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2-07 08:19:54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教案实用【10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动动、玩玩、吃吃中感知糖果的种类,简单形状和软硬特点。

  2、能快乐地、较清楚的进行语言表达,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活动过程:

  一、说说自己喜欢的糖果。

  目的:激发孩子对糖果的兴趣。

  你们吃过糖果吗?你吃过什么糖?

  二、分一分、摸一摸

  目的:知道糖果有方方的、圆圆的,有软软的和硬硬的。

  1、糖果屋里有那么多糖果宝宝,可是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

  2、帮糖果宝宝找家。

  重点:引导幼儿能快乐的`告诉糖果宝宝,它的家在哪里?如:方方的糖果宝宝,我送你到方方的家里。

  3、 摸一摸、说一说,感知软软的糖和硬硬的糖。

  重点:引导幼儿运用手摸糖果,感知糖果的软硬特点。

  三、游戏:找糖果

  目的:在游戏情景游戏中感知方糖、圆糖、软糖的各自特点。

  1、请幼儿听清楚指令,请你摸一颗圆圆的糖。

  难点:引导幼儿能听清指令,根据要求寻找相应的糖果。

  3、吃糖果。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感知故事,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2、体验和同伴一起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熊和老鼠;

  (材料准备)活动课件

  活动重点:

  从故事中体验熊的“大”和老鼠的“小”,由远到近变大变小的感受。

  活动难点:

  幼儿配合表演故事情境。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出来玩

  · 出示小老鼠,讲述《大熊山》故事第一段

  “一只小老鼠发现远处有一座棕色的小山坡。小老鼠说:‘我要去爬小山坡’小老鼠慢慢地走近小山坡,发现小山坡变了,它变得怎样了呢?”

  二、故事:大熊山(解决重点)

  · 播放PPT,讲述《大熊山》故事第二段

  “小老鼠慢慢地走近小山坡,小山坡越来越大,变成了大山坡,听到呼噜呼噜的'声音,这会是什么?”

  · 完整欣赏故事

  1、小山坡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大?小山坡是怎么变成大山坡的呢?它可能会是什么啊?

  2、想想说说,为什么小老鼠会把大熊当成小山坡?

  3、一只大熊像座山,许多熊会像什么?

  三、表演游戏:大熊山(解决难点)

  两人结伴,一部分人弯腰,双手撑地,双腿伸直或跪在地上,装扮成“大熊山”(可以一人扮,也可以两、三人合在一起扮)。另一部分人扮演小老鼠,一边听故事,用双手手指沿“大熊山”身体爬过,表示小老鼠爬过山了。

小班教案 篇3

  一、教学理念:

  分享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可以让幼儿学会分享和体验分享后的快乐,为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孩子,自我为中心的表现比较突出,喜欢独享玩具、食物……且不能体会其他人的`感受,常为一个玩具而争吵,这不利于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针对幼儿的情况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分享食物的过程中,体验分享的快乐,从而培养幼儿大方、豁达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乐意与朋友分享食物,体验分享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各种好吃的食物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心理前测:

  让幼儿自由品尝食物。

  2、第一次心理辅导:

  与幼儿讨论:没有吃到东西的小朋友会怎么样?怎么办?

  3、第一次行为练习:

  幼儿自由拿糖果,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4、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第二次心理辅导:

  请幼儿说说分享食物的感受。

  5、第二次行为练习:

  幼儿自由拿糖果,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6、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第三次心理辅导:

  幼儿自由和同伴说说你和谁分糖果?你高兴吗?

  7、鼓励 幼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食物,体验分享的快乐。

  8、告诉幼儿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可以与他人分享。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1、乐意观察天气,了解一些常见的秋天天气特征; 2、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学习简单记录秋天的几种状况。活动准备:1、幼儿事先有和家长观察天气的经验; 2、秋姑娘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教师装扮成“秋姑娘”,引起幼儿观察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变成另外一个人,猜猜我是谁?(教师带上“秋姑娘”的头饰让幼儿进行猜测)

  2、教师:秋风吹起来啦,我就会带来美丽凉爽的秋天,我是谁呢?我就是秋姑娘。

  3、教师:小朋友,现在就是秋天啦,你们喜欢秋天吗?秋天的天气会是怎么样的呢?秋天吹来了,树上的叶子会怎么样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经验说一说。)

  二、请幼儿看“秋天天气”的录像

  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了一些关于秋天的事情,苏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段录像,也是跟秋天有关,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吧!

  请幼儿观看录像

  2、教师提问:小朋友,刚才你们在录像里面看到了什么呢?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内容。

  三、引导幼儿说说秋天的天气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秋天里都有哪些天气呢?当太阳公公出来的时候,你们会感觉怎么样呢?当天气下雨的时候,你们又会有怎么样的感觉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秋天还会有什么样的天气呢,当秋风吹过来的时候,我们身上又会有什么感觉呢?

  3、教师小结:秋天的天气渐渐地会变得凉爽,没有夏天那么热了,有的时候会滴滴答答地下起小雨;有的时候又会出太阳,但是不会感觉那么热;有时候还会刮风,秋风吹在我们的脸上会很舒服,感觉很凉爽。

  四、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巩固对秋天天气的了解

  1、教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观察我们这几天的天气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一说你们自己观察到的天气吧!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交流,并让幼儿培养倾听的习惯。

  五、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到户外感受秋天的天气

  教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说了很多秋天的天气,那你们看看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呢?我们一起出去感受一下吧!(教师带领幼儿出去感受秋天的天气,并让幼儿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怎么样,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目测点卡的数量并匹配相应的物体。

  2.尝试用数词完整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毛毛虫和树叶卡片、操作盒若干。

  活动过程:

  1.复习目测5以内物体的数量。

  (1)师:今天,我们来玩游戏“看谁说得快”,我的手里有许多卡片,我出示哪张卡片时,请你快速说出卡片上物体的数量。

  (2)出示实物卡(一条毛毛虫),幼儿:一条毛毛虫。

  (3)按此方法依次出示其余几张卡片。

  (4)依次出示点卡,幼儿目测并说出总数。

  2.幼儿操作游戏“喂毛毛虫”。

  (1)出示操作卡,师:这张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意思?

  师:一条毛毛虫吃一片树叶,你会喂毛毛虫吃树叶吗?每个宝宝的位置上都有一张操作卡和一些树叶,请你回到位置上玩游戏。

  (2)交流操作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喂毛毛虫的?请1—2位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如一条毛毛虫吃一片树叶,一片树叶送给一条毛毛虫。)

  3.拓展延伸。

  (1)分别出示6和7的点卡,师:请你数一数这里有几个点?我们应该给它喂几片树叶?谁来试一试?(请一位幼儿摆放树叶。)

  (2)点数验证。

  4.小结。

  师:今天我们玩了匹配的游戏,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游戏,比如宝宝吃饭时一只碗里放一把勺子,一个宝宝坐一张椅子,下次我们再玩,好吗?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名称:雪花仙子

  活动目标:

  1、通过肢体和道具感应圆滑和断奏;

  2、乐于跟随教师利用肢体表现出圆滑和断奏;

  3、在特定音乐情景游戏中体验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塑料带人手一个2.手摇铃人手一个3.沙巾人手一块、黑板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入情景

  二、音乐律动,感应圆滑与断奏

  1.视觉感应,第一次体验音乐边放音乐教师边在黑板上画出流畅线和点,分别表示圆滑和断奏2

  2.肢体感应,第二次体验音乐圆滑:手于空中画出圆滑线条;断奏:手与空中或肢体点触圆滑:

  脚于地板画出圆滑线条;断奏:脚于地板跳出断奏

  3、利用道具感应,第三次体验音乐

  每位幼儿的一只脚穿上塑料袋,只能穿一只脚,防止摔倒

  圆滑:溜冰状;断奏:在地板点跳

  三、利用肢体表现圆滑和断奏

  1.激发幼儿创编舞蹈动作

  2.师幼共舞,体验肢体表现带来的快乐

  圆滑:往上抛沙巾/拿沙巾转圈;断奏:沙巾在身体或空中点触

  四、利用乐器操作体验圆滑和断 圆滑:摇奏;断奏:敲奏

  奥尔夫音乐教案《雪人之舞》

  活动名称:雪人之舞

  活动目标:1、感应乐曲圆滑与断奏。

  2、舞蹈的.创编。

  活动准备:CD 塑料袋 各种材质的球铃鼓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请幼儿自由舞蹈:

  断奏:手指/肢体点触

  圆滑 :手掌/地板滑

  断奏:脚尖/点跳

  圆滑:脚掌/滑动

  二、两名幼儿一组手牵手

  断奏:脚尖/走或原地轻跳

  圆滑:脚掌/滑动

  三、溜冰

  一名幼儿一个塑料袋

  断奏:用手拍塑料袋

  圆滑:套在脚上在地板上滑动 两名幼儿一组,活动同上

  四、出示道具

  断奏:用手拍软球

  圆滑:两名幼儿一组滚、踢软球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迁移已有经验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通过图片和老师的动作记忆歌词。

  3、体验与同伴结伴表演的快乐情绪。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律动

  T: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玩玩吧!

  二、新授歌曲

  1、范唱,熟悉歌词

  T:很多小动物到了冬天都会冬眠,那今天我们来看看又有谁要冬眠了?

  T:你刚才听到了什么?(幼儿说内容,老师出示图片)

  2、巩固歌词

  T:真有趣,原来冬天到了,小青蛙就怎么样拉?

  T: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说说这件有趣的事好吗?

  T:我们都会说了,那能跟着音乐一起把它唱出来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3、提取学习策略

  T:小朋友们今天真能干,都能记住歌里唱了什么,那你们是怎么记住的呢?

  T:那好,现在就用一个我们刚才说的'方法记住歌词,再来唱唱好吗?看看这个方法好不好,是不是真的能帮助我们记住。

  三、结束舞蹈

  T:很快,冬天就要过去了,小青蛙们就都会从小屋里出来了,他们有又能开心的和好朋友们在一起玩了,小青蛙们让我们一起出来玩玩吧!

  T:小青蛙们玩的开心吗?让我们去换个朋友再玩玩吧!

  活动反思:

  今天我选的这个活动是“冬天到”主题活动中的一节音乐活动。“小青蛙打呼噜”这个活动中的青蛙是孩子们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一个小动物形象,而歌曲中表现了青蛙冬眠的事情正好符合现在的季节特点,又丰富了孩子的科学常识。

  我对这个音乐做了修改,是因为在备这节活动的时候我发现“闭上眼睛打呼噜”这句最后一个字是2拍,然后紧接着就唱象声词“呼”了,比较赶,不太合适小班幼儿进行,所以我把这个字加了2拍,为4拍。试教结束后就发现歌曲唱的好象没有结束的感觉,原来整首歌曲成了单小节,所以就又加了一个“呼”,加强了歌曲的完整性。孩子的参与和积极性都充分的表现了出来。

小班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能把大小(颜色)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并能表达分类标准。

  二、重点与难点

  能大胆表达分类标准。即分类后能说出是按颜色或大小分类的。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积木、雪花片、木珠,几何图形等。

  四、设计思路

  分类活动属于数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为幼儿以后理解数概念作心理准备。如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需要对某数所表示的物体的数目进行抽象,而抽象的基础是能够排除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的干扰。这种能力是在分类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小班进行分类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摆弄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

  让幼儿表达分类标准是小班幼儿开展分类活动的重点难点。这是一因为幼儿的概括能力比较差,同时语文表达能力也比较弱。因此,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语给幼儿适当的提示,还可以采用放标记的方法让幼儿先把想法表示出来,然后再学习用语言说明分类标准。

  五、活动流程

  操作经验——讨论归纳——复习巩固 操作体验 在活动区中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摆弄,积累有关物体的颜色,大小等特征的感性经验。

  (1)分雪花片。 材料:大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每种颜色的雪花片4——5片。

  指导语:请你把颜色相同的雪花片放在一起。

  (2)分积木 材料: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圆柱体积木各不相同4-5块,每种形体的积木放在一起。 指导语:请你把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

  (3)分木珠 材料:四种形状不同的木珠,每种 4-5个,颜色不同。 指导语:请你把形状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或:请你把颜色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

  (4)分玩具 材料:积木、木珠、雪花片。 指导语:请你把颜色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

  2、讨论归纳 经过分组讨论帮助幼儿提出和转换分类标准。

  (1)给每个幼儿一些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每种都有大和小两种。

  指导语:请你们把这些图形放在两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要放入一样的图形。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并证明为什么把这些图形放在一起。或者可以请其他幼儿猜猜他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2)给幼儿再次分类 指导语:刚才你们是按图形的颜色(大小)分的,现在你们再用别的方法分一次。

  (3)给幼儿两盒雪花片,每盒里都有大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四个空盒子。 请幼儿给两盒雪花片分别进行分类,两次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完后用标记 (大)、(小)表示。然后再让幼儿证明分类标准。 说明 标记应在课前先让幼儿认识。

  4、复习巩固 在活动中投资其他材料,并增加每种材料的数量,继续让幼儿操作,学习分类。

  《小班数学:“图形分类”教案》摘要:

  数的实际意义,需要对某数所表示的物体的数目进行抽象,而抽象的基础是能够排除物体的形状、大孝颜色等外部特征的干扰。这种能力是在分类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小班进行分类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

小班教案 篇9

  教案一: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学着用好听自然的声音唱歌,愉快的边唱边做动作。

  2、愿意自己走,不要大人抱。

  【活动准备】

  1、小鸟飞、小猫跑、小朋友自己走等图片

  【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理解画面内容。

  ——“图片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引导又幼儿说出“小鸟自己飞”“小猫自己跑”“我们都是好孩子,不让妈妈抱”

  2、引导幼儿欣赏并感受歌曲,熟悉旋律及歌词。

  ——教师弹唱歌曲

  ——引导幼儿说出“小鸟自己飞”、“小猫自己跑”等歌词内容。

  ——请幼儿边听歌曲边学小鸟飞、小猫叫。

  3、幼儿学唱

  ——带领幼儿边听乐曲边跟读歌词

  ——念清“我们都是好孩子,不要妈妈抱“。

  4、领导幼儿学唱歌曲,自由的做动作表演。

  ——教师唱歌,引导幼儿“自然好听的声音,激发幼儿想唱、爱唱。

  ——跟唱歌曲两三遍,重点学唱“2123/5.3/中的“抱”字。

  5鼓励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自由的动作表演。

  三、自然结束。

  教案二: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尝试跟唱歌曲,喜欢用动作表现歌曲,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2、知道自己慢慢长大了,学着不依赖爸爸妈妈。

  【活动重点】理解歌词,尝试跟唱歌曲表现歌曲

  【活动难点】知道自己长大了,不要妈妈抱、不依赖大人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来幼儿园有段时间,初步有独立的意识

  2、其他准备:音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学一学——小动物走路

  (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小律动《小动物走路》,引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并为之后的歌曲做经验铺垫)

  ?今天有许多的动物客人来到我们小1班,我们来听听它们是谁?

  ?鼓励幼儿在老师的带动下一起做简单的律动。

  1、师:小兔子蹦蹦跳,不要妈妈抱。(鼓励幼儿做做小兔子的动作)

  小鸭子摇呀摇,要妈妈抱吗?(引导幼儿说说“不要妈妈抱”)

  小乌龟、小猫咪都不要妈妈抱。

  2、师:猜猜看还有谁会来?(幼儿自由想象)

  3、出示小鸟,(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小鸟飞)“小鸟飞呀飞也不要妈妈抱。”

  4、小结过渡:小鸟会自己飞,小猫会自己跑。今天老师带来的歌曲里还有一位朋友会是谁呢?我们一起去听听看。

  二、欣赏并理解歌曲——《好孩子不要妈妈抱》

  (环节设计意图:理解歌词尝试跟唱,愿意在老师的鼓励下大胆表现歌曲,体会音乐活动的乐趣)

  1、欣赏歌曲《好孩子不要妈妈抱》(师根据伴奏演唱)

  提问:除了小鸟和小猫,歌曲还有谁?她要不要妈妈抱?

  那你们平时上幼儿园是怎么进来的?(自己走进来不要妈妈抱)

  2、师扮演妈妈“我现在是妈妈。让妈妈来抱抱你。(与个别幼儿互动,关注幼儿能否理解不要妈妈抱)

  3、师:你们怎么都不要妈妈抱呀?(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已经长大了)

  4、鼓励幼儿跟着钢琴学唱2遍

  5、鼓励幼儿跟着音乐用动作大胆表演歌曲。

  6、师小结:原来小1班的宝宝们都很棒都不要妈妈抱的!

  三、延伸——我长大了

  (环节设计意图:通过追问了解孩子对自己长大了的经验,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大人)

  1、师:我们刚才都学了好孩子不要妈妈抱。我们都长大了,那除了不要妈妈抱,你们还会做些什么呢?

  2、鼓励幼儿大胆说说自己能自己做的'事情。

  小结:我们宝宝都是好孩子,不要妈妈抱,还会学着许多事情都自己做,送给你们大拇指,你们都是好样的!

  教案三: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摇篮曲的安静、优美,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和习惯。

  2、学习表演歌曲,鼓励幼儿创编抱娃娃的简单动作。

  【活动准备】录音磁带、娃娃人手一个、小床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抱娃娃进活动室。

  1、师:天黑了,星星眨着眼睛出来了,月亮也升上了天,娃娃也困了,宝宝,你们有什么办法哄娃娃睡觉呀?

  2、幼儿讨论交流,请出个别幼儿来回答。

  二、欣赏“摇篮曲”。

  1、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呀,可是除了这些办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给娃娃听音乐哄她睡觉呢,你们听..….

  2、播放“摇篮曲”(第一遍),幼儿欣赏、感受。

  3、师:我的娃娃听着音乐睡着了,你们的娃娃睡着了吗?(睡着了)那我们一起把娃娃放到摇篮里好吗?

  4、师小结:娃娃睡觉的时候听的音乐轻轻的,柔柔的,很好听,这样娃娃很快就能睡着了,这种音乐我们叫它“摇篮曲”。

  5、再次欣赏(第二遍),我们来听听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6、师提问:你们听到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哼唱。幼儿学习完整演唱“摇篮曲”,引导幼儿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表现“摇篮曲”的安静、优美。

  三、表演“摇篮曲”。

  1、师播放“娃娃哭声”: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来,我们一起哼着“摇篮曲”,摇着娃娃睡觉吧。

  2、师:xxx的娃娃不哭了,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抱娃娃睡觉的。请出不同的抱娃娃姿势的幼儿来表演一下,鼓励其他幼儿模仿他们的抱娃娃动作。

  3、集体完整地表演“摇篮曲”,娃娃睡着后(即歌曲结束后)提示幼儿把娃娃轻轻地放到小床上,盖好小被子,让娃娃安睡!

  四、复习歌曲“不要妈妈抱”。

  师:你们的娃娃还小,需要别人抱。我们小班的朋友们已经长大了,不要妈妈抱了对吗?

  1、复习演唱歌曲。老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自己创编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2、师:哦,我们小班的朋友们真的长大喽!(活动结束。)

  活动自评:

  活动的选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并且能够在主题背景下开展,对于刚入园2个月、刚摆脱对父母家人依恋的幼儿来说,已经是蛮不错的了。活动一开始我为幼儿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能够让幼儿置身在这个环境和情景中,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地交流讨论,但是一开始由于幼儿和我都有点拘束,因此在这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上显得比较急促,应该再给予幼儿更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交流一下,也许孩子们的思维能更广泛一点。

  活动的中间部分,我的引导和启发对幼儿有很好的感染作用,能用自身的情绪感染幼儿,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为成功地哄娃娃睡着了而感到高兴,使幼儿的情绪和需求得到满足。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近生活了。

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

  2、知道过马路时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让幼儿知道不走斑马线的危险性。

  3、让幼儿学会念儿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了解基本的交通知识,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交通规则,知道行走时具体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培养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红、绿灯 ,斑马线。

  2.有关情景游戏的创设。

  3.儿歌《交通灯》。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

  教师带领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做动作。

  二、谈话,引入主题。

  1.“小朋友们知道怎样过马路吗?过马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在马路上我们要右侧通行,跟大人一起时要让大人握着手走,不能乱跑。当我们要过马路时,一定要左右看看,没有车辆经过时我们才能穿过马路。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识红、绿灯,斑马线 。

  3、讲解交通规则。

  4、幼儿跟教师学说儿歌

  “人行道上右侧行,红灯停(出示图片红灯),绿灯行(出示图片绿灯),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三、游戏体验《过马路》。

  (1) 带领幼儿一边走一边根据场景提问,巩固对交通规则的`认识。

  场景一:人行道和车行道

  师:前面有两种道路,行人应该走哪一种路?(人行道。)

  师:行人应该注意什么?(靠右边走,不能边走边玩,特别是不能到车行道上玩。)

  场景二:十字路口

  师:要过马路了,我们应该怎么走?(找到斑马线,看清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

  四、 延伸活动:

  行人走在马路上还应该注意什么?

  五、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顺利的通过马路了,一起跟红绿灯说再见吧 !

  教学反思

  设计这个活动时,我首先根据小班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与认知发展水平,将目标定位为:了解行人在马路上应该遵守的一些交通规则,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由于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因而活动内容不能过于繁杂,而应简单明确。为此,我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场景,教育幼儿不在马路上玩耍,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等。我采用直观图片、情景模拟游戏等引导幼儿参与活动,让幼儿了解交通知识。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所以我在活动后请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引导幼儿,而且做给孩子看,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实现家园共育,以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