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算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25 11:18:3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验算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验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验算教学反思

验算教学反思1

  记得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总认为课堂上的练习应该是老师给学生课外补充的,教材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主要是可以增加学生的题量,而教材中的习题作为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翻开学生的课本发现,一大部分的学生并没有认真对待,而且一部分题目还是需要教师指导完成的.最近论坛上提出的;要珍惜教材资源,创改教材,必须遵守高于教材的原则.我不认为自己有这样的水平,认为还是应该认真对待教材的主题图,包括练习题.同时在使用中也产生了一些困惑.

  有感于这学期的教学时间比较长,速度也放得很慢.我看论坛上有些老师讲得真快!我只要跟上计划中的进度就可以了.练习七不知不觉竟然花了2课时和一个早自习时间.

  1、出示文字题(原创)

  甲数是305,比乙数少168,乙数是多少?

  师:从这道题中,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请划出关键句。

  ”比乙数少148“指的是谁比谁少?也可说乙数比甲数?用什么方法计算?

  师:你注意观察,现在题意发生什么变化?甲数是305,比乙数多168,乙数是多少?

  你又读懂了什么?你会列式计算吗?

  师:同学们读得真仔细,做这样的习题,我们要先判断谁比谁多?或者谁比谁少,可不能马虎。会列式了,你会用验算本领给这两题验算吗?挑战自己,你能写出几种验算方法。

  [由于在配套的课堂作业本中几次出现逆向表达的求大数或求小数的问题,学生中错误率很高,所以针对这项解决问题设计了2道文字题。出现文字题也是为了方便分析数量关系。觉得一些学困生很难理解”比乙数少(多)168“,即使我引导分析。我让学生先找出关键句,在突破理解难点。这个是学习难点,还得在练习中得到巩固]

  2、练习七第2题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板演校对--说说算理

  [一个班级有电脑,一个班级没有,原本可以设计得更加生动,激发学生兴趣的`。只为一个班使用,一念之间,就懒了。好在学生喜欢挑错儿的习惯一直都在,也很喜欢找。同时个别学生很马虎,我站在旁边帮忙一个个数位检查,只能完成一个。因而校对的时候,后面3题就从黑板上直接抄下来。再自由选一题说算理,可以巩固算理]

  3、第4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集体校对

  [减法相对难度较大,近一半的学生会错。怎样处理退位”1“确实是相对复杂的思维过程。笔算掌握不好的几名学生根本没办法完成]

  4、出示第3题

  学生读表格:(要求)如一个加数是403,和是780,求另一个加数是几?

  师:求一个加数可以怎样计算?……

  [讲题意图,通过说题意帮助学生熟练加减法的关系式如求一个加数或被减数都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当然也赞同想403+( )=780,但是这样思考比较费时而且容易出错。突然感觉自己似乎违背了新课程理念,让学生”背“起关系式来。]

  计划再完成第6题,安排一道解决问题的。就这样,一节课就在”算“中度过!!

  作业:第8题,在数学练习本上提出三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第2课时,继续练习七

  1、第7题 求和求差

  同桌分工合作,一个计算,另一个负责验算

  2、第6题

  自由读题--独立完成(要求答)-简单地分析数量关系

  [现在的习题都要求学生笔算并验算,还要写答。无疑增加了作业量,如现在就放手不作要求,担心学生会潦草对待。这样课堂时间是否够用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了,好希望课堂能无限延长,让我用个够,自嘲一个:我不是开始有写病态了^_*]

  3、第5题

  说题意,同桌互说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这类题很多学生都是做完了,都不知道题目问的什么,纯粹为计算而计算,我认为培养学生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是必要的,这样至少能暴露学生的思维]

  4、第8题

  反馈板书课前作业,整理分类

  出示聪聪的问题:500元可以买哪些东西,还剩多少钱?

  [学生问:买一件东西可以吗?我说提问”哪些“表示2件或两件以上。选一件应提问:哪个。不知道我这样理解是否合适。]

  指生说一说,集体判断

  同桌互相说

  在本子上写下:用500元买和,还剩多少元?

  师: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般可以先求出什么?(买物品用去的总数,还有部分学生会选择用连减的)

  又是铃声,提高题只能放在一个自习课的时间分析讲解了。作为家庭作业!

  我的使用困惑:

  由于在”加减法验算“课中,只使用了练习七第1题,剩下7道习题,我竟然用了2课时去完成。虽然自己比较满意,不用了为练了练而练,不赶场,但依这样的速度我该如何保证教学进度?对与学生来说更适合中下的学困生,学优生,是显然不满足与教材中的几道习题的

验算教学反思2

  学生在没有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前,已经知道能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检验加法做得对不对。因此,在第一班教学中,让学生试着自己找到检验加法做得对不对的好方法:

  1、(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妈妈到商场给小明买了一套衣服和一双鞋子,妈妈付给售货员阿姨200元,阿姨找给妈妈17元,找的钱对吗?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进行笔算板演。

  3、师:怎样才能检验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呢?小组合作探究验算方法,组织汇报。

  4、学生汇报验算方法,比较验算的方法。

  可汇报的结果并如人愿,大家都用的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经过再三的诱导才有一位小朋友小声的说:可以用减法吧,老师?

  所以在第二个班教学时,就改变了策略,让学生先从观察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一些关系式后再来探究加法验算的方法,给学生的.探究垫定了知识基础,使学生有据可依。

  1、出示一个加法算式,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2、计算并观察这几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3= 15+40= 50+40=

  3+5= 40+15= 40+50=

  学生计算后,得出结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和不变。(板书)

  将下面的几组加法,改写成减法,说说有什么发现?

  5+3= 15+40= 50+40=

  改写后,发现:和-其中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板书)

  3、这些发现有什么用呢?猜测一下。

  4、出示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5、探究:用什么方法能检验加法做得对不对呢?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三种加法的验算方法:即一种是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的方法来验算的,另外两种都是用减法进行验算:即用两加数的和分别去减两个加数中的一个,看结果量不是等另一个加数。学生在有了上面得出关系式,能顺利的得到三种加数验算的方法,因此预设还是考虑到学生的已有基础,要为学生更好地学服务。

验算教学反思3

  先出示有联系的两幅情景图,让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并自己计算。然后出示孩子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解决孩子提出的问题“找的钱对不对”,也就是要加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引出课题。这样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有主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再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因为学生初次接触验算,可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提示。最后就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验算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安排让学生独立思考亲自试一试,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创新的学习品质。减法的验算与加法验算相同易燃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由于学生在学习加法验算时已经了解了如何进行验算,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观察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关系,提出验算的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适合自己发展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学生的方法对他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必须尊重个体的数学现实,无须把自己认为最优化的算法强加于学生。反对绝对化的统一算法并不表示可以让学生法人自流,不加引导,可以给学生尝试计算、选择优化的时间,让学生在计算中读出最适合自己的最优化方法。

  先让学生用新学的验算方法计算基本的计算并验算的题目,反馈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并针对集中问题及时订正。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验算的意义,而且让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

  教学后,反思自己整个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我的感悟和收获在这节课的中,我让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并且为自己的方法找理由和根据,并且对探究出的验算方法进行验证,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是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教学更重要的是创设机会,让学生区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究的过程。分式的加减法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第二课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验算教学反思4

  本节课学习的是除法的验算,除法的验算是在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不仅要让学生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而且通过情景的创设及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意识和习惯。

  除法的验算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上展开教学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旧知与难点巧妙的结合,又成了我这节课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由于除法计算的结果可能有余数,也可能没有余数,所以除法的验算相应地也有两种情况。本课教材分两段:第一段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第二段教学有余数除法的验算。而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是教学的难点。

  整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本节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学习的怎样直接体现教师教的如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怎样,能力得到了怎样的锻炼,思想方法是否有所提升。这节课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很多,但关注学习结果却很少,学生对知识从感性理解到理性掌握,再到抽象的数学思维的培养还不够。学生在做练习时出现了书写不规范,格式不正确的现象。

验算教学反思5

  除法验算教学我认为比较简单,因为在上学期学生已经学过去时除法各部分的关系,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余余数,商乘除数加余数等于被除数。所以,在教学本节课的知识时,我并没有把它当成新授课,而是把它当成了一节练习课来上,让孩子们把昨天晚做的家庭作业写到了黑板上:149÷6= 284÷4= 351÷3= 462÷7= 905÷5= 746-248= 239+671= 指名板演自己的计算过程,针对两道学过的加、减法试题,我问学生:“746-248= 239+671=结果对不对呢?我们数学上有它自己的检验方法。”学生们马上抢答道验算,然后,我问孩子们,谁敢来帮助这两个小朋友验算一下结果对不对?孩子们马上举起了自己的小手,接下来,我很自然的引到了除法的验算。

  我先请孩子们猜一猜:你认为除法可以怎样去验算?有反应快的.孩子马上说到:“加法可以用减法验算,减法用加法验算,那么除法可以用乘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孩子们为自己这一伟大发现很自豪。我接着提问:“可以怎样用乘法来检验呢?”大家都立刻安静了下来,都开动自己的小脑筋去思考。想到答案的小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并开始动起了笔。

  在学生胜利的喜悦中,我及时总结除法的验算方法:商乘除数加余数看等不等于被除数。学生们很快的掌握了方法。针对乘法验算,我做为拓展知识,让学生尝试着做了做。

  本节课不足之处是,没有补充除法算式中的另一个关系式:被除数与余数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数。

验算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但是由于加减法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更不用说自己想出验算方法了。

  因些,在新授前,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157+86=;157+( )=243;( )+86=243,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算出结果后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并通过比较,从而搞清楚加减之间的关系,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为本节课加法用减法验算做铺垫,从而降低了教学的难点。在新授的教学中,因为验算是学生第一次碰到,学生在讨论验算方法的时候还是出现了问题,学生感觉有点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于是我加强了对学生的引导,根据例题的135+48=183的竖式提问,如果我用183去减135,那么结果会是多少呢?(48)如果计算结果不是48,那说明是什么问题?(说明结果183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大家能不能用这一种方法来验算一下?

  通过一连串的提问,使学生明白加法的计算结果是可以用加减法的关系来验算的。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另一个减法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出来了,至于交换加数的位置这一种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验算教学反思7

  本节课学习的是除法的验算,除法的验算是在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不仅要让学生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而且通过情景的创设及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意识和习惯。

  对于学生的验算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我在以往的教学中采用的是“要求”或“命令”式的被动方式,学生往往产生不了验算的心理需要,体验不到验算所带来的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进一步让学生体验验算的意义和功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然而然的学会验算,体会验算的实际意义,真正理解并掌握除法的验算。

  由于除法计算的结果可能有余数,也可能没有余数,所以除法的验算相应地也有两种情况。本课教材分两段:第一段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第二段教学有余数除法的验算。而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除法验算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看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用100元买5元的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买7元的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学生算出得数后,我接着以:“你怎样才能知道你算的结果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验证?”的话题引起学生探究验算方法的欲望。验算的方法,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但学生都能很快地想到用商乘除数这一方法进行验算,因为学生对乘除法的关系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将新旧知识相联系。但是对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验算呢?对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探索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出现了多种验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个别学生能进行口头检验,但用竖式进行验算很不够理解,对验算的意义和方法还不明确,总忘了加上余数,虽然商乘除数的结果非常明显与被除数不一致,但他们也认为自己进行了验算,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任务的进行除法的验算。我让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过程中明确: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

  除法的验算(用乘法来验证除法)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1,口心算(10)分钟

  2,笔算两题:492÷4= 482÷4=

  3,提问:加、减法是如何验算的,说一说。

  4,导入新课,100÷7如计算,情境:如果拿100元钱是买7元一本的笔记本,能够多少本?还有钱剩吗?

  (1)学生先计算,师提问:如何来验证自己算的对不对。

  (2)学生讨论验算除法的方法,初步讨论出是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3)师小结:用乘法来验算除法,用除数乘以商,如果有余数,要用它们的积再加上余数。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过渡语:下面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来验算一下刚才算过的这两道题,看你掌握了没有。

  小结:

  再练习。

  (反思,对于这一节课,在课题引入上面,没有很好的连接起来,引入的不是很自然,使得上下有点脱节,可以在算两道除法的时候,直接引入除法的验算。

  其次,由于学生在一节课的注意力大概只是课前的20分钟,我在口心算和复习的时候就花了太多的时间,当真的进入新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开始有一点不专心了,

  所以,在以后的口心算中,尽量的把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要把握好一节课的重难点,感觉自己上课这么久以来,仍旧把握不住重难点,一定要加油,要多向老师们取经,好好的去领悟,去钻研教材)

验算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问题

  1.出示书例4的情境图。

  他们算得对吗?你能帮他们算算付的钱对吗?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的?

  二、探究新知,生成问题

  1.让学生汇报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做出来的多种方法,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2.练习验证

  出示54÷8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3.小结: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25页做一做剩余两题

  学生单独练习,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

  2.课本26页练习六第1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错误进行讲解

  3.小结

  除法验算的方法是什么?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补偿性练习:

  1.346÷6商的最高位是()。

  ①百位②十位③第二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

  ①两位数②三位数③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3.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

  ①一定有0②没有0③无法确定

  4.小明妈妈说如果他期末考试语数英三科平均分考上95分就带他到北京旅游。小明的语文考了96分,数学考了92分,他的英语至少要考多少分才能达到妈妈的要求?

  教学反思:

  1、把除法验算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己有经验的基础上,不但有利于他们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乘法可以验算除法,而且有利于学生感受验算的含义,养成验算的习惯。

  2、教材没有概括出“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这两个数量关系式,更不要求学生机械记忆,怎样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到这两个关系的存在,是教师需要反思的。

验算教学反思9

  能整除的除法是用乘法来验算的,不能整除的,要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首先用商乘除数,再用所得的积加余数验算的.方法。验算的方法学生是会的,按理说关于除法的计算是不会有错误的,但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错误,那么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学生没有进行验算。

  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总认为验算太麻烦,每道题都去验算花费时间,导致作业的效率差。可是为了保证正确的计算率,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其实验算有两种,一种大约的验算也就是估算,一种是整个的验算,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验算呢?如果觉得自己计算还是比较细心,那就可以用估算,如果觉得自己不放心,就可以用验算算一遍。

  平时可以做一题验算一题,也可以全部做完了一起验算。但没有时间的限制下可以用前一种方法,如果有时间限制就用后一种方法,这样可以保证所有的题必须都要做。如果是平时的作业,我们则倾向于做一题验算一题。我们的学生在做作业时做完了就觉得任务完成了,很少主动去检查,所以如何培养学生养成好的验算习惯呢?

  首先老师让学生了解验算的好处,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要求与方法,最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验算过程。如果没有验算,让他自己去验算一遍,这样子坚持一段时间,学生就能够慢慢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验算教学反思10

  本节课学习的是除法的验算,除法的验算是在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不仅要让学生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而且通过情景的创设及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意识和习惯。

  对于学生的验算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以往的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是“要求”或“命令”式的被动方式,学生往往产生不了验算的心理需要,体验不到验算所带来的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进一步让学生体验验算的意义和功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然而然的学会验算,体会验算的实际意义,真正理解并掌握除法的验算。

  除法的验算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上展开教学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旧知与难点巧妙的结合,又成了我这节课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由于除法计算的结果可能有余数,也可能没有余数,所以除法的验算相应地也有两种情况。本课教材分两段:第一段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第二段教学有余数除法的验算。而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除法验算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看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用100元买5元的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买7元的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学生算出得数后,我接着以“你怎样才能知道你算的结果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验证?”的话题引起学生探究验算方法的欲望。验算的方法,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但学生都能很快地想到用商乘除数这一方法进行验算,因为学生对乘除法的关系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将新旧知识相联系。但是对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验算呢?对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探索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在解决了第一个难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在小组交流、讨论中,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学生的`声浪将我推向了又一个兴奋点。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出现了多种验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个别学生能进行口头检验,但用竖式进行验算很不够理解,对验算的意义和方法还不明确,总忘了加上余数,虽然商乘除数的结果非常明显与被除数不一致,但他们也认为自己进行了验算,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任务的进行除法的验算。我让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过程中明确: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最后,我加以规范即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课上到这,我抵制不住心中的那份激动,互动时的那份碰撞让我和孩子的心贴得更近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因素之间的不同的影响关系,可使课堂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学生不再是"工具"和"容器"而成了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并得到其他要素的支持和支援。

验算教学反思11

  整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

  本节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学习的怎样直接体现教师教的如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怎样,能力得到了怎样的.锻炼,思想方法是否有所提升。这节课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很多,但关注学习结果却很少,学生对知识从感性理解到理性掌握,再到抽象的数学思维的培养还不够。学生在做练习时出现了书写不规范,格式不正确的现象,如果练习中加入一些判断题型,就会引起学生注意,避免出现这种问题。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增加评价意识,尤其是学生之间的评价。没有评价就没有交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问题。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验算教学反思12

  这一节课,我开始用生活当中最常见的情境引入,降低了学生认知的难度,让学生在模拟解决问题中感受验算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除法验算的兴趣:使学生知道学习除法验算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来导入新课。

  教学例题4时,我先创设让同学帮老师购买笔记本的情境,引导学生列出100÷5=20(本),他算得对吗?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说明他的计算是正确的?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活动概括出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教学时要求学生把例4这道题的竖式列出来,按照除法的法则一步一步地计算,在教学的过程中,对题中要求验算的除法算式做了统一的要求:在除法竖式的右边写出相应的乘法竖式.对于题中没要求的除法算式的验算,则想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教到有余数的除法,100元可以买几本大的笔记本?100÷7 = 14??2,像这样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验算呢?给足学生探索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出现了多种验算有余除法的方法,如1、14×7+2=100 2、100-2=14×7,3、100-2=98 14×7=98 98=98??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过程中明确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在教学新课以后还应引导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加以概括,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指出:今后做除法题时,凡是题目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查看本站更多关于数

  练习的设计,注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时通过多层分散练习加深对除法验算方法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除法验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学习除法的作用,在练习中感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和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通过练习进一步比较得出有余数除法与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全面的掌握和运用除法的验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整节课,教师能够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内容处理的经验来设计教学环节,处理教材层次清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通过各宗方法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培养,教师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来展示学生的个性,学生完全处于自主地学习过程中。

  本节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学习的怎样直接体现教师教的如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怎样,能力得到了怎样的锻炼,思想方法是否有所提升。这节课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很多,但关注学习结果却很少,学生对知识从感性理解到理性掌握,再到抽象的数学思维的培养还不够。学生在做练习时出现了书写不规范,格式不正确的现象,如果联系中加入一些判断题型,就会引起学生注意,避免出现这种问题。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增加评价意识,尤其是学生之间的评价。没有评价就没有交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问题。

  除法的验算是使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凡是题中有要求验算的,一定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应该用口算或在草稿上用笔算进行验算。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验算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判断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发现错误的及时纠正,以减少计算错误。教学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时,验算在将商和除数相乘后还要将余数加上。

  这一节课,我开始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解决问题中感受验算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除法验算的兴趣:使学生知道学习除法验算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来导入新课。教学例题4时,我先创设让小明帮老师购买笔记本的情境,引导学生列出100÷5=20(本),他算得对吗?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说明他的计算是正确的?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活动概括出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教学时要求学生把例4这道题的竖式列出来,按照除法的法则一步一步地计算,在教学的过程中,对题中要求验算的除法算式做了统一的要求:在除法竖式的右边写出相应的乘法竖式.对于题中没要求的除法算式的验算,则想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教到有余数的除法,100元可以买几本红色的笔记本?100÷7 = 14??2,像这样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验算呢?给足学生探索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出现了多种验算有余除法的方法,如1、14×7+2=100 2、100-2=14×7,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过程中明确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

  练习的设计,注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时通过多层分散练习加深对除法验算方法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除法验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学习除法的作用,在练习中感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教育重点是培养习惯,我想习惯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这也是我们数学教师必须具有这种培养良好习惯的教学目标理念,而且在教学设计中能够让其内化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方法。让良好习惯的种子来改变我们的孩子,成就其成功的一生。

  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是除法的验算,除法的验算是在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不仅要让学生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而且通过情景的创设及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意识和习惯。

  对于学生的验算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我在以往的教学中采用的是“要求”或“命令”式的被动方式,学生往往产生不了验算的心理需要,体验不到验算所带来的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进一步让学生体验验算的意义和功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然而然的学会验算,体会验算的实际意义,真正理解并掌握除法的验算。

  由于除法计算的结果可能有余数,也可能没有余数,所以除法的验算相应地也有两种情况。本课教材分两段:第一段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第二段教学有余数除法的验算。而由于除法的验算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除法验算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看情境图,没有用书上给出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100元能买多少本练习本?”然后让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学生算出得数后,我接着以:“你怎样才能知道你算的结果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验证?”的话题引起学生探究验算方法的欲望。验算的方法,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但学生都能很快地想到用商乘除数这一方法进行验算,因为学生对乘除法的关系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将新旧知识相联系。但是对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验算呢?对学生来书有点困难,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探索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出现了多种验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个别学生能进行口头检验,但用竖式进行验算很不够理解,对验算的意义和方法还不明确,总忘了加上余数,虽然商乘除数的结果非常明显与被除数不一致,但他们也认为自己进行了验算,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任务的进行除法的验算。我让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过程中明确: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

验算教学反思13

  根据教材主题图给出的生活情景,整个过程为了体现学生主体,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由学生说出验算方法。

  虽然初次接触验算,但是许多学生因为有生活中检验的经验做积累,通过观察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他们很快找到验算的方法:

  (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

  (2)用和减一个加数,看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由于是学生的自主发现.自我总结,学生们很快掌握验算方法,并很快理解了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在减法的验算教学中我是采取如此的方法,并且比较两种验算方法的'不同。课后我自认为非常成功,孩子们真正将加减法的检验方法学到家了,但是从课后反馈看,班级出现了明显的两级分化,部分孩子减法的验算方法不仅多,而且说得很清楚;还有一部分学生两种验算混乱不清,乱做一气。当时我在想,如果只是为了考试,我减法都只教一种最简单的验算方法多好,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保证比现在要好。可是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简单的知识点,而是要让学生知道数学思维与方法,理解数学各种运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真正融会贯通。

  因此对于那部分混乱不清的学生,我要通过其他教学手段,给时间让他们充分理解,我相信只要我始终抱着让学生学习终身受益的数学的信念,学不好数学的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少。

验算教学反思14

  首先通过三组口算题和一组笔算题使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复习沟通,建立与新知识间的联系,引出课题。当学生知道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师重点强调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

  通过观察、计算、验证,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培养了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在练习的设计上,本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理解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一、复习沟通,建立与新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三组题目,通过计算一是起到复习的目的,另外让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课题,让学生知道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

  二、自主探索,悟出方法。

  学生知道怎样验算的方法后,其他的知识基本上是已学过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所以例题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特别是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这是这节课的难点,所以在教学过程 中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师重点强调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

  三、应用练习,巩固提高。

  在练习的设计上,注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要从情境中引入,从情境中体会,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前面的口算题可以省略,直接看图引入,让学生经历一个除法验算的过程。而不是记住“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不断的运用,计算。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记住从情境中引入,从情境中体会,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验算教学反思15

  除法的验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因为除法计算的结果可能有余数,也可能没有余数,所以除法的验算也分为两种情况。课堂上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体会验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意识和习惯。

  在教学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看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用100元买5元的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买7元的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学生算出得数后,我接着以“你怎样才能知道你算的结果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验证?”的话题引起学生探究验算方法的欲望。因为学生对乘除法的关系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将新旧知识相联系。但是对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验算呢?对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探索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在解决了第一个难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在小组交流、讨论中,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我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明确: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除数=被除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整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本节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在做练习时出现了书写不规范,格式不正确的现象,如果练习中加入一些判断题型,就会引起学生注意,避免出现这种问题。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验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01-19

让教学反思12-15

教学的反思06-29

教学dtnl的教学反思12-15

教学反思和课后反思12-08

《春游》教学反思08-09

我的教学反思08-09

《杞人忧天》教学反思08-09

大班教学反思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