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1
当电影屏幕将这样一部讲述抗美援朝的全景史诗大片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新中国,寸土不让扬国威”、什么叫“新青年,意气风发保家国”,也更加明白了“不是因为能赢才打,而是因为打赢了才有新中国”的`真正含义。电影以战斗线与外交线双线进行,情节内容紧凑且生动,全景式、多维度立体展现了这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让我们震撼的同时更要深思,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如何珍惜、如何坚守、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好的致敬。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2
在《志愿军:雄兵出击》影片中,有一句话我记忆犹新——“他是个新兵,慢慢才会变成真正的战士”。
这句话道出了老红军李默尹同志对新兵满满的关爱和期望,代表着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也诉说了,革命红军在血与泪的浇灌下、在不断失去里,蜕变成一名真正的战士的辛酸历程。现如今,拥有项目大家庭滋养着我们,在疑问、难题中逐渐成长,一步一脚印的接过老职工的.接力棒,为项目建设贡献着一份青春力量。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员工,更要赓续红色血脉,凝聚青春力量,涵养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厚积薄发,在公司的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绽放青春风采。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3
这次国庆节,我看了一部名叫《志愿军》的电影,给我带来了一次心灵上的震撼。它是以抗美援朝为背景,志愿军与美国陆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连与美军展开的斗争,在他们的队伍里面,也有像我们一样的少年,他们那时正应该像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面读书。但是他们没有,他们为了祖国的`和平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不顾一切冲向战场。
当美军向地表投下燃烧弹的时候,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英勇杀敌,最后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如今,我们身在如此和平的中国。但我们不要忘记历史,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好好学习,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4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了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
先辈铁骨铮铮,钢铁般的意志深深震撼了我,他们的经历我们根本无法想象。零下20多度73公里的复杂山林急行军,创造了世界步兵急行军最快纪录。单薄的身影,落后的武器,那是怎样坚定的信仰才能做到一往无前、无所畏惧。
他们可以奋不顾身地抱着炸药包、燃烧瓶扑向敌人的坦克,冲向敌人的阵地。当敌人的燃烧弹覆盖了整个松骨峰阵地,他们从火中冲出,跳出战壕冲向敌人,“三连还有没有活着的,还有没有能打的?”看着那一只只从泥土里举起的手我再也忍不住呜呜哭了起来。
这一战,虽然三连付出了重大牺牲,全连157人只剩下7人,但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出了威名震慑了美军。松骨峰阻击战的一幕幕也被作家魏美写进了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牌子也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这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志愿军:雄兵出击》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它通过深入细致的描绘,向观众展示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以及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这不仅仅是部战争题材的电影,更是一部向历史致敬向先烈致敬的作品。
它教育了我们,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那个年代的艰难险阻和中国人民经历的一切,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一份热血!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5
观看了《志愿军:雄兵出击》这部战争史诗般的影片,感触颇深。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真实、客观的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战争史实。电影结束后没有彩蛋,走出影院,看到外面车水马龙,高楼耸立,人们安居乐业热闹非凡,想来便是这最后的彩蛋。朋友们,正是有了这群“可爱的人”我们才能生活在幸福中,就像作家魏巍写到的`,“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善良爱好和平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再次向“最可爱的人”英雄的志愿军致敬!
作为当代青年,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为公司的建设添砖加瓦,为项目高质量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我将以更好的状态、更认真的态度、更饱满的精力,去创造、去拼搏、去努力,同项目一起展望美好的未来!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6
“你我身在这个时代,牺牲是一定要付出的代价。你不付,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一辈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
“1950年毕竟不是1895年,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
在心灵接受了2个小时20分钟的洗礼之后,这两句话不断的在我耳边徘徊。
彭德怀总司令和伍修权将军说出这两番话时,身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一个是残酷的沙场,一个是冷寂的国际联会大厅,但是这些地方都有个共同的特点—令人心寒。即使身处这样的地方,也无法阻挡他们,也是中国千千万万人民的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一颗急迫的复国之心。而他们只不过是站出来发了声罢了。
彭德怀司令对着38师师长说这番话时,心中是有对他的责备,但何尝不是对他的一种鼓励呢?又何尝不是一种对中国人民伟大复兴,抗美援朝胜利的一种激励呢?
同样,伍修权将军对于中国第一次正式加入国际联合会,心中肯定是喜悦的。他也认识到了自己身上担子的沉重。但是,针对着美国侵略我国东北,他向全世界发声了。
但他仅仅只是发声了吗?不。他的发声还为千千万万的志愿军,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坚定了战斗到底的决心,也坚定了保卫家园的理想以及信念。正是有了这样的发声,我们才有了前赴后继,我们才可以迎刃而上,我们才能成功。
电影中呈现了一个战役——松骨岭战役,松骨岭战役是抗美援朝中最残酷的战役。松骨林战役的前半段过去后,3连连长戴如义站起来高喊:“三连的,还有活着的没有?举手。”周围一片沉寂,“三连的,还有能打的没有?举手。”戴如义又悲壮地喊了一声。
在那一片尸横遍野的沙场上,许多伤痕累累的手陆陆续续地举了起来。
他们的手上流着鲜血,那是谁留下的?我想那不只是战争留下的,也是那些所谓的帝国主义国家的爪子留下的抓痕,更是证明着他们的奋斗、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取胜的`最好证明物。
很快,敌人的第二次轰炸开始了。三连连长戴如义拖着残废的身躯,支起枪来。由于少了一只手,他只能用嘴巴咬着子弹袋,另一只手扶着枪。敌人向他投射了燃烧弹,火焰在他身上燃烧。可他一动不动不住地向敌人发射子弹。直到战争结束,他仍然保持着那个姿势,可是他早已牺牲了。
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据统计,我国约伤亡几十万人,而美国仅伤亡约34524人,对比极其明显。有人说:“那凭什么说中国胜了?”那是我们把他们打怕了,我们坚强的意志力振撼了他们。
正如他们所想:我们是世上最不愿打仗的人。虽然我们不推崇暴力与战争,但是当自身受到别国的威胁,和平无望时,除了毛主席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别无选择。
这一战,打出了我们的威严,挺直了我们的腰板,更好出了我们的尊严。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当中,再也不会用冰雪配馒头了,再也不会因落后而挨打,更不会受到他国的歧视了。
高铁,移动支付等等新鲜的事物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在世界上取得了空无绝有的成就,使中国进一步时间“站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正是新中国领导们的高瞻远瞩,使得我们有了现在的太平盛世!
向英雄致敬!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7
又到一年国庆佳节日,我们在享受着当下的幸福时,始终不能忘却的是峥嵘的曾经。从《长津湖》到《志愿军》,我们歌颂着烈士们誓死捍卫国家尊严、不惜一切代价冲锋陷阵的精神,铭记着那段感天动地的抗美援朝战役。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关于责任的描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注定了要有牺牲;如果牺牲的不是我们,那就会是我们的儿孙。”中华民族是一个从来不缺乏韧性、不畏牺牲的民族。这也鼓舞着我们,坚强的意志是可以帮助我们越过前方荆棘重重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吾辈登临正少年。”于二十一世纪的潮头,吾辈青年在仰望这些高山时,更应该将坚强的意志、必胜的决心融入学习与工作的征途中,上下求索。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8
作为一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主题的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无疑是一部值得期待的作品。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更是对那段历史的再次铭记和致敬。在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深受感动,对这段历史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这部电影的制作非常用心,每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到位。从服装、道具到场景,都能够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壮烈。尤其是电影中的战斗场面,拍摄得非常震撼,让人不由得感叹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准。
其次,电影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非常成功。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饰演女战士的演员,她们的英勇形象让人感到非常震撼和感动。这些英雄人物的形象,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多么的不畏艰险,多么的勇敢无畏。
最后,这部电影所传达的主题也非常深刻。电影中所描绘的抗美援朝战争,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种信仰和精神。在那个时代,人们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战争中去。这种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这部电影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多么的勇敢和无畏,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今天所需要继承和发扬的那种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我相信,这部电影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经典,也会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指南针。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9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是一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的战争史诗大片。这部电影展现了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让人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和军人精神的伟大。
首先,这部电影的视觉效果非常震撼。电影中大量运用了特效技术,将战场上的炮火、爆炸和枪声等细节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大规模战斗场面中,片中的特效技术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紧张。
其次,电影中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王凯饰演的连长李云龙是一个身怀绝技、英勇无畏的军人,他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电影中的其他演员也都非常出色,他们的表演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壮。
最后,这部电影所传达的主题也非常深刻。电影中通过展现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和平的向往和对于保卫祖国的决心。这种爱国主义情感让我非常感动,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保家卫国的重要性。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和军人精神的伟大,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保家卫国的重要性。我相信,这部电影不仅仅只是一部战争电影,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爱国主义电影。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10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卫家园。汉代陈汤那句话说得好,犯我中华,虽远必诛。而志愿军第38军第335团3连的战士们的事迹,正是这句话最好的体现。你们是最可爱的人,你们奉命抢占松骨峰,以血肉之躯抵挡美军的坦克钢炮,一百人之力阻敌数师,长达十几个小时,穿插三所里,阻故龙源里。
迎难而上,奋勇冲锋,百折不挠,视死如归,是你们将“圣诞攻势”化为腐朽。你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三连,38军万岁!正是因为有你们扛起了时代的重担,以鲜血和光明为价。“一身血,两脚泥”,你们筑起中国的精神长城,成就了如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往昔峥嵘岁月稠”,你们流淌的热血是送给自己和新中国的鲜花,战场上的枪声炮响将为你们奏响凯歌。你们的故事不会远去,你们的名字会永远镌刻青史!
影片中最令我感到震撼,也是印象最深刻的`是38军113师在14个小时内跑74公里。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现在开车要开一个多小时。这期间是不可以停止的,这不但是和时间的较量,更是对战士们意志的挑战。后面就是敌人,不跑肯定会被敌人所杀害,只有跑才有生路!这一路上有人跑着跑着就可以睡着,还有人活活跑死,吐血而亡,可谓伤亡惨重。但结局总是好的,剩下的将士领先敌人5分钟到达三所里,及时埋伏,成功将敌人困住。虽然敌人是美军,武器十分先进,可中国志愿军也不是好欺负的。即使敌人进行了四次反攻,志愿军们都一一化解,而正是我军的不懈努力,最终将敌军击退。此次战役也为整个抗美援朝打下了基础,同时38军也因此被称为了万岁军......
三连的战士们,你们就像是松骨峰上的那棵松树,傲雪凌霜,坚不可摧。如今,中国站起来了。这盛世如您所愿!作为新时代的希望,我们将接过你们手中的火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谱写新诗篇!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11
今天观看了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电影讲述了新中国成立1年后,面对美国悍然干涉朝鲜战争,危及我国国家安全的时刻,毛主席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援兵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连续取得了第一次、第二次战役的伟大胜利,给与美国迎头痛击的故事。整部电影节奏紧凑,场面震撼,把观众带回了那个无畏牺牲、勇于奉献的朝鲜战场。通过观看本场电影,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了抗美援朝的重要意义,正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白拳来。这一场新中国面对的战争,对手是看起来无坚不摧的美国军队。但是凭借着不屈的'战斗意志、严明的军队作风和高超的技战术指挥,人民志愿军完成了伟大壮举,为新中国发展打来了和平,为新中国在国际上打出了地位,为包括我在内的子孙后代打得了幸福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面对炮火,但是心中一定要常怀忧患之心。适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博弈、大国关系纷繁复杂。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要牢记初心使命,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如中国人民志愿军一般的奉献和牺牲精神,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12
看完《志愿军:雄兵出击》,觉得像是读了一篇工整的论文,层次分明且全面,在关乎立场和取舍的问题上,巧妙的设定一个矛盾点,来对比来衬托来歌颂。
无论是在恶劣的环境中还是在敌人的猛烈进攻下,他们都能保持冷静和坚定的信念,他们不怕困难和牺牲,为了胜利,他们愿意付出一切。这种坚毅的品质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思考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勇气。
电影还展现了战争背后的无奈。战争带来的伤亡和痛苦,让人不禁思考战争是否能够解决问题。电影中的一位志愿军战士曾说过:“战争只会带来更多的战争。”这句话让人深思,战争只会造成更多的伤亡和痛苦,而和平才是真正需要追求的目标。
除了战斗场面的震撼外,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生动的,他们有血有肉、有家庭有父母的,但在面对敌人时,毅然决然抛弃了个人的情感,转变成一名冲在一线的军人,为抵御外敌,维护国家安定而战斗。他们的形象让我感到了军人的责任和担当,也让我深刻意识到了军人的.荣耀和尊严。
《志愿军:雄兵出击》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军队的伟大。我相信,这部电影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会让更多的人热爱我们的祖国!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13
学前教育党支部组织全系党员观看了《志愿军:雄兵出击》电影,这部电影真实的再现了抗美援朝的情景。这部电影深深地触动了我,并且其中曾几度流下热泪。在观影过程中,我被毛主席的英明决策感染着;我被彭德怀元帅的指挥才能感染着;我被我志愿军战士的视死如归感染着。
我仍然记得彭德怀元帅教导着38军军长梁兴初时说出的那句话:“我们生在这个时代,牺牲是我们一定要付出的代价,你不付,就要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辈人,注定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辈们打来的,我们不会忘记,也永远不能忘记。我们今天又遇到了美西方的科技围堵,有人灰心丧气,其实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的前辈在那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下,能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军。今天我们仍能用我们的勇气和智慧打赢这场科技战争。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14
昨天晚上去电影院看了《志愿军》这部电影,这场电影令我深有感触。其中,松骨岭战役,最令我震撼。美军根本没料到我军的伏击,但是仗着大炮飞机和坦克的多重加持,连续发动了五轮进攻,我们的战士奋力死守到底。当连长站在山峰上大喊:“还有能打的没有?”尸横遍野的焦黑色土地上颤颤巍巍举起的一只只血迹斑斑的手,以及他们抬起的焦黑的脸庞;联合国大会上伍修权举起了手,和他庄严的脸……两处景象的交织和照应,让我为之震撼,一个是枪炮战场,一个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下同欲者胜”,这可能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好诠释吧。
戴如义连长独臂架机枪,最后遗体成了一座屹立不倒的雕像……指导员杨少成重伤被敌人包围后,毅然拉动了身上的手榴弹……敌军用燃烧弹将不大的.松骨岭来来回回炸了几遍,38军三连的战士们从最初的150人,到最后只剩一人,这些烈士有的我们可能都不知道姓名,但是我们永远铭记,因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15
《志愿军·雄兵出击》讲述的是新中国志愿军出兵北朝鲜,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故事。特别展现的是志愿军第三十八团血战松骨峰和新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会议斥责美帝国主义等画面。
战场上,面对武器装备精良的美帝国主义现代化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丝毫退缩,在战火纷飞,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义无反顾,勇敢的冲向敌人的炮火,用壮烈牺牲换回节节胜利;外交舞台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从容不迫,掷地有声,勇敢斥责,赢得国际敬畏。正是他们的英勇无畏和不屈不挠,才赢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也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换来我们如今的和平时代和幸福生活。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牢记使命,加倍努力学习,用我们青春的信念和力量,去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祖国。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相关文章: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08-29
弱点观后感11-18
夺冠观后感11-19
《风之谷》的观后感07-12
《无名》的观后感08-17
《无名》观后感11-12
董存瑞观后感06-22
姜子牙观后感09-19
《风之谷》观后感11-01
春晚观后感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