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鸟的天堂教案模板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鸟的天堂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一、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或词组12个和3句优美
句。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
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
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三、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
含义。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
色?
(三)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
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
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
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
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
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
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
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
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
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
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
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
葱葱??)
(2)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_____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
鸟的天堂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手段】
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
(指名回答。)
2、板书: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
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鸟的天堂》是巴金1933年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3、鸟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树
第二次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
1、出示课件:
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
(活泼可爱、鸟多。)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
(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
(热闹)
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学生读完后问:
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
(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
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习重点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
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
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
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⑴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⑵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⑶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⑷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
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老师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①学生讨论:
联系上下文理解。
原因可能是:
A、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
B、“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C、有风吹过。
②出示课件理解。
⑸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指名读7~8自然段。
评价:
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
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
(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小结课文
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
联系环保意识谈。
鸟的天堂教案 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梢暇恋。
2.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3.理解重点句: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二)难点
文中有些句子含义较深。详见“素质教育目标3”。
(三)教学时通过重点读,反复读,品析、勾划重点词句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重点、难点及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email protected]“簇”读c“隙”读x@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 ”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弓赎,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着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 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1: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②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三)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二)目标完成过程
1.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2.投影出示自学提纲:默读思考
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①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②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 ”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
用“——”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
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
六、参考资料
1.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的榕树,树枝可长出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树干。榕树叶、根、树皮可入药。
2.广东省新会县郊外有一条河叫天马河,河心有一棵巨大的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其覆盖面积之广,世罕其匹;远远望去,就像漂在水面上的一大片树林,引来无数鸟儿栖息其上。当地人称它为“鸟的天堂”。
3.画眉鸟:身体棕褐色,腹部灰白色,头后颈和背部有黑色斑纹,有白色的眼圈,叫的声音很好听。
鸟的天堂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
3、通过朗读,想象,同作者一起感受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的心情。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质疑激趣
1、板书:
鸟的天堂
学生齐读题,再个别读题。
说一说:
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个课题的,为什么?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带着愉悦的心情读课题。因为天堂里很美,小鸟生活在天堂里很幸福……)
2、通过课前自学收获,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天堂的美或是小鸟的幸福生活。
3、个别质疑,相机引出下环节。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读完后,针对疑惑同桌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同学间解决。
2、建议由几名同学读课文。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可以多样。最后共同确定,因为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所以由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
3、带问题,听朗读:
⑴ 同学读的句子是否通顺,每个字的字音是否标准。
⑵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何不同?
4、生字词巩固,针对问题,重点指导。如:
“枝干”“不可计数”“应接不暇”“拨”等。
5、解决问题:
第一次:
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二次:
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鸟的天堂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荡、桨、暇。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
天堂
你知道怎样的地方是“天堂”?
板书:
鸟的天堂
能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地方是怎样的?
二、自习,交流,理清课文顺序
1、要求:
读准生字词语,读通读顺课文。认真读读课文,想想鸟的天堂指什么?作者去了几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准备好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学生轻声读,思考,交流。
三、学习第一部分
抓住有关段落词语,初步感受榕树的巨大,叶子的可爱,作者轻松愉快地心情。
四、自学课文
1、说说喜欢哪些描写,有什么感受。还有什么疑问,想想该怎样解决。
2、学生自学,准备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多媒体出示“榕树”图片,说说从上节课的学习中了解到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鸟的天堂”
1、师: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满天际;桨声悠悠,如动听的乐曲,湖面平静无波。我们远远地望见了那茂盛的榕树,现在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请同学们认真倾听,仔细地看,我们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了……
(师投入而且跟屏幕相配,配乐朗读7、8节。)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榕树?
(定位:初步感受茂盛,说得简洁些,一两位学生就可以了。)
师:那我们就来学习7、8小节,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你觉得榕树很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体会,写上批注。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师:你们体会到榕树美在哪里?谁来说说。
⑴ 体会榕树的奇特之美:
出示: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师:(学生交流到“不可计数”。)你说说“不可计数”的意思──出示:枝藤缠绕的图片──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枝上又生根,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描绘一下画面(这些像绳子一样垂下来的枝条叫气根,气根越长越长,渐渐伸向地面扎进泥土里,支撑着榕树硕大的树冠。)结合学生所说的气根的特点,这样枝干交错在一起,分不清哪是主干了,就叫“盘根错节”。
师:你见过这样奇特的榕树吗?请学生读这一句“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学生突出“真是”。)评价:真的是第一次看见这样奇特的树,你很惊讶。还有别的读法吗?──(学生突出“大树”。)评价:听出榕树确实很大。还有别的读法吗?──(学生突出“一株”。)说说你要表达什么意思?(是一株榕树,而不是开始说到地许多株,或是两株。)──语文就是这样有意思,不同的读法我们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感受。
⑵ 体会榕树的奇特之美:
师:榕树的奇特之美还表现在哪里?
(学生交流到“卧”,“从远处看”。)
评价1:
这一卧多少面积?(十几亩)比操场还大呀!
评价2:
从远处看就有那么大,从近处看该有多大呀。
评价3:
你体会到了榕树壮观之美、奇特之美。
齐读引导: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然而大自然却为我们展现了“独木成林”的景象,榕树多奇特呀。
出示:
独木成林
读词,读出榕树的壮观奇特之美。
(生一起读句。)
3、出示: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榕树之美还美在哪里呢?
⑴ 生:榕树的枝叶很多,“一簇堆在另一簇”很美。
师:你能把它读出来吗?──这就叫“茂盛”。
结合交流(卡片出示词语:枝繁叶茂)──再读句,评价:“榕树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真是:“枝繁叶茂”──再读词语“枝繁叶茂”──谁再来读 。
(看谁能在脑海里再现榕树的枝繁叶茂。)
⑵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感受到叶子绿得好美,充满生命活力。
师:1、你来读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霞光掩映下榕树是怎样的?谁来说说你还感受到什么?
再读。
朗读过渡:(一两位学生读后。)夕阳的余晖里,微风的吹拂下,波光的反射中,每一片绿叶都在闪闪发光,多么奇妙!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自由朗读这一段,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谁来读这段话?
一生读后配乐再读,齐读。
4、总结过渡:
师:巴金先生不愧是语言大师,了了数笔,榕树那宁静、充满生命活力的美像一首优美的诗静静流入我们的心田。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
师:生个别读后评价:陶醉了;赞叹啊;听出来了,你们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了。因为这也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赞美──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不仅是赞美榕树,赞美南国,更是赞美神奇的大自然──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板书:
这棵榕树啊!
三、学习“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1、师:朋友们告诉我这里是“鸟的天堂”,刚才我们和巴金先生一起欣赏了这株茂盛的奇特的榕树,遗憾的是没有看见鸟儿的踪影。第二天清晨,我们再一次来到这里,请自由朗读11~13节,说说你感受到什么?像刚才学习榕树那段一样抓住重点词句多读读,体会体会,呆会儿请你来说说,读读。
2、交流喜欢的句子:
⑴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
师:谁先来交流?
生:我从这一句感受到鸟儿真多,这里真热闹啊!
师:你来读──谁来说说,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鸟儿欢快,种类多。)
请你来试试,读出作者的惊喜。
师评价:
昨天没见到鸟儿很遗憾,这次见到这么多欢快的鸟儿该多高兴,再读。
生评价:
从同学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鸟儿飞呀、叫呀、扑翅膀呀真欢快,这儿真是鸟的天堂。
⑵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生:我从这一句中感受到鸟的欢快,多,我们都来不及看。
师:这就叫: “应接不暇”。
再读。
生: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下,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师:这一吓,怎么它倒越发叫得起劲了呢?
(学生阅读第九节,说到爱护榕树爱护鸟类。)
师:是呀,要想鸟的天堂永远是鸟的天堂,的确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3、师:听,鸟儿们在做什么?如果你是生活在榕树上的鸟儿,在这样美丽的安全的地方生活,你想对榕树、对伙伴或者对游客说些什么呢?
⑴ 生说话:
对榕树说:赞美的话,抒发自己感情的话。……
师生对话。
师评价:说得多好,我们就好像真的看到了小鸟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在榕树上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⑵ 生说话:
对游客说:欢迎,请爱护我们。……
师评价: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儿真是鸟的天堂。
四、总结
我们呆在榕树下,眼前是鸟影翩翩,耳边是画眉、白鹭、灰鹤等鸟儿美妙的歌唱。鸟与树,树与山水,与人类构成了一副多么和谐而又生动活泼的画面。
出示文章末句: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总结
师:学了课文,你还想做哪些事?
生:背诵喜欢的段落。交流背哪些段落。
生:运用学到的方法阅读自读课本中的几篇写景文章。请他说说篇目。
生:研究作者的其他文章,师推荐《香港之夜》、《繁星》。
生:对如今“鸟的天堂”的情况感兴趣,可以搜集收集有关资料。
师总结:
课文学完了,但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用心去体会,我们会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鸟的天堂教案 篇6
《鸟的天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 初读语文,理线索。
叶圣陶在读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是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我采用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 引导质疑,质疑,提示题意: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初读,理线索。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 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 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 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 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已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三、 主动探究,悟环保。
《鸟的天堂》确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出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真是一举两得。
1、 这儿生态环境好。
① 这儿环境幽美。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② 这儿气候温暧,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
③ 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各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就丰富。
④ 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
2、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人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列忧无虑地生活、繁衍。
四、 综合实践,练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生会搜集,学会运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一课有一个综合实践作业: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请你热气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 搜集材料,练查阅。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上网,去图书馆,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2、 学会解说词,练习作。为鸟的天堂录像配上适当的解说词: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学写一段解说词,写清楚导游的身份,旅游的地方以及这地方的特点,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3、 学做导游,练交际。这是继写解说词的一个延伸,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要求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当班级进行优秀导游评选时,学生兴趣盎然,气氛热烈。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鸟的天堂教案】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教案范文07-18
鸟的天堂教案 15篇10-05
鸟的天堂说课稿06-19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03-02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01-26
【精选】《鸟的天堂》教学设计07-09
鸟的天堂教案模板合集七篇04-12
鸟的天堂教案范文汇总10篇04-04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