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读书心得体会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雷雨读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雷雨读书心得体会1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感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知地犯下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族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都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周萍、周冲、四凤死了,鲁大海与生父周朴园反目,两位母亲亦走向了崩溃。
矛盾环环相应,扣人心弦的同时,却做得那般自然,似乎从一开始我们读到雷雨时,面前就有这样一幅画面:郁闷燠热,乌云聚合,继而有隐隐的雷声,有诡异的电煽动着淅趋紧张的空气,忽然天地间万物止息,纹风不动,静极了静极了,就在人刚刚觉察到异样还来不急思考时,当头响起了一个炸雷电闪雷呜,雨横风狂,宇宙发怒了,这像是寓示剧中人物之间的危险关系。
看完故事,我很矛盾,我问很想知道这场悲剧谁是制造者?蘩漪吗?还是周朴园和鲁侍萍?可细细想想,他们又有什么错呢?
蘩漪在《雷雨》中有些扎眼,但她浇不灭的热情和颗强悍的心让我喜欢她,尽管她的漂亮的心灵被环境窒息变成了乖戾,她不是所谓的“可爱”女性,她是辛竦的,尖锐的,有魅惑力的,甚至她就是所谓的魔。可能正因如此,我喜欢她,她为爱不惜一切,她的执着我从内心敬佩,他们都没错,他们只是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可谁又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呢?我渐渐开始发现或许是封建社会所谓的门当户对害了他们,或许当时朴大少爷娶了鲁侍萍,那么今天也就不会发生这一幕的哀嚎。
今天的社会布满着阳光,驱散了过去的阴霾,现在的天天对恋人都是幸福快乐的,因为彼此是自己的选择,我希望在今天的社会中不再会奏响雷雨天特有的隆隆乐奏,因为今天是个阳光灿烂的世界。
雷雨读书心得体会2
曹禺设置戏剧冲突的技巧是无与伦比的。两代人,分别来自两个对立的阶级,由于多次命运的巧合纠缠在了一起,复杂感情的纠葛使他们那本已伤痕累累的心雪上加霜,在命运的无情摆布和感情的残酷玩弄下,他们已无还击之力,死的死,疯的疯,逃的逃,两个家庭在一天之内毁于一旦。这就是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读完之后,莫说剧中人物,连我们都痛苦万分,彻底绝望了。
“雷雨”,这个名字取得太妙了。“雷雨”,贯穿于字里行间,贯穿于环境描写之中,贯穿于人物性格、人物感情之中,贯穿于故事情节之中,贯穿于结构形式之中。正如一些专家指出,《雷雨》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夏日雷雨的特征:开始时乌云密布,空气闷热难当,随后,空气的气氛渐趋紧张,时不时伴随电闪雷鸣,随后,大雨骤至,雷电轰鸣,整个宇宙都发怒了。再看繁漪那充满愤怒与压抑,最终走向变态极端的感情,周萍那极度悔恨、惧怕与希望并存,罪恶感与歉然同在的感情,鲁侍萍那饱受折磨仍逃脱不了命运残忍玩弄的内心,哪一样不是“雷雨”特征的典型写照。对制度的批判,对罪恶的揭露,对人物的同情与无奈,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都化作了两个字:雷雨。
虽然四幕长剧的时间跨度仅仅是一天,但我却觉得像是过了一年还不止。一天之内,人物的感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情节发生如此大的转折,实在叫人能以想象,但我们不得不相信它是真实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矛盾网、仇恨网,作者正是通过把各种复杂的矛盾糅合在一起,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周朴园被迫或自愿抛弃了已生下两个儿子的.鲁侍萍,三十年后,周朴园偶遇鲁侍萍,矛盾一触即发。工人鲁大海为争取工人的权益与自己并不认识的亲生父亲发生矛盾,被自己同父同母的哥哥周萍痛打,周萍由于与自己的后妈繁漪发生了不自然的关系而悔恨不已,决定痛改前非,却摆脱不了失去精神依托的繁漪的纠缠、威胁,与此同时,周萍爱上了鲁侍萍的女儿——在周家当侍女的四凤,恰巧,繁漪的儿子周冲,一个善良、真诚的少年也对四凤情有独钟。四凤面临母亲和周萍的抉择,周萍把人交给了四凤,却受到繁漪的牵制,周冲面临母亲和哥哥双方面的压力,这一切的一切交错在一起,终于在周朴园暴露身世之谜后酿成了惨剧。这惨剧是偶然的,太多的巧合,天命,但又是必然的,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扭曲、摧残必定造成这悲惨的结局。作者的高超之处在于,他让矛盾相互交织,无处不在,让人分不清谁是谁,谁爱谁,谁恨谁,但一切又是那么的鲜明,让人的心都能感受到。
繁漪是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也是剧中人性扭曲最大的人物。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主要体现在繁漪身上。周冲在剧中是最无辜、最悲惨,也是最值得同情的人物。他年仅十七岁,天真烂漫,虽出生在阔家庭,但没有丝毫强权思想、等级观念,他追求平等,追求自由,待人真诚,对下人四凤真心相爱。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青年,在封建家庭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白白地毁灭了。周冲的死是最不应该发生的,所以周冲的死是对腐朽的封建制度最有力的控诉。
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这是一个时代所铸造的暴风骤雨。风雨之下,世间一切罪恶丑陋原形毕露,无处藏身。没有什么爱能穿越这无限悠长的时间,没有什么事能真正达到永恒。人生如梦,梦里泪雨滂沱。梦醒之后,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自己勇敢的走。
雷雨读书心得体会3
郁热的风,挑起幕布的一角。俗话说:“人生就像一场戏。”果不其然。在戏剧中,又有喜剧和悲剧之分。记得鲁迅先生说过:“把没有价值的揭破给人看,是喜剧;把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是悲剧。”在《雷雨》中,最最纯洁善良的,应该是四凤和周冲,他们宿命似的毁灭,令人扼腕。
周冲,这个憨头虎脑的善良的男孩,我喜欢他那种率真无私的心灵,他最无辜,最后却和四凤死在一起。他就像一枚包裹在蚕茧中的新生儿,懵懂,做着属于自己的梦,四凤的拒绝反而给了他希望,他畅想着,幻想着有一天可以和四凤手拉着手,在薄雾中坐在白帆上看日出。曹禺先生说得对,他爱上的不是四凤,亦不是某个漂亮的女人,他迷恋的仅仅是“爱”。正如《家》中的觉慧一样:“爱情的热望,幸福的热望,除此以外,再没有别的了。”但这一切都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看不懂四凤,看不懂家庭,更看不懂社会,四凤仅仅是一种寄托,一种化身。在父亲威逼母亲喝药的那一刻,他才认识到父亲笼罩下的家庭,他吞咽下自己的热望,想要帮助四凤读书的热望;在鲁大海的斥骂下,他才知道自己和他是两个世界的`人;在周萍拉着四凤告诉他真相时,他迷茫了,他嗫嚅着,他怀疑或许自己真的没有爱过四凤;看着发了疯失去母性的母亲,他被狠狠地敲醒,四凤不可能永远陪着他,妈妈也不可能一直支持他,现实的黑暗,在那一刻漫无边际地将他笼罩。梦,被狠狠敲碎;爱人,离去;哥哥,背叛,这一切的一切都足以置他于毁灭。在面对亲情和爱情的抉择之时,他慷慨地退出,但最终,黑暗伸出无形的手,将他彻底淹没。
而四凤,纯洁善良、活力四射,她甚至并不奢望拥有曾经拥有的爱情,应该拥有的爱情,在那个命运捉弄人的时代,她是一个无辜的牺牲品。周冲爱她,也许是少年的纯梦;周萍爱她,应该还有相互的交流和真诚。就如当年周朴园爱侍萍一样,虽然不乏真诚,但最后都会在金钱、权势的利益之下土崩瓦解。只因为她们不过是下人,不过是伺候公子老爷的下人。
《雷雨》是一部让人揪心的生活剧。封建制度的沉闷,资本主义制度的血腥,使得卑鄙无耻的周朴园、刚强热情的繁漪、瘦弱自私的周萍、无辜的周冲、纯真的四凤都成了它的牺牲品。
帷幕落下的那一刻,泪也止不住地落下,把好的东西毁灭掉,这或许就是悲剧的力量吧!
雷雨读书心得体会4
我与《雷雨》相识,媒人是电视台播出的话剧。时值春节,一边在各屋跑来跑去感受节日气氛,一边随意地给正吸引着大部分家庭成员的电视屏幕送去几瞥的我,左耳充斥着鞭炮声,右耳不时地捕捉到这样的语句——“在这间屋子里……”。我从不知关于《雷雨》任何细节和信息,所以当时以为这只不过是一部有着无聊透顶的情节还稍稍充斥着一丝恐怖气氛的剧本。然而当我实在无所事事也坐下来观看这部由众明星出演的话剧时,我才发现自己错了,这也开启了“我‘读’《雷雨》”之路的大门。
其实仔细想来,在电视上主要用耳朵“读”的那遍是完全没有读懂。年少的我对于任何有关爱情的事物都不用家长提醒地有所排斥,而《雷雨》的第四幕,也就是最后一幕,更因此让我似懂非懂。我只依稀记得演员夸张的语气和动作,场景的单调和乏味,还有句中人物的痛苦生活,其他的内容是完全没有印象的。就这样,初“读”《雷雨》就这样谢幕了。
记不得是什么时候又为什么想到捧起《雷雨》的原作好好读上一遍了,只记得这一看就怎么也放不下。不过其实最初的只用眼睛“读”的那几遍还是没能让我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比如说我从没想过“闹鬼”这个情节是什么意思,还有我曾一度认为“大少爷”这个可怜的人物为什么不能得其所爱。虽然我还沾沾自喜地认为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但是我还是只把它当作一个故事,完全没有理解作者写此书的用意。相比之下,巴金的《家》理解起来就要容易得多,不知是不是由于读《家》时已经长大的缘故,仅读一次就大致明白作者的用意,而《雷雨》可让我费了不少“心血”。
闲话少说,这就进入了最后一段的路程——真正的用心去读。不是说之前没用心,而是即使用心读也因为缺乏背景知识而根本读不懂。而之后越看越顺到能背出其中不少句子的几次,我是真的对其有所感了。至此,我才想要将《雷雨》的大意以我自己的理解,用我自己的方式概括一下。其实情节很简单,不过是讲述了周家及其身边的两代人之间的故事。关于更多的细节,这个很难说。因为对于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之后的见解就只能算是个人的愚见了。
就先从主人公入手吧。这个问题其实很难说。初读雷雨时,我一直认为主人公是周萍,因为他有才华,又是纠缠了很久的感情戏的男主人公,还把他视作得不到幸福也得不到施展空间的大英雄。当然这种相反不免显得有些幼稚可笑,而我现在则认为每个人都是故事的主角。周萍是这样一个人,或许他和周朴园一样,爱上了本永远不可能属于他的仆人;或许他比父亲更甚地与自己的“后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感情;或许他没有承担起家中完整的职责,没有做出榜样反而在家中时时显得无精打采,但他的本性从不是恶的。或者说,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的。周萍为何与繁漪产生感情?是因为他在缺失双亲的爱的情况下终于有了一个与自己年龄相差不多的“母亲”,当然两人的感情会日益加深。周萍为何爱四凤到如此地步?就是因为在这个家中,他既要充当孝顺的儿子,又要充当辜负感情的“前男友”,还要承担作为兄长的.责任,而自己从没有过依靠,被压抑得太久。而这时,开朗活泼、勤劳大方的四凤就像他前行道路上的一盏明灯,能听他诉说自己的苦恼,能理解他渴望自由的心灵,能无所顾忌地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感情,于是二人自然而然走到一起。周萍又是为何精神萎靡?这是最容易解释的,每个人在压力面前都有想退缩的念头,而在重重压力之下无法脱身的他当然不例外。由此可见,周萍的种.种做法,我们都能一一找出原因。
本剧真实的主人公是周朴园。或许他不是戏份最多的,或许他不是个性最鲜明的,整部戏的所有人员都和他有某种关联。由此,就涉及到了本剧的构思和主旨。作者是想通过写周朴园和他身边的人之间的一些事情,来影射到所有当时的有权有势的富商家族的领导者。周朴园或许不是一个平凡的父亲——他在商海乘风破浪、运筹帷幄,但他是个普通的父亲、普通的丈夫、普通的男人。他实际上有三个儿子,但每一个都是他的心病:周萍无法变得刚强起来,自己也只能为止提供经济的支持而非精神的沟通和鼓励,同时,还要眼看着他爱上四凤,重蹈自己当年的覆辙而无能为力;鲁大海属于从小就没再见过,终于相见却是以敌人的身份;周冲也是令人不放心的'一个,思想太过单纯天真,而且无法很好地进行亲子间的交流——这就是一个普通的父亲。而说起他的丈夫职责,只能说他只有一个妻子,就是繁漪。或许因为商业或名誉上的原因,这两个十分不和的人成了一对,周朴园于是只有以忙碌和工作需要为借口,做一些看似“荒谬”的事情。一旦他拥有了以上两条烦恼,他怎不是个普通的在家里受双方面压力的男人?在外,他面临着更多的困扰:为了企业的利益,要狠下心来做任何事情,包括牺牲工人的生命;为了企业的声誉,要“敢于”采取任何手段,束缚任何人,包括妻子和儿女;为了所谓的“忠义”,甚至不得不放弃一些作为人最基本的感情,包括爱情。所以,作者从周朴园的方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状——每个人都生活在网中,看不清生活,看不清世界。
至于巴金所说自己在《家中》“没有给读者指出一条明确的路”就草草收尾,曹禺就很好地避免了这个问题。就他自己多次在多处提到,曹禺最喜欢的是繁漪这个人物,意在表明他欣赏这样敢于反抗的人,并且提倡这种特立独行不受压迫的精神,这已然是为读者指明的道路了。至于鲁大海,我原本也是很欣赏的,但后来才明白了他行事鲁莽的方式,对于那个时代也是很不适合的,而曹禺恰恰通过“逃跑”这样一个结局反映出:盲目的抗争其实没有什么效果,不会改变任何人和事,反倒是最终可能伤了自己。其实世上的事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乱世的事更是这样。
我读《雷雨》,只是因为自己能与文学大师进行某种程度上的交谈而欣慰。我也看过很多当时那个年代的影视作品,也都明白它们想表达的又是什么,与其说是一种希冀,一种祈求,不如说是一种内心深处感情的触发罢了。
雷雨读书心得体会5
一天下午,我在家中看书,突然天暗了下来,乌云密布,我连忙放下书,把窗户关好。
不一会儿,一道刺眼的光芒在窗前掠过,紧接着,“噼里啪啦”的巨响闯进我的耳里。随后密密麻麻的如豆子般的雨点从天而降,楼下的行人纷纷快跑,因为又一个雷阵雨之夜降临了。大风在咆哮,将一棵棵大树吹的左摇西晃;雷电在发怒,不断地在空中展现他的愤怒;乌云在肆虐,仿佛要把整片天空吃掉;暴雨在扫荡,把路上的行人一个个浇成落汤鸡。渐渐地,雨越下越大,越下越密,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豆大的雨点冲撞着大地,仿佛在考验大地的耐力。雷声轰鸣,使人听了心惊胆战。乌云遮天,使世界沉浸在黑暗之中。此时此刻,不是因为太阳下山而天黑,而是乌云笼罩而黑,再加上暴雨,大风,雷电,更是显得黑暗的狰狞。
雨下到半夜,雨声渐渐的小了,偶尔会听到雷电与狂风的`合奏。到了早晨,乌云早已散去大半,阳光从云彩中透了出来,雨也停了,雷电已不在嚣张,像只斗败的公鸡,灰溜溜的退去,只有风依然呼呼的吹着,像个不屈的战士。我走到楼下,楼下全是雨水,在阳光照耀下,倒是另有几分色彩。
雷阵雨之夜,是肆虐的,是咆哮的,更是令人心惊胆战的。但是雷雨过后,天空还是那样的蓝。
【雷雨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雷雨》读书笔记01-06
雷雨读书笔记01-01
《雷雨》说课稿11-29
《雷雨》说课稿06-23
雷雨读书心得11-07
《雷雨》教学设计03-12
雷雨优秀说课稿08-07
关于雷雨教案11-15
雷雨教学反思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