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拓展课教案

时间:2024-07-19 11:45:1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拓展课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拓展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拓展课教案

小学拓展课教案1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美术基础也比较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和发现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并且能够运用粗细不同的、不同颜色的线条来表达情感。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美术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使学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观察、体验、对比、讨论等方法知道曲线与直线分别能够表示动与静的感受,并能够说出自己对直线与曲线的独特理解并进行有趣的创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观察力、表现力以及创新再造能力。

  2、能用曲线或直线进行主题创作。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美术学科的线:直线与曲线、绘画中线条的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道具、各种画笔、颜料、纸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现在先让我们看看这些线都分别叫什么名字吧!

  设计意图:复习以前学过的线,直线、弧线、波浪线、折线

  2、游戏:(下面让我们先来做个冰与水的游戏)

  a、游戏说明:假如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一潭清澈的湖水,老师的音乐响起你们的身体如湖水般随风荡漾,老师的琴声嘎然而止,湖面结冰了,身体要随着冻结,然后音乐响起,冰裂开了,春天来了,冰又融化成水。(学生游戏)现听音乐,在大脑里用线条记录你身体的动作,琴声停止后请同学说一说

  小结:人运动时会产生不同的线条。如:老师的琴声响起你们的身体如湖水般随风荡漾产生的波浪线、老师的琴声嘎然而止,湖面结冰产生的直线和冰裂开产生的折线

  b、问,这三种线当中,哪种是表示静止的,哪种是表示运动的?

  3、全班交流教师归纳:

  平直的线如:冻结的冰面、门框、墙角线还有马路等会给人以静止、稳定的感觉。如果我们表现静止的感觉就可以多用这样的线条。而各种曲线或让人感觉流畅或让人感觉激烈,适合用来表现各种动的感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线条的动与静。(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二、积累资料,感受新知:(先让我们欣赏几组图片:)

  1、欣赏中国古代及中外现代建筑,让学生了解建筑中直线条的运用:(分别播放古代建筑课件和播放现代建筑课件)说说这些建筑都运用了什么线?(指名说)师总结: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建筑中直线条的运用

  板书:平直的线条——静止

  2、问:生活中还有那些具有挺拔直线的物体?直线还能表现那些物体?怎样表现?(指名说,并用简单的线条画一画)

  师总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总结,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可以做相应的提示,如:公路、高压线铁塔、路灯、长江大桥等)并指导学生用直线表现简单的物体。(根据学生作品简单评价)

  3、老师今天还给同学们带了很多漂亮的图片,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播放课件:烟花、海浪)如果让同学们用线条来表现这些画面,你将如何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刚才的活动,体会生活中的线条运用广泛且丰富多彩,艺术大师们也恰恰利

  用了它的丰富多彩创作了不朽之作

  4、欣赏大师作品:(播放课件并逐一作简单的介绍)

  师:荷兰画家蒙得里安《红黄蓝格子》造型简洁,用平面、直线、矩形表现出规矩与自由之间的`平衡;吴冠中《山水人家》用曲、直不同的线表现出村落静谧且充满生机;国家游泳馆――水立方,以不失中国传统的方形壁与梦幻般的水泡形成了鲜明的静、动对比;法国著名的埃菲尔铁塔也用曲、直不同的线表现了塔身的稳定与高度;敦煌的飞天壁画、城市中标志性的雕塑作品、民间剪纸作品及节日里舞龙的欢腾又给了我们极强的动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艺术家们用多样变化的动感线条和富有节奏、充满强烈的韵律感的艺术手法表现画家们丰富的思想内涵。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了解到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

  板书:弯曲的线条——流动

  5、师:线有曲、直之分,其实音乐也有舒缓和欢快的区别,让我们听听下面的音乐,你能用你刚才认识的线把音乐的节奏表现出来吗?歌曲《小桥流水》,《小竹桥》学生用线表现)

  三、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A、请同学们选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现静止或流动的感觉的作品。

  可用绘画(多样的绘画工具)、剪贴、剪贴添画等作业形式进行表现。

  B、教师做简要示范。

  学生绘画,课件循环播放图片。同时启发有困难的同学,展示、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开拓学生思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并促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四、作品展示: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最终目的是学生在评价后有所收获,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我采用互评的评价方式来肯定学生。并再次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思维拓展:生活中有很多以线造型表现的事物,比如现代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曲线设计,给人以流动、延伸的感觉,例如:鸟巢、悉尼歌剧院、流线型跑车、甚至我们家里用的窗帘、床单和衣服上的图案也都用到了奇妙的“线宝宝”,只要我们善于用眼睛发现美,艺术尽在我们身边!

  六、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板书设计:

  2.线条的动与静

  平直的线条——静止

  弯曲的线条——流动

小学拓展课教案2

  学习目标: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课前准备:

  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3、阅读成语故事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体会范例。

  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迁移练习。

  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四、拓展练习。

  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

  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3、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

  4、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5、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6、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五、成语故事

  1、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2、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3、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4、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篇文章,供学生阅读。

小学拓展课教案3

  学习目标:

  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把自己喜爱的科普读物带来与同学共享。

  教学重点:

  用表格式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在课外阅读中感悟基本的说明方法。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

  二、阅读交流要求

  1.交流自己通过阅读说明性文章增长的见识。

  2.用单元小结列表的方式,总结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进行交流。

  三、回忆课内外阅读过的说明文。

  四、汇报、填表

  说明的方法?课文中的例子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你学会了写什么?

  六、作业

  课外阅读一些有关说明文的文章,继续体会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一、学习日积月累《四时之风》

  1.通过读日积月累有关句子解决生字词,方法:

  (1)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

  (2)讲解这首诗的格式特点。

  四句为一节,全诗共四节,中间空开为一节的标志。

  (3)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4)指名读,正音。

  (5)全班齐读。

  2.理解诗意

  (1)小组讨论。

  (2)汇报。

  3.指导感情朗读

  4.指导背诵

  二、推荐科普名著

  1.师简谈《森林报》。

  2.师推荐其他科普读物。

  3.课堂分小组阅读科普读物

  三、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四时之风》。

  2.阅读科普名著。

  七、小结

  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

小学拓展课教案4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小结,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读题,了解要求。

  2、讨论:

  通过阅读课文和搜集资料,你对旧中国所受的屈辱和新中国取得的成就有哪些了解?

  独立准备;分组交流。

  3、交流:

  在资料的搜集和运用方面,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搜集、处理、运用等方面进行小结,注意点拨:

  ⑴资料分类的方法:

  主题分类法──根据每个单元不同的主题对资料进行分类;项目分类法──本单元“勿忘国耻”可分“列强欺辱”“中华儿女抗争”等。

  ⑵学会建立自己的资料目录。

  ⑶养成定期整理资料的习惯。

  ⑷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料。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读准字音,了解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2、同桌对读,分组比赛,熟读成诵。

  3、任选一个成语为同学做讲解。

  4、勾画出讲解后仍不懂的成语,查词典解决(家庭作业)。

  5、拓展:

  尝试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三、展示台

  1、学习本组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引导归纳出需要展示的项目。

  以下活动可结合班队会活动在平时进行:访问老红军、抗日老战士;参观烈士陵园等。

  2、根据学生具体的准备情况,课堂上可进行以下活动:

  抗战英雄故事会、手抄报评比等。

  3、评选活动:

  评选各项活动的能手;评出最有创意的活动小组;评出最佳作品,如手抄报。

小学拓展课教案5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小结,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读题,了解要求。

  2、讨论:通过阅读课文和搜集资料,你对旧中国所受的屈辱和新中国取得的成就有哪些了解?

  独立准备;分组交流。

  3、交流:

  在资料的'搜集和运用方面,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搜集、处理、运用等方面进行小结,注意点拨:

  (1)资料分类的方法:

  主题分类法──根据每个单元不同的主题对资料进行分类;项目分类法──本单元“勿忘国耻”可分“列强欺辱”“中华儿女抗争”等。

  (2)学会建立自己的资料目录。

  (3)养成定期整理资料的习惯。

  (4)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料。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读准字音,了解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2、同桌对读,分组比赛,熟读成诵。

  3、任选一个成语为同学做讲解。

  4、勾画出讲解后仍不懂的成语,查词典解决(家庭作业)。

  5、拓展:尝试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三、展示台

  1、学习本组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引导归纳出需要展示的项目。以下活动可结合班队会活动在平时进行:访问老红军、抗日老战士;参观烈士陵园等。

  2、根据学生具体的准备情况,课堂上可进行以下活动:抗战英雄故事会、手抄报评比等。

  3、评选活动:

  评选各项活动的能手;评出最有创意的活动小组;评出最佳作品,如手抄报。

【小学拓展课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体育篮球课教案11-22

小学数学课教案05-22

小学劳动课教案07-10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07-19

小学少先队活动课教案05-30

小学安全教育课教案06-26

情绪课教案06-27

武术课教案12-18

舞蹈课教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