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的读书笔记
蒹葭的读书笔记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蒹葭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蒹葭的读书笔记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邓丽君的《蒹葭》在小时候就听过,这或许便是我和诗经最早的缘分了。那时的我不懂得什么叫做“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只懵懵懂懂地听懂了后面一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哦,有位伊人,在水的另一边,简单稚嫩又不完全正确的理解,却能确确实实感受到那里面流动的美。可惜的是,那时候的我并没有继续深入探寻这份独属于《诗经》的景色。
于我而言,《诗经》就仿佛是《蒹葭》里那位彼岸的佳人一般,漫长的时间间隔成了河上氤氲的雾气;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语言成了那重重的芦苇。我能看见她影影绰绰的身影在天光水色之间具有着的朦胧的美,只是太模糊,又太遥远,没有注释便是寸步难行。她比文言文又老了一个辈分,仿佛我的太奶奶,不管怎样,总是畏惧而不愿靠近的。相比较而言,“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比“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要易亲近太多。
直到这一次的打卡活动,才再续了我和她的缘分。翻开这本记载千年前歌声的《诗经选》,细细地诵读着,反复地体会着,突然发现,她似乎也没有那么遥远不可亲近。她是千年前的.民歌,用千年前最流行的语言诉说着千年前纯真的情感,她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还一起唱过的歌谣。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她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当弄懂那些几乎每句都有的生僻词语后,整篇诗歌的意思也就简单明了起来了。她是通俗的,她没有唐诗宋词等刻意雕砌的韵律仪仗,她只有未经雕琢的深情与诚恳。诚恳的劳作,诚恳的纪念祖先,诚恳的想念喜欢的人。
是的,我喜欢诗经里的爱情。爱情作为诗歌永远的主题,在《诗经》里也占了相当比重的一部分。但她不像后来因宋明理学而变得含蓄矜持的爱情,她只有“无拘无束”的自由恋爱。
在诗经里,喜欢就是喜欢,她不是后来的那种“我爱你,我就卑微到了尘埃里”,她没有扑朔迷离的用典和因含蓄留下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她有“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青年男子对于心上人昼思夜想、难以入眠的相思;她有“之子于归,言秣其马”的深切的倾慕;她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我爱你恰好你也爱我的悸动……这些真诚又直率的情感让我如此动容,情者以诗传情。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对了,她是我们前世无邪的记忆。
蒹葭的读书笔记2
夜晚,城市的灯火,霓虹闪烁,染的那夜,如同白昼,绚丽多彩,城市的街头,商铺林立,种类繁多,嘈杂声不绝于耳,我一人,走出城。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宁静,安宁。
星星挂在夜空,很亮很亮。
星星点亮夜空,你,点亮我的心。
我坐在这夜中,静静回想。
静谧的夜晚,偶有晚风吹拂?吹动身旁的柳枝,好似你婀娜的舞姿,想起那日的相见,风,吹低芦苇,在千万株芦苇中浮现出你的身影,那齐腰的长发,在风中漂浮,芦苇摇头晃脑,你在苇中乘船前进,船,人,苇在天间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那一刻,世间万物,黯然失色。
此后,便不曾忘记你的身影。
那片芦苇,不曾离去,你,在我心间,更不曾离去。那日的情,那日的'景,在我的心头不曾忘记。
我在找寻,找寻爱的你。你仿佛就在我的身边,离我仅一步之遥,却无法触及,有时又相隔万里,跨越千山万水,也不曾相遇。
找寻,找寻。
芦苇依旧繁盛,却再未见你的身影,有多少日,望那空无一人的苇地,泪,一滴滴落去,化作,对你的思,对你的念。
黑夜,总是让人忧愁,明月呀明月,你是否能听见?伊人呀伊人,你我何时再相见?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蒹葭的读书笔记3
早晨,天空刚刚有一点熹微的白色。
深秋的晨露在瑟索的冷风中凝成了严霜,白茫茫的一片,分外萧条。
湖上,芦花飘荡,时而扬在秋风里,时而跌落水面上,激不起丝丝涟漪,却无奈地染白了秋水。
岸边,有一男子,独自立于严霜中,望着芦花掩映的湖水,神情漠然,无一丝流动的气息,只是孤独的站着,好似在守候着什么。
对岸,芦花丛外,隐隐约约有一座房屋,浅浅的瓦,淡淡的墙,在纷飞的芦花映衬下,也有了些许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或许这座房屋里住着一个风姿绰约娉婷玉立同样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而她,或许不知此刻在芦花飞舞,银霜凝成一片惨淡的时节,对岸有一个愿倾其一生来守护她的痴心人。
他与她,一个在岸边,一个在水中央,可望不可即呵。.
芦苇依旧那么多,优雅地随风飘,舒展着纤细的腰肢。大片大片的白霜渐渐融成了浅露,雾气生起,他依旧是站在哪儿,没有别的神情,也无别的动作,眉宇之间,刻画着——坚定。
对岸的房屋,在一片朦胧中变得更加隐约,恍若是海市蜃楼一般,是真实的梦境。她在梦里,可是她是否知道呢?
他与她,一个在岸边,一个在水中坻,近了,但是仍然隔着一片湖。秋天,芦花飘荡,模糊了彼此的视线。
太阳已然露出了脸,芦苇在阳光下享受着温暖的抚摸,雾气渐散,晨露微干,水面上还氤氲着一片朦胧,他仍旧是那样站着,透亮澄澈的眼睛依旧是注视着对岸,那芦花掩映下娉婷的身影,似是闪过一丝黯然。
而她,立于秋风中,乌黑的长发和芦花一样飘荡,望着湖上宛如飞扬的雪海的芦花,那逐渐消散的水雾,却始终未看到那双眼睛,和那些许遗憾。他和她,一个在岸上,一个在水中沚,相隔不远,却始终错过。
晚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他仍就是站在哪儿,对岸的影子却消失不见。
“夜了,看风景也该回了。”淡淡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蓦然回头,她转身,他未来得及倾诉自己的爱慕,她离开了。
望着她离去的背影,他怅然。
他与她,始终隔着一片湖啊!
他木然离去。
可是,他忘记带走他的心了,他的心始终在岸的那边啊。
她是他心头最美的景,芦花飞舞的季节,一颗心,破碎了
蒹葭的读书笔记4
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茂盛的样子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
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蒹葭的读书笔记5
亲爱的伊人:
初遇你时是在水边,我透过茂密的芦苇偷看你,你伫立在河水旁,冲我回眸。
一笑,你的笑容穿过层层芦苇。可能是我眼中的光太过耀眼,你使我朦胧,看不真切。但那种感觉还是直击我的内心,我悄悄站起来,你还在看我。和煦的阳光打在你我二人的身上,顿时我感觉到,你的笑容比结成霜的露水还要干净,清澈明朗。
那一刻,时间仿佛定格,你站在河水旁,我站在芦苇中。你冲我嫣然一笑,掀起我心中层层狂浪。
热感灼烧着我的脸,可我真的不信清早的阳光就这么强烈。好想冲过去拥抱你,久久不放。此时的这里没有月也没有雪,这里只有芦苇和白露,但你仍然是第三种绝色。缓过神来,我拨开层层芦苇,跨过点点碎石,淌过缓缓的溪流,奔向你。
你的身影在我眼中越来越近,那一刻我好像明白,此时的`你应该就是我人生中最想追寻和拥有的。我历遍山河,跨过层层艰险奔向你,而你,还在原地等我。
我跑过去牵起你的手,你羞涩的低下头,正是你的羞涩,让我心动,仿佛世间的一切喜乐都不如你嫣然一笑。仍记得分别时,你在袖口中拿出一粒红豆,轻吟:“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可我不懂什么意思。.让我采什么?相思?我是个粗人,不懂什么诗人,但我承认我对你心动了。你就是我的伊人,是我一生中最想追寻的美物。请你无论什么态度,一定要回信于我!
敬祝:前程似锦,平安喜乐
对你心动的少年
蒹葭的读书笔记6
在水一方大片的芦苇青青郁苍苍,熹微晨光时的露水化成了霜。
我心爱的人儿啊,你是那样的招我喜爱。你就站在河的对岸上,留给我的只有一个背影。你那三千墨发如深川瀑布尽倾泻于脑后,一身青衣裙裳随风而衣袂飘飘。我逆流而上,去追寻着你,道路崎岖曲折,攀藤附葛而又长路漫漫。我顺流而下,寻寻觅觅,而你好像站在水的中央。
芦苇凄清暮暮年年,清晨的朝露尚未晒干。
我心爱的人儿啊,你是那样的让我日思夜想,辗转难眠,魂牵梦萦。你就站在河水的对岸。我逆流而上,去追寻你,好想看看你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哪怕这道路坎坷而又艰难,但我还是义无反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而你却好像在水中的小洲。
河畔的芦苇繁盛茂密,白日里的晨露还未蒸发毕。
我心爱的人儿啊,你是那样的让我朝思暮想,不能自已。你就站在河岸的一边。我逆流而上去寻你,好想看看你那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哪怕这道路弯曲而又艰险,我还是想要去试试。顺流而下,寻寻觅觅,而你却好像在水中的沙滩。
我心爱的.人儿啊,你好狠的心,每每留给我的却只有这一道倩影。
大片的芦苇飘飘扬扬,而你如谪仙一般。只可望及,不可触及。
原来,在这世上真的有人可以用倾国倾城来形容。我心爱的人儿啊,“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说的不就是你吗?
湖畔边的芦苇烟雾缭绕,你像是从画中走出来的人儿!从此,你到哪里去,我便到哪里去。正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蒹葭的读书笔记7
初秋的风,寄去相思。你是否感受到,我的思念,从未间断。
日出时,我走在田野的小路上,这条路很窄,但很静谧,直通溪流边。大片大片的芦苇随风摇曳,我张开双臂,深深地吸气,那么清新湿润,还夹杂着芦苇的独特的味道。晶莹剔透的露珠倚靠在白茫茫的芦苇丛中,伸手去摸它,凉凉的,已结成了霜。
雾气笼罩了一切,眼前都是蒙胧的一片。蓦地,在溪流边看到了你,缓缓而行,那么飘渺,薄薄的雾好像为你带上一层白色的面纱。我急迫上前看,却依然看不清。
雾气终于消退了。
第一缕阳光照耀在你白皙的脸颊上,真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我从未见过这么倾国倾城的女子。你就像下凡的仙子,你就是我的一缕阳光,照耀着我的心房。那一刻,我确定你就是我的伊人。你,使我迷恋。
你站在水的那一边,与我相隔甚远,我正看着你入神时,你发现了我,冲我浅浅一笑。我的心一下子就激动起来,你的笑,力量太强大了,让我沉醉在其中。当我回过神来,你已不见踪影,只留下缕缕余香。
我愿逆流而上去寻找你,但道路艰险又漫长,我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你的背影。一身羽纱白裙,柔顺的`长发随风飘逸。我又顺流而下,但你又去了那水流中央,遥不可及。真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多少夜晚,我想起你,想起你冲我浅浅的一笑,我都会欣喜若狂。
坐在树下,望着那轮明月,觉得十分像你,近在咫尺,却又那么飘渺,无法触及,但它与你一样是那么安静、温柔。
我的伊人,我会一直坚持我的决心。不管有世间多少个轮回,都不会斩断我对你的情思。
蒹葭的读书笔记8
接连下了几场雨,天天终于放晴了。阳光灿烂,碧空如洗。我的心情也和天气一样舒畅,迈着轻快的脚步,一蹦一跳地向公园走去。一路上,白杨树向我招手,小鸟也在树枝上吱吱喳喳地唱着歌。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公园。哇,这里好美呀!花儿五颜六色,黄澄澄的,蓝湛湛的,白花花的,红艳艳的??公园中心有一条大湖,水清澈见底,静得出奇。湖边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坪,小草弟弟从地里钻出头来,打量着这美丽的世界。瞧,远处的桃树,一棵挨着一棵,好似天边的云霞一般。这简直是世外桃源,人间天堂!
突然,一个身穿西装,佩戴领带的中年男子从不远处走来,他把一个刚喝完的饮料瓶随手扔在地上,头也不回地走了。这被一个刚巧路过的小男孩发现了,他弯下腰,捡起空瓶子,扔进垃圾桶,然后也一蹦一跳地走了。
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令我为之一震。一个小孩,居然能做出一个连大人也做不到的动作!我在心里不禁暗暗夸奖小男孩。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一直。它将成为公园里最美的风景!
说起美的风景那可是太多了: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烟波浩渺的湖面,蔚蓝深邃的'碧空;更有风光绮丽的江南,千里冰封的北国,金碧辉煌的故宫,精致玲珑的园林,从自然风景到人工建筑,美的风景无处不在。
但是,再浪漫迷人的风景,再的建筑,也不会在我心中驻留多久,而妈妈在厨房中做饭的样子却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这时候,妈妈身上显现出来的美,使我沉醉,使我迷恋!厨房是妈妈的乐园
蒹葭的读书笔记9
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国维曾将这首诗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再到整体象征,这大致上就是象征性诗歌意境的建构过程。
蒹葭的读书笔记10
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自然,当我们处在与“在水一方”类似的境遇时,应当欣赏的是它的锐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就像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得朦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
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探讨。
蒹葭的读书笔记1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有人曾说,邂逅一首好诗如同邂逅一位知己,《蒹葭》就是我寻找多年的知己。《蒹葭》中对于伊人的追求的精神,就如同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向我娓娓道来自己这些年人生境遇的经验。这就是我喜爱的《蒹葭》,一篇让人觉得悲凉与正能量的诗篇。 诗的开头让我们走进了一个芦苇飘飘的世界,清晨的露珠在秋风中化为洁白的冰霜,而我在寻找我的伊人,伊人何处寻?宛在水中央。爱情是我们这个年纪永远推不开的话题,信念更是一个人一生为之追求的`东西。伊人是何人,我希望是说出“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美丽女子,是那转山转水转佛塔,只为途中与你相见的女子,可是水中小岛上的伊人却是如同佛中大道一般如电如露让人悟透轮回方能求之。伊人是芸芸众生不能逃脱的爱情大网,每个人都期待自己的爱情,特别是青春年少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最完美的女神,难以触及,却又充满追求的信念,我们期待着一场爱情,期待这是人生中最美的一场烟火,可,南来的风,吹灭了烟火的美丽,也吹迷失了追求爱情的青春子弟,我逆流而上,却寻不到你的影迹。
伊人,我一生中的信念,恍恍惚如爱琴海岸高耸的灯塔,照亮我前行的路。男儿志,在四方,终点只有一个方向,我苦苦向前,再向前,一路望着你的背影,好像一个即将在黑暗世界迷路的小孩,看见面包屑的路标一样执着的走下去。理想很丰满,我一直想追寻到那伊人,衣带渐宽不去思量,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没有在意,我只想在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夜晚,暮然回首,看见你的身影。现实却让我身心疲惫,我在长长跻跻的道路上不知走了多远,芦苇割破了我的手,我想用这手中鲜血来向你敬礼,而你,却一直对我漠然而视,原来伊人一直都不在我的身边,你只用了一眼,便让我对你用一生去追念。
纳兰曾说过“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我时常在想,纳兰曾经肯定熟读诗经,要不然他怎么会那么的哀伤,天涯行役,不语半字苦,正如同那追寻伊人的人,无论道路多么困难,他却依然为之疯狂。只是,物是人非,梦醒之后,只剩凄凉,伊人,伊人,唤不回的前世千眸。 一弹指不知有多少念,让我来思考一生的路线。我始终在这条路上去勾勒完美的线条,画出一个无暇的你,我始终在用生命去想象你在何方,填满佛教中的十方。你是爱情,醉生梦死,你是信念,破晓天荒。那爱情,让人变傻,走着一条困难的道路,还笑语天堂。那信念,让人坚强,坚信横刀过后,昆仑乾坤。
蒹葭的读书笔记12
喜欢《蒹葭》,喜欢那河边茂盛的芦苇,喜欢那清凌凌的河水,喜欢那诗章营造的那片唯美苍茫的意境。在深秋的清晨,芦苇上的露水结了一层薄薄的霜。太阳渐渐升起,但晨露依旧未晞。清澈的河水安静地流淌,在河水中央还有一位曼妙婉约的佳人。作者用这些意象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空灵朦胧的阅读空间。或许,我们还可以想象到这么一幅图景,夕阳西下时,在玫瑰色的霞光里,雪白的芦花漫天飞舞,那是芦苇倾其一生后舞出的一段生命。即使在萧条的深秋,《蒹葭》中那片芦苇也会让人心觉温暖。
每每阅读《蒹葭》,我总体会不到别人口中的那种凄凉失落之感。想起那片茂盛的芦苇在深秋的清晨坚守着,飞舞着,为肃杀的`秋天带来生命的气息。那飘渺的芦花或许飘在了河面,顺流而下了,或许飘向了另一个栖息之地,等着春风把它们再次唤醒。无论怎样,它们都在奋力追求着自己心目中的那位“伊人”。“所谓伊人”,在此看来绝不会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那么简单了。她赋予了更为崇高,更为深远的意义。很有可能是作者怀揣着的一个美好的理想,寻寻觅觅,永不停歇地追逐着她。
蒹葭的读书笔记13
河岸,芦苇丛生,随秋风,轻点泛黄的额头。露珠垂下,却被凉风轻扶,凝为冰霜,静躺叶片之上。
他低下头,望着河水中的倒影——几根发丝历经岁月的洗礼,早已磨光了原本乌黑的色彩,呈现出与周围格格不入的银色,混杂在长发之中,双鬓似乎也隐隐渗出几分沧桑。脸上的意气风发,不知何时已消失殆尽,似是被随着世故而一丝丝增长的成熟稳重取而代之。似镜子般光滑的水面,随着男子微微勾起的嘴角,泛起层层涟漪——他自诩经历过不少人情世故,却仍旧看不破这红尘。
还记年少之时,风华正茂,他与她,相互倾心。他随军出征,与她相约两年——在这岸边相见。她带着淡雅的微笑,挥手告别,待那抹身影逐渐模糊,蕴藏在眼中的温热,终于在地上晕出斑斑点点的湿痕。微风轻起,扰乱了一棵棵芦苇整齐划一的舞蹈,白露溅起,只留下点点痕迹。
时光易逝,两年之期已到,他快马加鞭,只因那梦中萦绕的倩影。滴滴露水,早已不见踪迹,丝丝清风,拨动丛丛芦苇。他带着满心欢喜,却被汹涌的河流阻隔,难以相见,四处找寻渡河之处,却是漫漫长路。待河水渐渐凝结,到达彼岸,却已错过。
两年前,她染上恶疾,又因相思,彻夜难眠,身体早已过度衰弱,本想撑过约定之日,见他最后一面,却未曾了了这一心愿。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而再见到她时,他的脸上,却是两行清泪。
太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洒落河岸,数十年之久,思念却未曾消退。抬起头来,看向长河,却再次入了神。
河的中央,仿佛有一名风姿绰约的女子亭亭玉立,淡雅的微笑挂在脸庞。
蒹葭的读书笔记14
《蒹葭》描绘了一场浪漫悠久的寻找。这是一场迷失却又坚定的旅程,寻找心的故乡。待最后,佳人如梦不可考,寻找成了唯一。谁也不知道,他所寻伊人是何,只道那时秋风细润,芦苇摇曳,那个孤独的追寻者,正一如既往在苦苦地穿梭。穿梭,向芦苇深处漫溯,没有方向的溯游。“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分明似近在咫尺,转瞬便如流光从眼前不见。他在白茫茫的芦苇丛中踽踽前行,他在恍惚里徘徊不定。那伊人似花非花,如雾非雾,有时在水一方,仿佛只跨越一步便可靠近,俟其接近,佳人又远在水之滨,不可停息,呼唤在耳畔响起……
空灵意境不得不让人叹服,他在这样若即若离中寻找,只是寻找,没有停止,没有悲哀,仿若时过境迁已千年,一生终了。《人间词话》中有一言:“《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这种风致,难以言说,只有曾经寻找过的人才能恍然大悟。世间诸多痴男怨女,却被人苦口婆心劝导,不要去追逐那些缥缈的得不到的,要紧紧握住手中真实的.幸福。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有些寻找是永远不可能放弃的。真实的不一定是最想要的,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蒹葭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蒹葭教学设计06-20
《蒹葭》读后感07-25
读书笔记05-17
故乡读书笔记05-20
厚黑学读书笔记03-25
教育读书笔记05-27
最新读书笔记03-18
简爱的读书笔记07-02
读书笔记范文07-17
优秀读书笔记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