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

时间:2022-08-10 18:19:53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教师读书心得通用15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读书心得通用15篇

教师读书心得1

  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教师读书心得2

  今年暑假,我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阅历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读者。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让我折服。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老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时代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敢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代沟。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不断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这哪是爱学生?反思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进取,顾大局,识大体,努力按照上级的要求,按学校要求,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不但要自己思想过硬,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乐于敬业,端正态度,明确责任,勇创佳绩,还应想方设法投入到学校集体的建设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校增光、添彩。自觉维护学校利益,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舍小家顾大家,洁身自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甘为人梯,爱生如子。

  最后,借著名教育家镇西小语作为我的座右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师在学习中的方向。

教师读书心得3

  起初学校要求读《致教师》的时候 ,我心中默想又是一部理论性的没用的东西,又没有实践性,应该也是一部空谈和纸上谈兵,怀着不情愿的心开始读它。但是阅读后,却越感觉有用,越感觉让我茅塞顿开,越感觉对我的工作有指导性,我便产生乐趣一直读下去,最终读完,让我感受颇深,以下我说说我读新教育的体会。

  以前我时常会感觉教书是一件没趣儿的事,实现不了人生的价值,起初我怀着热切的心情来到学校,却被学生的不学和调皮以及顶撞磨得一干二净,我时常想着辞职,去干自己想干又可以实现自己价值的事,可是读了致教师,让我改变了观念,我们老师的快乐就在于扭转学生,帮助学生改变命运,他们实现了人生价值,也就是我们实现的我们的教育价值,当他们开始听话的时候,当他们开始懂事的时候,当他们学习进步的时候,当他们感谢老师的付出时,当他们的家长打来电话说孩子进步的时候等等,我们都是幸福和快乐的。我们曾今也调皮过,我们曾经也不懂事过,我们曾今也有不好好学习过,我们曾在课堂上也有不听讲过,我们曾在在课堂上也捣乱过,但我们在一些老师的精心教导下,也慢慢懂事了,在一些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我们的学习也进步了,这是致教师让我回忆起得,让我明白的,我也要继承我们前辈的优良品质,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学生家长奉献自己的力量,孩子们学好了,为我们国家做贡献,这也就是我们的价值。

  曾今也由于教导学生不听,我一度讨厌过学生,我讨厌他们的调皮,我讨厌过他们对我的顶撞,我讨厌他们捣乱破坏校园,可读了致教师,他让我知道爱的教育,也找回了当年的那份自信和力量。致教师又赋予了我的新的教育理念,指名的.工作中的前进方向。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谈到教室的幸福从哪里来,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来源:一是人与外部物质的来源,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十与自己的关系,我们老师的幸福感大多是来自教育,来源与特殊的学生。当一个调皮不听话的孩子,在你的课堂上认认真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时,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无法形容。

  “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也就没有意义。”在中国教育的现实中,教师的忙与苦是毋庸置疑的。教师的工作涉及教材分析,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还有教育活动中的突发事太多,问题学生层出不穷。只有当你理解了记忆的方法和过程,才不会为学生背不出而生气,你也就不苦了;当你理解人的能力差异,理解了所谓“差生”的形成过程,就不会为差生的存在而生气,你也不累了;当你理解初中生的生理,就不会把学生上课思想跑毛,调皮当做反抗了,也不会简单的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产生否定,你也就幸福并快乐着。恨铁不成钢,这个恨是不理性的爱,因为教师没有掌握铁是如何成刚的规律,从优秀教师可以看出他们面对教育教师事故时,是那么的自信和从容,是那么的轻驾就熟,这是以你为他们见多了。

  教师这个职业既平凡又神圣。做一名教师不易,做一名好教师更不易我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而我相信,我的努力和坚持定会收获很多。

教师读书心得4

  这学期,当我读的是《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感受了李镇西老师的与众不同,从他自己的身边的故事举例说起,真实自然,每一节都让人感动。

  爱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我们很多老师都是爱学生的,但是为什么还会不被一些学生喜欢呢?“爱学生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首先就应该要有一颗与孩子一样的童心”,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许只有童心才能滋润童心。当我们拥有一颗童心时,我们就更容易的去理解学生,当我们有了童心和爱心之后,自然我们就会很容易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和他们一块来分享快乐与烦恼,学生就会把你当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对你的'爱自然也就会流露出来,因为学生是最单纯、最可爱的,他们也是最容易感动的。

  我们要爱学生,但是不能凭借自己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可的学生,我们应该一视同仁,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老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和一个微笑就能个一个学生莫大的动力,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的,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作为老师,我们更要注意观察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优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相信他能做的更好。李老师说得对,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和同学心贴心;因为有爱,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当学生喜欢你的时候,他很自然的也就会喜欢你的课,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吧。

  合上《做最好的老师》体会到:做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很难,教育上的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今后,要把自己的爱很自然的贯穿在我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教师读书心得5

  当今社会的竞争如此的激烈、残酷,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一个位子而苦苦打拼。在这个打拼的过程中,有的人升职,有的人却落聘。当每个人都怀揣希望站在事业的起跑线上时,我相信,我们的憧憬都是一样的,我们对未来的期许也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在跑步的过程中,我们的结局却不一样呢?费拉尔·凯普谱写的《没有任何借口》对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成功和失败看起来似乎天壤之别,但促成它们形成的原因,也许就是一些小小的细节,小小的习惯,比如:常常为自己没有完成的事情而寻找借口。“要成功,就不要给自己寻找任何借口”,是这本书给我们最大的启迪。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他体现的是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其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

  寻找借口就是对所作事情的拖延和放弃,它会让你失去别人的信任,包括上司、朋友。“朋友是最宝贵的财富”朋友不仅是心灵,精神上的慰藉,有时他也是你事业的得力助手。如果你总是约会迟到,朋友不会抛弃你,也可以包容你。如有一天,你的朋友要开拓自己的事业,他需要寻求合作伙伴时,他一定会想到你,但他转念一想,就会否决,因为他觉得你在事业上是不值的信赖的。

  做为老师,首先要有责任心,对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工作中出现了问题,领导给予批评、罚款、处分,总是不服,认为该领导太严厉了,不给面子,一点人情味都没有……,众所周知,国有国法,校有校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领导的批评要虚心接受,要敢于承担责任,不得有任何借口和抵制心理。一个好的学校,就因为它有整套严格的科学化管理。反之,做为一个领导要是不负责,对下属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不及时的提出批评,只顾面子,任其发展下去,这样的学校还有希望吗?其结果又是怎样?

  “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是呵,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只是执行任务的机器。我们是鲜活的、富有思想的、情感丰富的人。我们工作时,并不是像机器那样按照指定程序进行流水性进展,而是在接受指令后,明确工作的重要性及目标与完成时间,考虑应该采取何种方式作为完成工作的`方法然后,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处理。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执行人员的思维方法问题。如果我们一味强调执行而不注重对执行人员的心理分析,有可能让执行结果变得非马非象。

  思维方法,其实就是思维惯性与工作习惯。当我们将所有对事态发展有影响的思维及工作方法持久地加以重复时,习惯也就悄然形成了。工作时,我们的大脑总是按照惯性搜索最近使用与最常使用的信息,并引起外显的条件反射。借口,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力与温水煮青蛙的韧性,也有着铜墙铁壁似的顽固性,正是因循了人类思维的这种特性,肆无忌惮,以致于让许多人都成了它的阶下囚。可能有许多人会说他并不希望如此,但不知道怎样才能克服借口的漫延。就此,我们试着结合借口的各项属性来谈谈解决的办法:

  第一、借口总是在拖延时间、推卸责任

  对一件事情,你完全有把握将它完成得很出色,但是由于惰性,你不停地对自己说“再等一会儿”、“等一等”,时间就在你等的过程中慢慢溜走,当你发现时,却又对自己懊恼不已。对此,我们应该首先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把握清楚自己的奋斗方向并制定一个相对中短期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奋斗,这有利于你在找借口的同时与目标加以权衡,并马上行动以驱赶借口。

  第二、不要让推卸责任成为习惯

  也许你会否定这种看法:推卸责任可以和习惯联系在一块吗?有这么严重吗?是的,正是这种经常性的习惯在影响你的潜意识,你的潜意识进一步地影响着你的习惯行为。所以,我们应该加强自己的责任感与主动性,并让主动性与责任感带着我们驶向更为宽广的领域,尽情舒展与充实自己。

  第三、让认真工作成为你的习惯

  首先,让工作成为你的爱好,这样,因为有爱,所以你会想方法对所爱之物做出贡献。其次,工作给予了我们生活的保障、心智的发展与自我的完善,也给予了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奋斗的激情与灵感的原动力。所以,我们有必要将它视为珍爱之物,并将它恪守成习惯。

  第四、让行动与全力以赴见证我们的优良习惯

  只有立即行动,才能平定心中的惶恐。只有全力以赴,才能见证历程的辉煌。我们不愿让时光蹉跎了本应灿烂的岁月,不愿让退缩模糊了本是鲜明的路线,更不应让借口断送了本该属于自己的风采!

教师读书心得6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老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直以来,老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老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老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老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老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老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马上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老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老师不必代劳。

  我们老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老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老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知道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希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还是苦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对希望,希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教师读书心得7

  新教育行动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也积极的参与其中。又一次的读了这本教育典著,又一次的豁然开朗,又一次的被深深的震撼。

  再一次的重读新教育,这一次对对它的理念:“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燃起我对教育的新的期望。教育也可以是幸福的、完整的。这句话,不只说我们教师要过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学生也应该是幸福的。

  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行动就有收获。朱永新教授说的是,只要你去做,你就能行;只要你去做你就会成功。是的呀。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总是想要的、希望的很多,而实现的却很少。原因有很多种,自身的`惰性,是最重要的是,没有去行动,没有去坚持。我们不需要华而不实的话语,我们不需要夸夸其谈的口号,我们只需要踏踏实实的去做、去行动,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而整本书里,我感受最深的是没有教师的幸福,就不会有快乐的学生。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支撑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进步。让教师和学生一样,也能享受教育的幸福感和愉悦感。我们校长也常说,一个学校发展的最最核心的的东西就是教师用自己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进而去影响学生的成长。那就很清楚了,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也就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快乐就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教师不快乐,他就没有激情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幸福的教育生活从何而来?

  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把阅读当成一个自己的习惯,就像每天起床、吃饭一样,每天读每天都有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在收获中快乐,自己快乐,孩子们也就快乐了。

  朱永新教授还说过:“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的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每个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的精神。这样每一个老师、每一位学生都要成功、都会成功。

  为师者,不断提高自己,用心阅读,用心成长,用心总结。让我们在新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平坦。

教师读书心得8

  有人说:一本好书,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没有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课堂将会变得那么空洞和无趣!

  本学期,我按照自己的读书计划,认真阅读了《礼记·学记》、《学生第一》收获很大。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程度地闲下来,而学生最大程度地忙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而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

  一、教师,要爱护学生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

  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读书,使我对工作、对生活都充满了自信,使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始终充满激情。每天读书一小时,我还要持之以恒,相信它会为我带来丰盈的人生!

教师读书心得9

  如果你能够真正地把爱给所有的孩子,真正地用心看待自己的每一次讲课、每一次与学生的沟通,你一定会感受到老师的乐趣、体验到做教育的幸福。——朱永新《致教师》

  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对大多的教师而言,认为能教出好成绩就是好老师;而我们各级优秀教师评选条件中也很少出现“爱学生”这样的字眼。当然,要将“爱学生”作为一条评价标准,确实操作起来不太容易,但事实是这一标准基本是被忽视的'。这样一来,大多的教师在爱学生方面明显就有了缺失。

  李镇西老师教育的爱心教育想必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也正是爱心,谱写了李老师的教育传奇。每每读到李老师的教育故事,总感到热血沸腾。是啊!我们的教育中因为缺少了这份爱心,使得很多“问题学生”失去了矫正的机会;青春路上“失足”的学生,没能得到心理辅导而越走越远;学困生丧失了进步提高的机会;尖子生仅仅成绩优秀,人格、道德沦丧……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的爱心不够造成的。

  有人说:“没有爱,教育就是一场苦役”。可现实中的教育,爱是匮乏的。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整天板着面孔,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对于学困生,甭说爱心,就是耐心,也不够;对于问题学生,动辄批评,很少与学生沟通交流,更不会走进学生心灵,又怎能用心灵赢得心灵?

  谈起教师这个职业,很多人会嗤之以鼻,就连我们自己,也很少正视,其实这是很不应该的。我们应该在教育历程中,“以爱心唤醒童心”,爱教师这个职业,爱每一个学生,用心看待每一个学生,用情上好每一节课,在我们的职业旅程中用心发现和挖掘教师这个职业的魅力,感悟幸福,收获幸福。正如朱老师所言,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师职业的内在美,从而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个影响人的一生的、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这样,你会更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而且不仅作为职业,视为事业。

教师读书心得10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这是书封面上的一段话,正是这段文字,吸引了我的眼球,给了我无限的感动,让我受益匪浅。

  《孩子,你慢慢来》,我喜欢这本书,也喜欢这句话。作者龙应台的文笔是那样的细腻,全书蕴含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爱的气息,读着读着,一股暖流慢慢飘进了我的心房。让我们慢慢来,让我们耐着性子学会等待。

  读完这本书,我不断地反思了自我。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有时会很生气,有时也会对学生大声训斥。记得期中考试前一天,我和x教师一齐从会议室回到北教学楼时,老远就听到哈哈大笑的.声音从楼上传出来,我俩边走边猜测着这笑声是从何而来。当时的我虽没说出口,但心里早已断定是我们班。于是,上楼直奔教室。“教师,xxx给他的同桌讲笑话,他还大声地笑。”班长见我来了,立马站起来,气愤地说。听班长诉说的同时,我带着满脸的怒气瞥了xxx一眼,此时的他也许真正意识到自我错了,低着头,看着桌上的卷子,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如果今日不给他点严厉的教训,我怎能安心?”想到那里,我走到他的座位,只见他的卷上仅写了几个词,看到这些,我便火冒三丈:“走,去给你妈妈打电话,让她来盯着你写。”他一听,急了:“教师,别……别……。”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他竟然这样对我说,我装出一幅很生气的样貌,走出教室,进了办公室,一会儿,他也跟了过来,说:“教师,对不起,我不应当讲笑话。”听他这么一说,我真想原谅他,可是,想想以前的种种违反纪律的事,都与他脱不了干系时,说:“以前,我总是心平气和地跟你讲道理,你也总是不断地向我承认错误,这次我再也不给你机会,打吧!”

  他见我这么坚定,拿起话筒,拨通了电话。不一会儿的工夫,她的妈妈赶了过来,明白他犯了错后,一向数落着:“这么长时间,x教师没给我打过电话,我还以为你表现得很好,没想到你这毛病还没改……”说罢,她看了看他手里的试卷,相当生气,此时的他再次认识到自我真得错了,赶紧写了起来。当我把学生带出学校回到办公室时,他已写完。我们一齐下楼、回家。

  说实话,这样的结局,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从那天起,他那些过分的行为收敛了许多,也正是从那天起,他的名字再也没被值日班长写在黑板上。直到今日,我的内心深处并没有因他折服而自喜,也没有因我的胜利而置之不理。如果我学着xx的妈妈,耐心地与他交流,让他愉快的理解;如果我不冲动不叫家长,换一种方式教育;我就会带给他欢乐,而不是无穷的压力。上周四的一个课间,我让他下节课课后找我,他没有忘记,规规矩矩地进了办公室。我和他谈了好久,谈到他期中考试考得不错,三科都在九十分以上,表扬了他有写好作业的习惯;谈到了他的日记比以前大有长进,肯定了他有坚持阅读的习惯。并提醒他,如若能做到严格约束自我、控制自我,教师相信他还会有大的提高。一句表扬,一次肯定,一种相信给了他莫大的自信,谈话结束,他准备回教室上课时,恭恭敬敬地说了一声:“教师,再见。”此时,我感到很欣慰。心中默默地重复着那句话:孩子,你慢慢来。教师对你有耐心。

  事后,我重新拾起《孩子,你慢慢来》细细品读。我觉得教育不是赛跑,教育学生应当慢慢来,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多给学生一点耐心,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必须与家长一齐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长。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享受孩子一朝一夕的变化!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片段,享受孩子一喜一怒的真实!长长的路,慢慢地走!长长的路,健康地走!

教师读书心得11

  为了帮助学习《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我开始阅读相关的书籍及期刊。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甚至是优秀的生物教师实属不易。身为一名大三学生,生物教学实践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沉下心来学习生物学科知识和教学的理论知识,为不远的将来见习、实习提供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在胡老师的启示下,我开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教与学的关系。这学期接触到的第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是皮连生老师编著的《教与学的心理学》。为了更好地阅读这本书,我又找来崔丽娟老师主编的《心理学是什么》这本入门的心理学知识书籍。

  这本书分为十二章,总的来说,说明了以下几个方面:人们认识心理学的误区有哪些、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心理学的流派、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作为一本入门心理学书籍,深入浅出,真正的把问题说的清晰明了。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作基础,以趣味性见长,但有留有思考的余地,让人有种“跳起来摘桃子”的感觉。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尤其钟爱心理学流派中第三势力的人本主义流派的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有四个方面:强调人的责任、强调此时此地、从现象学角度看个体,强调个人成长。该学派重视人性中善的一面,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观点不谋而合。学派代表人物罗杰斯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实现的提出,在今天非常有实际意义。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智力水平。在该学派看来,非智力因素对个人的自我实现有很大的作用。现今提倡终身学习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在遗传的限度范围内尽力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如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我联想到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为我们小小改变,将能改变很大的学生群体,往大的方面想,可以为中国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有了这本书作为心理学科阅读的基础,我又找来胡继飞、郑晓蕙老师主编的《生物学教育心理学》进行阅读。在此之前,又重温了大二所学的《教育学》,以作为阅读的铺垫。

  在前言中,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涉及了编写意图、本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第二部分说明了生物系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意义与学科建设等问题,第三部分提及生物学教育科研问题,第四部分说明编写过程的人和事的问题。前言的编写,暴露了编者的思维过程。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容易把握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二,前言还提供一种学习思路,这是一种可迁移的程序性知识。其三,前言还提示了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和不同的视角,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积极多方面考虑问题。

  阅读完前言,再看了目录,思路一下子就明晰了。章节的编写逻辑顺序,部分借鉴了普通心理学的知识脉络,同时结合教学法的知识脉络,组合成本书的知识框架。

  作为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学生身份)的角度,了解教师活动背后的意义和相关机制,可以帮助我们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在教师指导下把握知识本身。在课后,我们可以根据生物学技能的形成规律、知识的记忆规律,在学科思维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作为一名师范生,了解心理学在生物学科的应用,可以为我们对于教学设计的编写提供理论基础。对于将来教师的我们,为未来更好把握教与学,提供思考方向。

  以下,谈谈我从部分章节的一些收获。

  在阅读到第四章——生物学科的思维活动及其教学一章中,让我联想到在我的求学生涯中,我的老师曾经运用过思路教学。利用科学史实,他给我们分析了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而不是单纯地讲述一个科学家的故事。上课时,他讲述了他学习生物学科的方法。在这章书中,我对于“活学”的概念,有了新的体会。具体的知识要学,但最终要学会如何思考问题,从知道“是什么”,到知道“怎么样”,再到知道“为什么”三个阶段,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第五章——生物学科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一章中,改变了我对教学模式的认识误区。以前总觉得教学模式等同于教学定式,是十分刻板生硬的,完全把学生当成是产品统一加工,不顾学生认知程度,一味填鸭式灌输知识。现在发现,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系统、简明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是一个中性词。教学模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用活这些教学模式。好的教学模式是有发展性的,但是被人用错了,那只好说“遇人不淑”了。而以前的所说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错误理解下,错用的模式。理论的东西本身是死的,关键还是要靠教师的理解,然后利用理论来指导教学这种特殊的实践。

  第六章——生物学课程设计及其心理学分析一章中,介绍了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及教材的结构和发展(本书出版于20xx年3月),结合20xx年9月出版的《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我们可以看到教材连贯的发展情况和部分知识的更新。了解课程的发展思路,有助于把握教育改革的动向,以更高层面地理解生物学教育,有助于我们开展生物学教学实践活动。

  第七章——生物教学设计及其心理学分析一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结合《生物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章来看,本章理论性更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很重要。前面我提到,虽然教学设计学科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和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奥苏贝尔等创立的,但不妨碍人本主义学派理论的介入。人本主义者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他意识不到的自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教师引导学生的自我觉察,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不管哪一个学派,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但我更看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在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发现学习理论和施瓦布的生物科学探究模式为理论基础的探究与发现的教学模式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是我认为真正可以让学生爱上学习、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此学到的知识,培养的能力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在当下的`教育体制之下,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实操起来“花费时间太多”。为了适应体制,在多种教学模式中选择适合生物学不同章节的学习是必要的。但如何在体制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两者需求平衡点,还需现在的教师和我们这些未来的教师去思考。

  第八章——关于生物学能力及其培养一章,将生物学能力的培养细化为几种能力的培养,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应该使教学内容和时空开放,不拘于课上或者是课下。能力的培养有连续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让学生真正能在课上学到知识,并且能够带着这些知识在课外探索继续培养他们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能力的培养,前提还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觉得生物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生活。

  第九章——现代中学生心理因素与生物学教学一章,我觉得人本主义成分较重。我前面谈到人本主义的观点,非智力因素对自我实现有很大作用。根据这个理论,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教无类得以实现。

  第十一章——现代生物学教师的职业素质与职业心理一章,给我一些职业规划上的启示。除了家庭以外,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事业。而在似长不长的人生中,事业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事业上如何实现自我,怎么实现自我,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真正的自我实现应该与社会相联系,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自我实现。在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下,二十几岁的我们,该有些想法的。

  第十二章——现代建构主义与生物学教育一章,给生物学教育理论学习指明了一个大的方向。语言精简,内容信息含量大,所以要理解深刻的话还是需要看多一些书才行。

  看完了每一章节,我又重新将前言看了几遍,感悟又深了一层。接下来应该继续看皮连生老师的《教与学的心理学》了。

  我曾在《南方》里看到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传奇学校——黄冈中学的没落。在许多年前我们国家教育体制没有改革的情况下,黄冈中学的应试教育做得风生水起,将许多学生送上名牌大学。时代在发展,国家在发展,国家的教育有了突破性的改革,倡导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黄冈中学没能跟上这波改革浪潮,培养的能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渐渐少了。“学生苦读,老师苦教,家长苦盼”的坚持,意义不再像以前那样厚重了。希望黄冈中学能够有所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

  中国未来教育会有怎样的改革?应该是越来越人性化,个性化?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应该保持随时随地学习,终身学习,切不能固步自封,祸害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教师读书心得12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教育教学能力,高素质的研究型教师队伍。要建设这样的教师队伍,强化学科教研组的教研无疑是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学科教研组是学校中各学科教师发挥集体智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的教学研究组织,是同一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学科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是以新课程精神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教师通过教研活动,能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所需的技能、技巧,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具备了过硬的教育基本功,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并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本学期化学教研组在学校以及教科室的指导下,开展了很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很多老师都反映,活动有层次,有主题,有内容,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修。反思这些教研活动,我总结了这么两点有效的提高活动效率的策略。

  我很担心说不好将想法说出来

  化学教研组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多名老师有着很多荣誉,大家也都很有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换成其他学校的教研组,可能有一些老师在组内讨论时会很沉默、不说话;担心自己说不好,不能在讨论时聚拢老师们的思维,并将讨论引向深入。

  应该说在这一点上,鳌江中学化学组一直有着优良的传统,本学期在组长的带领下,化学组每次都是畅所欲言,每次的讨论都不是讲空话,是对具体课堂的研讨,因为我们只是想把正在探讨的东西表达出来,并不是接受专家的考评。

  当然,在参加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指定主评人,或者是参加说课的人选等。

  谁先来发言话语顺序调整出效果

  教研组活动经常会围绕一节公开课来展开评课和讨论,但是谁先来发言呢,按照以往的惯例,开课者先讲思路,然后同年段老师先点评,因为他们对教材比较熟悉,其他年段老师再补充,或者组长让一位老师主评,其他老师再补充,这种发言形式的优点是讲评比较到位,先有完整评析,再有细节补充。缺点是后轮到的老师可讲的内容比较少,尤其是可能会让本不多讲的年轻老师更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到的锻炼机会更少了。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换种方式,让年轻的老师先讲,再由经验丰富的`老师补充,这样会更多的把机会留给年轻人,更多的让他们得到锻炼。大家也会意识到,青年老师们讲得蛮好的,重视我们年轻老师。

  让年轻老师先发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压台,表面看是打破了以往的规则,其真实的意义是为群体对话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空间。因为,这使得讨论中的话语控制权不再仅仅掌握在经验丰富者手中,而是掌握在整个团体中,让参与活动的每一个成员的独立思考都成为一种资源,成为对摆在桌面上的不同见解的一种迎接方式,进而使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可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准之上有所长进。

  总的来说,教研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同伴互助的集体学习,它的有效展开关涉到有着同样的问题或者对同一件事情有着热情的工作伙伴的参与,如何让参与的每个人都卷入进来,需要一定的策略,也需要有个培植能力和习惯的过程。应该说,要使教研活动有效,我们需要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对方法进行选择,对过程进行调控。

教师读书心得13

  当我阅读这篇文章后,会让我如此感动。

  当别人细心阅读,最容易理解题目中的答案。我阅读怎么老是不会全对呢?原来我只是囫囵吞枣的阅读,理解有点陌生。

  我读了这篇文章,从周汝兰老师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所有的孩子的故事中得到了感悟,也有了感动。当时,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周老师知道这时候该地震了。

  第一次就警告孩子:"快往门外跑,孩子们!"结果,这一招很管用,一会儿跑出了30多个孩子,剩下了10多个孩子,可孩子着了慌不听话,周老师想出了第二招,严重的警告孩子,她还一手拉一个孩子,终于有几名孩子随后跟了出来。

  周老师觉得房子快倒塌了,瓦片也快碎了,周老师仍在坚持,又使出了第三招,他立即跑回了学校,迅速把两个孩子救出了门外,但最后一个孩子怎么办呢?老师不愿意让孩子出事,她还是用伟大的'力量救出了最后一个孩子,52个孩子已经安全得救了。

  老师的爱竟然这么伟大,不光是母爱伟大,但老师的爱也是美好的。世上的这种师生之间的爱也是让我们铭记在心的。

教师读书心得14

  寒假走进苏霍姆林斯基,使我反思语文教师的素养。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踏过教学的脚印,回眸,却发现,当一切的西方“后现代”改革渲染我们的课堂时,蓦然,教师的专业素养却成了我们应对的高山。

  对于语文老师而言,专业素养意味着什么呢?

  我以为,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化身”。那里的“语文”应是“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语文的方式,不仅仅仅指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更是指用语文的方式来思考、来感悟、来表达,叙事、隐喻、抒情、对话,乃至一声问候、一句评价。那课堂上的分分秒秒,语文老师不仅仅仅属于自己,他就应当成为语文。是否还能够这样说,如果以前我们说“我是教语文的”,那么,我们这天应说“我是用语文教人的”。若爬过这座山,到达这境界,语文教师的素养务必提高。

  有人这样评价我们语文教师:视野不宽――知识贫乏,学识单薄、干瘪,以本为本,拘泥教材,搬教参,对答案,不善举例和比喻,不善联系和联想,不能对课文知识进行有效扩展和深化,教不活,化不开;底蕴不厚――缺乏见解力和创造性,智慧疲软,人云亦云,教学没有深度和厚度;修养不足――育人乏术,职责心似乎挺强,艺术性却很差,貌似很优秀,其实问题多多,自我感觉良好,反思潜力低下;情趣不多――教学生活乏味,类似套中人,心灵缺乏阳光,难与学生交往沟通。

  君不见,语文教学的原点不在上课的老师形象怎样的迷人、课件怎样的精彩,甚至也不完全靠教案的设计多么精彩、教学布局怎样的巧妙,以上这些都能够靠外在的人力、物力辅助加以弥补。然而,衡量一堂课的好坏,依我看,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这两者恰恰要靠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准和教育教学潜力来引导帮忙学生完成,而前者却是前提。

  在清华附小,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简单地概括为两句话:第一、解读教材的功夫,第二、课堂教学的功夫。然而如何培养这素养,让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和积累下来的专业经验,溶于教师课堂上的言谈举止之间,成为教育的机智和情怀,为学生的成长引路、照明,成为能够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吸引学生热爱语文的强有力的磁场,这或许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

  于是,每一位立志“用语文教人的”语文教师,是否就应当以一颗为师者应有的良心思考自己的课堂、自己的专业素养?

  专心行走于课堂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直接体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方式莫过于在课堂上的行走。一名语文老师是否至少应当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够有勇气行走于语文的课堂: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从这些年来的成长经验中提炼、总结而成的,在此基础上,才能谈素养的蕴藉和提高。我要求清华附小的语文教师,就从这些最基本的素质谈起,我们的学生从清华附小毕业时也努力要做到这几条。

教师读书心得15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上学期,有幸读了《做卓越的教师》一书,从中我获取了丰厚的教育智慧,领悟了真教育 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是人学的真谛。这本好书犹如教育中的明灯,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更增强了我好读书的责任和读好书的兴味。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读书对一所学校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是不是一所真正的学校。由此我联想到,读书对一个教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是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课堂是个大舞台,有的教师可以在舞台上纵论古今,挥洒自如,演出一幕幕精彩壮美的活剧;有的教师则期期艾艾,捉襟见肘,令孩子们失望。每每看到这样的反差,我的灵魂就会被孟子说的人之患,在好为师这句话所敲打着,一旦成为老师,就要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成为知识的代表和化身,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除了准备一桶水之外,还应该为自己找到知识的源头,每天向源头汲取活水,正如朱熹所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在哪呢?那便是书。为人师者,最紧要的是读书,坚持不懈地读书。

  细品《做卓越的教师》一书,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实施课程改革,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博采众长,使自己的大脑不断吐故纳新,接受活化知识,才能厚积而薄发。书中很多话语,言简意赅,却让我颇有感触,回味无穷。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了解决书多时间少的矛盾,教师读书必须学会选择,采取浏览与精读相结合。一般的书可以浏览,重要的书、名著就需要精读;与自己研究方向远的书浏览,与自己研究方向近的书精读。浏览的.面不可太窄,精读的面不可太宽。做教师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困惑。这时候,仅凭我们的一己之力似乎显得那么单薄无力,就如书中所说,此时我们就可以向一些教育经典求助:畅游陶行知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怎能不被教育家的激情与思想所打动?怎能不被他们的行文风格和语言特色所吸引?他们的感情真挚而充沛,思想朴素而深刻,语言亲切而又不乏文学性,字里行间充满了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他们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撒向每一位学生,用深情的目光注视每一个人的心灵。从陶行知著作中,我读懂了三个字,那就是真教育。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它包含的精神理念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永远不会过时,这些经典迸射着美丽的教育智慧,诠释着动人的教育情怀,给了我许多教育的启示。

  阅读,让我充溢而快乐,更让我明白教育需要爱心,孩子渴望关爱。让我们以教唯以爱,学唯以笃的思想公正地对待、欣赏每一位孩子;让我们怀着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让我们用苏霍姆林斯基那种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去接纳孩子,等待孩子的成长吧!愿我们都能以书为友,在书的世界里作一次心灵的长途旅行,来一番深邃的灵魂对话,掬一捧淡淡书香,做一名博览的教师!

【教师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的心得02-18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03-06

教师读书心得06-23

教师读书心得【荐】12-17

【推荐】教师读书心得12-18

教师读书心得【热】12-19

【精】教师读书心得12-10

【热】教师读书心得12-24

教师读书心得【精】12-26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