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28 15:02:4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10月26号我执教了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小数的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若只根据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这堂课我以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纸片为道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去发现数学知识。在教学设计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从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数可以分成整数和分数。整数,孩子们一直都在接触,所以都很熟悉。于是就从中秋分月饼导入,从4个平均分成两份,到2个平均分成两份,再到把1个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讨论半个该怎么表示,引起孩子知识结构的冲击;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分数。从学生回答的半个月饼引入分数,认识和理解的`含义。

  (二)通过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深层理解

  理解分数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同桌和小组间的讨论和动手创造一个,让学生充分理解的含义。

  (三)运用知识迁移,探索几分之一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与操作,创造一个几分之一;并交流讨论分数的意义。

  (四)练习与巩固

  虽然这堂课完成了预设目标和知识点,教学过程较理想;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下面就反思一下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1、我在执教过程中可能过分看重时间的分配,学生虽然对只是的理解都没问题,但是在对分数的含义表达上却不尽人意。在理解的含义时时间太过着急,只是通过个别同学的回答,就把描述含义的语句出示板书了。导致学生在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时,语言表达非常不理想。

  2、在学生动手操作中,疏忽了学生涂色的规范性,在展示作品时局限性较大,应该正确和错误对比进行;不同折法对比进行。

  3、学生由于对分数的含义表达不到位,在练习中又缺少对含义的解说,导致最后一个练习,学生存在较大困难。

  不过这堂课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各位老师也给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分数是一个内涵复杂、形式多样的数学概念,分数的初步认识如果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认识,学生的认识难免肤浅,甚至在学生到第二学段进一步认识分数时出现认识上的断节,而如果过早的进入到抽象水平的认识,学生的理解又难以到位,因此。我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力争找准学生已有的认识框架和分数复杂意义的结合点,也就是直观模型。

  基于上述想法,我在做教学设计时力图体现以下三点:

  一、让学生更系统的认识分数。

  本节课的导入是从学生刚刚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进入的,通过这样的引入,让学生认识到,过去除法中出现剩余的时候我们用余数来表示,而今天的学习我们则可以把剩余的部分继续平均分,这就产生了分数,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解。

  二、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分数。

  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模型,除了教材的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面积模型之外,还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特别是还提供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生活实例。于是让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更加全面。

  三、力争凸显帮助学生发展的理念。

  这节课我注重学生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敢于质疑,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展自己,通过这种方式,力图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活动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同时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但课堂教学的实施总是和预设的理想化状态有一定的偏差。

  一是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在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意义时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再加之学生自己兴趣盎然,又举了不少例子来帮助理解,占用了大量时间,导致后续预设的课堂练习和课堂总结尚未完成,已然下课,课堂结构不够合理、完整。

  二是对于几分之一的理解所安排的操作感悟活动由于教学实施时遗忘,致使这一环节后置于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之后,显得教学环节不够流畅。

  也鉴于此,日后教学中一定要在教学时间的把握和环节的调控上多下功夫,同时对于自己所做的教学预设应烂熟于心,而在执行教学预设时又应灵活应变,锤炼自己的教学机智。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2.拓展认识几分之一

  师:刚才你折出手中图形的1/2,拿出你准备好的正方形,你还能折出其它的分数吗?(1/3 1/4 1/5)

  师:折出正方形的1/4,并涂上颜色,涂完说一说怎样得到的.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

  师:仔细看,它们的折法不同,平均分后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能用1/4表示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不论怎么分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这张纸的1/4.

  教师小结:虽然折法不同,形状不同,可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4。

  【学生对于1/2认识深刻了,认识几分之一也就迎刃而解了】

  3.认识几分之几

  师:涂一份是1/4,那图2,3份呢?你还能涂出四分之几的分数.

  生:(2/4 3/4 4/4)

  师:涂出你喜欢的分数.

  学生涂,教师巡视.

  展示2/4(用什么分数表示,2/4是什么意思?)

  展示3/4(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展示4/4(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充分的说)

  4.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

  (1)中间这条短粗的线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

  (2)谁来说一说3/4这个分数中,4叫做什么,3叫做什么?2/4?

  活动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哪些能用1/2表示。

  2、课本P100 、 T1

  (学生自主完成,指2名学生说一说写出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3、课本P100 、 T2

  (学生自主完成,1名学生说为什么?)

  4、出示课件判断

  师:考考你的眼力和判断力

  (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说清楚为什么错)

  活动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学习分数,你感觉分数怎么样?你想对分数说点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简要总结。

  【设计说明:一节课的结束,不应是学生一段学习历程的终点,而更应成为引发他们深入学习的起点。本环节一是想呈现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便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二是想以此引发学生对分数的探究热情,将学习引向深入。】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揭示:1/2是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让学生感受到分数来源于生活实际的需要,在分配苹果、矿泉水的过程中唤醒了学生原有的平均分的经验,同时随着问题的发展,把一个饼平均分引起了学生认知冲突,教师步步引导,吸引学生自觉地进行了数概念的扩展】

  活动二、感悟新知,建构模型

  1.认识1/2

  (1)直观感知1/2

  联系半个饼的分法,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的产生。出示课件(分饼的过程)

  师边演示边说:把一张饼平均分成2份,这一份就是它的1/2。另一份呢?

  生:另一半也是这张饼的1/2。

  师:谁的1/2?

  生:这张饼的1/2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得到1/2的?

  生: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饼的1/2(4名学生说)

  同位互相说一遍。

  (2)介绍1/2的读写法

  师:二分之一怎样写呢,先画一条短粗的线,用来表示平均分,下面写2,上面写1,读作二分之一。

  (3)解释判断

  出示课件(不平均分的饼)

  师:如果把这个饼这样平均分成2份,它其中的一份还能用1/2表示吗?为什么?(指名学生说)

  教师小结:对,只有把这个饼平均分成2份,它的每一份才能用1/2表示。

  (4)操作体验,深化认识

  师:小组长拿出学具袋,每人一个图形,你能折出它的1/2吗?(能)马上折出它的1/2,用斜线涂色法涂上颜色.涂完以后同位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1/2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1/2的。

  生: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这个图形的1/2。

  想一想:这几个不同的图形为什么涂色部分都用1/2表示呢?(先找同学说一说,然后师作小结)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我们经常提到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上课前精密部署,但下课后总有一些遗憾,总感觉生成与预设相差甚远。今天我在教学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后又一次遇到了这样的困惑,静下心来细细反思,反思我的设计,反思我的课堂,反思学生的表现……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哦,找到了,原来是我的预设不够细致、不够周全。我们常说:要从问题找原因,要从失败找教训。对,我应抓住这个契机,好好反思,以后不再重蹈覆辙。在今后的`预设中我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学生出发。课改以来一直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学习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将活动具体化。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尽量将活动具体化,要易于学生理解,易于学生操作,这样才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也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完美。今天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有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学生先用学具纸折出二分之一,然后说一说自己所折二分之一的含义。设计这一活动的意图是想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同时也想让学生清楚无论所用图形的大小、形状如何,只要是将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由于我的预设过于笼统,设计意图没能达成。如果我将预设作以下修改,效果可能会比较好。第一步,请学生折二分之一;第二步,将学生的成果贴在黑板上;第三步,说一说黑板上二分之一的含义;第四步,观察这些二分之一,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课虽然结束了,但它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6

  我的一节数学课《分数的初步认识》,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

  讲课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对折,再用阴影画出一部分,说出这是几分之几,又让他们贴在黑板上。孩子们折呀、画呀,说出了许多。贴的时候个子小,够不着,我把孩子一个个抱起来让他们贴。每发现有孩子说出一个新分数,我都要夸奖一番:“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虽是一声很平常的赞语,但却极大地激励了孩子的自信心。

  讲分数各部分名称时,我不是肤浅、生硬地去讲分数线、分子、分母。而是生动地打比方:我们开头把一个大圆月饼从中间切开,平均分成两份,这一刀啊就代表平均分,用一横表示,咱把它叫分数线。平均分成两份的“2”写在下面叫“分母”。这一半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就写在上面。它和下面的分母关系密切,该起个什么名呢?学生天真地说:“叫分儿。”“叫分女。”我微笑着告诉孩子:“你们想象得很好,等你们长大了也许会创造出新的数学公式,命名为‘分儿’‘分女’,咱们今天先叫它分子,同意吗?”我感到:这不是无足轻重的儿戏之举,它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点燃的是智慧与创造的点点火花。

  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缠着我再讲一会儿,不愿让老师下课。在依依不舍地停止了授课后,孩子们一个个争着告诉我:“老师,你的教材好。”“老师,我爱您!”这充满稚气又带着真挚情感的童言,打动了我的心。朴素的感情是最美的,它是孩子对老师的`最高奖赏。我激动地说:“孩子们,我也爱你们。”我相信,这群孩子会把我永远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什么是师生平等、民主讨论,什么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学习兴趣最佳方式,从这节课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孩子获取知识,设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兴趣。爱心是敬业的根本,博学是付出的源泉。把讲台让给学生,把学习、思维的更大空间留给学生,这样,也就把成功,把美好未来交给了学生。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

  一、在情境中感悟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为了给学生构建思维平台,教师从课一开始,就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个分漂亮红头绳的情境,使分数在“平均分”的前提下自然地产生。再如,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游乐园”中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看图、析图、解图的能力,进一步感悟、探索几分之一的分数知识。还创设了“猴哥哥和猪妈妈分月饼”的故事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借助生活平台,引导自主探究。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分物品”、“找物体或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经常玩的。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平分树叶、寻找衣服的.一半,寻找图形或物体的一半等等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找一找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感受分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同时教师通过示范说、同桌说、小组说、判断说、辩论说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反思和修正自己观点的平台,并为自己的思维策略进行辩解的机会,为更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基础。

  三、动手操作,体验建构。

  学生初次认识分数,是感到比较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实物作为学生的思维“拐杖”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借助实物或图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主动建构分数知识;课后让学生把自己新认识的“分数”朋友或者折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介绍给自己的同学、亲戚朋友和父母这一实践活动中,使每个人都有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和欲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彰显课改新理念,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学习”。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做,我就会真正理解。”而“操作感悟、体验学习”正是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动手操作中感悟,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创新,在体验中发展。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8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的主要资料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明白分数的含义并在明白分数含义的基础上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从整堂课的教学来看,基本上完成教学目标。但教学的过程上来看还不是很灵动,按步就搬的比较多,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较少。这是我经常犯的问题,因此以后还需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专业上我还要多读书,多学习多吸收。

  此堂课是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分数的学习,因此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数能够分成整数和分数。整数,孩子们一向都在接触,因此都很熟悉。“建构注意者”认为知识的学习就是知识的内化和建构,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因此导入就从整数的平均分导入,从4个平均分成两份,到2个平均分成两份,再到把1个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讨论半个该怎样写,引起孩子知识结构的`冲击。在教师书写半个能够这样写,再让学生把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比较有什么不一样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分数的特点也就是分数的三大组成,分数线,分母和分子。我觉导入和初步认识分数这一部分教学还是能够的。

  但在教学分数的含义时,我似乎操之过急,没让学生去发现而自己说了出来,当然是事倍而功半了。我就应课件演示的动态构成,让学生发现它表示的含义,学生自己说说。如果还是有困难,还能够课件准备一个将一个饼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决定是不是。这样我想学生肯定能说出一二了。而我却在无形中养成了思维的惰性,真的很不就应。

  在教学分数的比较时,我设计的是折长方形的几分之几,透过图上不一样的颜色,再来比较分数的大小。我本想将抽象的分数,建立在形象的纸的上,对抽象的分数比较有一个依托和支撑。但我没有思考到才刚认识了分数就让孩子来折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还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八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对很多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难点。因此后经思考,还不如换成比较圆的几分之几好,比较既明确又清楚,容易掌握。现成的教具也有,只怪我没去看。折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我想能够作为拓展题来思考,还是很不错的。

  到目前为止想到的就这些,还期望各位老师给我多提意见。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

  这次年组教研课由我开课,我上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课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用数字回答把4个苹果和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分几个?把4个苹果、两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就无法用数字回答,这时,我请学生到黑板写出你心中的一半。于是我就抓住机会由此引入新课。从上课的情行来看这方面做的是比较成功的,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以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而且使课堂气氛变的很好,对整堂课的教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每个学生都 是从自己的认知水平出发,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数学的。所以,数学是无法灌输的,是难以讲授的,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数学。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在学习上突破难点。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气氛民主、活泼、开放,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我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在中,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三、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 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面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及个性心理品质养成方面都能有扬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我也尊重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在本节课中我既解决了后进生学习难的问题,又帮助了学习上的自卑心理。如他们也都能用纸折出 1/2、1/4这样的分数来,从而建立起分数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数概念的含义,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四、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的的难度。

  但是,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使我感到遗憾的事,如在学生折纸后汇报时,一名学生欲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法表示 1/2,但他在折的时候由于失误没有把纸平均分,我只在全班同学面前指出了他的错误,并没有及时指导正确折法错失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说明在教学中还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另外,由于在时间的把握上过于偏重学生折纸的过程,导致后半部分教学有些急促,在强调“平均分”方面做的还不够。这都 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应注意的方面。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

  1.让学生在生活原型中作数学——经历数学

  我大胆突破现行教材的束缚,经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帮助学生寻找富有生成性开放性的数学学习素材来建构分数1/2的概念。为此,课前我请每一位学生都走进大自然采集各种不同的树叶,通过学生把各自带来的所有的树叶分成两份根据学生的交流,自然概括出两种不同的分发:平均分和不平均分,以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深刻理解,为学习分数打下伏笔。然后我让学生继续探索把1片树叶平均分成两份,怎样分?每份是多少?学生通过对树叶自然对称的观察,成功的把一片树叶沿中间叶脉平均分成2分。通过学生动手做,水到渠成地让学生经历了分数1/2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在成功玉溪月中积累了分数的丰富表象,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对分数概念的抽象感和陌生感,是学生深深的感受到数学原来就是这样丰富多彩的存在于生活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让学生在开放学习中做数学——创造数学

  这一教学片段是对分数认识的巩固、深化和拓展。在涉及此项练习时,我彻底摒弃了传统教学反复机械的训练方法,取而代之以富有开放性、趣味性、挑战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动态化的活动中创造数学。

  情境开放,萌发创新意识。我以一大一小两个正方形为道具,以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形式,创设了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心情愉悦、精神振奋的状态下,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形式开放,激活创新意识。我努力开放教学形式,凸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围绕“利用准备的正方形你可以找到那些新的分数朋友?”这个问题情境,学生可以用尝试猜测、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途径解决问题;可以用猜想、直觉、顿悟等方法另辟蹊径,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的大舞台上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这样学生的创造火花就会不断闪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1

  《认识几分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2—93页内容。这节课也是本人在这学期执教的教研公开课。集体备课和多次试教,让我在收获中成长。现将执教中的反思作简单的文字记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在上课伊始,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孩子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分月饼。

  (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2)把2条香蕉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师:刚才我们都是怎样分的?

  师:什么是平均分呀?

  (3)现在只有1个月饼,也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呢?

  生:半个。

  师:每人分到的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一半”怎么表示呢,大家在数学作业纸上表示表示吧。

  师:能不能也用一个数来表示呢?

  师:你们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数吗?(分数)

  师:看来要表示一个月饼的一半,已经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来表示了,需要用新的数,什么呀?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做数学,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和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我注重为学生创造探究条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进一步探究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官认识。本节课我安排了两次的操作活动,在认识1/2时,学生通过分月饼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后,我安排了一个用各种图形来折出1/2的活动,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知道不同的物体但可以用相同的分数来表示;在认识1/4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用同样一张正方形纸折出1/4,学生的折法不同,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1/4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感悟,相同的分数,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同一个图形,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并初步感知分数的大小。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每个分数都由学生自己去创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经过手脑并用,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从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本课没有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自主创造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利用各种形状的纸片自由地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并用分数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一。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2和1/4,你能用手中的图形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吗?我们小组合作,来看看活动建议。

  活动建议:

  用阴影表示出手中图形的几分之一。(每组的几名同学表示的要各不相同)

  互相说一说,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比较阴影部分表示分数的大小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发现1/2与1/4,1/3与1/4比较大小的规律: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像这样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学生的印象会比较深刻。

  在这一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小组合作应该是在这节课里的亮点。我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里折一折、涂一涂,相互交流从而理解分数的意义,让他们觉得分数这个内容没有那么枯燥,但是有个小遗憾,就是在每次的小组活动结束以后,我没有反馈,我应该请小组的成员发言,让小组的成员来汇报结果,说一说刚才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折?这样学生再来说分数的意义就容易一些。

  联系生活实际还不够。我出示的关于几分之一的例子不多,并且学生也没有感受到身边还有哪些几分之一,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如果学生感觉不到几分之一与生活的联系,那么他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就不会太深刻,不久就会忘记。

  比较分子都是1的分数的大小放在第二课时讲比较好。这节课就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能写,然后在拓展延伸,再联系生活,整节课就把重点放在几分之一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和写法上,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

  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2

  《认识几分之一》课是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的开篇课,从学生的生活实例入手,渐变到理性的思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以提高。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

  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因此我认真钻研教材,细细品读了教学参考,集中力量教学1/2,让学生用学习1/2的方法主动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课一开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四个苹果两人平分、两瓶水两人平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几个”,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半个又叫做1/2个。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体会分数的产生来自于生活的需要。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2积累经验。实践证明,让学生表示半个既强化了平均分,又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认识1/2找到了原型,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2的意义打下了基础。

  2、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动手操作,深化认识,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并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并及时进行交流,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1/2的表象,同时体会到了方法的多样。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经历了1/2的产生、形成的过程,真正的理解、体会了1/2的含义。接下来我进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请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通过放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1/4、1/6、1/8等等,学生很轻松的就创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分数,同时也进一步明白分数的含义。在教学中我还要求学生折纸的同时,还要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几分之一。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

  整节课上完后,我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对学生的预设不够,对学生的'训练不够,特别是语言。学生的语言表达没有跟上思维,他们还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这反映出我在平时的授课中,没有把培养学生的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其实学生并不仅仅是要学好知识,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良好的数学品质,这样才能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具有良好数学修养的人。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3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后,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从辨别阴影部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自己创造出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于是我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比如,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二分之一时,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再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一半,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本节课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通过直接操作认识理解分数。还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课一开始我用小兔子分西瓜的故事对如何表示半块西瓜这一新的问题进行了大胆尝试、猜想。这样设计,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储备,重视了生活对数学学习的作用力,尊重了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意识,使课堂成为多层面、交互式活动的窗口,探索成果异彩纷呈,学习热情高涨。

  5、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尊重学生,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习得知识。把学习数学变成做数学,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由此,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如能给孩子搭一个舞台,孩子们就能舞出最精彩的人生。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4

  在教学中设计的第一环节,设计意图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动手折纸来作为课前导入,学生喜闻乐见,兴趣盎然,消除学生接爱知识的心理。我给学提供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片,让学生把纸片分成2份,学生在分的过程,自然而然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分法,一种是平均分,一咱是没有平均分,这校操作后再让学生对所折的情况进行分类,学生很容易会把平均分的分为一类,把没有平均分的'也分为一类,一个长方形的一半,不能用数字1来表示,怎么来表示呢?自然就引出了分数二分之一,然会教师导题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在折纸的过程中,既突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又巧妙地从整数引出分数,新、旧知识自然过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第一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因没有完全预设到学生的学情,所以在动手折纸中学生出现了折后不划出折痕,用斜线画出其中一部分因没有经验画得较慢等现象,耽误了时间。在将学生的图形贴到黑板上进行分类时,学生只能根据现有的经验,依据图形颜色进行分类,而阴影部分画斜线的方向也给了学生误导,使这一环节整整占去了10多分钟,比预设时间要多出5分多钟。为了保证整节课知识的完整性,后面环节的时间都有压缩,整节课显得前松后紧,并未达成本节课的预想的效果。

  记得一次北京学习时,听一位老师的说课,他把说学情做为重要一环。说学情并不是只凭自己的想或书中的介绍,而是针对本班的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前期检测,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经验,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这样不仅是教学设计精彩,而且教学预设中多了更多精彩的生成。所以在以后的设计教学时,一定要对一部分或大多部分学生进行前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跟得上教师的步子,并在教师引导下把学生载向知识的彼岸。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同学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同学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和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分数概念笼统,同学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需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同学拍掌回答把4个苹果和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4个苹果、两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同学就无法用拍掌回答,就问老师半个怎么拍啊!于是我就抓住机会由此引入新课。从上课的情行来看这方面做的是比较胜利的,通过拍手使得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而且使课堂的气氛变的很好,对整堂课的教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协助同学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四分之一时我先确定操作要求,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然后同学操作。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同学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三种类型正确折法,又请同学观察教师的另一种折法,并提问:所表示的局部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吗?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同学分组进行讨论。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同学按说出:因为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四份,

  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假如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但是在教学之中也有一些使我感到遗憾的事,在教学四分之三时我把图画成了八分之五,当有同学说老师可以把每个小正方形再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是八分之五。

  我才发现少图了一半,没有对这个聪明的同学加以褒扬,而是直接把少图的地方补了上去,错失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说明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还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03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2-17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6-23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6-23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9-15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02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7-13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7-31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