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初中读后感

时间:2024-10-13 11:42:5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边城初中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边城初中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边城初中读后感

边城初中读后感1

  读完《边城》后,我赞扬了茶洞淳朴的民俗风情。坚持给过渡钱的过渡者,坚持不给过渡钱的老船夫,会给过渡者买烟草茶叶。这里的人就像这里的风景,纯净美丽,简单真诚。

  作者的写作如潺潺流水,细细流淌,没有激动人心的悬念,没有惊心动魄的气氛,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正是这种写作风格,才能深入人物的内心。衬托出一座纯粹的边城。

  住在苗族的茶洞,不仅有媒人上门求亲的方式——所谓的走路,还有男人站在小溪和悬崖上为女人唱歌,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在唱歌中互相了解,知道或分手或结婚——所谓的走路。后一种方式体现了湘西人民在婚姻问题上的宽容和自由,也体现了人们在这个地方擅长唱歌的能力。

  《边城》不仅是一部描写民俗和风景的小说,也是一部美丽的爱情悲剧。翠翠是湘西山水孕育的精灵,天真、善良、温柔、纯洁。他对兄弟的.爱充满了女孩的羞涩和幻想,或者这种爱似乎总是以梦的形式出现。

  在梦里,她“听到一首美丽的歌,柔软而挥之不去”,所以她“像这个声音一样到处飞,飞到悬崖的另一边,在一大堆虎耳草里”。她只能在梦中品尝到爱的甘露,但现实似乎离她很远,所以她只能“坐在岸边”,悲伤地等待,独自等待。

  从翠翠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苗族青年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因为她的单纯,他不能拒绝老人,也不能向诺坦白。然而,在诺送船离开后,她坚定不移地等待心上人的归来,爱得如此坚定和执着。一个软弱的女人充满了“爱”。

  作者说:“这个人可能永远不会来,也许明天会回来!”它给读者留下了漫长的遗憾和无限的关心和期望。也许真的有岁月轮回,母亲的悲剧再次在女儿身上重演,但无论未来会发生什么,她的未来最终都必须依靠自己,我希望她等待的不是沉默的悲伤,不是遗憾的眼泪,而是应该属于她的幸福。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部小说叫“边城”?沈先生心里守护着什么吗?你在想什么?但恐怕只有沈先生自己知道。

边城初中读后感2

  湘西人民生活中不可言说的悲伤总是隐藏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所以边城也不例外。小说以翠翠、天保、诺送三人的情感纠葛为情节线索,展现了湘西人民的悲剧性格和美好朴素。作者将自己饱满的情感投入到边城人身上,描绘了乡村世界的人性美和人情美,重点塑造了作为爱与美化身的翠翠形象。更有老船工的淳朴善良,大佬天保的豁达大方,二佬诺送的专情热血,顺顺的慷慨大方,杨马兵的热情朴素。作者用细腻柔情的笔触塑造了这些美丽善良的湘西人,似乎世界上所有美好的品德都给了他们。但作者不仅有意无意地开始了对湘西人性中美与善的悲剧性思考,他们的悲欢离合也让我泪流满面。天宝为了成全翠翠和诺送而死。诺送在兄弟和爱情之间挣扎,选择远离家乡。老船夫在翠翠的婚姻中奔跑,但他在风雨中睡不着。更重要的是,翠翠愿意花一生的时间等待诺送回来。这样的故事,让我思考,为什么湘西人简单善良,却有无尽的悲哀。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挣扎着钦佩湘西人民的`善良性格,哀悼他们不可避免的悲剧生活。我甚至想在最后一篇文章中说,是什么导致了最后的悲伤,但我无法回答。

  《边城》也是一部风俗文化小说,是沈从文怀乡情结浓郁的艺术结晶。小说的前三章集中在描绘湘西的风景和习俗、清澈的山脉、清澈的溪流、白塔、绿竹、船、吊脚楼、原始简单的滚滚场等湘西独特的风景,以及端午节龙舟、抓鸭比赛、男女歌曲等习俗,都展示了湘西人民简单的生活。

  就像沈从文先生一直强调自己是农村人一样,他用农村人的笔触写下了一部属于农村人的史诗。

【边城初中读后感】相关文章:

初中边城的读后感01-03

边城读后感08-27

(经典)《边城》读后感06-25

《边城》读后感08-16

《边城》读后感(精选)09-22

《边城》读后感07-11

边城的读后感02-01

[通用]边城读后感11-15

【荐】边城读后感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