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

时间:2024-11-13 15:01:13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关于《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

关于《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1

  自古以来,家书是远离家乡的游子与家人唯一的通信方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从小不离父母的我,从未体会过这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忧愁和丝丝甜蜜。我向往的这种感觉,是《傅雷家书》带给我的……

  《傅雷家书》中,那185封家书,饱含着父亲对儿子事业上的指导,母亲对儿子生活上的关怀……那些朴实无华的话语一次次令我动容,我难以忘怀当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离别后父母因思念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儿子归来时父母因喜悦而泪流满面,长时间收不到儿子来信时的担忧与焦虑,甚至一封回信中的一个错别字也被细心纠正……父母的爱既宏大又细腻,全都体现在《傅雷家书》中。

  傅雷家书中的'爱,或许正是因距离而产生的不同寻常的爱。它的不同寻常,并非因为这份爱超脱尘世,而是因为距离让人们懂得了珍惜。如果你还未曾懂得珍惜,那么从现在开始珍惜身边的爱吧!

关于《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2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悔。读着满载亲情的一封封信,字里行间蕴含了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呵护,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我便认真地用心聆听着,体会着。

  我从信中看出,傅雷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他让儿子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

  传雷,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写在纸上的也是些家常活。他用笔无拘无束地书写着心中的一切,心中所想所念的,用不着担心“审查”也用不着担心“批判”。

  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传聪的音乐学习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是反反复复要他有领悟作品本身,这也是凡事要多问“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和对祖国的热爱与执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传雷家书》给我的触动远远不止这些,我想,我大概永远不会忘记这本书,不会忘记这些字句,不会忘记那样的一个父亲。或许我做不到傅聪那样成功,但却可以尽我所有的力量,让父亲不至于失望,让他可以如傅雷一般能够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

  读了传雷家书后,我也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也让父母更了解自己和孩子!

  关于《傅雷家书》读后感12

  书信往来中发现弥拉读书不够,委婉的提醒傅聪,要提醒弥拉多读点书,要傅聪每天抽出一小段时间与弥拉拉拉家常,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整理出头绪,另一方面也是弥拉提高文化艺术、哲学水平。

  “弥拉年轻,根基未固,你得耐心细致、孜孜不倦的的关怀弥拉,在人生琐事、读书修养、感情等方面处处观察、分析、思考,以诚挚深厚的爱做原动力,以冷静的立志做行动的指针加以教导、诱引,和她一起进步!…

  …在人生艺术中、婚姻艺术中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是你爸爸妈妈最关心的',也是你一生幸福所系。”

  在傅聪婚后,不止一次在书信中提醒傅聪要注意家庭的和谐,理性的处理家庭的琐事,包括理财方式,他的最多的还是告诉傅聪如何尊重、爱护自己的妻儿,保持家庭的幸福和美满,从这些纯纯的教导中,我看到的不仅

  仅是一个父亲对孩子幸福生活的指导,更看到一个儒雅的绅士,高洁的品质,和一颗真诚的心,始终保持着对家爱人浓浓的爱意,给自己的家人带来幸福!我想,如果说,婚姻的美满是有诀窍的,那就是如傅雷这样——永远

  带着一颗热气腾腾真诚的心去爱!

  放下书卷,掩面沉思:做父母易,做好父母却并不易,每一对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有诸多的期待,只是做父母的自己——我们准备好了吗?亲爱的,我该怎么来爱你?

关于《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3

  现今社会,网络时代,比起以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遥远。一个屋檐的家人见面也不交谈,人们之间多了许多的冷漠与陌生,而家书已经成为了一个遥远的过去。在这个暑假里,漫漫时间,我阅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当初选这本书是因为偶尔看到它的内容简介,书信来往间的`问与答,父亲对孩子满满的关爱,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以及孩子与父母之间浓浓的亲情充满在这一封封家书里。这些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应该需要的。

  孩子处于叛逆的时期,如果缺少和父母缺乏交流沟通,那么孩子可能会误入歧途,成为社会的对抗者。傅雷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受益匪浅,而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交流沟通的重要性!傅雷先生对孩子的爱表达得急切深刻,爱之极深,却又能放之飞翔,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感受另外一片天地。

关于《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4

  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泊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获得了丰富的精神滋养。这些书信时常给予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拥有勇气与力量,去克服各种困难,走上正直的成长之路。傅聪对祖国的热爱与信任,与远隔数万里的傅雷对他深切的教诲,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环境中写这些书信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遭受了伤害,而傅雷却在其中保持了他的本色不变。

  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关于《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5

  你要活得随意些,你就只能活得平凡些;你要活得辉煌些,你就只能活得痛苦些。──题记

  若人生如戏,无论你出演的角色是好是坏,也要将其演得最出彩……

  或许我们应该赞美这个年代,因为更好的通讯拉近了与父母朋友之间的距离,所以,这个年代是幸运的,我们有更好的物质资源。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傅聪傅敏年代所不可及的,他们的父亲傅雷是呕心沥血,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对比我的童年,我与父母的生活比书中傅家父子的轻松多了。

  或许是教育方法的不同,傅雷对孩子是非常严苛的,对艺术、对学业傅雷更是一丝不苟。在艺术上,他给傅聪过分严厉的教训,甚至不惜暴打。我很难想象父亲会用如此残忍的手段去逼迫孩子学习,走上正轨。不过也正是如此才使傅聪学业有成,成为了钢琴家。在学习上,傅雷也一样逼出了个杰出的教师傅敏。可是否一心一意对待某件事,就一定能做好呢?我的父亲对我也是严加看管,可十四个岁月,他从未打过我一次,即使在他最生气的时候,我对父亲是佩服的。

  傅雷爱祖国,爱艺术;父亲爱厨艺,爱家园。傅雷的.信中,字里行间无不突显出其对祖国的热爱,对长子傅聪钢琴方面的指导又是那样准确。父亲则让我深刻体会到家与亚迪的区别,他总让我得到惊喜,而非傅雷般令人触目惊心。父亲将自己的空余时间都放在了家里,给予更多的陪伴,他除了上班公事,几乎都在关注我的成长。

  过去的年代,“家书抵万金”。分开时傅雷笔下第一封信就是对孩子的道歉及忏悔。我们每个人在有了孩子后,一定都会想让他过上最好的生活。读后感·可又有那个会像傅雷那样心一横,亲手为了学业毁掉孩子的童年?由于那个年代的通讯只能靠书信来传递信息,那时有微信,有QQ就好了,可惜时代没有同情他们,以信的唯一形式切断了父与子声与声的联系,在笔触间寻找他们共同的回忆。或许此时在学习的我们,见到父母发出一条条长长的通话条会置之不理,并反复强调要他们发文字,可他们依然如初。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又会有谁会认真听完,感受三言两语间夹杂的温暖?少矣......

  人生如天平,你先往苦的那边放去时间,那么幸福快乐就会立起来...

关于《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6

  当儿子在事业上取得成绩时,作为父亲的傅雷当然是高兴的,但并没有沉浸在那份成就里,而是希望儿子在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仍然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

  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则说过,孤独、寂莫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贯串在这两则信中的父爱,其实就是坚强。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坚强说到底就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而“赤子之心”,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峰。这种心灵的纯洁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关于《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7

  《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8月的186封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整整三天,我一直沉醉在这本书里。并非因为书中的语言多么优美,情节多么动人,而是书中那份深沉的父爱深深打动了我。一封封书信,短则一两百字,长则七千多字,但不论长短,每封信都流露出父亲对孩子深切的期望与关爱。

  当看完这本书时,我感慨颇深,联想到了我的.父亲。其实我的父亲也是这般慈爱的啊!我与父亲近些年来似乎也如“多年父子成兄弟”般,有过矛盾,但也可谈得来,似乎比以前少了许多隔阂。作为“教子篇”的《傅雷家书》其实也诠释了父爱的真理。父爱在此书中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其感情之纯真、质朴,真是令人动容啊!

  父爱大如宇宙,父爱隐如轻风!父爱高如俊山,父爱深如桑海!同学们,爱自己的父亲吧!

关于《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8

  我读了《傅雷家书》,这封信主要讲述了傅雷寄给傅聪的几本书,并对这些书进行了介绍,同时希望傅聪能够时常到户外去,而不是终日被琐碎的家务和世俗应酬所困扰。信中表达了傅雷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儿子的深切关怀。其中几句话富有哲理:“亲近大自然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最佳途径。”“现代人的通病在于过度开发一种能力,却损害了另一种能力,导致了许多扭曲和疾病。”“幸好你在奔波的路上还能经常接触高山大海、日月星辰,这些无形中更新了你的感受,缓解了你的疲劳。”“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忌讳造作,最美的词句必须出自自然,如同天衣无缝,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流传久远。”

  从这封信中,我看到了傅雷先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为了让儿子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渊源,他三番五次地向儿子邮寄各类版画、拓片及许许多多的中国文学作品。他认真地分析中华文明的得与失,大胆地批评或者褒奖,表现了他真正、敢作敢为的性格。他的这种对中国的.热爱同样影响着他的儿子傅聪,使傅聪虽然长年生活在海外却依旧会写会说中文,保持着一颗炽热而又难得的炽子之心。傅雷父子这种对祖国的深情让我们自愧不如。

  傅雷先生还十分注重身心的调节。虽然他对待工作如痴如狂,可以说是一个工作狂人,但对儿子却希望要劳逸结合,多去欣赏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走入大自然,向大自然学习。在他的谆谆教导下,傅聪不再狂热地工作,游览世界风光的同时也让他的音乐事业不断向上迈进。而我却要么紧绷神经得几乎绷断,要么松松垮垮地度过一天,却做不到傅雷所提倡的天人合一、劳逸结合的境界。

  这封信是傅雷爱的倾注,是父母对子女关怀的见证。

关于《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9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世翻译法国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傅雷还是一位特舒的培育家,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儿子的培育中。对如何培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

  傅雷看众人的道德修养,也一直培育孩子做人是第一位的即使在信中,他也是陈旧见解,哪怕孩子听腻听烦了,仍反返复复、语重心长地叮嘱一番。他在信中旨在告诉儿子"细节诀定成败"这个道理,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它却往往诀定了事情的成功与否。在儿子取得成功,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的时候,傅雷适时地培育儿子在追球艺术的`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坚韧、顽镪的精神,戒骄戒躁。

  傅雷在培育儿子追球艺术的过程中,也不忘培育儿子不忘民族。他告诫儿子不忘初心不忘本,在傅雷看来,被外國人蓷崇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应该被我们自己冷落,仅有真正了解作文了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更好地了解其他民族文化。在书信中,傅雷常劝导儿子多了解、积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陪养儿子的爱国之情,塑造其人铬。傅雷对儿子的淳淳爱国主义培育,使在异国飘流的傅聪与祖国之间紧紧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傅雷之于傅聪,就像一本不可替代的教科书,教育其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傅雷虽不在儿子身边,他的爱却如影随形地伴在儿子左右。傅雷对傅聪的爱是高尚的,纯洁的,它荡涤了世间的功利,洗去了人世的浮华,留下的是那深沉而无私的爱。"多少对你的期望,对你的友谊,不知如何在笔底下传达给你!孩子,我精神上永远和你在一起!"这是多么真挚的人间深青啊!这份爱又是那么无私、那么卑微,令人动容。正如鲁迅所言:"父母生了子女,同时又有天分的爱,这爱又很深广很长久,不会即离。"傅聪远在国外,傅雷最担心的还是儿子的饮食冷暖,生怕儿子不懂得照看自己,信中尽是殷殷关切之情。

关于《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10

  人之疼爱子女,亦是自然规律使然。人的生命终有极限,而人的事业却永无止境。通过自己的儿女,延续自身的生命,同时也在拓展个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所能贡献的力量。因此,养育儿女也是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应尽的一项崇高义务与责任。

  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其中,母亲的温柔体贴,父亲的严肃慈爱,都与生活环环相扣。

  傅聪在异国漂泊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获得了丰富的精神滋养。这些书信时常给予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拥有勇气与力量,去克服各种困难,走上正直的成长之路。傅聪对祖国的热爱与信任,与远隔数万里的'傅雷对他深切的教诲,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环境中写出了这些书信。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遭受了伤害,傅雷却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都说家风,家教伴随一生,每个家庭独特的家风家教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个体。父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我们。所有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父母的影子。那是家风的传承啊!优秀的父母,卓越的子女,不凡的家书。

关于《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11

  《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年至1966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信186封。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孩子篇;也是最好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他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爸爸的他对儿子的苦心孤诣。《傅雷家书》感情纯真质朴没有半点虚伪。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家庭的`范围。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及健康等等全方位的教育。

  傅雷2月10日写给儿子这封信,除了一些家庭琐事之外,父亲还对儿子如何学习外语提出了一些实用性很强的建议。信的末尾,体现了一个父亲在儿子面前所表现出的谦虚品德,除此之外很多封信的很多地方还体现了一个父亲光明磊落的胸怀。

  儿子音乐会的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傅雷仍旧给予了充分的鼓励还有“多多修养,把技术客服,再把精神训练得容易集中,一定可大为改善”的建议。这其中体现了教子的精髓――那就是多鼓励、多指导、多建议。

  我觉得这本书既适于学生也适于家长,如果你有时间我建议你去读读这本好书,一定可以懂得很多道理对自己的用处也是极大。

  

关于《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12

  近一时期,《傅雷家书》深深吸引了我,一封封家书犹如一次又一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我仿佛成了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这一切,同时对生活也增添了新的感悟与思考。

  每个人都有生身父母,大多体验过父母的慈爱与教诲。当我阅读这本家书时,感受到的是一种不同的教诲,不是来自老师的指导,也不是长辈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子女的关怀,虽非我亲身父母的关爱,却同样让人体会到被细心呵护的感受。我仿佛找到了另一种形式的父母之爱,这也是许多子女未曾体验过的。

  这是一部充满父母之爱与苦心孤诣的教子篇章。每位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孩子,这是自然规律。期待孩子成才,望子成龙,是所有父母的心愿。然而,如何教育孩子?孩子怎样才能成才?一直是困扰所有父母的问题。《傅雷家书》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令人深思的启示。

  父亲傅雷是一位智慧、博学且正直的学者,年轻时甚至有些急躁,极具个性。母亲朱梅馥则拥有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并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她既端庄贤淑,又温厚善良。这对夫妇作为中国人的典范,一生致力于精心培育两个儿子成才,最终大儿子傅聪成为了著名的钢琴家,小儿子傅敏则成为了一名杰出的英语教师。

  做为父亲,傅雷极其严格,甚至显得有些“残酷”,但他无愧于父亲这一角色。尽管他日程繁忙,但从不曾忽略作为父亲的责任。无论是与孩子朝夕相处,还是远隔重洋,他始终尽职尽责。在四十年代初期上海被日军封锁成孤岛期间,他不让儿子外出读书,甚至反对儿子上街游玩,而是将孩子留在家中。傅雷发现傅聪在音乐方面有天赋,便围绕音乐教育这一核心,在家中亲自编制教材,为孩子安排课程。他对孩子的教育如同对自己的要求一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亲自监督并严格执行,同时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例如,他规定孩子如何说话,如何行动,吃什么,做什么,不得逾矩。比如,共餐时他会留意孩子坐姿是否端正,手肘是否妨碍他人,咀嚼食物时是否发出声音。甚至因为傅聪不喜欢吃青菜,偏爱肉类,不听从他的警告,他就罚他只吃白饭,不许吃菜。在我们看来,这确实有些“残酷”,但正是这种严格的'教育,才成就了傅聪非凡的人生,并为无数父母提供了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自己给予孩子的究竟是什么,以及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如何行事做人的。

  做为父亲,傅雷既亲切又可敬,犹如知心挚友。他对孩子除了严格要求外,还充满细致入微的关怀、体贴与温情。当孩子经历痛苦时,傅雷鼓励他们说:“辛酸的眼泪是滋养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难以拥有深沉广博的同情心”。

  当孩子在事业上遭遇挫折时,他鼓励孩子要怀着更加真诚的心,“得失成败皆置之度外,只求竭尽全力,无愧于心。”为了引导儿子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与学习中,他强调多运用理智,少受情感左右,以坚定的信心克服所有烦恼,他说:“艺术在于目标,技巧在于方法,若只关注方法而忽略目标,必然会迷失方向。”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却没有相干。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们不因该受羁于贪念和欲望”。

  当孩子成年后,面对感情的选择,他竟也不失时机的帮助:“要找一个双方缺点各自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这一点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用理智考虑,勿被感情蒙蔽。”而当孩子们成家后,他又叮嘱“切勿钱在手头,撒漫使花,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随处读来,有反复叮咛,有温馨提示,有如朋友交心,有的甚至连点重重的着重号,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些如细流般温润人心的句句话语,难道只是一般父母意义上的唠叨,这是千年修来的福气。翻动着每一页字字沁人心脾,我的心总能被染的金灿灿的。想到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身上正是缺少这样东西。我们应该学会与孩子朋友式地相处。

  这是一部关于艺术学徒与人格修养的优秀读物。傅雷在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广博的知识,尽管未能实现自己撰写美学及艺术史论的愿望,但他通过教育儿子实现了这一理想。我认为,这不仅得益于遗传基因,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对孩子的严格教育和细致入微的书信交流。更关键的是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做人的高标准。傅雷不仅注重培养儿子的艺术才能,还特别重视教育儿子如何做人。他说:“无论研究学问还是从事艺术,最重要的都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成为一个艺术家之前,必须先学会做人,否则再高明的艺术家也难以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傅雷认为,即使像钢琴演奏这样需要严格技术的艺术,也不仅仅是“手艺”,而是全身全心全意的体现。在他心中,“人”既宏大又细微,大到对世界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小到对自己的事业严谨,对父母的孝顺,对妻子的理解,对朋友的宽容,甚至包括演奏中的细节处理和日常行为规范,如“手要垂直,人要立直”。这些教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于《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13

  作为名人书信代表作中的典范代表,《傅雷家书》无疑曾被千万人品读过,也自然会有千百种体会。对我而言,和爸爸共读此书,也读出了别样的味道。

  在学术和专业领域,傅雷是神一样的存在,造诣极深。而透过《傅雷家书》,我"看"到了一个亲和、民主、包容,既有大智慧,又有"凡人"情趣的父亲。例如,傅雷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到:"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ip(八卦),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先生的风范,使我深深感到——都说"父子如兄弟"。诚如是,傅雷先生树立了极好的榜样。以他的造诣成就,对孩子的教育却不是居高临下的"施威",而是耐心细致的互动"絮叨"。我的爸爸也颇感慨,说作为父母,不可"恃才行凶",虽然在礼仪辈分上有长幼之别,但在思想上要给孩子更多平等、尊重与倾听。

  ——都说"父爱如山",我倒觉得父爱更应如海。无论父母多么望子成龙,都不宜在孩子学业不佳或身心成长等遇到挫折时焦躁斥责。作为父母,不必"恃爱行凶","高山"仰望令儿生畏,孩子期待更多包容、理解、循序引导的"海"之胸怀。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傅雷",我的爸爸虽然不是傅雷那样的名人,但他对我的培养与期待却是一样的深沉厚重……

关于《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14

  中国的文学一直以它的博大精深而经久不衰,文学与历史的和谐更给这个古国赋予了神秘的色彩,国人在文明、文化的滋润下,其根性也是其他国家都难以超越的,而畅读这些经典之作,更已成为提高修养,享受觉悟、顿悟、彻悟的一种必然的介质。

  近些日子,读完了《傅雷家书》,感受颇深。从傅雷的出发点来看,他当初写信给爱子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些家信会被后人出版,且能被亿万人争相传阅,成为瑰丽。

  作为父亲,他的每篇书信都写得那么专注,倾出所有的备至关怀,没有过于矫揉造作的词语,没有商业性质的敷衍,有的只是深沉的父爱,睿智的观点,广博的学识以及勤勉做人的决心。

  傅雷是个成功的父亲,从他的身上,他的书信中,我看到了作为一位家长,作为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以及责任感,当然在他朴实的信中,这些并没有具体的表述,是需要靠自己去,去挖掘的,这些深深隐藏着的精髓,也成为了我许多财富中的一笔。

  不管是孩子的父母,亦或是学生的老师,都具备着一个相同的'共性,那就是爱!从事教育工作十几载,我对于教育教学的探索研究从来没有停息过,在每一天的工作中,我都抱着爱人者人恒爱之的信念,抱着微笑与感谢的心态,积极地迎接每一天的挑战,给自己定一个台阶,让自己在爬楼梯的状态下不断地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我都会感受到无比的满足,因为我在前进。

关于《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15

  这封信主要讲了傅雷寄给傅聪的几本书所作的介绍和愿望傅聪能时时到野外去,而不是终日在锁碎家务与世俗应对中过生活的人。表达了傅雷对博大深湛的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其中有几句话富含哲理:“多亲近大自然倒是保持身心平衡最好的法子。”“近代人的大病即在于拼命损害了一种机能去发展一种机能,造成许多畸形与病态。”“幸而你东西奔波的路上还能常常接触到高山峻岭,海洋流水,日出日落,月色星光,无形中更新你的感到,解除你的`疲劳。”“一切艺术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自然,好像天衣无缝,才经得起光阴考验而能传世久远。”

  从这封信中,我看到了傅雷先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为了让儿子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渊源,他三番五次地向儿子邮寄各类版画、拓片及许许多多的中国文学作品。他认真地分析中华文明的得与失,大胆地批判或者称赞,表现了他真正、敢作敢为的脾气。他的这种对中国的热爱同样影响着他的儿子傅聪,使傅聪虽然长年生活在海外却依旧会写会说中文,维持着一颗炽热而又难得的炽子之心。傅雷父子这种对祖国的深情让我们自愧不如。

  傅雷先生还十分重视身心的调节。虽然他对待工作如痴如狂,可以说是一个工作狂人,但对儿子却愿望要劳逸结合,多去欣赏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走入大自然,向大自然学习。在他的谆谆教育下,傅聪不再狂热地工作,游览世界风光的同时也让他的音乐事业不断向上迈进。而我却要么紧绷神经得几乎绷断,要么松松垮垮地度过一天,却做不到傅雷所提倡的天人合一、劳逸结合的境界。

  这封信是傅雷爱的倾注,是父母对子女关怀的见证。

【《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精选)11-09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6-24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0-28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7-05

【优秀】《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5-21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热】06-26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精品)07-05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荐】06-24

关于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1-26

关于《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