的想:小朋友们会喊些什么、叫些什么,他们心情怎样?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大胆的演,进一步体会到了小朋友们慌张的样子。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们能入情入境的学习,真正理解了课文。

司马光教学反思5

  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简单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资料,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引导概括资料,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请几位小朋友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谁(司马光),做了一件什么事(砸缸),结果(就出了小朋友)。部分小朋友在初读课文时就能够把课文的大致资料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我利用说绕口令的方法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孩子们被充分调动,很快走进了文本。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资料。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样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联系这一段的资料说一说。”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资料的方法。之后学生就能说出他是因为玩时不留意才会掉进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学更能据此提醒大家平时玩耍时要留意,才不会掉进水缸里,学生的智慧真是可爱至极。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资料。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同学们看看插图,司马光在干什么?谁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话音刚落,就有几个同学立刻站起来,我让他到讲台前表演司马光,其他学生做其他小朋友,有的下的喊大人,有的下得立刻就跑了而表演司马光的孩子,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

  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

  3、透过比较理解课文资料。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留意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能够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2)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能够用抽水把水抽出来;有的说能够拿个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有的说能够拿个大木棍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他们能够一齐把水缸推倒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最后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透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到达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司马光教学反思6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联系这一段的内容说一说。”学生就能说出他是因为玩时不小心才会掉进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学还能根据此提醒大家平时玩耍时要小心。

  2、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是本课的重难点。于是我将课文中的人物进行比较: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同学们积极地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使学生们一下子就理解到了司马光爱动脑筋,遇事沉着、不慌张。

  3、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这样设计:“同学们看看插图,他正在找石头准备砸缸,谁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话音刚落,可爱的同学立刻站起来,尤其是男同学,最后我分别在三班请了林小川同学,在四班请了詹庆超同学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往下砸”的'动作,詹庆超同学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并且在后面的朗读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做起这个动作,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紧接着,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可以拿个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有的说可以拿个大木棍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他们可以一起把水缸推倒……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最后小结:司马光很聪明,遇事爱动脑筋,刚才同学们也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说明你们也是相当聪明的,希望你们以后能够像今天这样,遇到事情先动脑筋想办法,不要总靠家长和老师来帮助解决问题,寄希望于他人。

司马光教学反思7

  《司马光》是一篇具有很强教育意义的文章,以小故事的形式的告诉孩子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那么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达到教学目标:《司马光》教学反思

  一、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以多种方式来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感悟课文,是学习语文很好的办法,也是颇有效果的一种方法。在朗读中,孩子们不仅识记了生字宝宝,而且理解了课文。

  二、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别的小朋友与司马光的.反应时,我让孩子们先自由读课文,然后请几个小朋友来演一演,通过模仿他们的动作,让孩子们真实感受理解课文。

  三、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一课中,别的小朋友的反应跟司马光的反应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孩子们很容易就可以体会到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孩子们相对轻松就做到了“会认、会读”,但是在说话训练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虽然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如用“有的···有的···”说话。但是孩子们的思维还比较局限,视野不够开阔,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说完整,把意思表达清楚。

司马光教学反思8

  教是为学服务的,如何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并且学得轻松愉快呢?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观察、想象、说话,通过各种方式练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句子、课文,并扎实有效的指导学生写字,使课堂灵动高效。具体做法为:

  课上,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敏感地抓住学生朗读中的闪光点进行巧妙的点拨、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老师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上老师指导时的示范作用,感情朗读则水到渠成。

  一、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造能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交流、检查读课文情况,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创新见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水平。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因此,我这堂课的教学也注意到这一点:课堂上,我用课文挂图来贯穿生字词、句子、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生首先对课文有感性的认识,再引发学生想象与说话,在此基础上掌握课文中的词语,解决课文中句段的朗读。

  三、点面结合,创设扎实有效的'课堂。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学习生字,练写生字。但一篇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是非常多的,如果都一一指导的话,势必费时费力,且效果不大。因此,课堂教学中,在学生熟练、准确的掌握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通过“候、园、哭、爬”这四个颇具特点的生字的来进行本课生字写法的指导。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练写这几个环节,使学生这部分的学习非常扎实,有实效。

司马光教学反思9

  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多种方法,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联系第一自然的内容说一说。”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看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有个学生站起来,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3、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2)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3)自己与主人公的比较。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把水抽出来;有的说可以拿个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有的说可以拿个大木棍让小朋友爬上来……这时,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

司马光教学反思10

  每次教学完《司马光》后,我总是在拓展延伸阶段问:你还能想出其他好方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此问题一经抛出,小朋友们便叽叽喳喳地连比带划谈论开了。可,每次在班上汇报交流时,小朋友们的脸上便会被沮丧之情笼罩着。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孩子年纪小,思维较单一,提出的解救方法不成熟,跟司马光的砸缸作比较,还是逊色多了。小朋友能不沮丧吗,连老师也觉得异常扫兴!可怜我就这样悻悻地教了一年又一年。

  这学期,我再教《司马光》一文时,大胆作了新的尝试。

  师:小朋友,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

  生1(边掰着手指头边答):我非常喜欢他。第一:他勇敢,别的小朋友都哭呀,喊呀,他一点都不慌;第二:他聪明,懂得用石头砸破大水缸救出小伙伴。

  生2:我觉得司马光是个善良的.好孩子,平时肯定很喜欢帮助别人,我喜欢他。

  生3:司马光看起来年纪跟我们差不多,却比我们强多了,我真佩服他!

  师:老师也跟大家一样喜欢司马光。不过,陈老师相信如果咱班的小朋友当时在场,一定也能想出那么棒的办法来呢。想不想试试,看看自己在困难面前是不是也能跟司马光一样,做到不慌张,能动脑筋想出好办法呢?

司马光教学反思11

  《司马光砸缸》一文,是一篇比较好的开拓学生思维的文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在第一课时教学时,正好赶上周喜兰书记到我们学校试导,通过周书记的听、评课,让我真是茅塞顿开,受益匪浅,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可取与需要改进之处。从我自身来说,还是比较喜欢上低年级的语文课,这一点也得到了周书记的肯定。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我安排了趣味识字、朗读训练、模仿动作表演、思维拓展训练、说话练习,多花样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意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很自然地进行德育教育,让教与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但由于我低年级教学经验的不足,导致教学中存在着不周到之处。

  其一,缺少了写的环节,虽然第一课时里没有安排写字教学,但我在读完课文后安排了一个“我会填”的训练环节:一( )假山一( )缸一( )( ),周书记就特别提出了,在这除了口头填,应给学生一个动笔写的机会。的`确,我们班有的小朋友课前准备里总少了课堂练习本。课堂上,能让学生动手就尽量让他们动手训练,无形中督促了孩子们在课前准备好课堂练习本。

  其二,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拓展训练: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要求:大胆想象。)由于时间仓促,我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给予很正确的评定。孩子们相象丰富,有说找梯子的,也有说几个小朋友叠起来,把那个落水的小朋友扯上来。听了他们的回答,当时只记得表扬大家爱动脑,想出了新办法,就疏忽了提醒孩子们这个办法是否可行。周书记就提出了,要是找梯子的话那还不如喊大人快,几个小朋友叠在一起,下面的那个孩子能承受得住吗?另外,就此引导到生活中的困难,教育孩子们像司马光一样,做聪明的孩子。我一听,对呀,真是大大的失误。

  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与学习,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一点沉着、冷静,对待孩子们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尽量让课堂上不留下遗憾。

司马光教学反思12

  整节课,教师以学生为主休,设计了抽读生字词,个别朗读自然段,讲故事的活动,激发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大胆猜想、大胆表现,体现了小学生活泼开朗的个性。

  在本堂课中,我感到设计得较好的是引导学生思维循循善诱,学习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如:先引导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兴趣,再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范读。整体感知,认识生字,学生自由读课文,我给学生提出问题:“司马光在这篇课文里遇到一件怎样的事?”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司马光和伙伴在花园里玩……掉进了水缸)我又接着问:其他伙伴遇到这件突发事件,有怎样的.表现呢?这时学生根据思路,争先恐后的回答: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有的……只有司马光没有慌,想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举起石头砸缸。)这里为了很好的让学生体会“司马光”当时的心情,让学生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加深感知。量后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我再把课文延伸到生活中,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同学们身边,你们会怎么做呢?让学生说说,再和司马光的方法比较,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在这节课里,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不能很好的导入课文,组织教学不够理想。(如:有个别学生不专心听课等。)学生自己读,个别读的机会少,没有把本课的重点词语引导好。如:“一不小心、有的……有的……”这里应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句子,再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用身边熟悉的字说说,再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但在这节课里,我也感到困难,那就是农村学生的普通话不够好,知识有限,且这样的锻炼机会不是很多,因此好些拓展活动只能量力而行,但我相信在新课程程改革折活动感召下,师生会越来越容易配合,相信以后效果会更好。

司马光教学反思13

  在本课的拓展延伸环节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用怎样巧妙的方法救出水缸里的孩子呢?学生顿时进入了情境,一个个小脑袋里转眼间就冒出一个个好办法:“我可以找一张渔网,像我爸爸打渔一样把水缸里的小朋友网上来。”“我会找一根粗绳子,把那个小朋友给拉上来。”“我们几个小朋友可以叠起来,那样就能把那个落水的小朋友扯上来了。”“我打算用脸盆把水一盆一盆刮出去”……孩子们的创意如河水泛滥般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还想到了用《乌鸦喝水》里的装石子的方法。

  听了他们的回答,我首先给予了肯定,接着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请大家再开动脑筋,想一想,比一比,你觉得是司马光的办法好,还是我们想出的办法好呢?”孩子们陷入了沉思。不一会儿一个个兴奋的小手又举起来了:“要是等我找来渔网,那个小朋友就该没命了”。“我们叠起来救人的话太危险了,说不定我们也会跌进水缸的”。“用脸盆的话太费时间,而且我的个子也不够高”……大家一致认为还是司马光的方法最管用。我有随机引导孩子们:“那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机智、勇敢、聪明、团结……”听着孩子们的回答,我不仅对他们投去了赞许的微笑:“你们不但懂得思考,还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你们和司马光一样棒!”

  在本节课里,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认真思考从而获得答案,使个性之花欣然绽放。

司马光教学反思14

  《司马光砸缸》是长春版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一年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本课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教育学生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讲这篇课文时,以下环节的设计,可以说是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一、识字教学形式多样。

  1.编字谜的方法记忆“司”。司马光的复姓是本课的一个新知识,我首先问学生:司马光姓什么?学生说出的答案有:司、马等,这时我说出“司马”这是一个复姓,让学生对复姓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学习“司”字。用旧字“同”引出新字:“一个同学真马虎,同字去掉一小竖”。学生便轻松记忆了这个新字。

  2.字理识字学习“终”。绞丝旁表示织布,冬天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在这里冬表示结束的意思。终字原指布织完了,现在指结束了。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汉字构字规律来识记生字,使学生逐步产生探究汉字规律的浓厚兴趣。

  3.做动作学习“跑”带有足字旁的字。编儿歌、做动作,既使学生掌握了形声字的特点,又及时得到休息,劳逸结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4.用投影仪指导学生书写,对学生掌握不好的字的结构及时指导,写字训练扎实有效。

  二、注重语言训练。

  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年级虽然年龄小,但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也应该有重点的积累语言训练。

  例如: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关联词“有的??有的??”,我借机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时候能用上这组词语呢?学生说:“我在公园看到的花,有的是黄的、有的是红的??”、“我来到学校,看到同学们,有的在扫地、有的在擦黑板??”,同学们各抒己见,各自说着自己的想法,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学会了用词语,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

  三、行为对比,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特点。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悟语文、用语文,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对于这个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感悟,很容易就能达到。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是本课的难点。如何攻破这一难点呢?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操作的: 我让孩子们进行比较,一个小伙伴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这时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分别是什么反应?

  当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的时候,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的行为有明显的反差,文中是这样写的: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通过让孩子们反复读句子,认真观察图上几个孩子的表情、动作,并设身处地地想假如自己在现场,心里是如何想的,让孩子们明白当时孩子们心里很慌,不知所措。再通过读写司马光的句子,明白他的沉着与机智。

  通过对比,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当时的情况和司马光的沉着行为,同时也让孩子们明白了对比手法的重要性。

  一年级的孩子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课文学习,已经初步懂得了找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重要性,每一次学习,就是一次提高的机会。 接着我让孩子们想象: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个什么办法去救这个掉进大水缸的小伙伴?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再与司马光的办法比较,发现只有司马光的办法能既快又保险地救出孩子。所以在求异中求佳,同时肯定同学们的想法。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开启孩子的多元思维,让孩子的思维在争辩中碰撞,让孩子的语言在交锋中砥砺,让他们的个性之花在思考中绽放出各自不同的风采。

  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节课上完了,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急需改进的地方。比如说,精读课文时就没有多读,没有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没有“读”做基础,学生的“悟”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了。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和“悟”,特别是低年段,更需要多读。

  另外,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跑了,有的跑去找大人。”在让学生模仿小朋友们慌了的表现时,让学生做“叫着喊着”时,第一个男同学说:“快来人啊,有人掉进大水缸里了。”他在说的时候,声音很急,把两只手放在了嘴边,做喊的样子,可以说模仿的很像。这时,我却听到了下面小朋友笑的声音。于是,我马上进行了引导:“有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这个时候,你站在旁边会笑吗?”同学们纷纷摇头。“如果你在旁边,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有小朋友说:“啊呀!怎么办呢?”有小朋友说:“得马上救他,要不然他会死的。”我及时进行了补充“这个时候,大家的心里都很着急,不可能会笑”。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我又请了第二个学生来模仿,这个学生模仿的更像,大声疾呼:“救命啊,救命啊。”我又让学生自己进行了叫、喊的尝试,我留意了一下学生的表情,我看到还是有人在笑,心中不免有一丝的遗憾。看来还需要用各种方式,为学生创设情景,他们才会有真实的感受。

  每一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总存在着一些遗憾。但我相信只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学习、研究与创新,那么在课堂上留下的遗憾就会减少,得到的收获就会增多。

司马光教学反思15

  《司马光砸缸》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假山下的大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拿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人赶紧离开水,而司马光光想到的是让水离开人。教学情感价值目标在于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先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其依据自然段开头“司马光和小朋友常在花园里玩。”联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接着学生就能说出他是因为玩时不小心才会掉进大水缸里的,老师据此提醒大家平时玩耍时要小心,不要攀爬高处,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找出司马光救小朋友的语句,并让学生看图模仿司马光的动作”。低年级孩子爱动,爱表现,孩子们在表演中比较轻松愉快地理解了词语和句子。紧接着,我问:他为什么这么用劲?学生立刻想到:他想快点把大水缸砸破,救出小朋友。对课文的理解显得水到渠成。

  3、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

  (2)看图对比出司马光的机智。图画中还有一个孩子也在救掉到缸里的孩子,画面直观性强,所以我以这个孩子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司马光和其他人的救人思维不同,别的孩子是让人离开水,而司马光是让水离开人。司马缸的'机智聪慧,就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拓展思维,再次体现生命教育。

  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

  在一开始的教学设计时,本想在拓展思维一处,为学生提供几个故事环境,让学生动脑在遇到什么样的意外时该怎样做,这也同样对学生做到了生命教育,还让学生学会怎样面对意外。在与“你会想到什么办法救掉到缸里的孩子?”做了一番取舍。最后,还是回到文本,让孩子依据本课的故事创造思维,因为我们认为不论哪一种都达到遇事冷静,积极动脑的教学目的。

【司马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司马光》教学反思07-20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04-17

司马光教学设计07-22

《司马光》教学设计02-27

司马光教学设计【热门】04-08

《司马光》教学设计(15篇)04-17

《司马光》教学设计15篇04-07

《司马光》说课稿07-23

《司马光》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