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要求

时间:2024-01-09 14:58:3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教案要求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教案要求,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教案要求

小学教案要求1

  一、了解教案的步骤。

  教师写好教案,首先要对教案的书写步骤有一定的了解,大体知道教案包含那些板块,这是写好教案最基础的准备工作。教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这七大板块,其中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更为重要,教师要着重研究这三大板块书写教案。

  二、深入钻研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阵地,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只有深入了解教材内容,才能充分地了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写教案。

  三、要充分地了解学生。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案的书写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性,最终达到教学成果的`提高。教师要想获得高效率的教学效果,就要了解学生的喜好、性格、参与度等各个方面,然后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针对哪些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课堂气氛更融洽,让知识掌握更好哦。

  四、学会对重点和难点各个击破。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贯穿整个教学内容之中,只有充分的了解了教学重难点才能更好的把握整个教学的核心。教师要充分的研究教学重难点然后各个击破,从而将其更好地分配到课堂教学之中,最后以教案的形式呈现出来。

  五、注重研究其他教案参考书。

  教师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时时学习的过程,教案书写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才考其他教案书籍,采用别人更好的教学案例,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让别人的经验同自己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最终促使自己完成更为精美的教案。

  六、严谨的教学态度尤为重要。

  教案书写是一件较为枯燥的事情,更是一件不容易做好的事情,通常教师都是照搬照抄,缺乏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善于思考的大脑,但是教案是教学的基础。所以树立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对于写好教案尤为重要,时时刻刻谨记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基础扎实了,课堂才能更好进行。

小学教案要求2

  一、课前准备:

  上课前必须准备好学习用品,书本统一放在桌面的左上角,拿出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把尺子放在位置的`右边,文具盒放在位置左边。(或者:文具盒横放在桌面正中间,学具放在铅笔盒下方。)

  二、候课、坐姿:

  上课音乐响起,要立即进入教室安静坐好,左臂在下,右臂在上平放桌面,双脚自然叉开与肩同宽(或并拢),抬头挺胸身体坐直,安静等待老师上课。

  三、铃声响后:

  上课铃声响起:教师走进教室,班长喊:“起立”,全体学生向外跨出一步立正站好后,再鞠躬向老师问好:“老师,您好!”老师也鞠躬回礼:“同学们好,请坐!”学生再按照要求安静坐下。

  下课铃声响起:老师宣布下课后,由班长喊“起立”,学生鞠躬说:“老师,请休息!”,老师说:“同学们请休息”!学生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后,离开座位,喝水、上厕所、出去玩。

  四、举手发言:

  右手自然举起,五指并拢向上举直,肘部不离开桌面。

  五、学会倾听:

  老师和同学讲话时,要坐姿端正,专心致志地听,边听边想:别人说什么,说的对不对,完整不完整,等别人讲完,再举手得到同意后,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或陈述、或补充、或更改。

  六、朗读、默读:

  读书时,双手拿书,书向外自然倾斜。站着读书时,不但要按照要求拿好书,还要站直站稳。朗读时,要用普通话朗读,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吐字清晰,声音响亮。不重复字句,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唱读,不指读、学习按照要求停顿。默读时,不指读、不出声、神情专注、态度认真、思维集中、边思考边批注。

  七、语言表达:

  1、能说完整的话

  2、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语言亲切,态度诚恳。质疑时,学会用“为什么”“我有一个问题:”;请问××老师(或××同学)等句式。回答问题时,学习用“我读了这段话知道了(明白了)”;“我是这样想的”“我体会到”,“我还认为”;“我有不同意见”;“我补充”;“我们小组的意见是”等句式。

  八、握笔姿势:

  拇指、食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往里藏着,笔杆向后躺着,笔尖向前斜着。

  九、写字姿势:

  做到“三个一”,胸离桌边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十、合作交流:

  听到老师开始的口令后再动手、动口,小组交流时要小声、有序,完成后用坐姿告诉老师。

小学教案要求3

  11画鸡蛋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苦练基本功的重要性。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话。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师的话和达芬奇学画态度转变之间的联系,明白刻苦练功的道理。

  教学思路:

  教学中,可取消独立识字的环节,把阅读作为识字的重要途径,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识字效率,提早发展语言。可分三步:第一步,初读课文,识记字音。第二步,逐段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刻苦练基本功的重要性,在理解课文的同时,理解生字生词的意思。第三步,突出重点,综合训练,识记字形。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识记生字字音。

  1.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课文讲了谁学画鸡蛋?为什么要画鸡蛋?结果怎样?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题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

  (1)自由练读。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并记住字音。

  (2)检查朗读和字音掌握情况。

  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在朗读中进一步识记字音,然后让学生离开课文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3.朗读全文。思考:《画鸡蛋》讲的是谁学画鸡蛋的事?他是个什么人?

  读后回答:《画鸡蛋》讲的是达芬奇学画鸡蛋的事。他是著名的画家。

  教师简介达芬奇:他是意大利人。是400年前非常出名的画家。他一生都研究绘画,他的画有的已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他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和他刻苦练习绘画分不开的。有许多苦练绘画的故事是很感人的。画鸡蛋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学习第1自然段。

  在教师介绍的基础上读第1自然段。

  理解著名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著名要读重音,以突出达芬奇是个什么样的画家。

  三、默读2、3自然段。

  思考:达芬奇开始学画蛋时态度怎样?听了老师的话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他的态度变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1自然段。

  达芬奇是什么时候的人?哪个国家的人?是干什么的?

  二、讲读24自然段。

  了解达芬奇学画鸡蛋的表现和结果,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导言:达芬奇成为著名的画家,是他刻苦练习绘画的结果。我们继续学课文,从他学画鸡蛋的故事中了解他是怎样按照老师的要求苦练绘画本领的。

  1.读第2段,思考:达芬奇开始学画时,态度怎样?老师是怎样教育他的?

  读后讨论回答:

  (1)老师是怎样让他画鸡蛋的?(画了一个又让画一个)

  (2)达芬奇的态度怎样?(不耐烦)

  (3)他为什么不耐烦呢?

  先引导学生联系老师让他画一个又让画一个回答。了解因为画得多了他不耐烦了。

  再引导学生联系达芬奇的话想。天天是说达芬奇认为画鸡蛋时间长了。太简单是说达芬奇认为画鸡蛋容易,用不着这么练。所以就不耐烦了。

  然后指导学生朗读,读时强调画一个又让画一个、天天、太简单等词语,读出不耐烦的语气。

  (4)达芬奇的态度对吗?老师是怎样教育他的呢?看图上老师的表情,体会老师说话时严肃的.语气,用严肃的语气读老师的话,再理解老师说的4句话。

  第1句话告诉了达芬奇什么?(达芬奇以为画鸡蛋容易,是错的。容易在这里是说画鸡蛋简单,很好画的意思)

  第2、3句话,老师告诉达芬奇画鸡蛋很不容易。为什么说不容易呢?(在一千个鸡蛋中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是第1个原因。意思是说鸡蛋的形状看起来差不多,但仔细看,一千个鸡蛋中每个跟每个都有差别。每个鸡蛋从不同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是第2个原因。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鸡蛋,自己去发现不同,从而理解不同角度的意思)

  第4句话,老师让达芬奇反复画鸡蛋的目的是什么?(训练眼力和绘画技巧)训练眼力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观察事物准确,画得像。眼力指观察能力。观察准确是说看的一点不差)训练绘画技巧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画得熟练。这样就会画得快)

  再读老师说的4句话。体会老师是怎样严肃地给达芬奇讲道理的。

  2.读第3段,思考: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懂得了画鸡蛋的重要性,画鸡蛋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1)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是怎样画鸡蛋的?画出一个词语。(用心画)

  (2)从哪儿看出他是用心画鸡蛋的?从画了一张又一张,每一张都画了许多形状不同的鸡蛋。可以看出达芬奇耐心反复练习画鸡蛋,非常用心。

  (3)指导朗读,带点的词语要重读,突出达芬奇是怎样画鸡蛋的。

  3.读第4段,思考:达芬奇用心画鸡蛋结果怎样?

  (1)无论画什么,都画得又快又像。是什么意思?(画什么都画得又快又像,没有画得不快不像的)读一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2)达芬奇为什么画什么都画得又快又像呢?他反复练习画鸡蛋,掌握了绘画技巧,画得熟练了,所以就快;通过训练眼力,他看得准确了,所以画得就像)

  4.达芬奇画什么都画得又快又像,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你向达芬奇学习什么?要想画出好画,写出好字,学会唱歌,写好作文,应该怎么办?(学习达芬奇苦练绘画技巧的精神。要想掌握上述本领就要从小刻苦练习)

  三、综合练习,识记字形。

  1.看田字格中的生字,应该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字形,练习说一说。

  2.教师指导分析字形。

  (1)哪几个是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怎样记?

  始:把抬字的扌换成女。

  练:左边是纟,注意右边的第3笔不要写成东。

  技:与枝形近,左边的部首不同。

  准:和谁形近,右边的部首不同。

  确:左边是石,右边是新学的角字。

  (2)上下结构的字有哪几个?怎样记?

  角:上边是W,下边是用。

  易:上边是日不是目,下边是勿。

  (3)半包围结构的字有度,怎样记住它呢?

  度:外面是广,里面的上半部分是一艹廿,下边是又。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字头。

  4.完成课后第2题。

小学教案要求4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观察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理解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小黑板一块(抄写思考练习3)。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火烧云》。板书课题:8火烧云

  二、检查预习。

  1、什么叫火烧云?见过火烧云吗?(请见过的同学说说。)

  2、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指名读生字,纠正读音。

  3、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哪部分讲霞光,哪部分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互相交流。

  3、学生讨论。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二段(第二六自然段),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四、讲读第一段。

  1、学生默读第一段。思考问题:这一段是通过什么来描写霞光的?2、讨论。

  这一段是通过什么来描写霞光的?(通过霞光照到地上引起人和动物颜色的变化来描写的。)描写了哪几个人?霞光照在他们身上有什么变化?(小孩子和老头儿。孩子的脸红红的,老头儿的胡子变成金胡子。)笑盈盈的意思是什么?(盈,充满。满脸笑容的样子。)描写了哪几种动物?它们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大白狗变成红色,红公鸡变成金色,黑母鸡变成紫檀色,小白猪变成小金猪。)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讨论:课文是主要从哪几方面来讲火烧云的?(是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来讲的。)

  2、默读思考:火烧云的颜色有哪些变化?

  3、讨论。

  (1)讲火烧云的颜色,突出了火烧云的什么特点?(天空着了火,突出了它红通通这一特点;极多,说明火烧云有很多种颜色,不只红色;四个一会儿,不仅说明火烧云的颜色在不断变化,还强调变化很快。)

  (2)金灿灿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各指什么颜色?(金灿灿,指像金子那样的色彩;百合色,指像百合那样的颜色。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白色或红色,花白色带紫色条纹;葡萄灰,指像葡萄表面那层霜的灰色;梨黄茄子紫,分别指像梨那样的黄色、像茄子那样的紫色。)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表明火烧云的变化极多,同时表明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绚丽多彩。)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4、默读思考:火烧云的形状是怎样的?

  5、讨论。

  (1)火烧云的形状有哪些变化?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天空出现一匹马又来了一条大狗还跟着好几条小狗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讲的都是天空中出现的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2)讲火烧云的形状,突出了哪两方面的特点?

  (一是火烧云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二是火烧云形状变化很快。)

  (3)哪些词语说明火烧云形状变化很快?

  (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正在、忽然、一转眼等。)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

  7、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学生默读第三段。思考:作者观察火烧云有怎样的感受?

  2、讨论第三段。

  恍恍惚惚的意思是什么?作者观察火烧云的感受怎样?

  (恍恍惚惚,这里指看不真切。观察火烧云时觉得它像马、像狗、像狮子都是人的想象,想象它像个什么;再仔细看看,又可能觉得它并不像,而且看的时间长了,眼睛发花。所以课文中说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这句话逼真地写出了观察火烧云时的感受。)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八、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背诵课文。

  1、请二至三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分段背诵,教师适当做些提示。

  3、练习背诵全文。

  二、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1、提问: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色?作者是重点抓住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来观察的?

  (描写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火烧云颜色、形状极多和颜色、形状变化极快这两个特点来观察的。)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先让学生谈自己是怎样观察朝霞或晚霞的,自己看到的朝霞或晚霞有哪些特点,与作者所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再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明确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观察是一种重要的观察方法。

  3、教师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不仅要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还要注意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不断积累材料的习惯。留心观察,随时练笔,作文能力一定会得到比较快的提高。

  三、完成课后思考练习3。

  1、出示小黑板。指名朗读黑板上面的两段话。

  2、指名说说这两段话讲了什么,好在哪里。

  3、抄写这两段话。

  四、完成课后思考练习4。

  1、指名朗读词语。自由朗读。

  2、引导学生注意:盈、茄是上下结构,书写时前者上大下小,后者上小下大。盈,不要丢掉又。揉的右上是矛,右下是木。

  3、将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两遍。

  五、布置作业。

  背诵《火烧云》。

  预习《鸬鹚》。

小学教案要求5

  一, 【上课礼仪】。

  二, 【播放乐曲《二泉映月》】导入(感受二泉美景)(多媒体展示图片)听完乐曲后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告诉学生课题就是这首乐曲的曲名。

  三, 【文章朗诵】(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反复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通读全文,四, 【文章概讲分析】{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1、 (1-2自然段) 中秋夜在二泉边师父告诉阿炳,要等长大后才能听懂泉声;

  2、 (3-4自然段) 历尽人生磨难的'阿炳又来到二泉边,他从淙淙的泉水中似乎听到了许多声音;

  3、 (5-6自然段) 阿炳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五, 【文章详讲分析】{逐段分析依次

  1、认识田字格内七个生字(出示生字卡);

  2、写田字格内生字(分发田字格卡)

  3、认识绿线内十个生字(出示生字卡)

  4、认识加*的一个多音字(出示生字卡)

  5、字词句练习(出示练习题,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6、写字练习(出示试题)

  7、成语练习

  8、播放乐曲《二泉映月》介绍乐曲

  A名称;(文章题目)

  B作者;(主人公)

  C创作背景;(

  D创作过程{ 正文(教学重点)};

  E表现意义(中心思想)。

  a(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

  b(感受名曲《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六, 【文章背读】(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七,【口语交际】

  教学挂图,习字册,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小学教案要求】相关文章:

推荐信格式要求04-19

推荐信写作要求06-25

员工要求调薪申请书01-01

媒介策划经理的具体职责及要求通用12-11

小学美术教案08-20

小学体育教案08-02

小学乘法教案12-12

争吵小学教案07-22

小学书法教案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