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罗密欧和朱丽叶后感

时间:2024-10-29 10:01:1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完罗密欧和朱丽叶后感

读完罗密欧和朱丽叶后感1

  在一部悲伤的爱情剧中,两个情人都用死亡来表达他们的心。在两个人的爱情中,快乐是如此之少,难忘的痛苦贯穿了整个过程。痛苦已经成为他们爱的象征。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处理或妥协他们所面临的现实。对他们来说,现实是一堵死亡之墙。他们在爱情中对它视而不见,但在他们深深的心里,他们都明白这是一堵不可逾越的墙。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也许是年轻心的.热情,让他们对这份爱守侯到最后,即使面对死亡。爱是他的死亡。爱是他们生存的动力;死亡是他们爱的家。

  他们都知道,因为这份爱,他们很可能会死,但他们不得不惊天动地、轰轰烈烈地一次。在这片青春爆发的耀眼风景之前,他们死亡退休了。谁不想享受幸福?谁不想享受爱的甜蜜?他们以死结束了这份爱。原因是什么?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他们才会产生如此美丽和纯洁的爱。如果他们在我们的社会里,也许我们找不到如此美丽的爱情故事,也不会理解什么是爱情。

  有一次,我嘲笑他们愚蠢,以死亡结束爱,因为我认为只有人,爱才会存在,人死了,爱分散,光,不;现在,我不再这么认为,如果他们选择不死,也许无论爱有多深,无论爱有多深,最终都会变成烟,分散!死亡,但完全保留了爱。

  我不再认为死亡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也许在某些情况下,死亡将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我知道爱真的可以超越一切,包括死亡的差距,人们真的可以陪伴死亡,生活在最纯洁的世界里。

  流星穿越天空的那一刻,短暂而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他们的爱。

读完罗密欧和朱丽叶后感2

  看完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经典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自然浮现在脑海中。两者的一般内容是深爱的恋人在家庭反对下都殉情。但在我看来,两个爱情故事还是不一样的。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他们在凯普莱特家的舞会上相遇,很快坠入爱河,一见钟情;梁朱严格遵守相识相爱的过程,可以反映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东方含蓄,西方跳跃,更直接。

  如果梁山伯和朱英台之间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那么罗密欧和朱丽叶之间就会有一座破碎的独木桥。在劳伦斯神父的帮助下,朱丽叶本可以通过假死药在墓中遇见罗密欧,永不分开。但错了,罗密欧没有传信,不幸的是在墓前喝毒药,朱丽叶也和丈夫一起去了。独木桥本可以让两个人见面,但中间断裂,情人很难结婚,真的让一个人叹息!

  在《罗朱》中,戏剧冲突也被描述得很好。当朱丽叶得知哥哥蒂伯尔特被罗密欧杀害时,庆夫和悲兄之死的感情同时出现,这让她不知道是快乐还是悲伤。“滴滴细流是悲伤的倾注,呈现给喜悦”,这显然是朱丽叶心中的哀号。但最终罗密欧被放逐的痛苦依然占上风,进一步展现了朱丽叶对罗密欧的爱。

  读书不仅仅是看书中人物的清情,还是打打杀杀。这是一种非常不成熟的阅读方法。一本书之所以能永存,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文学价值,更是因为它的历史意义。莎翁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所以他的作品往往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凯普莱特夫人对帕里斯的赞扬和罗密欧对放逐的感受充分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人性和人类价值的肯定,这对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非常有价值。我认为罗朱的死也是莎士比亚对封建势力的代表—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个家庭扼杀人性,扼杀爱情。

【读完罗密欧和朱丽叶后感】相关文章: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读后感01-15

和老婆吵架后的道歉信12-30

和女朋友吵架后的道歉信05-17

《放学后》读后感03-05

寒假后的总结12-21

考试后的总结05-05

后滚翻的教学反思01-08

将相和读后感02-12

诗经和礼记读后感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