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热门)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住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中最著名的历史小说,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宏大而复杂的历史画卷。他以章回小说的形式,将历史与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在阅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我被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深深吸引。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各有特色。刘备的仁义,关羽的忠诚,张飞的勇猛,诸葛亮的智谋,曹操的奸诈,孙权的冷静等等,这些人物形象都深深地刻印在我的心中。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都反映了各自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同时,小说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如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都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和文学的力量。
除了人物和情节,《三国演义》还让我感受到了它的文学价值。小说中的'语言简洁而生动,描写细腻而真实,对话生动而有趣,让人读来仿佛置身那个时代。同时,小说中的叙事手法也十分独特,作者通过各种叙事手法,如伏笔、暗示、对比等,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思考和发现。
在阅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历史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历史不仅是我们了解过去的一种方式,更是我们理解现在和未来的一种途径。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更好地把握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总之,《三国演义》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历史叙事手法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塑造,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它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是历史的珍贵资料。我相信,它将继续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光芒,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讲述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至曹丕称帝建立魏国约195年间的历史故事。作者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为蓝本,结合自己多年生活经验,创作了这部千古名著。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状况,概括了这一时期的社会与人民生活的特征,揭示了深刻的历史规律。在《三国演义》里,我们可以看到元末明初中国人民的苦难和反抗,可以看到英雄豪杰在动乱的社会中涌现,各献其谋,各显身手。
《三国演义》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深于战法,巧于文事。书中的重要人物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人都被塑造成型,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将英雄。书中还描写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三十六起战例,将战争场面描写得非常壮观。
读完《三国演义》后,我为刘备感到惋惜,他一生屡败屡战,但始终怀揣着匡扶社稷的壮志雄心。他曾说过:“吾非不能坐谈道义,只恐天下有变,诸将首尾不相救耳。”刘备的这一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他的大仁大义。刘备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百姓,他放弃了个人的情感与尊严,这让我对他充满了敬意。
与刘备相反的是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被称为“乱世之奸雄”,一个具有政治才能的军事家、谋略家。他善于驾驭战争,善于随机应变,面对各种情况都能随机处理。他统一北方后,过足了安乐窝的日子,有了称王称帝的野心。他的这些特点都让他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绘战争和英雄人物的著作。作者通过各种描写和情节安排,展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和人物形象。这部书让我深入了解了三国历史,也让我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读完《三国演义》,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部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历史的记录和传承。它让我们看到了英雄人物的壮志豪情和忠诚勇敢,也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残酷和现实的无奈。这部书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安宁。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4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人人皆知。
其中,《三国演义》是把《三国志》通俗化之后所作的书。由只有高级知识分子才读得懂的史书,变成几乎连半文盲式的一般人都可以勉强看下去。
它的作者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据说他还是施耐庵的学生,曾经一起从事小说著述。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等长篇小说。
他的这些历史演义,歌颂的主要是圣君贤相,英雄豪杰,表现了作者对历史上强盛时期的向往。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史小说,是罗贯中在民间讲史平话的基础上,取材史籍、民间传说和戏曲,把零散的三国故事、传奇,写成可一部七十五万字的名著。
《三国演义》主要一五条线:汉朝灭亡是引线,晋国统一天下是终局,中间是三个国家的兴衰的主线。这几条线交互联络、交叉,成为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三国演义》是以蜀国为正统写东汉末年到晋统一全国之间的史事。尤其以魏蜀两大国之间的矛盾斗争为主干;写魏、蜀两方时,又以蜀国的故事为重点。
写蜀汉时,则以诸葛亮为中心;在写诸葛亮时,又以隆重决策为关键,这说明了作者维护汉家正统的思想。
《三国演义》中有姓名和行动的.人物约四百多个,其中写的出色的便是三绝。
曹操的形象,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是“奸”,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则是残暴和狡诈。
他一方面消灭异己,另一方面又开脱自己的罪名。同时,他又不是头脑简单的暴君。虽然要一心杀死异己,他十分明确的把握着“当杀则杀,不当杀则不杀”的原则,从不一意孤行。另一个字便是“雄”,他志向高,心怀天下,富有政治谋略,能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不计较一时得失。所以称曹操为乱世奸雄。
关羽是有名的英雄,他文武双,智勇兼备,在他复杂的个性中有民间色彩,又有封建色彩。因此,他在劳动人民和统治阶级中,有同样的地位和威望。
诸葛亮是罗贯中着重刻画的人物。
作者在他出山前和死后年只用了五十回,而他出山时的短短二十七年就永乐一般以上的篇幅来写他的活动。由于作者的极力刻画,使他成了年近乎“完人”的人。
《三国演义》被作者写的如此惟妙惟肖,真当之无愧为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
三国演义:权谋与忠诚的交织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绘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小说,由明朝作家罗贯中创作。这部作品以宏大的历史背景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英雄辈出的时代特征。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看到了曹操、刘备、孙权等众多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其中,刘备的仁义之心、关羽的忠诚之志、张飞的勇猛之性,以及诸葛亮的智谋之略,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代表了不同的性格特点,更展现了他们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
权谋与忠诚,是《三国演义》中最为鲜明的两个主题。权谋指的是在斗争中运用智慧和策略来取得优势。在小说中,诸葛亮为了实现统一大业,运用智谋和策略,成功地联合孙权击败了曹操。而曹操则通过各种手段,如收买、离间等,削弱了其他势力的实力。这些情节展示了作者对于权谋的深刻理解。
忠诚则是指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在小说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兄弟,共同守护着荆州。而诸葛亮为了实现统一大业,不惜一切代价,始终坚守着忠诚之道。这些情节展示了作者对于忠诚的崇敬之情。
在阅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英雄们的壮志与胸怀,更领悟到了忠诚与权谋的'深刻内涵。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代表了不同的性格特点,更展现了他们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同时,小说中描绘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也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通过《三国演义》,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领导者的智慧和勇气。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让我领略了那个时代的英雄风采,更让我明白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具备的品质和素养。正如刘备所说:“天下大事,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正是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需要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总之,《三国演义》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作品。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勇气,为我们的人生道路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6
闲来无事,捧起一卷《三国演义》,阅读之余被描写的已经很熟悉的情节再次吸引,决定重温那一段脍炙人口的风云故事。数天之后感慨颇深,记录下来,也算是收获。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下面我最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214和217年连续下了三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最值得我欣赏,是他那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最值得我欣赏,是他那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每次听到这首歌,我就心潮澎湃。《三国演义》是我百看不厌的一部名著,它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惊险曲折的故事,还让我认识了不少个性鲜明的英雄。
说起赵云,也就是常山赵子龙,大家肯定很耳熟。从“单骑救主”、“截江救阿斗”足可以看出他对刘备的忠心耿耿。再加上他具有武艺高强、正义凛然的英雄本色,难怪刘备说他“浑身是胆”“乃真丈夫也”。他实在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硬汉子!
再说关羽,此人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典型的忠勇人物。因为他髯发长二尺,一副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样子,所以被人们誉为“美髯公”。他不仅是个美男子,还是刘备集团的得力干将。不管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还是“千里走单骑”,都能反映出他对刘备的赤胆忠心。他真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提到刘备,在作者眼里,他是个“乱世枭雄”,但在我眼里,他只不过是个“胆小怕事”的人。虽说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体现了他的遇事老练,工于心计,但他为了一个“义”字,不听众将的忠告,竟大动干戈,率领七十五万大军,草率伐吴,最后被陆逊用火攻破,最终蜀军全军覆没。读到这里,我真为他的这种行为感到惋惜!
谈起诸葛亮,他可谓是书中最具光彩的英雄人物。他凭借自己的绝顶聪明,成功运用了“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摆八阵图、空城计、七星灯”等一系列妙计。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他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虽说他灭魏吞吴统一天下的雄心没有成功,但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已经流芳百世。他永远是后人敬仰并崇拜的伟丈夫!
反复品读《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不但丰富了我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提高了我的个人道德修养,更重要的是,从书中的众多英雄身上,我懂得了“英雄”的真正含义———为人诚信、机智勇敢、胸怀天下、无私奉献。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1-04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7-06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01-13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9-28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8-18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1-14
读书笔记三国演义12-29
(精选)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1-01
【精】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9-11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