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案

时间:2024-07-25 20:16:03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识字教案范文合集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识字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识字教案范文合集6篇

识字教案 篇1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记不写,认识新偏旁包字头和食字旁。

  2.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钩字特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能按笔顺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2.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钩字特点。

  教材分析:

  本课是形声字归类识字。分为课文.插图.课后练习三大部分。其中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组形声字及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第二部分是一首儿歌,在该组形声字中选取苞 泡两字编入了儿歌中,这首儿歌为学生理解字义提供了语言环境,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果。

  本课书上的'一幅图告诉学生包字可分别与四个偏旁组成新字。另一幅图是情境图,表现了儿歌所描绘的情境:池塘中,两支荷花苞亭亭玉立,正咧嘴笑,小金鱼在水下吐泡泡。教师可根据这幅图,让学生想象感受荷花含苞待放.金鱼悠然自得地在水中嬉戏的情景。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习声旁包

  1.出示书包,学生回答,引出包。

  2.板书:包

  二、学习4个形声字

  1.看图启发:图上画了些什么人?图上的同学,正将包与哪些偏旁组合?

  炮 有什么炮?

  饱 什么饱?

  出示画面,认识饱满。

  齐读词语。

  三、指导练习书写。

  1.出示范字,让学生仔细观察包 炮 饱 泡

  2.分别指导:后3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注意两部分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教师书写示范。/article/

  4.学生练习书空.描红.仿写。

识字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海、鸥”等14个生字,会写“沙、海”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第 一 课 时

  激趣引入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旅游,小朋友们想去吗?

  学习课文

  1.播放课件或挂图(海边风景,第1小节内容图)。

  来到美丽的大海边,你看到了什么?(随机出示第1小节内容)

  2.多种形式朗读。如齐读、拍手读、分组读。

  师:今天读到的这种词叫数量词(将词语中的数量词用直线勾出)。其实对于数量词我们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3.激趣识字。

  播放课件(图中闪现出生字,“海”字出现在海水中,“鸥”字出现在海鸥旁)。怎样认识它们?(学生自主识字)

  师引导学生了解偏旁表达的意义。如:“海”字为什么有三点水?“鸥”字为什么是鸟字旁?

  4.多种形式读生字。(自读,齐读,抽生读,开火车读)

  5.哪位小朋友愿意做导游带领我们一起去旅游?(学习课文第2、4小节)

  播放课件(农村田园风光),小导游根据画面做介绍,随机出示课文内容。

  小导游带领大家读课文,认识生字。老师适时引导学生了解偏旁表达的意义。

  6.学生结合书上插图自学第3小节。

  师了解学习情况:你看到了那些景物?知道了哪些数量词?怎样记住“溪”“竿”这两个字?

  7.复习巩固。

  a.旅游结束了,一起看看我们都和哪些生字交上了朋友?(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抽生读,开火车读)

  b.多种形式读课文,巩固生字。(分小组比赛读,师生对读)

  拓展训练

  把教室里的东西、家里的东西用数量词说出来。

  第 二 课 时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连线搭配词语

  一只 军舰一畦 秧苗

  一片 海鸥一方 稻田

  一条 帆船一座 鱼塘

  一道 石桥一面 欢笑

  一群 飞鸟一把 队旗

  一竿 翠竹一群 铜号

  一孔 小溪一片 红领巾

关于一下识字教学教案

【识字教案】相关文章:

识字教案07-20

幼儿园小班识字教案10-25

【精选】识字教案范文汇总8篇07-17

【精华】识字教案范文锦集10篇11-12

关于识字教案范文锦集八篇09-02

【精品】识字教案范文锦集五篇12-05

实用的识字教案模板集锦七篇10-12

【精华】识字教案集锦七篇10-05

识字教学反思10-24

《识字8》说课稿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