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

时间:2024-05-17 13:31:43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红楼梦读书笔记合集【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楼梦读书笔记合集【15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1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阅读和理解老版《红楼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部作品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老版《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种人物性格和命运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图景。尤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深深地吸引了我。他们的爱情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最终却以悲剧收场,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除了人物形象,老版《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雪芹运用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文学气息。例如,在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时,曹雪芹就运用了许多优美的诗句,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感受和无奈。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曹雪芹的文学才华,也使得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从主题上来看,老版《红楼梦》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复杂性。小说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和事件,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例如,贾母的贪婪、王熙凤的奸诈、薛宝钗的虚伪等等,这些人物的刻画,使得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同时,小说中也表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如贾宝玉的矛盾心理、林黛玉的敏感多疑等等,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使得整部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刻。

  阅读老版《红楼梦》让我收获颇丰。首先,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其次,我领略了曹雪芹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魅力。最后,通过阅读和理解这部作品,我也更加明白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以及珍惜眼前人、珍惜生命的道理。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通过阅读老版《红楼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封建社会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感受曹雪芹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魅力,领悟人生的真谛。

红楼梦读书笔记2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红楼梦》这辈子总要读一次的。看你在什么样的年纪和心境下拿起。

  20xx年开始读,到今年因为疫情,闲宅在家,终于读完。接近50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小学时候,看过缩略版的红楼。不解其意,本能地对老师要求的必读书目反抗。也会用黛玉葬花诗句,修饰八股文。

  真正读的时候才知:黛玉葬花时那种难掩悲凉;宝钗的端庄大方背后亦会追着蝴蝶到处跑;刘姥姥这位乡下人的实诚与智慧;宝玉对姑娘们真正的心疼;贾母谈起服饰颜色细微处的'修为…

  当你真正去读,是跟听来的体验完全不一样的。

  感触太多,择几点谈谈吧。

  ①一场关于极致的美学体验。

  阅读的这两年多时间来,坦率说中间很多时候也觉得无聊。特别是贾府各路人员嚼舌根的事儿。

  但我真正被里面美的体验打动,如教香菱写诗,大观园建诗社,一群人吃螃蟹,迎接第一场雪。等等。遣词造句极具美感,汉字语言表达的巅峰,无数次让人产生心流。想着一群年轻人就这样风花雪月下去多好。

  ②多种多样饱满的人格。

  很多人物风格明显。就比如争议最多的钗黛。到底是薛宝钗还是林黛玉,自古多议论。

  可这两个人都多么好,一个多愁善感才华横溢的灵气,一个大方周到智慧才情均不缺。她们根本不用对立,去看到丰富的人格与光芒,去欣赏去行了。

  比如探春,刘姥姥,也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人物。

  ③讲究精致的贵族生活。

  到底还是人,但怎么生活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红楼梦里将清代贵族的生活描绘的淋漓尽致。

  原来中国人在以前竟然如此精致过,一顿菜的工序就足以让人震撼。关于服饰的颜色,原来知道红白蓝紫这类吗,看了红楼梦,才知道自己是个色盲。

  那种一丝不苟的精致。过去还真有人这样生活过。

  ④包罗万象的宗教,文化,哲学。

  红楼梦里有很多中国文化的体现。器物,制度,精神等。我们这个民族太博大精深,会泛起骄傲,为我们的古物。也会痛心,为这能吃人的封建制度。

  还会深思,这是道学还是佛学。一切人间事,无不在红楼。

  ⑤我喜欢它的结局。

  宝玉他考取了功名,给家里人有了交代。袭人嫁玉蒋玉菡,宝钗怀孕,都有了新的寄托。借贾政的口吻说道,宝玉原来是天上下凡的和尚。这短暂19年的陪伴后,他终归是要回去的。

  宝玉是神仙和尚,大家相信了这一点。对于他的离去就不再悲伤。

  贾府虽然落败得一塌糊涂,但还有一抹希望。作者是仁慈的而热爱的。

  ………

  想说的还太多,不知道下一次再完整地读红楼是什么时候。但它一定值得反复品味。

  人类精神文化的宝藏,伟大的红楼梦。

红楼梦读书笔记3

  乳白的灯光下,我段坐在桌旁,翻开《红楼梦》,如品茶一般细细品读。

  《红楼梦》这本书永远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息,让人经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黛玉的葬花吟,宝玉的种菊,湘云的如梦令,宝钗的临江仙……都让我感受至深。它探究到人物灵魂的深处,描写了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出不同的典型。《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经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

  它以宝黛爱情为线索,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它是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大观园是这个封闭王国的缩影。

  “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琐,遗忘了莫失莫忘通灵玉”,好一个多情洒脱的贾宝玉,娇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人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显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疑心过,它的显现是那么纯净,纤尘不染。

  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红楼梦》那样富有冲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入,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了最深入有力的批判。

  如今才发现,看完《红楼梦》最大的感觉不是空虚,也不是茫然,而是前所未有的安静,心的安静。这才深入体会心如止水的感觉。

红楼梦读书笔记4

  利用寒假的时间通读完《红楼梦》,才明白其妙处所在。以前对《三国演义》、《水浒传》颇为了解,而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有着厚重文化底蕴和精妙的构思,曹雪芹有着其他作者不及的细腻和感性。这部巨作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跌宕起伏的一生。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庭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族利益的贾宝玉的人生道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重要内容,通过对以对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在线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账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其脱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亦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其实,如果不是红学的研究者,这本书是没有必要反复阅读的,看得多了,也就越是明白,可越明白呢,也就越是怜物悲人。雾里看花,香气弥漫是最好,培根的《论读书》里面不是写到“读书足以怡情,足以bo彩,足以长才”所以我们要善于把握自己,要善于读书。

  《红楼梦》是一部永远的悲剧,无论哪个时代,也许,《红楼梦》本来就不需要结局,因为它讲述的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更是一种人性的悲剧。

红楼梦读书笔记5

  捧起《红楼梦》这本书,心却满是沉重。

  《红楼梦》始于一个美丽的神话,有一块被女娲用剩的五彩石在荒山里自叹自怨,为什么同样是女娲制造的五彩石,别人都可以用之于补天,发挥各自才能,实现各自价值,为何独剩我一个,天既不用我,为何造我于世?五彩石啊五彩石,你不必自哀自怨,终有一天,你会等到有个人带你走入红尘,去品味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情。

  想了很久,为什么《红楼梦》能成为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我想是因为这本小说告诉我们,曹雪芹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无爱的时代,中国无视爱,耻谈爱,而且在和爱做了数千年无谓的斗争的荒。唐时代。《红楼梦》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真诚地发自内心地去表达这份爱,这份爱并非“男女之爱”、“我要做个好皇帝”、“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是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用心去爱身边的每个人,让身边的人活得更好,这样的爱,如亲情之爱、血缘之爱,出于天然。看贾珍贾蓉在父亲灵前守灵哭丧,极其哀痛,甚至从进大门开始跪至父亲灵前,这样的举止,谁能说他们是不肖子孙?然而转身就去和尤氏姐妹调笑,似乎死的.是别人的父亲。贾赦病了,身为生母的贾母让宝玉代安,宝玉代安时,作为病人的贾赦还要起身躬听宝玉传达贾母的话,这到底是谁看望谁啊?这样的爱,本该出自真心,却被人活生生的扼杀了,这告诉我们那个时代是多么的荒。唐!

  我看着别人写出对《红楼梦》的评价,看到这样让我震撼的故事:一位学者到国外旅游,在国内带走的唯一东西就是《红楼梦》,当国外有朋友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说:“每当我想念我的祖国时,我就打开《红楼梦》,每当我打开《红楼梦》时,我就看见了我的祖国。”

  朋友,当你听到这样的话时,难道不为之动情?当你看见这样的情景时,难道不热泪盈眶吗?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完美结晶,至今为止,还未能有一部作品能超越它,我想以后也不会有作品能如它横空出世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红楼梦》是一部空前绝后的精品,我们中国人应该为之而自豪,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因为我们亲爱的祖国诞生了伟大的《红楼梦》!

红楼梦读书笔记6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历史上的奇书,不同的人看它都定会有不同的收获。文学家取得了经典的诗词和巧妙的写作手法;医学家取得了大量的中医药方;历史学家取得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它留给世人太多的东西,以至不管哪个人读后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红楼梦》中人物繁多,但我认为当以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为最重要。由于这三人感情的演化是小说的主线。有一种说法是宝钗赢得了婚姻,黛玉赢得了爱情。我对此持肯定看法,而宝玉呢?他赢得了什么?仅是那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一走了之吗?不!他取得的是那段带有苦味的美妙回忆。

红楼梦读书笔记7

  《红楼梦》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不赞叹作者曹雪芹的文采,更感慨贾府人物的命运!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写出了一个封建社会贵族之家由胜而衰的命运。宝玉和黛玉的“木石前盟”,是来自天上的爱情,象征着感情的高尚与纯粹;宝玉与宝钗之间的“金玉良缘”,则是贾府的权势与薛家财富的结合,把可怕的现实原则,带到了爱情之中。

  《红楼梦》,刻画了多少鲜明的人物:宝玉的天真、叛逆和软弱;黛玉的多愁善感,诗人气质;宝钗的深沉,世故与冷静。在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大观园,青春的欢笑和烦恼都是那么动人心弦的`;然而,花样年华的“大观园”,却被残酷的现实社会轻而易举地摧毁。《红楼梦》成为万千少女心中的一曲哀歌。。。。。。黛玉的《葬花吟》,唱出了小说中所有天真少年的共同心音“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书中,有神话式的高远奇特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仰望无限的天空;又有童话般美丽纯洁的爱情,使我们的情感净化,升华;更有诗歌一样抒情的境界,大观园的每一片风景,都象征着一种人生!

  读《红楼梦》我们被美惊醒!“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读书笔记8

  本来以为只是一起愉快地打游戏的小伙伴。

  但是一起谈论四大名著真的很有收获的。

  朋友居然也是最喜欢西游,这点真的出乎我的意料。

  个人觉得其实四大名著里面真的是《西游记》写得最好,但是一般人是读不出来的,大部分人以为它只不过是一本神魔志怪小说罢了。

  实际上,《西游记》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人的修行,代表自我的唐僧,与代表贪嗔痴的四个徒弟,在自我修行的路上克服重重阻碍,最终修成正果。

  短暂的人生路,其实就是我们的修行之路。

  我认为正果并不是现代人所追求的财富,名利,权位,而是在人生的最后能回到最初的起点,能依旧拥有一颗善良真挚正直的心灵,虽然那个时候的我们已经体味过了百态的.人生,经历过了种种的辛酸苦辣,知道了这个世界的污浊与不堪,但是我们仍旧能以孩子般澄澈的目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去欣赏这个世界真善美的一面,而不是以一种厌倦的目光去仇视这个世界,那么我们就是成功的,我们就已经修成正果了。

  然后对于红楼的看法,朋友和我也是差不多的,都觉得红楼不能位列四大名著之首,当然,仅个人观点,并没有冒犯之意。

  说到底,我对于《红楼梦》的态度,从高一的不喜欢到现在的欣赏,其实并不是因为《红楼梦》中的诗词有多么精彩,或者是《红楼梦》的剧情多么吸引我的目光,而是因为,我能从《红楼梦》中读到最真实的东西——那种富贵人家一下子烟消云散的凄凉之感。

  荣华富贵一场空,到头来无非只是大梦一场。

  对于富贵人家是如此,对于每一个平常人家不也是一样的吗?

  金满箱,银满箱固然让人称羡,但是当我们走到人生的尽头,我们能够带得走吗?

  脂正浓、粉正香,两鬓转眼又成霜。

  正如刘希夷的诗中所述: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转眼消逝的不止是青春,不止是美貌,还有荣华富贵,带不走的终究还是带不走的。

  重要的不是你有没有广厦千间,你有没有腰缠万贯,而是你有没有把每一天都活得充实精彩,有没有活出自我,有没有能够时时刻刻与自己的内心一路同行。

红楼梦读书笔记9

  晴雯,不同也。虽说她只是个丫头,但却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与府中的其他丫头大有不同。“白眉赤眼儿的,作什么去呢!到底说句话儿,也像件事啊。”这是晴雯对宝玉说的,区区几个字,把她的刚强、天真写了出来。她只是个丫头,却敢用如此语气对宝玉说话,一看就不凡呢。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是对于晴雯的判词,她敢于在自己主子面前使气,敢于顶撞主子,就如前面所说,而不像其他的丫头一般讨主子喜欢,阿谀奉承,表现出了一个丫头的纯真天性。

  “袭人欲替晴雯开,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啷一下将箱子掀开,两手提底子往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倾倒出来。”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了她的真实,不拘泥于虚伪,光明磊落,每每出现,都会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你说你是太太打发来的,我还是老太太打发来的`呢!太太那边的人我也都见过,就不见过这么个有头有脸大管事的奶奶。”她的话尖酸刻薄,她只是一个丫头,面对贾府统治者及如此庞大的势力,敢于当面表露如此犀利的反抗光芒,真令人佩服。

  晴雯,美人也。“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林妹妹。”这在当时是极美的身材,在大观园里,她不仅有着一幅出众的相貌,又有着超众的才能与独特的个性。

  “金玉不足喻其贵,冰雪不足喻其洁,星日不足喻其精,花月不足喻其色。”

红楼梦读书笔记10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清朝小说家曹雪芹,早年经历富贵繁荣生活,后来家道中落,生活日趋贫困。他有感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凶残和内部的分崩离析,在评定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了《石头记》(即《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创作)。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后来,乾隆年间进士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保留了贾府被抄,黛玉病死,宝玉出家等悲惨结局,但贾府又终于复兴,则违背了原作的本意。

  读过《红楼梦》以后,感觉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无异于《刘姥姥进大观园》了。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正是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鼎盛时期,而刘姥姥则凭着自己的花言巧语,把贾府上上下下哄得团团转,更加客观的披露了贾府的奢靡腐败之风。

  《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在于对众多人物成功的塑造,而每一个人物又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凤姐精明能干,办事有条有理,但一生作恶多端;贾母体贴周到,和蔼可亲;贾宝玉自由散漫,痴情重情;薛宝钗知书达礼,美丽大方……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内慧外秀、惹人怜爱、楚楚动人、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她的美不仅体现在外在,而且还体现在才华横溢和具有浓郁的诗人气质。林黛玉有一张利害的嘴,正如薛宝钗所说:“共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世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很多人认为,这是林黛玉“气量狭小”,“小肚鸡肠”的表现,但我觉得,这不过是林黛玉借机说出了事情的真相,道出了自己寄人篱下的感觉而已,更显示出她纯真、耿直的个性。

  鲁迅曾经说过:“读《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流言家看见了宫闱秘事……”而在我眼下,却看见了宝、黛、钗三人的婚姻悲剧,封建贵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不朽的人生悲剧。我从去年开始,就一直琢磨着《红楼梦》,虽然几个月就把它给看完了,但我还有许多看不懂的地方,便一句一句地理解。

  《红楼梦》主要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了贾家荣、宁国府之间,表现在婚姻、建筑、文化、财产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其中最让我羡慕的则是塑造出的一大批栩栩如生、各阶层的人物形象。比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就连作者寥寥几笔勾勒的晴雯、紫鹃、雪雁等丫鬟,都成为了我国文学画廊中的著名艺术典型。

  《红楼梦》所讲述的,是一个令人称羡的大家庭,原本荣华富贵,后来因家庭成员获罪以致被抄家,逐渐走向没落,终于繁华成空的大悲剧。因此,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作为主力呈现,也适度传出了《红楼梦》的主要精神。

  黛玉和宝玉的悲剧,肇始于封建社会中,婚姻大事向来由父母决定,子女本身并没有资格决定。贾宝玉的父亲命他娶薛宝钗,他就非娶不可,尽管实际上他心里喜欢林黛玉。婚姻大事他无法自主,最终导致了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三个人的悲剧。

  当我看完《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和《苦绛珠魂悲伤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时,听着悲伤的音乐。我实在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情不自禁地落下泪来,那不争气的眼泪始终还是把那页给模糊了呢!傻傻的我本以为结局会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啊!王子与公主生活只是童话故事而已,然而,这么悲惨的结局我却怎么也想不到。

  当黛玉听完傻大姐的话后,就直吐鲜血。不住地流泪。因为她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黛玉她恨宝玉,恨他为什么不理解自己。她把宝玉送给她的那绢子往火上一撂,顿时化为灰烬。熬了一天,黛玉已经奄奄一息。突然,她高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狠心两个字还没来得及说,只见黛玉两眼一翻,一缕芳魂就这样随风而逝。

红楼梦读书笔记11

  提到贾琏这个人物,我总有个疑问。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提到贾赦“也有二子,长名贾琏”。点明贾琏为长,其中“也”字是针对贾政生了两个儿子说的。贾赦有两个儿子贾琏和贾琮,贾琏是贾赦的大儿子,贾琮是次子。

  在《红楼梦》中却称贾琏为“琏二爷”,且看贾珍与贾琏的对话:贾珍笑着说:“老二,到底是你,哥哥必要吃干这钟。”第六十七回:那人道:“就是贾府上的琏二爷和大爷的盟弟柳二爷。“大家果然都想起来,问着薛蟠道:“怎么不请琏二爷和柳二爷来?”

  我的疑问是:明明贾琏是老大,为什么却叫二爷?贾宝玉叫宝二爷,是因为他上头有个死去的哥哥叫贾珠,他排行老二,贾环叫环三爷,因为他上头有两个哥哥。贾珍叫珍大爷,因为他是宁国府的老大。

  看看贾府可能采用的排序手法及其产生的称谓:贾府大排序:珍大、珠二、琏三、宝四、环五;宁荣府分排:珍大、珠大、琏二、宝三、环四;敬赦政排序:珍大、琏大、珠大、宝二、环三。如果从“宁荣府”的排行来看,贾琏是“琏二”,那宝玉就不对了,成了“宝三爷”了。所以,贾琏不能叫“二爷”。

  于是,上网查询。网上对此有各种解释,有一个观点正好可以解释贾琏为什么是二爷:贾琏是有一个夭折的哥哥的,叫做贾瑚。贾赦家的排位是贾瑚(大爷),贾琏(二爷),贾琮(三爷)。贾政家的排位是贾珠(大爷),贾宝玉(二爷),贾环(三爷)。宁国府贾敬家的排位是贾珍(大爷)。

  可是又有资料说:关于贾琏上头还有一个夭折的哥哥一说,只是在一些抄本中存在的,不是作者的原著,所以没有根据。我认为贾琏的称呼“琏二爷”是个疑点,也可以说是曹公在写作中的漏洞。

  我觉得曹公有二爷情结。《红楼梦》有很强的自传因素,曹公自己可能排行老二,人称二爷。他现实生活中的“大爷”都不那么正经,他不喜欢他们,所以笔下的“大爷”都不怎么好:珍大爷、赦大爷、薛大爷(薛蟠),荒淫无度,败家毁业。

  曹公喜欢“二爷”,所以《红楼梦》中的“二爷”很多,有宝二爷、琏二爷,还有芸二爷(贾芸)、蔷二爷(贾蔷)。那个游侠一样的人物柳湘莲也称柳二爷,就连街市上碰到一个无赖醉金刚也叫作倪二爷。

  “二爷”们在曹公的笔下虽说有的着墨不多,但个个有棱有角,有情有义。宝二爷自不必说了,说那个琏二爷尽管惧内、好色纵欲,但也不算坏人,对女人有情意,做事有能力,为人也厚道。

  贾芸,芸二爷,生有一张容长脸儿,长挑身材,甚是斯文清秀、伶俐乖觉。也是一个重情之人,捡到丫头小红的手帕后,经过一番接触,与小红上演一出与宝黛之恋同样纯美的爱情故事。在宝玉一家落难后,帮助过宝玉。

  贾蔷,蔷二爷,宁国府的正派玄孙。他父母早亡,从小跟贾珍过活,比贾蓉生得还风流俊俏。有一次宝玉在小花园里看到一个女孩子蹲在地上,“用金簪向土上画字。读·贾宝玉就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地看了去,又在手心里用指头写,原来是个蔷薇花的"蔷"字。”她写的是这位蔷二爷的“蔷”,柳湘莲柳二爷是比较次要的.角色,他又是作者笔下屈指可数的几个获得肯定评价的"须眉浊物"。

  他性情豪爽,常常意气用事。赢得尤三姐的芳心,却误会了尤三姐,引得三姐拔剑自刎,柳二爷后悔莫及,遂遁入空门,出家为僧。他在短短的两回中,演绎了由世家子弟到串场小生,再由江湖侠客到出世隐者的人生传奇。

  醉金刚倪二是贾芸的邻居,平时是个泼皮。贾芸问舅舅卜世仁赊一点冰片,可是舅舅不但不管他,还排揎他一顿。与贾芸没有深交的倪二却一片真诚,将钱借给他,并表示不要利钱。最终,贾芸在倪二的帮助下,打通了凤姐的关节,在贾府谋到了一个栽花种树的工作。

  我说:曹公是个有二爷情结的人,可能他自己就是个二爷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12

  一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写出了作者的辛酸,同时也表达出了知音难觅的无可奈何和苦闷。曹雪芹的《红楼梦》这本书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它表达了青春的伤痛和无奈。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而作者幼时曾体验过荣华富贵的贵族生活,但后来曹家败落,在这样贫穷的环境下,曹雪芹先生写《红楼梦》一书。

  《红楼梦》的结尾无疑是悲惨的'、凄凉的。有时时常在想,曹雪芹先生为何要将结尾写得如此的让人悲伤,为什么不可以像那些故事一样,有着一个完美的结尾,一个温馨的画面。可后来,我终于明白,故事终究只能是故事。现实终究是残酷的。

  《红楼梦》一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无异于林黛玉和贾宝玉这一对苦命鸳鸯。林黛玉生性多愁善感,只因他从小父母双亡,留她一人寄人篱下。一人的孤独使她变得多愁善感。在薛宝钗和贾宝玉结婚当晚,吐血身亡。临死时只有一个丫鬟在身旁哭泣。她将青春付出,却在封建礼教的逼迫下,晾成悲惨结局。

  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春年少,因有着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慢慢发展成爱情。但年少时的叛逆却奠定了悲惨的结局。

  我们正处于青春最美的时段,为何要让叛逆阻碍我们前进的历程。爸爸曾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在你学习的时候,你选择了放纵,选择了叛逆。可当你应当放纵自己时,你又能选择什么呢?你能选择学习还是选择继续庸碌一生?当爸爸提出这个问题时,我犹豫了。对啊,在不该放纵的时候放纵了,那在该放纵时你又能干什么呢?

  我们当下应该珍惜青春年华,不负青春不留遗憾。

红楼梦读书笔记13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这一故事——石头记。又以甄隐士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整个的故事。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这一回主要讲了三件事:一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来历。宝玉是石头下凡。这块石头因“无材补天”被女娲抛弃在青埂峰下,又四处游荡,到警幻仙子处做了神瑛侍者,遇见一株绛珠仙草,日日为她灌溉甘露,后来又被一僧一道携了投胎下凡做人,他就是贾宝玉。那株绛珠仙草也跟了石头下凡,她就是林黛玉。二是有个叫甄士隐的知识男士,有三岁的女孩英莲,视若掌上明珠。士隐有一天做白日梦,梦里看见一僧一道携着一块美玉去投胎。士隐看那美玉上有“通灵宝玉”四字。醒来后就忘了此梦。不久,士隐的女儿失踪;家又遭火灾。因此悲观厌世而出家。三是穷知识分子贾雨村,常在甄家串门,被甄家丫头娇杏爱上。由于甄士隐的资助,贾雨村中举而做官。

  回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是说甄士隐在一次做梦时看见并认识了通灵宝玉,即贾宝玉生时从嘴里吐出来的那块玉。这是书上讲到的.。这回目还有深一层的意思。“甄士隐”是“真事隐”的谐音。作者在本回开头就说“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这“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是不好解释的。意思是说,作者所经历过的人生,是痛苦的、曲折的,怀才不遇,理想未能实现,幸而有闺中识他爱他,得以安慰,便来写这样的一部书。(也可能是这样:作者出身在一个大贵族家庭,接触了一大群闺中女子,熟悉她们的性格,所友者有几十个之多,其中有一人是他刻骨铭心爱的,是独一无二的,即书中的黛妙,——按:近日看了电视剧《曹雪芹》,即筠妹妹。这个灵的化身的筠妹妹!!这些爱,最终都成了梦,悲痛之后,要将它写成书,但又不能写真人真事,只好借题发挥,用艺术笔法写了红楼梦。通灵,有英译本作“精神之爱”,妙。

  回目“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说贾雨村在落魄之际(风尘),竟然有闺中小姐(虽然是丫头)爱上他。他很感激,写了诗,做了官后第一件事便是接他的爱。贾雨村虽坏,这一点又能引起读者的欣赏。(这可能也是作者的体验,在倒霉之时,或在心灵失衡之际,有女性真正爱他)这“贾雨村”,是“假语村言”的谐音。是说这部《红楼梦》是用虚构的文学语言写成的。风尘怀闺秀,也暗喻作者自己在风尘碌碌之时怀念曾爱过自己的闺秀,要用文学语言为她们作传。

  这“甄士隐”,和“贾雨村”,又是“真士隐”和“假儒存”的谐音。意思是说,在那个腐败专制的时代,真正的有良知的正义人士,是受排斥的,只好隐居起来。而能够生存下来只能是像贾雨村这样的贪官污吏。

  本回甄士隐的生活道路,即是贾宝玉一生道路的缩影。是全书之纲。

红楼梦读书笔记14

  读《红楼梦》有感今天,我读了《红楼梦》这一本书。这本书是清朝的著名作家曹雪芹的一部历时10年写成的辉煌巨著。它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是书中的佼佼者。它现在已经是一门学问。它是以贾府的盛衰为线索,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为主要内容。其中有许多很好看的'故事,比如《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黛玉葬花》《初进贾府》,都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它形象的写出了当时社会穷人和富人的区别。穷人就得挨饿,穷人就得被别人瞧不起,穷人就得没有地位。

  而富人却是什么都有,有钱财,有名利,有地位,还有很多普通人望尘莫及的东西。在这篇文章里,刘姥姥是个十分贫穷但却十分乐观和开朗的人,她在贾府的时候,第一次虽然被别人看不起,但她却不在意,到了第三次进大观园的时候,她被贾母发现了被邀和她一起游览大观园,发生了一些滑稽可笑的事情,但她却毫不在意。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对待任何事都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有感触。

  觉得人虽然在人格上市平等的,但是人的身份高低贵贱,都是由金钱和名利决定的。我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应该以平等的心态去看待别人,不能因为钱财的多少和名利的高低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我们人就是应该好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再改正。

红楼梦读书笔记15

  续在红尘等候,为你请歌一曲。看空中那纷飞的雨,承载着谁的思念?清风迷惑君意,细雨不懂柔情。那逝去的流年也带走了回忆。——题记

  踏破时间,回望那一段凄婉的情史,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落寞史。千古红楼,梦回一史。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终究还是覆灭了,只留下那令人哀叹的结局。

  我曾以为华丽堂皇的大观园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当我细细品尝这本书时,才明白自己错了。在那如此富有的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上如此腌臜的一面,但其中最让我动容的一面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一袭道袍,随风飘曳,犹如天外之人,仙女下凡,高洁不沾染一尘死凡。漂亮而孤傲。但她的孤傲却是命运使然的。多年体弱多病的她在父母双亡之后一人流落至此,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今却被这样无情对待。这便是我初识的`黛玉。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书中是这样描写宝玉的。他俊美得几乎不像一个男孩子。面容明朗,流光溢彩。月与花本已漂亮,而中秋之月,尤为圆润清朗;春晓之花,尤为艳丽润泽。这样的美男子便是宝玉。

  就是这样的两个人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长大后坠入爱河。这样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让多少人艳羡,它是那样纯净,那么自然,纤尘不染。

  在封建礼教前,当宝玉挨打后和善孤傲的黛玉把眼睛哭成桃儿一般,她的哭并不是脆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支援宝玉,默默地反抗封建礼教。由此可见只有她们二人心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红楼梦》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眼,那段应当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红楼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书笔记06-27

红楼梦读书笔记06-25

《红楼梦》读书笔记06-23

红楼梦读书笔记06-24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1-10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01-08

红楼梦读书笔记【精】06-15

红楼梦读书笔记【热门】06-17

【热】红楼梦读书笔记06-21

【精】红楼梦读书笔记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