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人传有感

时间:2025-08-28 10:00:38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读名人传有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名人传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名人传有感1

  之所以选在深夜写下这篇读后感,其实是想触碰一下三位伟人强健的心跳。对于他们而言,睡眠似乎也成了安逸的毒药,他们短暂的生命须分秒不差地交给音乐,交给建筑,交给文学。

  我未曾听过多少贝多芬的音乐,即便是幼时弹奏过的《月光奏鸣曲》,此时也只留下零星记忆。常从书中读到,贝多芬的音乐摄人心魄,一旦入耳,灵魂便仿佛被汹涌的大海霎时吞没,纵然是那些愉悦的田园小调,也能瞬间融化心上的坚冰。我渴望这样的心神激荡,那是怎样的波澜壮阔,又是怎样的婉转曲折啊!它能使心如止水的努力顷刻化为泡影,并赢得一阵又一阵的拍案叫绝!聆听贝多芬的音乐,早已不是闲情逸致的消遣,而是身处磨刀霍霍的战斗前夜,这战斗,指向命运,指向腐朽,指向黑暗。贝多芬的一生,鲜有甜蜜的时光,即便是短短的欢乐的.光阴,在他的笔下,同样令人心醉得无法自已。我们记住他曾扼住过命运的咽喉,记住他惊世的才华,记住他缠身的疾病,记住他坚毅、赭红的面庞。他是一个巨人,那样伟岸地矗立在历史长河的浪尖,我们不曾拥有他的天才,但可以继承他的意志,在无数个漫漫长夜,去拷问命运,思索人生,无悔地期盼明天。

  作为文艺复兴的伟人,米开朗基罗丝毫不逊于达芬奇和拉斐尔,他的桀骜不驯无法掩盖血液中劳作的冲动,只要拿起锤头和凿子,这世间便再也没有什么是他无法表达的了。他要做的,就是让大理石中的雕像显现出来。从很早就听说《大卫》,也不知是在哪本书上读到,一座通体洁白的雕塑,肌肉的线条完美地诠释着力,独特的站姿饱含英雄气概。盯得久了竟有一种错觉,雕塑中的男子似乎随时都要冲破束缚,舒活舒活定格了几百年的筋骨。无论是建筑还是雕塑,静态的结构中总蕴含着一种无言的美,这种美无需经过严密的计算,只凭直观感受,已然动人心魄。而天才的米开朗基罗将这种美无限放大,乃至将他人将自己彻底征服。若只看他的文艺成就,除雕塑之外,米开朗基罗还是个多情的诗人,他的十四行诗婉转动人,其中不乏奔放的情感;但若将他看成是普通人,他的暴躁乖戾,追求名利,独来独往,就显得使人惋惜。他曾一再声称他不是个画家,但仍迫于压力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创世纪》;他爱翡冷翠爱得那样浓烈,却在敌人入侵时仓皇逃离;他极懊恼自己有那样多的作品没有完成,一边却在拼命地接着活计,终于使自己疲惫不堪。上帝是公平的,它给了米开朗基罗禀异的天赋,也造就了他性格的另一面。也许正是因为他的不完美,后人才有那么多值得津津乐道的笑谈吧。

  提起托尔斯泰,总要心生敬畏,这位睿智的老人在最后时刻寻觅到了自己的信仰,这信仰也是全世界永恒的真理——爱。在罗曼罗兰对托尔斯泰的叙述中,总能嗅到一丝绝望、困惑的气息,这气息来源于罗曼罗兰和托尔斯泰对人类终极问题的苦苦探寻。17岁的托尔斯泰经历过放荡不羁的生活,经历过炮火的洗礼,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像每一个自我觉醒的修道者。他一时找不到答案,焦急又愤恨。他毫无耐心使自己的生命虚度,最终坠入宗教狂热。这是思想的瘟疫。托尔斯泰痛苦地思考,又因思考而痛苦。幸好爱情的甜蜜暂时缓解了他的悲怆。无奈爱国心又让他陷入头脑的风暴,即使考察过欣欣向荣的欧洲,他仍难以觅得希望。由于时代的限制,他很难对先进的共产主义表示好感,但他的思想依旧超越了时代,因为他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抓住了不靠上帝、不靠祈祷的人性中爱的宗教。毫无疑问,在参透这一真理前,托尔斯泰的生活是复杂混乱的,时而陷入狂热,时而又丧失目标,毫不夸张地说,他逼得自己进行精神的苦修。在他漫长的一生中,除了思考,便是写作。正是写作使他获得了一丝慰藉,支撑着他披荆斩棘。看看这三部伟大的作品吧:《战争与和平》、《安娜卡捷琳娜》、《复活》。你能想象它们的作者同时还是一个农场主、木匠、靴匠、报刊编辑、校长吗?至少在俄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中,托尔斯泰是个不世出的传奇。病卒于阴冷局促的小火车站,这位俄国的文学巨匠带走了一个时代。现在会有多少人想他那般疯狂地思考,又有多少人能践行他最后的遗愿呢?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话语揭示了世界的规律。在这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中,我们该何去何从?罗曼罗兰说,这世界上有无数与我们相同的斗士在战斗,而古今贤哲就是连接你我的纽带。不要停止思考,也不要放弃希望,今天的挣扎和奋斗,不止是为了自己,更为了把人类文明的火种留到明天。不是吗,贝多芬做到了,米开朗基罗做到了,托尔斯泰做到了,那曾经迷茫、困惑却艰难前行的一代代人都做到了。如果说历史属于每一个人,那么这便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我们并不孤独。

读名人传有感2

  在黑暗的人群中脱颖而出,在孤独的世界中不屈不挠,强忍着一切痛苦,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或许只有他们了——《名人传》中的英雄。

  《名人传》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罗曼·罗兰痛感19世纪与20世纪的欧洲是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败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所以他写下了此书。书中描述了处于不一样时代、不一样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以及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深深地震撼了我。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劲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正是《名人传》要体现的主题,而其中的三位主人公的经历就是“磨难造就英雄”的完美例证。

  就说贝多芬吧,童年的他,体弱多病。当他的父亲发现了他的音乐天份后,便常用暴力逼他学音乐,把他关在屋子里练小提琴,一练就是一整天,从不顾及他的感受。在贝多芬16岁时,他的母亲不幸去世了,父亲因此成了一个挥霍的酒鬼,失去亲人的痛苦、经济的拮据……这些不幸全都压到贝多芬的身上,使他的脾气变得暴躁古怪。但他却更加努力了,很快便成了家喻户晓的人。当他沉浸在音乐和成就带来的欢乐中时,听力逐渐衰退,这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是致命的打击。但性格坚毅的他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继续在音乐的道路上前进着。直到后来,听力完全衰退,只能用笔来与人交流时,也没有使他停下创作的脚步,相反,他抛开了所有的不幸,投向了大自然的怀抱,继续谱写着不朽的音乐篇章……

  这就是贝多芬的一生,可以说是一部史诗般壮烈的悲剧。艰苦童年,爱情失败,疾病缠身,贫困交加。贝多芬从刹那光辉享受的名誉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贫苦交加,从童年时的悲惨遭遇到老年对欢乐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罗曼·罗兰形容的“他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天。”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的人生是崇高的。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所有作品中我最喜爱的作品。从曲中可知,贝多芬眼中的英雄是那么的勇敢、百折不饶、坚强不屈,就像贝多芬本人一样,用痛苦谱写着与命运抗争的音乐。每当我闭上眼睛,用心倾听这首曲子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样的场景:一位勇敢的骑士,手拿利剑,困难、挫折和痛苦就像敌人,骑士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遇到敌人,骑士没有闪躲,而是一路砍杀,越挫越勇,最后凯旋归来。曲终,睁眼,我的内心会油然而生一股无名的力量,我会默默地鼓励自己要像贝多芬那样做扼住命运喉咙的强者!

  纵观全书,无论是“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贝多芬,还是“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的米开郎琪罗,以及“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的托尔斯泰,无不证明伟大的人生都是历经苦难的。而苦难、挫折、坎坷、不幸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人生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对于真正的英雄来说却是财富,成就他们的伟大。正如作者罗曼·罗兰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唯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收获成就。

  古语有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确,贝多芬、米开朗琪罗以及托尔斯泰,他们的人生是苦难的,但是他们凭着顽强的毅力不断地抗争,最终成为精神的传承者,传奇的缔造者,世界的征服者。他们不是传说,但都是传奇,都是“磨难造就英雄”的完美例证。

读名人传有感3

  站在你认为你不能达到更大的土地上,抬起头,但被更大的天空震惊了,心默默地说:多大啊;在广阔的蓝天下飞翔,静静地俯瞰着人们走在地上,轻道:真的很小。

  总是在黑暗的生活中看到耀眼的光辉,嫉妒,但总是抱怨为什么他们的生活如此悲惨?但事实上,他们的生活更幸福吗?

  贝多芬是一个受到全世界尊敬的伟人。人们爱他的音乐,学习他的精神,但他们意识到他内心无与伦比的痛苦

  他的童年是痛苦的。对于一个热爱艺术的少年来说,过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以至于为生计奔波,心里无疑是凄凉的`。革命爆发席卷全欧,也占据了贝多芬的心。他用艺术造福穷人和世界。1796年,他的病开始敲门,一声不再离开。耳聋开始肆虐,耳鸣日夜折磨他,内脏疼痛,听力逐渐下降。他避免与人交往,害怕自己的问题被发现,他把它藏在心里。由于身体上的困扰,他也很难被风景折磨。他总是对爱充满热情。1801年,他爱上了珠列塔。两年来,他第一次享受幸福时光,但最终,朱列塔嫁给了伦贝格伯爵。世事难料!这一次,他似乎走到了死亡的边缘。

  真是人们羡慕的生活。

  我们只是努力学习,有点累;只是面对别人的专横和不理解的悲伤;只是犯了一个小错误,被父母夸大,不愿意;只是不明白这个环境是非。那又有什么呢?

  面对贝多芬的经历,我深深同情他,耀眼的光环绝对属于他。

  不经一番彻骨寒,梅花怎么会香?这句话真的很对。石灰不经历一次磨碎,怎么能造福任何东西?世界怎么能不离开它,赞美他呢?树木受不了一年又一年的风风雨雨,怎么能在它们的年轮上刻上一笔又一笔?让人惊叹它的年龄?

  美好的未来是由当前的锤炼组成的,没有现在的考验,能看到光明的未来吗?

  面对别人在生活中的责骂、白眼睛和不理解,我们不应该愤怒地反抗,而应该有一种冷静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当你在生活中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时,你不应该生气地跳起来四处走动。你应该冷静下来,慢慢思考……

  人人都要面对生活,她很公平。如果先苦后甜,如果先甜后苦,一切都取决于你的选择。

读名人传有感4

  贝多芬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是一个无才华又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一名女佣。为了挣钱,他的父亲在他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压榨他的音乐天赋挣钱,并且差点导致他对音乐的绝对厌恶。可也正是父亲对于财富的无尽欲望,逼迫贝多芬苦学乐器,让他的音乐天赋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应用,从而为他成为一名出色的音乐家奠定了基础。

  贝多芬在十七岁的时候,便成为了一家之主,他要挣钱养活两个弟弟的和父亲,日子自然过得非常辛苦,可就算如此,他对自己并不幸福的童年生活的地方依旧满含思念。即使因为生活,他不得不在维也纳几乎度过剩下的一生,却也时时让家乡在自己的梦里出现,这大概是他博爱品质的一种体现吧!“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是贝多芬的人生信念,他也用自己的一生演绎着这一信念。

  作为一名音乐人,最为重要的就是他的`听觉。而上帝偏偏给予了贝多芬人生最大的悲哀——慢慢消失他的听觉。1796年到1800年间,贝多芬的重听越来越严重,虽然在之前他已经发现自己有了这样心痛的疾病,但高傲的贝多芬却一直很好地隐瞒着所有人。到这时候,他却再也无法隐瞒,不得不告知他的朋友——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却也没有让他的疾病得到好转,从他给朋友的信件中,我们看到了他的痛苦与绝望,就算如此,她还是坚持同命运挑战,也因此创造了《悲怆奏鸣曲》、《第三奏鸣曲》的广板等,为音乐界留下无数的经典。

  除了身体的疾病,在精神的世界里,贝多芬也尝到了无尽的辛酸。在与自己喜欢的女孩订婚后,本以为拥有幸福生活的他,却因为自己染病、粗暴、愤世的状态让婚约成为泡影,即使他们彼此依旧相爱,却无法走到一起。贝多芬只能凭借自己的想象与自己的天使——泰雷兹·德·布伦威克对话,并从那里汲取让自己精神振作的力量。

  虽然贝多芬的一生几乎在维也纳度过,但维也纳却几乎对他没有好感。主要源于他的傲岸与自由不羁的性格,和他那无人能企及的音乐天才,所以贝多芬的一生,虽然也混迹于上流社会一段时间,却并没有真正地感受过生活的幸福。“用苦痛换欢乐”是对贝多芬一生最好的总结,无论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物质上,他都品尝了太多的苦痛,却为世人造就了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始终如一地追求音乐艺术,是贝多芬一生奔赴的使命,终于,他用整个人生完成了这一使命,也消耗了自己的最后一点力量。而他对于爱、对于道德坚守,则让我们品尝到人世间最美的味道。

读名人传有感5

  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文学家,他一生都在为争取人类自由、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如果说罗曼·罗兰所在的那个社会是黑暗的、可怕的,就像夜晚的大海,使行驶在海面上的人们感受到了恐惧与迷茫,那么罗曼·罗兰与他所谱写的佳作《名人传》的出现就如同灯塔一般,引领人们驶向温暖的港口。

  《名人传》也被称为“巨人三传”,分别叙述了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以及思想家托尔斯泰一生的经历。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这三个名字你应该不陌生,但是你真的了解他们吗?人人都说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却不知他是在痛苦中创造出的与命运抗衡的音乐。贝多芬的生活是孤独的、凄惨的,但是这并没有让贝多芬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反而带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与来源,他没有用言语来抱怨他的.生活,而是将内心的感慨藏在了一个个小小的音符之中,以这种方式来倾诉。罗曼·罗兰曾用一句话总结了贝多芬的一生:用苦痛换来的欢乐。米开朗琪罗与托尔斯泰也是如此,他们憎恨这黑暗的社会,同情被压迫的老百姓,于是,他们便以自己的方式将这种情感表露出来。这三位伟人如同石隙中生长的竹子一般,坚强不屈、积极乐观,这种精神使他们三位成为了时代的英雄,三位能看清世界的真面目,并且热爱世界的英雄。

  也许,当初罗曼·罗兰创作这本《名人传》是为了告诉人们:“我们当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所以那些不幸的人,不要因为生存的苦痛而悲叹,你看,人类中最优秀的人正在与你同行。

读名人传有感6

  《名人传》是作家罗曼·罗兰的一本人物传记作品,我今天去图书馆发现了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够给我一些帮助。我首先看到的是《贝多芬传》。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出生于夫拉芒家族,一个音乐世家,但是他的家庭环境并不好。父亲是一个歌手,平时就给些贵族表演取乐,赚钱不多,又经常酗酒,酒喝多了就耍酒疯。总是用暴力迫使他学习。在他四岁的时候,父亲就让他整天坐在洋琴前,或是把他和一把提琴一起关在一间屋子里。十一岁时,贝多芬加入了戏院的乐队。十三岁时,他当上了大风琴手。后来贝多芬去了维也纳,偶然的机会被莫扎特听到了表演,莫扎特对此大加赞赏。也就是在这以后,贝多芬的才华被发现了,拜了莫扎特和海顿为师,对他的音乐发展之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当贝多芬二十六岁的时候发现自己听力下降,有一次他在指挥乐队的时候发现自己彻底地聋了,对此贝多芬的内心十分绝望他甚至一度想到了死。但是贝多芬不甘心,他认为他的人生才刚开始,他还有许多音乐没有创作出来,他不能就这样死去。所以晚年的贝多芬在耳朵听不见的'情况下也创作出了不朽的音乐作品。例如:《命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钢琴合唱幻想曲》等。

  读完《名人传》我想成为像贝多芬一样勇敢的人,面对生活的打击,贝多芬没有被打倒,反而站起来更加勇敢的反抗。在我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应该要怎样度过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贝多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作为普通人应该有坚强的意志,面对生活的挑战不断奋斗。

读名人传有感7

  《名人传记》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最杰出的传记作品集,又称《巨人三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

  在《名人传记》这本书中,作者紧紧把握住这三位在各自领域有着巨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显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

  我认为贝多芬是一个幸运的人,可在读了这本书后,没想到他是这么不幸。贝多芬的命运是坎坷的,作为一个音乐大师,他需要敏锐的听觉。可是,在他还不到30岁时,耳朵就开始变聋,一天比一天更严重,内脏也被剧烈的疼痛所折磨。这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啊!但是,所有的磨难都使他变得更坚强。他虽然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无私奉献。然而,他听不到人们对他的赞美,也听不到自己创作的乐曲。贝多芬的勇敢、努力、坚持并没有白费,他与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样,敢于与恶劣的环境对抗!他凭借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去奋斗,生命产生了奇迹——他成功了!他战胜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没有听众的支持、肯定和青睐的压力,使全世界人为他欢呼雀跃,他攀登上了生命的巅峰!

  罗曼罗兰说过:“人生是艰苦的。对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夜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原来,名人也不是像想象中那样美好的,正因为充满重重困难、种种阻碍以及各种挫折与不幸的命运,让他们对残酷的生活和无情的命运永不妥协,让他们勇敢地站起来而成为时代传颂的名人。他们的勇气、力量和毅力真让我佩服!

  读了《名人传记》我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成功,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那就让我们为自己的理想加把劲,努力奋斗,勇往直前。相信自己吧!既然必须经历过许多困难,并且从种种困难中站起来才能成功,那么,让我们也努力加油吧!克服前进道路中的阻碍,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吧!

读名人传有感8

  此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另一个是俄国的作家,各自处于不同的领域,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坚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那么就定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名人传》创作于二十世纪前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们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崇尚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并不认为一般人都能生活在高山之巅。但不妨一年一度登高礼拜。他们可以在那儿更新肺部的气息和脉管中的血液。在高处,他们会感到更加接近永恒。待回到人生的平原,他们将满怀勇气面对日常的搏斗。”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毕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 老大的欧罗马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名人传》写作目的崇高,创造精神世界的太阳,呼吸英雄的气息,使人们在痛苦、失望的现实中获得心灵上的支撑。《名人传》洋溢着一股旺盛的激情。每一个阅读《名人传》的读者首先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无法抑制的热情,都会为罗兰那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而怦然心动。所以,我们要崇拜他!赞可他!

读名人传有感9

  翻开《名人传》,我便看见了这样的一句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这回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吧!

  这是作者自序的一句话,读完这句话后,我们不难想象出当时的社会是多么黑暗。我最欣赏这本书中的一个人物,他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贝多芬。

  贝多芬虽然遭遇病痛的折磨,但是仍不放弃音乐。这本书的第一篇就是写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的困难。1796年,他的耳朵失聪,这种疾苦伴随了他一生。但他演奏出许多不朽的作品。人们把他视为整个欧洲的光荣。

  他曾说过:”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苦难。”

  这就是这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精神光芒。

读名人传有感10

  在这两个星期里,我看了《名人传》这本书。这本书写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成长事迹。其中,最令我难忘的,还是米开朗琪罗了。

  米开朗琪罗是一位雕塑家。他小时候拜了一个师傅,曾铸了一座青铜雕像《大卫》。之后,米开朗琪罗出师了,也雕了一座石雕《大卫》,这还不算他最厉害的.作品呢。他不仅仅是一位雕塑家,还是一位画家。他在步入中年时,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在一所教堂里,画了一幅巨大的画作,这幅画上一共有数百个神,几乎耗费了他毕生的心血。他在步入晚年时,也留下了不少未完成的雕塑和画作。

  虽然没有人能与米开朗琪罗相提并论,可是我依然要向他学习一个东西,那就是在每时每刻都要有自信心。记得前不久,英语教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背诵Unit3Holidayfun的课文,星期三背给教师听。我和几个同学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有两个大胆点的问教师能不能背给组长听,但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第二天,我鼓足勇气,开始背书,谁知,我流利地背完了书,还得到教师的一句话:“背得不错,很熟练的。”听到这几个字,我都快昏过去了,要明白第一天的两遍课文算是白抄了呀。

  读了这本书,我必须会重拾自信心,让自我的一切都变得有自信。

读名人传有感11

  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 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 这个作品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 全名叫“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 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恶运又一次降临到 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 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了幻想。但灾难还是无情的降临到了 他的头上,在18XX年,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治愈,并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 能进行创作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但他却能顽强的和命运抗争,这也许是他后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作 品的原因吧。

  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希望,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 ,并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顿为师.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 ,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 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 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 ,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

  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 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 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 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 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

读名人传有感12

  此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贝多芬遭遇病痛的折磨,仍不放弃音乐;米开朗琪罗的遭遇悲惨,仍然坚持雕塑。列夫·托尔斯泰面对内心的惶惑矛盾,最终创作出不朽名篇。这本书里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无敌手的江湖豪杰,也不是功盖千秋的大伟人,这里面的'英雄具有一种内在的强大的生命力,使他们勇敢地与困难作斗争,与命运做着争斗,都不甘于天命,都想站在世界的巅峰看看远方的风景,却终究敌不过命运……

  这本书述说了太多太多的人性,教会了我太多太多。以后面对绝境之时,不要把你的后背交给不信任的人,因为说不定,会有一把意想不到的剑,捅进你的胸口。也不要太过在意别人的目光,只要记得,你不是为别人而活着,你为的,是你自己。而在人类的感情上一些东西,被毁了,就是被毁了,不管如何弥补,那也有着刺眼的裂缝。

  虽然你天赋不低,可你的付出,才是最后成功的关键。与人争斗,又何尝不是在增长你的心智与阅历。站的越高,摔得越狠,这次的跌落,或许就再也没有爬起的机会,只能躲在一个角落无声地等待机会。然而一头咬人的狮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头狮子,懂得隐忍……倔着骨,咬着牙,忍着辱,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只为了告诉别人,莫欺少年穷!一头咬人的狮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头狮子,懂得隐忍…如果某日,你摔落悬崖,掉落山洞,不要惊慌,往前走两步,或许,你,将走出黑暗。

  路,始终是要自己踏踏实实走。

读名人传有感13

  这天,我看了《名人传记》,海伦·凯勒这位坚强的女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一岁半时,她生了一场大病,毁了她的一生,她变得又聋又瞎。她的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是一位光明的天使,在她的鼓励下,海伦10岁时开始练习说话,当她14岁时她已学会了德语,20岁时她被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录取。海伦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求知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某年某月从哈佛大学毕业,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聋哑人。某年,她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美国盲人基金会就是海伦努力参与下建立起来的。海伦还写下了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著作。

  我们要学习她那种坚强的意志,想到自我在学习上得过且过、马马虎虎,常常是作业应付了事,遇到难题就退却,缺乏坚强的意志,没能持之以恒,感到十分羞愧。一个残废人尚能如此,我一个正常人真是无地自容,我要以她为榜样,多向海伦学习,不怕困难,刻苦学习,长大做个有用的人才。

读名人传有感14

  这个寒假,我阅读了《名人传》,对贝多芬更是深深的敬仰,他的勇气,他的悲哀,他对音乐的追求都时刻感染着我,他处于苦难之中的生命所焕发的力量更是震撼着我。

  小时候的贝多芬看起来比较矮小,他的脸看上去宽宽的、总是带着土红色,头发异常的乌黑、浓密,最值得注意的便是那双具奇异震慑力的.眼睛,仿佛让人一看就会陷进去,而这些似乎也注定了他将不平凡……

  贝多芬一个十分不幸的人,一个由贫困、残疾和痛苦铸就的伟人,世界没有给予他快乐,他却用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给世界带来了欢乐!

读名人传有感15

  在暑假的时候,在老师的推荐之下我读了《名人传》。

  《名人传》这部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贝多芬的故事。这位音乐大师是在那鲜为人知的困境中磨练出来的。他的一生饱经磨难,身心遭受悲惨命运的摧残,然而正是磨难造就了他们的伟大。

  在贝多芬16岁时,他的母亲不幸去世了,他们的父亲也因此成了一个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全都压到贝多芬的身上,使他的`脾气变得暴躁古怪。但他却更努力,很快他们便成了家喻户晓的人了。当他沉浸在音乐和成就带来的欢乐时,他们却耳聋了。这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面对接踵而至的困难和痛苦,贝多芬以超人的毅力和奋斗的精神不屈不挠地抗争,使他们的音乐更上一层楼,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更是写下了不朽的《欢乐颂》……

  贝多芬的一生,如史诗般壮烈。艰苦童年,爱情失败,疾病缠身,贫困交加。贝多芬从刹那光辉享受的名誉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贫苦交加,从童年时的悲惨人生到老年对欢乐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罗曼·罗兰形容的“他们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天。”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们快乐,他们却给世界创造了快乐!我感到他们的人生是崇高的。

  贝多芬大师的一生,把他的一切贡献给了全人类,他们的事迹,他的精神都值得我们的学习。

【读名人传有感】相关文章:

读《名人传》有感03-25

名人传的读书心得10-19

名人传读书心得01-13

名人传读书心得08-12

《名人传》读书心得09-07

名人传读后感11-24

名人传读书心得精品04-05

《名人传》读书心得优秀03-15

《名人传》读后感09-05

名人传读书心得初中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