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时间:2024-05-23 16:42:12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窗花舞》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热烈气氛,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

  2、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运用x和x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过新年的歌曲。

  4、学唱歌曲《小毛驴》能背唱歌曲,并用手号来加深旋律中音乐走向,上行和同音反复的特点。

  5、能听辨出长笛与低音大提琴的音色,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并加以想象、创作模仿。

  教学重点:

  学生能找到歌曲中的音乐走向上行和同音反复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掌握歌曲中的八分音符的节奏。

  教学准备:

  录音机、头饰、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聆听《窗花舞》。

  (1)完整地聆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随课本上的图形谱滑动。

  提示:你感到乐曲描绘了什么?

  (2)复听音乐,随着音乐用手势在桌上进行表演。

  三、欣赏《窗花舞》。

  1、师用提问的方式直接导入欣赏曲《窗花舞》,并提醒用手拍腿的方式静静聆听音乐的ab段。

  2、生带着问题复听ab段。

  你觉得音乐是在描诉一件什么事情?

  你听到音乐中用了哪些打击乐器?听到了请举手生听完后发表自己的看法。(三角铁、铃鼓等)

  3、她们在干什么?

  生欣赏并举手回答:跳舞、帖窗花

  4、生完整聆听《窗花舞》大家剪窗花、自编窗花舞、贴窗花。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教师用“森林音乐会”做主题来串联全部课堂。

  教师:“用一幅画来导入音乐故事的开始。”

  学生聆听、谈话、思维想像。

  用拟人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学习的乐趣。

  2、用各种动物的声音来发声练习。

  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去模仿它们的叫声并用一段练习曲来练习发声。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轻巧的`模仿声,保持笑脸来发声。

  指导学生正确用O、MI、U等元音来发声,并在自然中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二、节奏歌词练习。

  1、老师继续出示小动物出场,并范唱歌曲,听后教师用打击乐器来念歌词。

  2、学习打击乐器节奏型训练,为歌词配伴奏。

  3、学生熟悉歌词,风趣诙谐的特点要感受出来,并能掌握打击乐器的节奏。

  三、歌曲旋律。

  1、教师再放一遍歌曲,用手号唱歌谱。

  2、学生学习手号唱谱两遍来,熟悉旋律。

  3、对歌曲的旋律熟悉

  四、完整演唱。

  1、学生合伴奏演唱,老师用钢琴伴奏。

  2、学生唱熟歌曲并背词。

  3、学会歌曲。

  4、巩固练习。

  5、综合体验。

  分组分角色来表演唱分,打击乐器伴奏,扮演小毛驴演唱,几组来练习。

  6、学生自由展示他们的才能。

  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让学生走进愉快中的音乐,并学会歌曲。

  五、课堂小结。

  快乐音乐会,教师来总结,用《玩具进行曲》来结束上课,并整齐的听音乐走出教室。学生都活动起来,一直都是在快乐的音乐中学习到结束。让学生自由,尽情的活动,达到新课程的目的,走进音乐世界,愉快教学法。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数蛤蟆》,引发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熟练演唱童谣《数蛤蟆》,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表现自己,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二、教学重点:

  1、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童谣《数蛤蟆》。

  2、学习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

  三、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以及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吐字的清晰灵巧。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我来给大家读一首小诗,请你们猜一猜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动物?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青蛙)

  师:这是毛泽东13岁时创作的一首小诗,名叫《咏蛙》,下面我们一起齐读一遍。

  提问:谁知道,青蛙又叫什么?(蛤蟆)

  师:

  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关于蛤蟆的歌曲,你们想学吗?

  那我先要考考你,听好了:

  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有问题考考你。

  想一想,算一算,看谁的反映最灵敏。

  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

  师:回答完全正确,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这首歌吧。(出示课题)

  (三)学唱歌曲《数蛤蟆》

  1、听范唱:

  提问:歌曲的情绪?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是四川民歌《数蛤蟆》。

  2、识谱(出示谱)

  (1)师生一起数小节

  (2)观察谱子中有颜色的小节

  提问:哪两个小节应该跟(绿色、黄色、蓝色)一样呢?

  (3)谱子中有一句是没有重复的,是哪一句?(老师带着唱一唱)

  (3)师生接唱歌谱

  3、读词:

  (1)教师范读

  (2)跟读

  说一说:哪个地方觉得读起来有点困难?

  (3)教读附点节奏及十六分音符节奏

  (4)齐读

  (5)教师讲解歌词:

  提问:这首歌曲的歌词都知道什么意思吗?(讲解:蛤蟆不吃水太平年荷儿梅子梭水上漂)

  (创设情境)提示:快乐的心情,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4、唱词:

  (1)师生接唱

  要求:老师唱有颜色的`,学生唱没颜色的。

  (2)老师带唱一遍。

  注意:跳跃的感觉唱出来。

  发声方法(不要咧嘴:要像青蛙的叫声一样洪亮,但不能像青蛙“呱呱”的叫那样咧着嘴)

  (4)学生齐唱。

  (5)指名唱。

  (四)续编歌词

  两只蛤蟆……

  三只蛤蟆……

  小结:

  同学们大家都因该知道,蛤蟆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是我们的朋友。你们知道吗?一只蛤蟆平均一天能捉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20xx只。一年就可以消灭害虫约15000只。但是,它们的生命是脆弱的。所以,当我们看到它们受伤害时,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让我们一起说:保护青蛙,顶呱呱。保护环境,靠大家。

  完整演唱:要求:带着对青蛙的喜爱之情演唱。

  拓展:

  师:正因为大家都非常喜欢青蛙,所以民间还有许多歌唱青蛙的歌曲,下面就再来听一首山东民歌《花蛤蟆》。

  提问: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幽默风趣)

  (播放《花蛤蟆》视频)

  如果同学们对描写青蛙的歌曲感兴趣,课下你们搜一搜,下节课我们可以一起听一听。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3

  一、组织教学

  二、1、节奏律动

  今天我们要一起外出,请大家跟上老师的节拍,可不要掉队哟!

  (出示节奏)×× × × × × ××

  走 快 点 快 点 快点走

  合 右 左 右 左 右左 右

  (合:拍手 右:右手拍腿 左:左手拍腿)

  生:模仿拍节奏。

  师:走的节奏是怎样的?

  生:部分学生起来走动,拍出走的节奏:

  × × × × × ……

  三、听赏《阿细跳月》

  1.教师展示彝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图片或播放一段阿细人跳舞的录像片。

  2.教师将音乐完整地放一遍,让学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安静地欣赏。

  3.教师讲解阿细人的″跳月″故事。

  4.再听音乐一遍,老师带着学生随节奏拍手或老师随音乐舞蹈、同学们拍手伴奏

  四、课时结束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

  课题:时间的歌

  课时:2——2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在钟表店里》和《调皮的小闹钟》,使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在钟表店里》和《调皮的小闹钟》,使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小麻雀》。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2、聆听《在钟表店里》: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初步感受管弦乐曲。

  (2)展开联想听了这段音乐仿佛你来到什么地方?好像看到了什么?

  3、聆听《调皮的小闹钟》:

  (1)小闹钟有病了,不能按时叫醒他的小主人,小主人开始修这个小闹钟,他修好了,心里美滋滋的,你们听,他修好了吗?

  (2)教师完整地播放录音,学生可随着课本上的图谱用手指指点点。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三、结束部分:

  小结。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

  教学目标:

  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的准确演唱歌曲:领悟做事情要有坚忍不拔,永不退缩的精神。在接龙演唱、以及打击乐器沙蛋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不同音乐形象;围绕节奏展开趣味活动,唱好节分节奏。在表演唱综合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歌曲欢快情绪的同时培养合作创新意识;拓展欣赏动画版《蜗牛》,升华蜗牛精神。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重点:

  能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难点:

  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边唱边演;用打击乐器沙蛋为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

  教学准备:

  教学资料、电子琴、打击乐器。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谈话交流,创设情境。

  2、埋下悬念接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孩子的心情得到放松的同时埋下悬念。

  三、整体感受歌曲旋律、分角色表演歌曲。

  1、教师在歌曲旋律中表演,学生猜猜教师表演的是什么动物?

  2、教师带头饰表演,揭晓答案,加深印象。

  3、学生感受小蜗牛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出现及音乐特点。

  4、师生随音乐表演小蜗牛。

  5、教师自己表演小蜗牛,体会教师表演的是一只怎样的小黄鹂鸟。

  6、学生随音乐表演傲慢的小黄鹂鸟。

  通过分角色表演加深学生对歌曲中小动物的印象在律动中熟悉歌曲旋律,同时感受歌曲韵律及节拍。为下一步歌曲教学做辅垫。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出示课题

  1、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感受歌曲内容。

  2、学生讲述故事情节,并出示课题。

  3、复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升华歌曲主题精神。

  4、创设情境,围绕节奏,开展活动。

  (1)学生模打节奏,为小蜗牛鼓掌。

  (2)学生在此节奏基础上,创编为小蜗牛加油词语。

  (3)教师利用此节奏进行趣味发声练习。

  5、教师再次范唱,学生感受歌词特点。

  6、歌曲简介

  7、生分角色接龙演唱,并且互换角色。(慢速)引导学生用不同声音演唱不同的角色。

  8、慢速完整演唱歌曲。

  9、纠错。

  10、提速完整演唱歌曲,凸显蜗牛的乐观精神。

  11、跟随音乐伴奏完整演唱。

  教师准确范唱,学生聆听清晰,从而准确歌曲内容,理解歌曲主题。围绕难点节奏,创设情境,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解决歌曲难点节奏,为唱准歌曲做铺垫。情境中的发声练习,把发声练习趣味话,初步熟悉旋律。通过轻松愉悦的谈话中,学生掌握歌词特点及歌曲简介。分角色学唱歌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感受不同角色所表现的声音特征。蜗牛精神贯穿歌曲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表现歌曲欢快情绪。

  五、打击乐器教学

  1、打击乐器沙蛋,学生认识及了解其音效。

  2、音乐加入沙蛋,学生观察其规律(快慢的变化)

  3、随教师徒手边唱边加入沙蛋4。学生或学生代表边唱边加入沙蛋。

  通过打击乐器沙蛋的加入,能更好的熟悉和掌握音乐节奏,为准确歌曲和打击乐伴奏做铺垫。另外,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聆听、观察习惯。并加深学生对不同音乐形象及速度的感知。

  六、展示表现

  师生以组为单位,佩戴头饰分角色随音乐伴奏表演唱。师:表演葡萄树一组:表演蜗牛(表演组边唱边表演)二组:表演黄鹂鸟三组:演唱组四组:沙蛋组

  综合表现形式,烘托氛围。培养学生表现、合作、创新能力。

  七、拓展感受

  1、简介《蜗牛》励志歌曲

  2、欣赏动画版《蜗牛》,并用双手感受歌曲情绪。

  拓展感受,再次升华蜗牛坚持不懈,为梦想默默奋斗的精神。激发学生积极、乐观、健康成长。

  八、教师小结

  此时,我相信小小的你们也会内心澎湃,就让小蜗牛这股坚持不懈,为梦想默默奋斗的精神伴随你们快乐成长。最后让我们带着小蜗牛这股精神,再次唱响《蜗牛与黄鹂鸟》结束本课。

  全体表演唱结束本课。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珍重友情的精神

  2、通过学唱歌曲,为下一步表演做准备。

  教学重点:

  注意区分2/4拍及3/4拍,并能按要求演唱

  教学难点:

  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大的曲目,可能会有一定难度,需要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完成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小动物告别会》、小动物头饰及场景布置 、 《小动物告别会》歌词。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小动物告别会》:

  1. 教师播放有关动物冬眠的画面。

  2. 听录音范唱。

  3. 教师分段、分句教唱,可放慢速度教唱。

  4. 教唱第一乐段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情绪,应唱得抒情、优美。

  5. 教唱第二乐段歌词。注意第二段与第一乐段在节拍、情绪、速度等几方面的区别。

  6. 教唱第三乐段,注意情绪的对比:小动物们在依依惜别,相约明年再相会。

  7.学会歌曲后,第一、三乐段齐唱,第二乐段可按歌词内容分配角色演唱。由于歌曲较长、歌词较多,要求学生背唱有一定难度。学生能跟着录音比较完整地延长就可以了。在以后排练、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还有机会进一步熟悉这首歌曲。

  (二)歌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1. 播放《小动物告别会》的伴奏带,请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上台,为大家表演本小组为歌曲设计的'动作,并组织大家简单讨论。

  2. 教师与学生中的骨干分子领先起舞,另两组同学,一组伴唱,一组学生用打击乐器奏出三拍子的节奏型(如“× × ×”、“× ×× ×”等)。

  3.其他学生陆续加入,可以模仿教师的舞姿,也可模仿同伴们的舞姿,即使动作不太协调,也没有关系,关键是要参与,要能感受到三拍子的韵律。

  4. 如场地条件稍差,无法让全班学生同时表演,也可分三组进行,分别表演歌曲的三个乐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7

  课时目标:

  1.在歌声中感受海的宽广和辽阔。

  2.能用三角铁配合歌曲情绪为歌曲伴奏。

  3.能准确,流利地演唱歌曲曲调。

  教学重点:

  用歌声和身体律动表现出大海的宽广和辽阔。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表演《海》

  1.师画简笔画导入

  设问:猜一猜,老师画的是什么?

  你见过海是怎么样的?

  2.师小结海的不同面貌

  3.师用钢琴演奏《海》并配以哼鸣。

  设问:你感受到老师唱的海是什么样的?

  温柔,宁静,美丽

  4.生随琴模唱感受不一样的海

  5.师生共同在大海上贴出图形谱并视唱

  6.引出歌曲,初听歌曲范唱

  设问:你能用一个字形容一下这首歌所描绘的海吗?(美)

  7.听老师范唱,感受歌曲节拍并击拍。

  8.出示小黑板上的'歌词,生按歌词节奏朗读。

  提示学生注意读出温柔和宁静的海

  9.随录音范唱模唱歌曲。

  10.随琴练唱

  11.学唱曲调

  12.用轻柔,甜美的声音配上三角铁的伴奏演唱歌曲。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8

  课型:唱歌综合课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大风车》。

  2.做“大风车”游戏,复习整个单元歌曲与乐曲。

  3.歌表演《少年英雄小哪扎》。并根据音乐即兴创作表演动画片中的片段。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风车》。

  2.鼓励学生随着音乐旋转“大风车”。

  3.欣赏《少年英雄小哪扎》。并根据音乐即兴创作表演动画片中的片段。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大风车》。

  教学难点:

  根据音乐即兴表演自己心目中小哪吒的形象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准备:

  录音机、相应的录音带、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大风车》,开始《动画城》歌曲的学唱。

  2.启发学生讲述风车的形状。

  3.引导学生四人一组搭建一个风车。

  4.所有风车围城一个圆圈,既可以四人一组的旋转,也可沿着大圆圈旋转。

  5.边唱歌曲,边旋转大风车。

  6.教师播放本单元或以前学过的歌曲或乐曲,请学生随着音乐旋转大风车。

  7.播放录音,请学生仔细聆听,并谈谈歌曲的情绪以及自己的感受。

  8.观看动画片《小哪吒》,结合动画片听音乐,更进一步的.感受歌曲所描绘的形象,并请学生跟着音乐哼唱,记住主旋律。

  9.请学生分组或个人根据音乐即兴表演自己心目中小哪吒的形象。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可进行评比,看那一组或哪一个人表演的更为逼真,更符合歌曲中的形象。

  10.。

  课后反思:

  《大风车》是孩子们比较熟悉、喜欢的歌曲。在教学难度不大的前提下,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情感的调动上,这种设计有一定的科学性。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师做了的设计:

  其一,课堂自始至终沉浸在生活中、情景中、活动中;其二,在游戏中学习节奏,在无痕中化解教学难点;其三,活动性、交互性强。

  多数同学已经学会本单元歌曲,学生非常喜欢这些熟悉的歌曲并愿意参与大风车游戏,学生很愿意并喜欢即兴创作表演。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9

  课型:欣赏新授课

  教学内容:

  1、听赏乐曲〈雪花飞花〉及歌曲〈江雪〉

  2、跟着录音学唱歌曲〈江雪〉。

  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雪花飞舞〉,感受乐曲的情绪。

  2、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

  3、听赏歌曲〈江雪〉,熟读这首古诗,了解他的意境并跟着录音学唱。

  教学重点:

  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最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方法:先跟唱再纠正。

  教学具准备:录音机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播放一段雪花飞舞的录象,教师发问:“小雪花,一身白,请你告诉我,你从哪里来?”引发同学思考,然后吟咏“我呀本是讲河水,太阳一晒变云彩,冬天冷得受不了,又变雪花飘下来?”引入教学主题。

  2、为录象画面配上乐曲〈雪花飞舞〉,边看边听赏。

  3、单独听赏乐曲,教师应启发学生,乐曲是怎样表现纷纷扬扬的雪花的?

  4、听赏钢琴独奏〈雪花飞舞〉,感受电子琴独奏与钢琴独奏的不同。

  5、教师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用动作表现雪花的情景。乐曲有淡淡的忧愁,注意动作的速度不要太快。

  6、可由个别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的动作设计。

  7、全班同学一起表演。但不要求动作动作绝对统一,仍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编动作。

  8、初步欣赏歌曲〈江雪〉。

  9、教师讲解古诗的含义,可借助教科书上的插图或教师自己准备的相关图片,帮助理解古诗。

  10、学生跟着老师朗读古诗。

  11、用听唱法教唱法教唱歌词,先分句教唱,再整体教唱。

  12、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13、。

  教后反思:

  为了让孩子们较容易的背诵古诗。我国很多作曲家将古诗编成了歌曲。旋律简单,易于上口。使学生背起古诗来容易了很多。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几点以便更好的教学。发生练习有针对性;

  利用旧知识导入新知识;理解古诗的.含义,感受歌曲的情绪;用形象的比喻解决歌曲的难点;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改变教学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对上课班级了解不多;对音准不好的学生要多关注。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0

  教材分析

  《音乐小屋》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这首风趣的歌曲,轻松、愉快。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一种柔和的感受。描绘了“叮咚”作响的玩具小屋给人们的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箫》是一首山东汉族民歌。歌曲为2/4拍,五声徵调式。全曲共有九个乐句,乐句长短不一,旋律起伏跌宕、优美动听,节奏以八分音符为主,平稳流畅。箫也称洞箫,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吹管乐器,民间常用一根竹管做成,管身开六或七个按孔,一端有吹口,竖吹。歌中描述了用紫竹做箫及“箫儿对正口,口儿对正箫”的吹箫过程,其中“吁底吁底”四字采用得形象生动,衬托出小朋友学会吹箫的兴奋心情和欢乐场面。

  《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以波兰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器乐曲,这首经波兰作曲家、单簧管演奏家罗修斯卡改编成的乐曲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后来,乐曲又被改编成各种乐器独奏曲和合奏曲。“波尔卡”是起源于捷克民间的一种二拍子的快速的圆圈舞。全曲轻松活泼、情趣诙谐、旋律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学情分析

  本课以“跳动的音符”为题,通过听、唱、读拍、认读等教学方法,把枯燥的音乐知识及音乐基本技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掌握。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音乐小屋》,从“跳动的音符”中获得音乐学习的快乐。

  2.能用连贯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箫》,并背唱歌曲。

  3.对比聆听作品《单簧管波尔卡》和《三只小猪》,感受作品不同的演奏形式及乐器音色特点,能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表现音乐。

  4.认识音乐力度记号f和p,并能在歌曲演唱中运用强弱变化来表现。能根据指定音即兴编一编、唱一唱。

  5.能认读“do、re、mi、fa”在二线谱上的字母谱。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能够用活泼有弹性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力度记号f和p,并能在歌曲演唱中运用强弱变化来表现。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听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动物头饰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第六课歌曲。

  二、表演《音乐小屋》

  1.师范唱发声练习,导入学唱。

  2.请生模唱练习,注意用“轻盈、跳跃”的方法演唱。

  3.完整地聆听歌曲录音,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旋律。

  3.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提示:《音乐小屋》唱出了什么?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拍手。

  4.再次范唱,请学生跟着轻轻哼唱。

  5.师生接龙,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6.再听录音,轻声填词,教师教唱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

  提示: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演唱这首歌?哪个地方应唱得弱,哪个地方应唱得强一些?使演唱歌曲更有表现力。

  7.分小组为演唱歌曲加入打击乐,看哪一组为歌曲的伴奏效果。由学生和老师评价。

  三、聆听单簧管独奏《单簧管波尔卡》

  1.完整地聆听全曲。提问:这首乐曲的.演奏和本册哪首乐曲的音色相同?模仿演奏动作跟音乐做一做。

  2.师简介波尔卡--欧洲民间的一种舞蹈,乐曲欢快、流畅。

  3.复听乐曲,请生边听边用动作,表现相同和不同的音乐。

  4.再次聆听乐曲,边听边用图形谱的方式表示音乐,将自己的感受用图形或线条画出来。

  5.继续聆听全曲,请生用简要的语言说说各段音乐的特点。

  6.小结。

  唱一唱:用轻盈、跳跃的声音唱唱歌曲《音乐小屋》。

  板书设计:单簧管波尔卡舞蹈

  第2课时

  一、复习演唱《音乐小屋》。

  二、聆听管弦乐《三只小猪》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快乐、活泼、诙谐的情绪。

  2,复听,了解乐曲描述的故事情节,想象三只小猪的可爱形象。

  3.随音乐带着感情用“la”模唱主题旋律,设计自己喜欢的动作随主题表演,加强对音乐主题的记忆。

  4.再次聆听,听到不同的主题变化时,用不同的动来表现。

  5.为主题旋律,编配儿歌读读、唱唱。

  三、情景编创表演

  1.分小组、分场地设计情景。

  2.分角色设计动作。

  3.小组内表演。

  4.个别展示、评价。

  四、编创与活动

  1.师简介力度记号强-f弱-p。

  2.结合歌曲《音乐小屋》的前两句,用不同的力度对比演唱,感受力度的变化。

  3.找寻身边的物品,使其发声,表现强弱的不同。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音乐小屋》。

  二、学唱歌曲《箫》

  1.聆听范唱,简单了解民族乐器-箫。

  2.复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3.聆听歌曲旋律,辨别旋律中相同和基本相同的部分。

  4.教师范唱,请生小声哼唱。

  5.跟着老师的琴声模唱歌曲。

  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注意每一句之间的连贯、舒展。

  7.跟琴轻唱,随机反馈指导。

  8.跟伴奏用优美、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

  9.清唱歌曲,师随机纠错指导演唱。

  10.分小组编创动作,在象声词“吁底吁底”处,有节奏地模仿吹箫动作,边唱边表演。

  三、编创与活动--认一认,编一编,唱一唱

  1.师范唱旋律,请学生认读。

  2.跟着老师的琴视唱旋律。

  3.师在钢琴上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弹奏出“d、r、m、s、l”这五个音,请生仔细聆听。

  4.分小组,分别以d、r、m、s、l开头,编创旋律。

  5.分别展示创编旋律,并板书到黑板上,共同唱一唱。并一一评价,选出优秀的进行表扬鼓励。

  背唱:课下背唱歌曲《箫》

  板书设计:d、r、m、f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1

  课题:《时间的歌》

  课时:3——1

  教学目标:在音乐实践中,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时间像小马车》,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姿势,能在《时间像小马车》的间奏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时间像小马车》

  教学难点:加入打击乐伴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在钟表店里》

  (1)完整地聆听音乐录音。

  (2)提示乐曲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乐曲。

  (3)随着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3、编创与活动——双响筒的认识

  4、表演《时间像小马车》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分成小组编创歌曲动作,有锣鼓镲伴奏。

  5、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6、编创与活动——锣鼓镲的创编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小红帽》,指导学生用轻巧地声音,急吸缓呼地方法演唱歌曲。

  2、让学生在律动、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歌曲。

  2、在感受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三 教学准备:

  电子琴、小红帽头饰 、音乐课件

  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随着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相互问好

  二、寓教于乐

  1、导入:

  师:你听过《小红帽》的故事吗?谁能讲给大家听听?

  师生合作讲故事

  之后一起来欣赏童话故事《小红帽》的短片

  师:我们把这个故事边成一首歌曲好吗?

  2、 听范唱录音

  师:你觉得歌曲怎样?你会用动作来表示吗?放录音,学生即兴表演

  师:谁能听出歌曲是几拍子的。听音乐,学生试拍

  3、边听音乐,学生边打二拍子

  4、朗读歌词

  5、轻声跟录音唱歌词

  轻声跟琴唱歌词

  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连唱,要求声音轻快,咬字积极,四小节换气,换气前的四分音符唱得短一些,第八小节要唱得亲切自然,后一个应稍弱,第五乐句用稍弱的音量演唱, 注意唱好每句末尾的韵“ang”)

  6、谁能告诉大家小红帽是怎样的一个孩子?(是一个美丽、善良、尊敬老人的小女孩,而且还非常勇敢),你喜欢她吗?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小红帽到外婆家去,你会更加喜爱她的。

  三 、创造表现

  1、边唱边表演

  看课本上的'图做动作一起练习:动胯托帽,动胯挥手,踏点动胯,动胯挥帽

  师:你还会其它的动作吗?

  放音乐,学生边唱边表演。

  2、师:你能根据谈话故事《小红帽》改编歌词,加入情节表演吗?

  分小组创编、分组表演

  四、完美结课

  小红帽终于战胜了大灰狼,我们都喜欢小红帽,她是一个美丽、善良、尊敬老人的好孩子,大家都要像她那样,做一个人人夸奖的好学生。让我们一起唱着欢乐的歌声、跳着优美的舞蹈来庆祝小红帽获得胜利!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3

  教学内容:

  听:生日歌

  表演:幸福拍手歌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作品欢快的情绪,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这种情绪。

  教学难点:

  歌词的创编,对歌曲中连续附点节奏的掌握。

  教具准备:电脑多媒体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生日歌》,师手捧蛋糕微笑走进教室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是谁的生日吗?”生:“不知道。”师:“今天是XXX同学的生日,请这位小寿星到中间来。让我们一起为他庆祝生日吧!”(学生边点蜡烛边唱《生日歌》)XXX同学吹完蜡烛说:“请大家和我一起尽情的唱歌跳舞吧!”

  1.演唱与表演。

  (播放《幸福拍手歌》,学生随音乐快乐地走。教师示范并提示学生注意聆听音乐:在每一句的弱起小节处停止行走,然后在强拍处准确起步,在休止符处停下,拍手两下。)

  师:你还能加上其他动作吗?

  (学生讨论,动作创编。)

  师:现在我们围成两个圆圈表演。里圈的同学按顺时针方向走,外圈的同学相反。在休止符处停下,依次加上拍手、跺脚、拍肩、握手等动作。

  (活动要求:提醒学生注意音乐游戏的规则,听音乐进行表演,不吵闹。)

  师:刚才我们跳舞的音乐是一首非常的日本儿童歌曲《幸福拍手歌》,大家熟悉

  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唱唱这首歌。(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虽说学生们跳舞时,已多次聆听了歌曲,比较熟悉了,但连续的附点节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仍然难度比较大,教师应注意放慢速度。)

  师:学会了这首歌,我们边唱边跳,一定更有意思。

  2.欣赏与创造。

  (欣赏教师制作的各地有趣的风俗礼仪动画)

  师:同学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礼俗动作。新西兰毛利族人或北极的'爱斯基摩人见面时,鼻子与鼻子互碰,表示亲热;我国台湾省的阑屿原著居民背靠背擦两下,喊一声“锅盖”;印度和泰国人双手在胸前合十、屈膝;中国传统礼节则是抱拳作揖。

  (学生根据这些图模仿他们的动作与表情。)

  师:将这些有趣的礼俗动作填入歌曲中演唱与表演

  (学生围成两个圆圈唱《幸福拍手歌》,内圈顺时针方向走,外圈相反。当唱完一段,主持人喊出一个国名或地名,大家赶快找另一个圈中的人做出规定的动作。)

  3.师:XXX同学,今天我们为你开的这个party,你开心吗?

  XXX同学:开心!请大家一起来分享我的生日蛋糕吧!同学们边吃蛋糕边听《幸福拍手歌》,在和谐的氛围中结束此堂课。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4

  一、教学内容分配建议表

  课时

  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

  音乐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时

  《雪花飞舞》 《江雪》跟着录音学唱《江雪》 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熟读古诗

  第二课时

  唱歌《雪花》 雪花的形成

  第三课时

  唱歌《小雪橇》 用打击乐器编配伴奏

  第四课时

  跟着录音学唱《小动物告别会》 动物冬眠的有关知识

  第五课时

  排练、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通过演唱、听赏本单元的歌曲、乐曲,使学生了解与冬天有关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冬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3.完整地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二)具体要求

  1.学会歌曲《雪花》和《小雪橇》?了解雪花的形成。

  2.听赏《雪花飞舞》,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听赏童声齐唱《江雪》,熟读古诗,并跟着录音学唱这首歌曲(齐唱)。

  3.分角色表演《小动物告别会》,可以将这首歌表演作为新年音乐会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1.录音机、投影仪。

  2.录音带或CD《雪花飞舞》《江雪》,歌曲《雪花》《小雪橇》《小动物告别会》(以上歌曲均需范唱带及伴奏带)。

  3.雪花飞舞的录像带。

  (二)文字、图片材料

  图片:

  1.国画风格的“江雪”图。

  2.小动物头饰及场景布置。

  3.《小动物告别会》歌词。

  四、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冬天来到了!在这寒冷的季节里,唯一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莫过于一场飞扬的大雪。那晶莹、透明的雪花,能给孩子们带来多少欢乐!那银妆素裹的大地,仿佛就像童话世界一般,孩子们在雪地里尽情地玩耍: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橇、滚雪球。而可爱的小动物,也早早地进入了冬眠期,相约明年再见了。

  本单元就从以上几个不同的生活侧面入手,来编排教材内容。学唱歌曲《雪花》,表达了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心理;《小雪橇》表达了孩子们快乐的天性;听赏乐曲《雪花飞舞》则与《小雪橇》快乐的情绪有所不同,乐曲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歌曲《江雪》含有一种空旷的意境;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则从小动物告别这样一个角度,介绍了动物冬眠的知识。通过学唱、听赏这几首歌曲、乐曲,进一步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进行本单元教学时,正值冬天来临。在飞扬的雪花中,同学们唱着《雪花》《小雪橇》等歌曲,自由地玩耍,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

  本单元继续使学生在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在创造力的培养方面给学生以更多的空间,如在欣赏乐曲《雪花飞舞》时,可用动作、语言或舞蹈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可为歌曲《小雪橇》设计打击乐器伴奏(可设计模仿马蹄、马铃的节奏),教科书没有任何提示,教师应启发学生自己创造、设计。

  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教科书只有插图,没有歌谱及动作图示,这既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也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极大的创作空间。教师可根据设备、场地和学生的情况,与学生一起,共同精心设计好这一活动,并在教学现场进行各种即兴创造活动。场地的布置、

  小动物的头饰等,教师要提前作好准备(在配套教学光盘中,有表演示范,供教师参考)。如果编排、表演效果较好,可将这首表演唱作为学校(班级)期末晚会的节目。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1.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与同学们友好合作的能力。

  2.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3.在音乐表演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单元的难点:

  1.在欣赏《江雪》时,教师应讲解古诗,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意韵。

  2.在学会歌曲《小雪橇》后,教师启发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特别应注意启发学生模仿马蹄奔跑的声音。

  3. 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大的曲目,可能会有一定难度,需要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完成。

  (三)音乐材料分析

  1.《雪花飞舞》

  这首乐曲是根据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所创作的钢琴组曲《儿童园地》中的第四首。《儿童园地》由6首乐曲组成:1.练习曲“博士”;2.小象催眠曲;3.洋娃娃的小夜曲;4.雪花飞舞;5.牧童;6.木偶的步态舞。本册教科书所欣赏的《雪花飞舞》是电子合成器演奏的。

  乐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乐曲开始,在高音区奏出一小节柔和而清淡的 ,接着第二小节开始左手在中音区进入,随即左手的同向进行变为反向进行,仿佛雪花在逐渐变大; 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密集音型在快速的流动和不断重复中游离、模进,惟妙惟肖地模仿了漫天飞雪的景象,同时,乐曲弥漫着一丝淡淡的忧郁。

  四小节经过句后,乐曲进入第二部分。连续的三连音、丰富的和声色彩、多变的节奏与音色、渐强的力度变化,仿佛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风,也使人隐约感到狂躁与不安。

  经过四小节逐渐减弱的连接句后,乐曲进入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渐弱的力度、逐渐上行的音区,仿佛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风已逐渐变为纷纷扬扬的雪花。最后,大地变得一片沉寂,人们的心情也显得无限惆怅和寂寞。

  2.《雪花》

  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词描写儿童对晶莹的雪花感到好奇,数“花瓣”的情景,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奥秘的初步探究。

  从歌词上分析,前面是描写儿童对雪花“花瓣”感到好奇;后面是对雪花的组成的探究,虽然歌词似乎没有给出答案,但从“只见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点”来看,实际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歌曲为F大调,2/4拍,是多乐句的不规整结构。第一、二乐句的节奏与第三、四乐句基本一样,“一二三四五六”虽然是念白,没有旋律,类似一个经过句,但从歌曲的整体结构来看,伴奏却是歌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念白部分应为第五乐句;第六乐句音域从高到低,节奏也与前面产生对比,给出肯定的答案。第七、八乐句不论是节奏,还是旋律的走向来看,都与前面几个乐句有较强的对比性。的节奏,与儿童急切的问话结合紧密“雪花哪去了?雪花不见了!”最后用肯定的切分节奏、重音起句:特别在“水”上,标记了保持音记号,已经找到了答案。

  《雪花》这首歌曲虽然短小,但歌词具有儿童特点、音乐形象生动,是一首比较优秀的儿童歌曲。

  3.《江雪》

  《江雪》是根据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同名诗篇所作的歌曲。此诗为作者受贬于永州时所作。描写雪后鸟息人绝的空旷景致,而突出孤舟独钓的老翁形象。迎风斗雪,寒江独钓的渔翁,正是诗人坚贞而又孤寂无援形象的写照。此诗纯用白描,意境空旷,耐人寻味。

  歌曲为宫调式,4/4,由不对称的五个乐句组成(第四、五乐句为经过扩充的乐句)。

  歌曲第一乐句,音乐在较高的音区展开,显得空灵而静谧与诗句的意境相吻合;第二乐句在中音区进行,将诗句完整地咏唱一遍,但因乐句结束在角音上,未能产生稳定的终止感。第三乐句变化重复第二乐句,但作者似乎对孤舟独钓的老翁似有无限的赞誉,不惜再用笔墨,用衬词“啦”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慨,在较低的音区咏唱“独钓寒江雪”。综观全曲,音乐的走向是由高到低,而每一个乐句也有这样的趋势,音乐的发展暗合诗句意境,词曲结合紧密,似有惆怅之感。

  听赏这首歌曲后,可让学生小声跟着录音学唱。因歌曲音域较高,如时间允许,也可由教师教唱,定调可改为1=bE或1=D。

  4.《小雪橇》

  歌曲《小雪橇》描写儿童们在冰天雪地中不畏严寒、快乐嬉戏的场景。歌曲为降B大调,2/4拍,由6个乐句组成。第五、六乐句是补充乐句,进一步渲染了歌曲欢快的情绪。歌曲节奏丰富、速度较快,欢快、活泼,充满了童趣。歌曲中有几处音程跳动较大,此外,还有两处切分音,教唱时应注意。

  5.《小动物告别会》

  歌曲为三段体。第一乐段为3/4拍,由五个乐句组成,音乐情绪较为抒情。第二个乐段为2/4拍,由七个乐句组成,音乐情绪欢快、活泼;第三乐段又回复到3/4拍,由四个乐句组成加一个尾声构成。速度放慢,好似动物伙伴们在依依惜别,相约来年再相会。

  这是一首表演唱歌曲。需要学生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表演。由于歌曲相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讲,篇幅较大,所以,建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一节课的时间,指导学生学唱歌曲(可跟着录音学唱,也可跟着教师学唱)。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表演排练。

  由于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节音乐课,此后,学生们也将放假,准备过春节。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次告别。所以,建议将这首表演唱,放到期末晚会上表演,一定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5

  目的要求:

  一、通过听《糖果仙人舞曲》、《小天鹅舞曲》,唱《小红帽》、《有一个人在林中》童话色彩的音乐和歌曲,感受体验乐曲轻松活泼的`情绪。

  二、结合口风琴键盘认识d、r、m,能按正确的姿势、按字母谱准确吹奏口风琴。

  三、主动参与编创动作表现歌曲,填唱名,选择打击乐等音乐时间活动。

  教学重点:体验乐曲轻松活泼的情绪。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出听前可结合画片,用生动语言讲述《天鹅湖》的格式,让学生感受、分辨乐曲的情绪。提问:听到音乐,你感觉小天鹅怎样舞蹈?

  2、复听时,让学生扮演小天鹅即兴舞蹈。

  3、引导学生选择一两件打击乐器合着音乐敲击。

  4、在适当时机简单介绍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第二课时

  内容:聆听《糖果仙人舞曲》

  1、初听音乐,教师可不将剧情,让学生静静地感受音乐的梦幻色彩。

  2、复听音乐前,教师可讲述《胡桃夹子》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三课时

  内容:表演《小红帽》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从感受入手,多听录音或范唱。

  2、在学生跟唱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可指导学生看课本上的图做动作。还可以启发学生编创与课本不相同的动作表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4、还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童话故事《小红帽》改编歌词,加入情节表演,可制作刀道具配合表演。

  第四课时

  内容:表演《有一个人在林中》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

  2、反复范唱两次,让学生找出相同的旋律,唱一唱。

  3、跟着老师有感情的读歌词,填唱歌词。

  4、学会歌曲后,分角色表演歌曲。

  5、还可以分组吹奏,每人只吹奏一组,接着吹奏下去,形成连奏(慢一点吹奏,)中间不要空拍,如果谁没有接上,就请他为同学们唱支歌。

  6、选出优胜组为大家表演。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1-26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02-09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01-19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05-22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11-17

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11-06

人教版上册音乐教学计划01-23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假如》教案08-31

大班音乐教案03-31

中班音乐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