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优秀)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方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方案 篇1
一、 教材分析
1. 这是一篇描写江南风情的散文(选学课文)。文章以农家孩子的视角,用朴实风趣的笔调,真实地叙述了水乡车塘捕鱼的经过,反映了江南农村的传统习俗、农民的勤劳淳朴和集体劳动的乐趣。文章以总引开头,先写车塘,后写捕鱼,适于完成单元训练目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
2. 全文可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述江南水乡孩子们的生活乐趣,引出“车塘捕鱼”。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车塘。按事情的先后,堵口、装车、架架子到车水,完整地写了车塘的情形。第三段(第7自然段):写捕鱼。先写大人捉鱼,后写孩子“扫荡”。文中写村民勇跳冰冰的英雄行为、配合默契的劳动场面以及塘水车干后各类鱼的表现,写得妙趣横生。
二、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 能借助音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3. 感受农民在车塘捕鱼中的情趣以及劳动中配合默契、勇为集体做事的良好风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近排了哪些材料来写“车塘捕鱼”。
教学难点 :在了解课文内容后,能用上表示顺序的词,有条件地简要叙述“车塘捕鱼”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
“木制水车”挂图,词语卡片,抄有“车”字的6种解释的小黑板或相应的投影仪(片)。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 教学过程
1.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你们喜欢捕鱼吗?你知道有哪些捕鱼的方法?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江南水乡去领略一番“车塘捕鱼”的乐趣。(板书课题)
学生读“车塘捕鱼”。这里的“车”不是名词,是什么意思呢?请在出示的6种“车”的意思中选择一个(指“用水车打水”);那么课题“车塘捕鱼”又是什么意思?[用水车打水把鱼塘里的水吸(抽)干,再捉鱼。]
接着出示水车图,认识就是这种水车可以用来车水、捕鱼。过去农村里用这种农具车水浇地、抗旱,也用它车水排涝。
2. 初读课文。要求: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自学生字词语,划出不懂的词。
3. 检查自学情况。
(1) 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
(2) 检查生字新词。是否读准生字,如翘舌音:蛳(shī)平舌音:噪(zào)前鼻音:噤(jìn)鲢(lián)铅(qiān)后鼻音:订(dìng)拎(līn)蚌(bàng)。是否理解“车塘、规矩、额外、寒噤、豪爽、扫荡”等词的意思。(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
4.理解课文脉络,分段。
(1)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车塘”?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捕鱼”?并按事情发展试着给课文分段。[第1自然段是总引,分为一段(第一段);第2-6自然段是“车塘”(第二段);第7自然段“捕鱼”(第三段)。]
(2) 让学生在课文中标上分段符号:“||”
5.学习课文第一段(第1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最后一句“不过最有趣的……”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讨论“不过最有趣的要算车塘捕鱼了”这句话的作用,先同桌议议,再全班讨论。
(3) 反馈、小结。捕鱼、钓虾、摸螺蛳都是江南水乡孩子们的生活乐事。“不过……”一句,是全文的总起。引出下文——“车塘”与“捕鱼”。
6. 学习课文第二段(第2-6自然段)这是本文重点段。让学生先默读课文,然后分步学习。
(1) 按照“车塘”的先后顺序:这一段写了哪几个过程,即安排了什么材料?
(2) 先4人小组议,再全班讨论。根据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堵住进水 脱得精光
车塘 装水车 架车架 喝酒驱寒
车塘水 跳入塘中
装好架子
(3)简述“车塘”过程(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指名说(评议)自由练习说、同桌互说、指名优秀生说、鼓励后进生说,评议时充分肯定,提出希望。(表示先后顺序,可用“先……再……最后……”或“首先……接着……最后……”。还可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让学生自己简单复述阿大、阿土架车架的过程。)
(4)第6自然段,鱼的挣扎姿态写得极为生动,可用引读法训练读,教师问:什么鱼?学生读各种鱼的姿态。
7. 学习第三段(第7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想一想:捕鱼过程可分几层意思,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2) 用引读法读课文。教师读大人捉鱼,学生读小孩“扫荡”,体会捕鱼的乐趣。
(3) 学生说说捕鱼的乐趣。(读读有关句子)
8. 完成课后作业 3,比较写法的不同。先讨论,后评议,最后完成作业 。
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
一、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掌握、积累“师”1个文言常用实词;
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
三、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教学重难点:
一、本文的教学目的;
二、作者介绍、解题;
三、有关词的读音、单音词和双音词、古今异义、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四、意动用法。
教学过程 :
一、作者简介:
韩愈(768一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于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二、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四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三、写作背景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监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四、文体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
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刚才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五、生字
六、古今异义字(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然后展示课件)
七、“师”的用法(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然后展示课件)
八、“之”的用法(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然后展示课件)
九、“其”的用法(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然后展示课件)
十、意动用法(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然后展示课件)
设计方案 篇3
【文本解读】
《白鹅》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课。本组教材都是名家笔下的动物,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动物的可爱有趣;二是通过阅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教学本组课文要恰当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白鹅》作为本组开篇文章,更充分体现以上特点。课文重点刻画白鹅的性格高傲,从一开始抱回家的印象左顾右盼,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到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过渡句统领全文,接着分别从严肃郑重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从容不迫的吃相具体细致刻画了鹅的高傲。从作者的描述中,不难让我们感觉到这种高傲不令人讨厌,而是可爱有趣,让人发笑的。另外,作为一代文学大师,丰子恺的行文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文章结构严谨,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分别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具体写出特点,每个部分都有一个总起句(过渡句),是学生学习篇章结构的典范。语言风格十分幽默有趣,善于采用对比的写作方法来表现鹅的高傲,善于采用看贬实褒表达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本次教研课我选择第二课时教学。我打算在落实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能够提升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并且能学习作者的幽默的表达方式并能积累运用文中的词语。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⑴ 能从叫声、步态、吃相中感受白鹅的高傲。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7自然段,积累好词佳句,能运用若干好词佳句。
⑶ 揣摩作者写作的表达方式(比较、拟人、贬意褒用)初步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写作语言。
2、过程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说话来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白鹅的高傲和可爱,并能有滋有味地朗读。
【教学难点】
有所感受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能从看似贬义的词语中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顺情导入,整体感知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13课《白鹅》,你们觉得风子恺爷爷笔下的白鹅是怎样的?
(请用一个词表达)
生:高傲、有趣、有意思、威风、可爱、架子十足──(让6、7位同学说)听得出来你们都很喜欢这个高傲的动物。生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而鹅不仅表现在姿态上,更表现在
生:叫声、步态、吃相。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师:这节课我们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再次走近白鹅,欣赏白鹅。赶快读读3~7小节,看看哪些句子表现出白鹅的高傲,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生读完、画完。)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你可以读你特别喜欢的句子也可以谈你的体会。
(随学生发言学习任何一部分。)
二、细读高傲、品味可爱
师:你从哪儿体会到白鹅的高傲?
预设情景:
1、叫声:
生:我从白鹅的叫声中体会到他的高傲!见到生客他必然厉声叫嚣,仿佛大声训斥别人似的,表现他的威严。远处有人走动,也没惹他,他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师:体会的不错。如果鹅会说汉语的话,你们猜猜他会说些什么呢?
生:见到生客,他会大声训斥:说:你是谁?为什么不通报一声就进来?没礼貌的家伙!
师:够傲的。
生:当篱笆外有人走路时,他引吭大叫,一定说:外面谁在走动?最好离这儿远点!
师:从你们丰富的想象中,我不仅感受到了鹅的高傲,也看到了他的尽职,难怪主人喜欢他。谁愿意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让我们从他的叫声中进一步体会鹅的高傲和尽职。
指名读:
多神气呀!多尽职呀!
师:怪不得说养鹅等于养狗,作者表面写鹅叫得凶,高傲,其实是在夸他勇敢尽职,讨人喜欢。我们再来夸夸白鹅,感觉肯定不一样,齐读第三节。带着感情来读读作者的赞叹: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听出了你们的喜欢,听出了你们的赞叹!你们还从哪儿感受到了鹅的高傲?
2、步态:
生读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师:由鹅的步态你们想到哪些人?
(大王、老板、将军)
师:你来读读看,鹅老板来了没有。
(指名读)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破像)
评:大模大样的真像个鹅大王。
评:你把他读活了,他可真够霸道的。丰子恺爷爷的笔下的白鹅比你们的都要风度翩翩。课文说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净角就是京剧里的花脸,你们想象一下黑脸包公、白脸曹操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大模大样,从容不迫、威风、架子十足、不可一世。)
师:带着这样的感觉一起把这样的白鹅带到眼前。
生齐读。
师:既然写鹅为什么前面还要写鸭?
生:这样写更能突出鹅的步调从容。
师:对啊!那你说说鸭的步调怎样?
生:急速、局促不安。
(生表演)
师:这样比较白鹅的傲慢更讨人喜欢了。
师生合作读:
能带着你的感情来读读这句话吗?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3、吃相:
师:鹅的叫声、步调挺有意思,而鹅的`吃饭一定能让你笑掉大牙。生快速浏览5~7节。你觉得鹅吃饭好笑在哪儿?
4、反馈:
食物有趣,吃法好玩,要人侍侯。简单处理前两个部分。
⑴ 食物:
引读相关句子,让学生谈体会。
⑵ 吃法:
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最好笑的是鹅狗争饭吃,搞得主人不得不侍侯他。
5、演读:
重点演读鹅狗争饭吃师范读:
你们觉得有趣在什么地方?
生谈感受:
想象调皮狗和鹅的不同表情和动作、对话。
同桌合作练读表演:
第一幕:教给方法,第二、三幕同桌合作选择一幕表演和朗读。
(一人读,一人演。)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来朗读。
6、回归中心:
此时,你想对这只白鹅说些什么呢?
怪不得作者最后赞叹说:
因此鹅吃饭时,非要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不足!
7、指读句子:
⑴ 这种侍侯对白鹅来说是无比的骄傲。
齐读。
⑵ 这种侍侯对作者来说是无比的乐趣。
齐读。
⑶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读: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三、课外延伸
同学们你喜欢这只白鹅吗?你愿意把自己当作白鹅来介绍自己呢?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建议用上这节课我们积累的词语:
厉声叫嚣 厉声呵斥 引吭大叫 大模大样 昂首大叫
净角出场 毫不相让 从容不迫 厉声叫骂 架子十足
学习作者比较幽默的表达方法,把你笔下的白鹅说得让人喜欢。
学习写话:
我是一只( )的白鹅,( )。
【板书设计】
姿态
叫声 尽职 勇猛
高傲 步态 从容 神气 (对比)
吃相 架大 好笑
【教学反思】
整堂课上下来没有我想象和预设那样顺利和流畅。
在导入时我向学生提出你们觉得丰子恺爷爷笔下的白鹅是怎样的?如果加上请用一个词来表达指向性更明确,也便于节省时间。学生说到高傲、架子十足、神气、吃相古怪初步让我感觉学生并不喜欢这只白鹅。这时我没有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接着我按预设的那样教学,当赵永亮朗读高傲的句子: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我问:为什么?赵永亮说:我觉得它要人侍侯,可真高傲。学生感觉没错,我怕大多数学生思维都停留在3、4小节,没转得那么快。就没再趁机追问。于是再问学生还找到哪些句子。终于有学生说到了第3节的内容。我就开始预设中的理想化教学。但尽管学生能够说,读。我感觉学生们的理解很肤浅,与文本还有一段距离。我两次范读,学生才勉强进入状态。之后教学的机械化也开始明显起来。以至于学习到第6、7自然段时,徐昌辉说:我一点也不喜欢这只白鹅。我很惊讶这位悟性高的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于是我不得不再范读鹅狗争食的部分。终于部分学生脸上露出了笑容。
可是下课铃就此响起。我们不得不停止学习。课后我想学生怎么会进入不了文本?原来课文中用了较多的反语,一个正面赞美的词也没有。难怪学生一下子找不到感觉。而我的引导失效也是学生进入不了文本的原因。课后有老师建议你为什么不让学生模仿一下白鹅的步态和鸭子的步态呢?是啊!让两名大胆的学生表演一下,课堂上的气氛就不会那么紧张了。此时的笑声也许会给学生带来灵感。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08-30
【经典】设计方案11-04
(精选)设计方案02-28
【精选】设计方案12-07
【精华】设计方案01-09
薪酬设计方案05-24
教学设计方案11-04
活动设计方案12-27
网络设计方案09-15
设计方案模板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