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案

时间:2025-11-15 11:41:18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案3篇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2、懂得选班干部的标准和干部的职责。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3、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

  二、教学准备:

  1、《少先队队章》

  2、多媒体

  3、直尺列表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我们心目中的班队干部

  1、我喜欢的小干部

  1)参照教材第23页,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五年的学校生活,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并写在黑板上。

  2)根据大家的发言,全班同学交流、研讨:什么样的小干部是大家所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并说明理由。

  2、模拟活动:假如我当班干部

  1)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结合班里的初阶,写一篇“假如我当班干部”的“竞选宣言”。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竞选宣言”。

  3)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进行发表对他们的“竞选宣言”提出质询。

  4)全班评出最佳“竞选者”。

  第二课时 怎样选干部

  一、谈话引入,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我们是在红旗飘飘下成长的少年,在学校的阳光下,我们加入了光荣的少先队组织。我们的小队,中队每期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使大家受益匪浅,终身难忘。我们的每次活动,都离不开队干部的精心组织和安排。那么,少先队干部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话题——怎样选干部。

  二、 探究学习

  1、多媒体出示插图,指导观察。

  2、学生自学交流。

  3、师小结:选举的一般程序:

  个人自荐——队员推荐——队员无记名投票——兼票员统计票数——公布选举结果

  4、为什么要这样选干部呢?可不可以老师自己指定?

  出示队章的有关内容,看看少先队章是怎样规定的?

  5、我喜欢的小干部是怎样的人?

  讨论:谈谈自己选干部的标准?

  (1) 结合自己学校的学习生活,把你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写在黑板上。

  选干部的标准

  对的打√ ,错的打Х

  (2) 根据学生发言,全班交流。

  讨论:什么样的干部是大家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并说明理由。

  (3) 在干部选举中,我们每个同学都有选举和被选举权。我们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呢?

  学生交流选举中可能遇到的现象。

  如:投选票…… 不公平,不公正

  凭关系…… 不公平,不公正

  投自己…… 可以

  这些同学是否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你们在选举班干部时是怎样做的?你们对干部选举有和建议?

  三、 交流活动

  同学《干部轮岗大家谈》,按下列条件全班同学分类站列。

  “赞同轮流当干部”:

  “赞同选举产生干部”:

  “其他条件的”:

  用民主的方式推选一人发言,引导思考:“轮流当干部”和“选举产生干部”的利和弊。

  四、 总结。

  第三课时 当干部为了什么

  一、 谈话引入

  师:我们的班干部是全班同学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他们办事公正,有能力,有责任心,他们担当了班级小主人,老师小助手的作用,功不可没。那么,当干部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二、 探究学习

  1、首先看看课文中这些同学的发言,列表分析。

  当干部可以管同学……

  当干部是帮老师做事的……

  当干部是多为同学做满意的`事………

  当干部可以保送读书……

  分析以上列表是否对集体,对大家有利。

  2、你认为当干部是为了什么?列表说明。

  3、小结:

  当干部的动机要正确,当干部不是为了实惠,而是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次为大家服务和锻炼的机会。

  4、当上干部,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呢?

  出示多媒体:文中的图文,讨论分析。

  (1)我们是好朋友,忘记写了,就通融通融吧( ),不讲原则

  (2)怎么那么凶,不就是个中队长吗?( )

  (3)体育委员,我们几个女生想借一下乒乓球拍,班里就一副,既然归我保管,我要先玩( )。

  (4)为大家,班干部没有特殊权利。( )

  小结:班干部是大家选举的,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职责,没有特殊的权利。

  三、 拓展

  1、 请班级干部谈谈自己当上小干部后的想法和做法。

  2、 我了解的一些干部的想法和做法。(不涉及姓名)

  3、 每人给自己班级的干部写一段话,可以是希望,也可以是称赞,鼓励等。亲自送给班干部,相互交流。

  四、 模拟活动:假如我是班干部

  (1) 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结合本班实际,写一篇“假如我是班干部”的“竞选宣言”

  (2) 在组内交流。

  (3) 小组推荐在班上演讲,全班同学针对他的“竞选宣言”提出意见和咨询。

  (4) 评出最优“竞选者“

  五、 总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干部就是火车头,充分发挥干部的作用,认真履行自己干部的职责,就能锻炼自己,健康成长,从小当好小主人,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名副其实的合格人才。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生活的调查,了解社会生活需要各行各业,并明白它们与工农业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

  2.了解社会生产部门中的各行各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并认识到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变化着,相应地,人们会随着行业的变化,可以变换行业。

  3.引导学生运用调查了解的探究学习方式,了解和思考社会现象。

  4.让学生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课前准备:

  1.给学生分发调查表,让学生了解家里或周围的人正在从事的行业。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互动,生成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论一个话题: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看了这个话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师相机归纳小结:生活中有多少行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他们的工作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师:今天,我们就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来进行探讨。

  二、唤醒生活记忆,拓展生活经验

  (一)他们为我做什么?

  1.感受一天中有多少行业的劳动者为我们辛劳

  师:刚才同学们问了,生活中有多少行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

  我们不妨从一天的生活说起,今天早上你们吃了什么?

  (学生交流早上吃的早餐)

  师:早餐真丰富!当你手捧香浓的牛奶,品尝可口的小菜时,你有没有想过,它们经过多少人的手才到我们手里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当我们还在睡梦中时,有多少行业的劳动者已经开始了忙碌?

  2.观看录像(出示课件)

  晚上在路上各种车辆在行驶;

  很多奶点的工作人员开着小型车进配货场领奶,从大车上卸奶,装到小车上;

  送奶员来自己的牛奶供应点领牛奶,骑上自己的三轮车送奶;

  送奶员到达自己服务的小区,保安查他的证件,允许他进入小区;

  送奶员把牛奶放进了奶箱;

  环卫工人清理垃圾;

  蔬菜批发市场呈现出忙碌的景象;

  运菜的人在赶路;

  运菜的人把菜摆在摊点上;

  小区内清洁工把扔在外面的垃圾放进垃圾箱;公路上,洒水车在洒水,清洁工在扫街道。

  3.交流讨论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观看录像的感受)

  师: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好!

  4.说自己日常生活

  师:从白天到夜晚,还有哪些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请说一说你亲身经历的事。

  (学生可能会说,我们穿的衣服先有农民种棉花,再由工人纺纱织布,然后裁剪,最后做成衣服;还有人运到商场,有人卖衣服,然后我们的爸爸妈妈去买;在学校不懂的问题,教师会教我;有的同学家离学校很远,他们坐车来学校,司机会帮助他们;出去游玩时,导游会给我们讲解,安排路线;邮递员给我们送报纸,让我们了解很多信息;我们住的房子先由设计师设计,然后由建筑工人修建楼房,还有装修公司的工人来我家装修……)。

  师: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同行业的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我们试着把这些不同的行业分分类。

  5.学生填表

  (学生在书上填表)

  师:同学们,你们想对这些默默为我们付出的人说点什么吗?请闭上眼睛默默地在心里说吧!

  (学生虔诚说心里话)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反思思考:假如……

  师: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行业的人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忙碌着。也许我们并没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有多重要,假如有一天,他们都停止了劳动,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选一个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学生交流,他们可能会说假如农民都不种地了,全世界的人都吃不到粮食,有钱也买不到粮食,都会饿死的;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停止劳动,我们就会没水洗澡,没水喝,都要渴死了;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了,我们的生活会是一团糟;假如所有的医生都不上班,病人会痛死的.;假如学校没有老师,我们会没文化,也不会从老师这里懂得做人的道理;假如没有解放军保卫我们,就不会有幸福与和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师:是的,我们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他们每个人都很重要。

  三、挖掘课程资源,进行访问活动

  师: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中,有的我们经常见面,却很少关注他们;有的我们满怀好奇,却没办法见面。你们想不想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一)确定沟通方法

  师:有什么办法?

  (学生交流:采访、打电话、写信、上网发E-mail)

  师:想不想现在就去采访?

  师: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模拟的小队采访活动

  (二)讨论活动计划

  师:要保证采访成功,要制定采访计划

  (媒体出示小队采访计划,学生讨论分工)

  师:小记者们,出发吧!

  (学生分组到教师办公室、学校餐厅、校园、门房、商店采访)

  交流采访收获

  师:请每组派一位同学上来介绍你们组采访的情况

  (实物投影访问记录,学生汇报采访情况)

  师:通过采访活动,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采访后的感受)

  师:我们一起大声地为辛勤工作在不同行业的人们说声:“谢谢你们!”

  四、问题拓展延伸,走向生活

  师:同学们,活动进行到这儿,你又产生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交流,师归纳:有这么多行业的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师:今天的活动虽然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相处是长久的。在生活中,让我们面带微笑,带着问题去面对每一个劳动者。我们还要努力学习,今后更多地参与社会、关注社会,让拥有的知识和本领去创设更加美好的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对生活的探究、对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的探究是永无止境的,无数探险者以他们坚定的意志、勇敢的努力,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在探险者队伍之中有很多人的身影,他们是我们民族、国家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72~75页。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世界政治区、两半球图和反映从事地球科学探究人员光辉事迹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人类生活的地球时丰富多彩的,人类对地球的了解还有很多不够,还有很多未知,所以人类对地球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阅读教科书第32页第一段的文字。

  2.与思考。阅读教科书第32页的课文,并欣赏图片。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讨论和交流阅读。

  要求:(1)了解我国北极探险的重要事件。(2)了解北极地区的概况。(3)了解科学考察工作的特殊与艰苦。

  3.阅读与讲解。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加以讲解。

  教师强调:“科考队员是执着、无畏的勇敢探索者。他们是我们民族、国家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思考与讨论要点:(1)北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因纽特人的生活特点。(2)考察队的科学家们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家考察船成功地进行了北极科学考察说明了什么?

  4.教师。

  第二课时

  1.导入。“上节课,我们循着探险者在北极的足迹了解了我国科学家的勇敢和无畏。那么,在地球的另一极是什么样什么样的状况呢?让我们随着两名中学生一起到南极去看一看吧。”

  2.识图练习。从地球仪、世界政区图或两半球图上找到南极洲的位置,查找与我国的距离。

  3.阅读与思考。阅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南极长城站的图片。自由讨论。

  要点:(1)南极地区的环境特点。(2)考察队的科学家们乘坐我国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成功地进行了南极科学考察说明了什么?(3)“雪龙”号为什么要把科考站的垃圾装运回国呢?

  4.讲解与讨论。教师提问:除了南极、北极,地球上还有一个第三极,那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呢?的探险者在那里有什么作为吗?”

  阅读教科书第34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珠穆朗玛峰和登山英雄的图片。

  教师讲述登山英雄攀登珠峰的光辉事迹。

  5.教师本课,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要准备好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和资料。

  2.要准备好地球仪、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3.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家庭作业

  1.阅读教科书第35页介绍的两位探险家。

  2.完成教科书第35页“我最佩服的探险家”。

  建议

  1.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并记录下来。

  2.对学生的书面作业给予,并且可以择其优秀者在后面的课上宣读。

【《品德与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11-23

【必备】《品德与社会》教案4篇04-02

《品德与社会》教案模板汇编五篇10-28

《品德与社会》教案模板汇编6篇11-29

《品德与社会》教案集锦八篇12-13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1-28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12-15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08-15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11-23

品德与生活教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