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

时间:2023-12-25 15:02:1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1

  生活在阿勒泰乌伦古河岸的李娟一家,靠着种植向日葵为生,承包者彼此间离得都比较远,李娟家直接支了一个蒙古包,在葵花地边的空地上,养着鸡鸭鹅兔狗,每天的生活就是照看着一百亩地,生活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空荡。

  在《遥远的向日葵地》这本书里,李娟记录了她们朴素的'生活细节,比如: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和小狗赛虎,还有整日悠闲行走的鸡鸭鹅群,以及她家日夜守护的最大财产——向日葵地。

  李娟的母亲是一个对向日葵地赤身相迎、肝胆相照的女人,在那片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上,万物寂静,母亲却在冷漠、尘土飞扬的北疆一角种起了向日葵。母亲未能一次将向日葵种起,鹅喉龄、大旱、暖冬都会使向日葵失去生长的希望,尽管这会一次次的令母亲沮丧,但母亲还是一次次地重新播下种子,坚强而又执着。

  母亲热爱着她的向日葵地,在贫瘠荒凉的沙漠中,播种着她的热情和希望。她终日锄草,间苗,打杈,喷药,无比耐心。

  对李娟而言,她的母亲是一个“擅于到来的人”,而自己却是一个“擅于离别的人”,当作者与母亲分隔再见时,母亲总会带着大大小小的行李,不知倒了几辆车。李娟在书中说,她的母亲像一个被各种包劫持的人,这将力大无穷,满满爱意的母亲,展现在我的眼前。

  母亲,是如何将这一堆东西弄上弄下带来的呢?这成了千古之谜。但这也许就是母亲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爱吧!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2

  蓝天、白云、一眼看不到边的荒野、拼命才得以出人头地的葵花苗,贫瘠但种满希望的黄土地……想必大家读完《遥远的向日葵地》都想把大地当家,把向日葵当枕头,把自己变成风筝放飞空中,或者缩小再缩小直接融入鸡鸭狗兔牛的大家庭吧!

  语意飞扬,妙笔生花!极具画面感的景物描写是全书的一大亮点,让人不知不觉走入画中不舍离开。“乌伦古河从东往西流,横亘阿尔泰山南麓广阔的戈壁荒漠,沿途拖拽出漫漫荒野中最浓烈的一抹绿痕。”文中开头由乌伦古河引出下卷,其中的“拖拽”一词用得很惊险,像一把利刃,瞬间让原本荒凉的景物一下子活了过来。绿的那么刺眼,仿佛我们也跟着李娟来到了故乡!“和乌伦古河谷的绿意不同,田野的绿如同离地三尺一般飘浮着,辽阔,缠绵,又梦幻”作者巧妙地将乌伦古河和田野作对比,从“绿”入手,由远及近,悄无声息地将读者带入似梦非梦的广阔天地,绿得恰到好处,忽隐忽现,无与伦比的美!

  “文采斐然,活泼灵动”,幽默风趣的笔风,配上那些无厘头的小动物们,整个小说好似一场欢闹的动物大会。每天都有各种意想不到的“小品”上演,不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总之在你不经意间,突然一个未化妆的“演员”就上台了,天性自然,无拘无束,他们是可爱的鸡、鸭、狗、兔、牛还有临时串场的猫等等……李娟笔下的小动物们全部是有个性的小生灵,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沟通和表达方式,也有与众不同的嗜好,有害人精丑丑也有小可爱赛虎,我们甘愿被他们俘虏,时而扑哧一下笑出声,时而失控哈哈大笑,这种久违的快乐像泉水从书中一点一点流出,渗透人心!“鸭子们分成了二个团伙,整天为争地盘吵得不可开交。他们站在水边发愣,象征性地擦擦澡。鸭叫声远比鸡叫啊狗叫啊什么的更蛮横,更富响亮的生命力”从李娟的笔下,我们看到的不是普通的鸭子,他们升级成了高情商的.密探,知道争地盘,知道装模作样,更知道用叫声震慑对手,让人又爱又怨,但眼睛不舍离开一步!

  “文笔清新,寓意深刻”,真实朴素的人物形象,不用着色,毫无隐藏,但看后定会过目不忘,这正是李娟的又一大成功之处。“她冒雪而来,背后背一个大包,左右肩膀上各挎一个大包,双手还拎一只大包,像是一个被各种包劫持的人”李娟巧妙地将“劫持”一词贬义褒用化,瞬间将一个力大无穷,爱心满满的妈妈呈现在了大家眼前。转了三趟车,费尽周折地大包夹小包,只为给女儿带来一堆食物和二根细棍子。如此威猛高大的形象,估计唯有“妈妈对女儿的那份不用言表的爱”才可以解释这种超乎寻常的“神话”。

  “情感深刻,发人深思”,饱满的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文情并茂,不经意间戳中泪点。“咱们的葵花苗能不能承受这次的沙尘暴……老子!现在正站在一个最高的地方。走了好远好远才找到这么高的地方,唯一能收到手机信号的小土堆上!电话那头她一字一顿,竭声大喊与风力抗衡从母亲撕心裂肺的呼喊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坚韧不拔不肯向命运低头的母亲,就像刚刚长出的葵花苗,虽然饱经沧桑,但最终都活下来了。

  活着就有希望,李娟正是围绕葵花,将一大串生活叙事不漏声色地融合在了一起,恰到好处,一篇一章,天衣无缝。

  回望当下,我们感谢李娟深情的叙述,更要学习文中母亲那种乐观和面对任何挫折都不放弃希望的勇气和决心!现如今很多孩子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内心却脆弱无比,一点挫折都想退到九霄云外,甚至封闭自己的内心。

  最糟糕的是有的学生竟然为了“手机”拿生命做赌注。“不让玩手机就不想活了”。每每看到新闻上那骇人听闻的大黑字标题,我的心都会非常难受,从滨江市的15岁女孩因为父母不让玩手机就从19楼跳到三楼,当场失去了生命,到前不久的14岁男孩因为父母没收了手机就自残,再转到10岁的男孩……我都不忍心看下去了,一件件悲哀的事件让我们不得不深思,为什么面对一点困惑就会立即“折断”生命?

  要知道在困难面前,只有强者才可以生存!就像《遥远的向日葵地》中的葵花苗,经历无数次阻挠依旧选择活下去,因为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3

  暑假在指缝间悄无声息地走过,好像能让我抓住的就是看到的一些好书了!即便时光流逝,依然在我心中清晰而明亮。

  当《杨红樱系列童话》、《罗尔德达尔系列》、《稻草人》、《海底两万里》、《夏洛的网》等各类书籍还在我脑海盘旋时,李娟的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却如晨星般在最清晰的那方闪现。

  我曾看见过向日葵地。在湘湖边,大片大片向日葵,每一朵都呈现怒放的状态,那么努力地奔放着、张扬着,只要探出小小的脑袋,就让整个世界变得精彩纷呈。在书中,作者李娟的妈妈居然有九十亩的葵花地!我想象不出那到底有多么大,不过燕子老师说我们学校有48亩地那么大,那90亩可不就是差不多两所学校那么大吗?要是远远望去,该是多么壮观啊!可惜,在书里,葵花苗刚刚长出十公分高的时候就被鹅喉羚袭击了,一夜之间九十亩地被啃得干干净净,一点也不剩。她妈妈很无奈,只好买来种子补种了一遍,然而地皮刚刚泛绿时,一夜之间,牛群又冲进来一通乱啃,被啃光了。她咬牙又补种了第三遍。我实在难以想象,这么大的地,种三遍向日葵的花苗,那得付出多少心血和努力。可是不幸的是,没多久,第三茬种子重复了前两茬的命运。李娟的妈妈伤心透顶,但尽管如此,她还是播下了第四遍种子,那小小的一粒粒的花种,承载了她多少梦想和希望呀!皇天不负有心人,不久,这批种子终于出芽了,显得分外蓬勃、分外有力。

  我在想,所谓的“希望”,大概就是付出完全的努力,坚决不放弃。因为,努力一定比放弃强。如同那片扎根的向日葵,在灿若骄阳的外表下,隐藏的是对生活无尽的热爱与坚持!

  真的很难想象,李娟妈妈是怎么做到的。这个暑假,爸爸妈妈每天要求我跑步跳绳,可是我总是找各种理由不想做,因为我觉得太累太辛苦了。刚刚开始时,我每天要跳500个绳,可是跳完之后就气喘吁吁,直接坐在地下,再多跳一个都觉得会直接瘫倒在地。每每瘫倒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总会闪现出李娟妈妈的.身影,从播种开始,除草、间苗、喷药、灌溉、授粉,再到最后的成熟,多少个风吹雨打的日月她都能这样粲然度过,我只不过跳了几个绳就开始喊苦喊累,实在是太没用了,一点也不坚强!我也要学习它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呀。就这样,我每天坚持着,从原来的每天500个到现在固定的800个跳绳和快走慢跑2公里,这样的日子,让我慢慢懂得了坚持的力量,运动的快乐!也慢慢明白了为什么李娟妈妈要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播种。

  原来,只要你能在困难面前展示出自己最大的勇气与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踏过困难,总有一天,看上去毫无希望的事在你手中也能成为有意义。我相信我会变成那个跑步飞快的“女侠”,向阳而生,努力生长!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4

  今年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着实让我体验了一回炎炎夏日的炽热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个中滋味。结束社会实践回到学校,我便一头扎进图书馆,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哪也不想去了,唯有阅读,才能在字里行间找寻那夏日里隐藏的一抹清凉。

  偶然间看到书架上的一本书,“向日葵”三个字吸引了我,于是我随手取下《遥远的向日葵地》阅读起来……

  书中讲述了作者李娟一家人在新疆阿勒泰乌伦古河岸的戈壁,居住在葵花地边的地窝子时,那一段充满艰辛与奇遇的耕种生活:荒漠上开辟的九十亩葵花地,经历鹅喉羚啃食、三次补种,又接连遭遇干旱、虫害,直至收获。此外,书中还记录了很多的生活细节,有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还有大狗丑丑、小狗赛虎和鸡鸭鹅兔等禽畜。这里面有我小时候相似的生活情景,让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我是在军营里出生长大的,小时候居住的生活区是一个大院子,院子西边有一大块闲置的土地。因为院子里的人们都很勤劳,不愿看着土地上的野草疯长,于是便把它开垦成了菜地,种上各种蔬菜和一些花木。除此之外,院子里有的人家还养了些鸡鹅狗之类,清晨耳闻公鸡打鸣,夜晚也遇犬吠声声。主营区和生活区只不过相隔了一条马路,感觉就像从现代化城市回到了宁静纯朴的田园乡村。在院子里众多的.植株中,我最喜爱的就是向日葵。

  向日葵一棵棵笔直地挺立在那,它们的花瓣明黄,在阳光的照耀下,射出金色的光,如丝绸般光洁,一点一点装点在花盘周围。花盘上的图案很有纹理,让人看了心生愉悦舒畅之感。它们一个个面朝太阳,面带微笑,奋发成长。

  我一天天观察着向日葵,瞧,它们沐浴在阳光下。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在一个雨天,我撑起伞匆匆出门赶路。路过向日葵地旁时,不觉多看了一眼。一般的花儿在遇到狂风骤雨“摧残”时,基本上是拦腰折断或是整个身体来回摇晃。怎么,它们?哦,原来,向日葵在风雨中,只会默默低头接受洗礼,它那坚毅挺拔的身躯是不会屈服的!我愣了一下,欣慰地笑了。

  回来后,云开雾散,阳光普照温暖着大地。向日葵又昂起了头,笑看风雨,怎能不见彩虹?

  从那时起,我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和勇敢,向日葵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我心中扎下了根。在面对困难或身处逆境时,要学会低头“委曲求全”,但心中的信念是永远坚定的。正如书中描述的那样,这片向日葵地虽然贫瘠、荒凉,但又充满活力和希望。我坚信,只要我们永远朝着光明,向阳而生,终究会结出金色的辉煌。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5

  终于在花了5个小时读完了李娟的第二本书。

  相比较于读的第一本《阿勒泰的角落》这本《遥远的向日葵地》描写的更加的有趣和深刻。

  有趣的动物,家里的每一只动物都挨个写了一遍。

  高大乐呵的牧羊犬”丑丑”安静陪伴胆小的“赛虎”不是缺了就是残了的花花绿绿的“鸡”,失踪一夜的“兔子”。遇到水就要下去游泳的“鸭子”以及最后出场的“跟屁猫” 。

  每一个动物都有一段故事,而他们似乎就没有离开过那片金色的葵花地,一直陪伴着妈妈在那片寂静空旷的世界里生活着。

  不知道李娟的笔下是不是有一种“神笔马良”的魔力,她的每个文字,每段话,总能带着我走入她所描绘的那个世界。

  虽然它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地方,但她所思所看所感的一切就好像在我生命中的某一刻都出现过,也可以说她把我内心那种想要强烈表达的欲望描述出来了,甚至表现的更加的直白,暴露出来。

  而那些文字是我怎么也想不到,也描述不下来的。

  她笔下的每一个生物都是有生命的,而不光光是我说的那种生命。它是有思想的,可以交流的。他们不存在生命等级的高低,他们是彼此的依赖,是地球上一起共存的生命。

  如向日葵与母亲,丑丑与母亲,赛虎与外婆,还有那群陌生的可以交流的哈萨克人。

  我多么想要把内心的那些话,能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但我做不到这样,所以我一遍一遍的看她笔下的那些文字和动物,她好像就替我说了。

  如果你让我去写我的妈妈,我大概写不好她,所以我不敢轻易的去写。

  但李娟笔下的妈妈在某些时刻跟我的妈妈又是那么的相似。

  比如她们都是一样的勤劳,都是一样的奔波,都会养鸡养鸭,偶尔寂寞的时候也会对着他们说些话。

  但我妈不会给他们做衣服。鸡肯定是要吃的,因为这个美味,她不会错过,但鸭子她想不到杀掉拿回去做羽绒服,但一定会用心留下最珍贵的绒毛拿去卖掉。

  如果李娟的妈妈会做很多的美食,也许我们还可以欣赏到四川不一样的美食。

  我看过的小说故事要写那些男女的情爱都是非常的赤裸的。

  但李娟的情爱都是一个人偷偷的思绪,我爱她笔下的"我"她把我最不勇敢的一部分也都描绘出来了,她从不吝啬使用寂寞这样的词汇,而我是羞于表达的。

  也很难说出这样的文字。一直以来我热爱文字,可是我不敢坦诚的去写,总是尽量写些可以伪装自己的文字,假装像一个多么热爱生活的人,用一幅幅的照片去记录。

  然而那些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早就忘记了记录了吧。

  就像我们的母亲,她们那么热烈的生活着,却很少会去表达。

  我妈甚至是通过观看一个人的微信头像去识别每一个朋友,要是换了一个头像她就不认识了。

  所以她的朋友圈也从来都是没有任何记录和表达的东西,我甚至怀疑她也不曾打来过。

  而我每每表达记录下来的那些图片和视频,真的是热爱它们?

  如果真的热爱,我为什么要选择删除,又或者编辑了一遍又一遍呢?

  我写不出寂静的文字,因为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寂静的人。

  我焦躁的活着,以至于到了快30岁的时候,我每天都在幻想着逃离。

  妈妈的语言总是富有哲理的,似乎是用她一生走过的`路来像我普及这样的道理。

  可是我还是跟她不同。

  我做不到像她一样热爱,敢于裸露。

  李娟笔下的母亲是在无人空旷的葵花地里可以赤裸干活的人,我写不了这样的妈妈,就像我知道我妈妈也会在无人的空旷的田野里小便一样。

  我想着如果有一天她读到了这样的文字,别人知道了你的妈妈是这样的,他们会说些什么。

  总之,我看到那段话的时候,我还确认了一遍,是赤露的上半身。我连写出来都觉得丢脸。

  所以我的文字太缺少了诚实。就像她在后记里面写的,感谢她自己的诚实与坚持。

  我尝试去写点东西出来,是因为一生太短暂了,有些人甚至连一个表达自己的方式都没有。

  文字作为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至少是可以做到真诚点的,我也在努力的把内心的那些话抠出来,但是文字太难描绘了,我找不到方向。

  所以当看到李娟笔下的阿勒泰,向日葵地,她笔下那些发了光一样的文字,一下子就把我内心的动心说了出来。

  现在我依然写不来那样的文字,但她的那种呼之欲出的感觉,每每读到的时候,我的身心都好像在感受着。

  彷佛站在阳光底下,你眼睛闭着,耳朵里面传来的是这个世界上最静谧的声音,心跳和呼吸都打开了,然后那道光就射进了你的毛孔里,顺着血液汇聚在大脑,你好像听到了那些文字背后大地的声音,妈妈的声音,那些动物们的声音。

  如果可以自由的去描述,那我的文字一定是最简单的单词,我的词汇量太少了。

  或者说我太谨慎了,如果一句话写的不好不对,我就停滞了。

  一个词不理解,我就不愿意读下一句话了。我会陷在自我的怀疑当中。为什么会不能理解呢。

  我太害怕错误了。所以连看到不认识的单词我都要先去查阅一下,然后再要去读。

  我是这样的谨慎。以至于看到李娟笔下那些有趣的文字,那些发了光一些的思想迸发出来的词语,我想要好好的吸收它。用尽所有的力量去理解它。

  然后尝试着有一天,我也能描绘我的妈妈,我笔下的那些文字也同样可以给到一种光一样的能量。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6

  九月缘来有爱读书会推荐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星期四下午拿到书后,只要有空便开始阅读,星期五深夜读完。不用动脑,十足的画面感,幽默的语言,很容易入境。

  同样生活在西北,对于戈壁、干旱、沙尘暴我是有发言权的,但是体会绝对没有李娟刻骨铭心,三十多年的北方生活经历不及她一年的经历丰富和艰辛。

  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人不可以选择父母,但可以选择谋生的手段和生活的地界。我上大学的学校途经郊区,每次外出去另外几所学校找同学玩,路过农田看见顶着烈日的农民都有此感慨。北方夏季日照非常充足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里刨食,汗珠摔八瓣,庆幸没成为农民,不用如此辛苦。宁夏农民农业耕种的条件比李娟母亲的葵花地的条件优越的多。

  李娟母亲学农业,携母挈女从四川来到北疆主业种向日葵,副业开小卖铺、裁缝铺,养鸡养鸭养兔子。干旱、鹅喉羚是最大的挑战。飞沙走石的戈壁滩,收成全掌握在老天爷的手里。李娟母亲比男人还能干还豪迈还勇敢,不屈命运与天斗地战。骑着一部大摩托穿梭于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去开店,挣收葵花的雇工费……住地窝子,条件之艰苦,排烟效果差,做一顿饭狼烟地洞睁不开眼,油一样金贵的水用来做饭维生,每顿饭里不知掺杂了多少沙粒。外婆、母亲、作者本人,三代女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灰头土脸,不说劳动的辛苦,光是这样的生活条件我想我早已当了逃兵,或者每天哀怨。幸福是对比出来的,同样在西北,缺水、沙尘暴、严寒,当年的新疆条件比宁夏艰苦的多的多。与李娟在北疆的生活对比,我在天堂,李娟在炼狱。

  即使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没有任何的矫情,努力把现在的生活过得好一点,今天比昨天强那么一点点,始终活在希望中,哪怕一线希望。李娟笔下的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遇到灾年,九十亩的葵花地播种了四回,就是这一线希望的强烈信念去一次次的艰忍和坚持。在李娟看来,家里地种得最少,灾情最惨,日子还过得最体面。家里工具最齐全,要盆有盆,要罐有罐。要桌子有桌子,要凳子有凳子。甚至还有几大盆绿植,成群的鸡鸭狗兔……住了一年地窝子第二年斥巨资二千块买的蒙古包,在当时当地太土豪了,在我们看来这么不堪的日子在作者的笔下,有声有色有生机。

  李娟从母亲身上继承了最高贵的品质――乐观、勤奋和坚持。李娟在“浇地”一文中描写母亲给向日葵浇地:“她终日锄草、间苗、打杈、喷药,无比耐心。浇地的日子最漫长。她几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饮。整整三天三夜,整面葵花地都均匀浸透了,整个世界都饱和了。花蕾深处的'女子才下定决心, 选中了最终出场的一套华服。即将开幕。大地前所未有地寂静。我妈是唯一的观众, 不着寸缕,只踩着一双雨靴。她双脚闷湿,浑身闪光。再也没有人看到她了。她是最强大的一一株植物,铁锨是最贵重的权杖。她脚踩雨靴,无所不至。像女王般自由、光荣、权势鼎盛。”农业生产把一个女人磨砺得像男子一般粗犷、豪爽,在李娟的笔下仿佛加冕女王一样隆重、神圣。我崇敬李娟及母亲这样一类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总是能发现生活之美,即使生活一地鸡毛,也能扎出漂亮的舞裙翩然起舞,这是生活的艺术和智慧,也是我要修行提升的本事。

  李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出的优秀文学作品,让我们真切见识到去新疆种植、开垦……劳动者的伟大、勤劳、乐观、勇敢,才有了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游客向往的天堂。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成凉。致敬所有的劳动者!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7

  花是开不完的,李娟用如诗般瑰丽的笔墨描绘了一幅花开时的盛艳。在阿勒泰的土地上,葵花的金黄和劳动的汗水书写了绚丽的篇章,初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时,此书就一下子牵住了我的心。可以说,其可以称之为中国文坛上一大不可或缺的瑰宝。

  我读过余老的《一个王朝的背影》,读过迟子健的《这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直到读了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后,我才发现,散文原来可以写得那么好。施俊杰评价:我本以为作者是想描写大漠狂沙、狂风骤雨一般浓烈的情感,不料却是一位令人目瞪口呆的母亲在戈壁种植向日葵的的生活。对,此书主要角色就只有外婆、妈妈、我和两条狗,如此平凡,正常不过了。而作者却用细腻的文字,明亮的笔触,让看似简单的人物和场景都焕发出了别样的丰盈与温暖。

  是的,在戈壁中种向日葵绝非易事,极端的天气,干旱的大地,最难忍受的是长久的孤独。大漠黄沙中,外婆和妈妈在田中不断劳作,而成果却总被破坏,悲惨的经历一次次超出了常人所能忍受的范围,而当外婆被问道此事时,她答道:“幸福的人在何处都是幸福的。每个生命,从出生到死亡,都会遭遇困难和逆境,这是无法左右的,但是活成什么姿态,却可以由我们自己决定。”

  不久前,学校邀请无臂状元杨孟衡到校作演讲,他与常人不同的是——他失去了双臂,那时,他才四岁。最初的几年,他连上厕所都很困难,但饱受打击后,他明白,只能靠自己拼搏改变命运。终于,他进了运动队,本以为可以就此翻身,可在一场重要的比赛中,他又与梦想擦肩而过。此时的他,只能带着书本重返校园,从零基础开始学习。在读书之旅中,他屡次受挫,不过他坚持了下来,考入了剑桥,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所以,我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越是艰难的事,越要有勇气去迎战,无论何时都不轻言放弃,这就是最好的生命姿态。

  李娟喜欢自己给书写前言和后记。她在后记中写道,向日葵远不止开花时有壮美面目,更多是离别的面目,忍受的孤独。

  其实,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一个努力的人在哪都可以取得成功。然而面对学习和生活时,面对逆境时,颇受阻挠,却无人帮你时,我们也要像李娟所写得那样,请像戈壁中孤独的外婆一样,像戈壁中的向日葵一样……开得炽烈。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8

  妈妈特别喜爱李娟,她说李娟是近年来最好的散文作家,走到哪儿就把她的书带到哪儿。不论是《我的阿勒泰》,还是《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她都赞叹不已,向我极力推荐。暑假里,她又迷上了《遥远的向日葵地》这本书。妈妈推荐的书向来都很精彩,于是她一看完,我就赶紧借过来看。

  和我想的一样,这本书还是介绍阿勒泰的生活。书中的'“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滩的乌伦古河南岸,是作者的妈妈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我虽然没有去过阿勒泰,但是去过新疆,翻越过天山,见识过在新疆广袤大地上人类的脆弱和渺小。在《遥远的向日葵地》这本书里,作者用细腻、平静的笔调写出了在戈壁滩生活的困难情景,虽然生活条件和耕作都很艰辛,我从书里却看到她妈妈朴素、坚强和乐观的一面,这实在不容易,我亲切地叫她“娟妈”。

  娟妈承包的是一块极其贫瘠的土地,她年年都在这里种向日葵,可是每年收成都不好,有时还要倒赔一些钱。那些向日葵要么因为旱灾而干死,要么被经过的鹅喉羚给糟蹋殆尽。如果是我,可能会怨天尤人,可能会马上放弃,还可能会另谋出路。可娟妈不一样,她不屈服于命运,依旧坚持耕种,即使今年没有收成,也不会甘心,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个播种的季节。

  娟妈的这种精神,对我来说真是太重要了,我得好好向她学习。因为最近我也遭遇了挫折。今年秋季有篮球比赛,学校会从校队中挑选队员代表学校参赛。我自信满满地想:我在篮球训练营练习了那么久,这一年来也拿到了一些奖,技术比以前进步了许多,应该能被选上吧!可前几天,小林告诉我,我和他都落选了。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啊!为此我闷闷不乐了几天,甚至自暴自弃地想:如果就连区里的校际比赛都不能参加,我汗流浃背地练球干什么呢?还不如在家里吹着空调看电视呢。但如果和娟妈比起来,我这个挫折真的不算什么。比赛每年都会有,就算今年不能参加,只要我的球技有进步,还有机会参加明年的比赛呀!只要不放弃努力,永远都有机会和高手过招!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坚持下去。

  这本书里,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内容,就是打电话。那个时候,娟妈在新疆南部荒野上种向日葵,而李娟在北边牧场生活,她们之间的距离是两百公里,所以她们只能靠电话来关心对方的生活。但是新疆的信号很不好,电话很难打通,即使打通了,她们母女俩也无话可讲,可如果打不通,双方都会特别担心。我觉得这段话十分真实,因为我离开家去参加夏令营的时候,也特别想念爸爸妈妈,总是很想和他们打电话,如果他们没有接电话,就会急得哭起来。我想起我还在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刮台风,恐怖的暴风雨让白天变成了黑夜,时不时闪过一道明晃晃的闪电,还有响彻云霄的雷,让人心惊胆战。当时,整个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园长陪着我,我心里害怕极了。突然,工作繁忙的妈妈打来了一个电话,虽然风雨声很大,我听不太清楚她说的话,但只要听到她的声音,我就感觉她是在温柔地安抚我,瞬间感觉不再那么恐惧了,耐心地留在幼儿园等她来接我回家。

  看《遥远的向日葵地》时,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手不释卷,一口气就看完了,看完之后,感受良多,受益匪浅。这本书特别值得大家用心品读。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9

  想取一个高级一点的名字,想了半天还是写上《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因为就如这本书所写一般,朴实、平静没有华丽的语言,但是读完以后却让人感觉到处处充满力量。

  本书作者为李娟,一个成长时期辗转于四川新疆两地,有过一段阿勒泰牧场上生活经历的作家。书中描写到的“向日葵地”是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一片贫瘠土地,作者记录了母亲在那里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在作者笔下勤劳乐观的母亲,一只名叫丑丑的大狗、名叫赛虎的`小狗,数不清的鸡鸭鹅,以及种了又毁的九十亩葵花地......向我们展示了母亲的勤劳乐观,更是对生活永远充满希望的执着。或许他们不懂得像罗曼罗兰所说的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样高大上的话语,但是他们所做的事情无一不在践行。

  作者的母亲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一片贫瘠土地,常常需要找骑车打水寻找水源,因此被她硬生生的抄近道开出了一条道,而路的尽头就是作者家的葵花地,葵花已有半人多高。而长势如此好的葵花地却因为缺水,都不能保住,打出来的葵花有一半都是空壳。但是作者的母亲总是信心满满,坚信别人得到的她也有能力得到,别人失去的,她也不畏俱失去。口头禅是:“我哪点不如人了?”于是,继续种植向日葵地,还有对于一群动物的呵护,养着鸡鸭鹅、兔子、两条狗......为了水源搬新家,即使向日葵地收成不好,也要来回几十里路通过开小卖部补贴家用,从不会提放弃两个字。种地应该算世上诸多劳动中最稳妥的一种,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也就稍微辛苦些、单调些而已。然而大自然无从操控,有时候我们往往无法掌控耕耘的命运。正因为如此,在耕种的第三年,向日葵地才得到真正意义的丰收,并非它有意残忍,只是生活它本就如此。但只要不言放弃,保持热爱,终能如向日葵般开花结籽。

  虽然事情简单、琐碎,但是整本书让人感受到某种力量。人心浮躁的年代,每个人都应该读读李娟的文字。因为它能让我们这些忙着赶夜路的人,也能发现月亮真的很美。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10

  听说读书会要求读这本书,立即去各个书店搜寻,不是为了作者和作品,仅仅是为了参加读书会,结果在读书会开始的时候,紧赶慢赶还是只看了一半,读书会周五顺利举行,终于读书会结束后的第三天,在上个周日晚上零点阅读完。

  读前半本书的时候,沉浸其中。

  参加完热热闹闹的读书会后,再怎么读完了全书,就没有了一点印象。

  如果读前半部书的热情是95分,那么后面的阅读只有45分,与书本身无关,与自己处境有关。

  听友分享了那么多,他们说的观点和看法那么细致,那么多,几乎完全覆盖了自己的观点,再看书就没有那么“纯粹”了,阅读真的需要——孤独。

  这篇读后感也不知道还需要写点什么了,后来给娘也看了这本书,她说很有意思,书里都是“鸡啊,猫啊,狗啊”,再后来一次次给写作班的孩子们朗读,与他们讨论,才又觉得“有意思”起来。

  说说触动老廖的那些点滴。

  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

  摘抄自书的第三页,脑海里深深烙印下了这么一个句子,不知道是自己经历了太多,还是经历了太少,是悲观还是豁达,是共情还是自怜。

  作者李娟描写“擅长到来的人和擅长离别的人”,老廖想起十多年前活泼的母亲去广东看望老廖,“我给你一个惊喜吧,你猜猜看,一个很大很大的'东西,能把你装进去呢,你猜吧!”

  猜来猜去也没有猜到是什么,后来才知道是一个简易的可以拆装的衣柜,那时刚工作,在宿舍连衣柜都没有,自己没有意识到,但是母亲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第三十七页,“明年老子接着种(向日葵)!老子就不信,哪能年年都这么倒霉!”作者的母亲面对土地的残酷现实,屡败屡战,农民的精神!农民虽然没有工作日和周末,没有月工资和带薪休假,没有领导和下属,没有进度和考核表,但是日日忙碌,心里清清楚楚接下来要做什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土地,心中永远满怀希望,春耕秋收,很可能亏本,还是继续——生活,奋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确定,但总是需要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确定,这就是真正的生活,不论农民还是城市公民,都一样。

  作者写到外婆和外婆的葬礼,老廖就想起自己的外婆和奶奶,关于爷爷的记忆已经越来越模糊了,每个家族里女性长辈总是让人记忆深刻,让老廖记忆深刻的原因很简单。外婆比外公多活了很多年,奶奶还健在,比爷爷已经多活了快20年。虽然外婆是无疾而终,尽管我对她的一生了解得很少,最多了解十分之一,仍然记忆犹新,画她的画偶尔看见,还是那么生动,老人,很老很老的老人的生活,我们大部分人并不真正了解,更谈不上“理解”。

  关于家畜和宠物。

  老廖Ellen家里有猫,有狗,关于猫狗的故事也越来越多,他们就是我们的亲密家庭成员,爹在外地的时候,如果给我打电话,十有八九都是关心家里的狗,让我去遛狗,或者去遛狗,或者去遛狗。当然,老廖也义不容辞。

  “它陪伴了我”就是这样几个字,就说尽了所有小动物在每个家庭里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我们对他们闯祸习以为常,我们对他们的依恋与日俱增,我们对他们的感情情真意切,我们感激他们的“陪伴”,我们牵挂他们的一切,我们和他们是平等的。

  这些真正有感触的内容都没有读给写作班的孩子们,总是把最好玩的内容读给孩子们,希望他们快乐,更快乐。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11

  灼烧着天空的金色太阳,生长着向日葵的金色土地,这里的生命是金色的。我跟着作者李娟的脚步,行走在那金色的向日葵地。

  向日葵地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澄澈的湖,清浅的水,行囊并不多,鸡鸭和兔子,还有两条小狗,这就是向日葵地生活的全部。大可想象这样的画面:人迹罕至的地方,土木伫立寂静无声,风缓缓地吹到云的另一边,思绪飘到很远很远的天边。

  在向日葵地的日子里,李娟和家人回归到最简单的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的生命如同潮汐,潮起潮落,有规律地澎湃着。而土地对于他们并不仅仅是谋生的工具,更承载了他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于是,耕耘时近乎虔诚,每一寸土地都被用心丈量。这时,耕种更甚于朝圣了吧?当走向土地的边缘、道路的尽头时,早已经忘记了得失。就算仅仅只有一株植物开花结果,也值得欢欣雀跃。若是收成惨败,也不缺乏从头再来的勇气,这或许是生命的韧劲,总是对明天满怀期待。正因如此,明天不久就到来了。

  除去繁重的劳作之外,一天之中,最为惬意的莫过于夜晚的散步了。在圆月之下、长风之中,猫呀狗呀兔子呀,呼啦啦出动。在静谧的.夜色中,母亲领着全家老小晃荡在空旷的河边土路上,像一只逃难队伍在漫长旅途中获得了短暂而奢侈的安宁。这是作者眷恋的时刻,心中饱满得就要盛放了,脚步轻盈得快要起飞了,这时的希望要比平时的希望隆重许多许多。

  除了日常生活外,本书有很多其他的思考。关于自然:人如此微渺而又如此自负,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给大地带来了创伤,那些因为过度耕种而裸露贫瘠的土地就是伤疤。关于生命:转瞬即逝的光华不可抓住,可是万物流转不停,昭示着生生不息。关于自由:当迎着风奔向旷野,看着日落西沉的时候,在孤独背后所承载着的是满腔的自由。

  在向日葵地里,金色之外是怎样的呢?等待 、忍受和离别是它的来龙去脉。等待着花开结果,忍受着日月煎熬,告别着世间万物,所以说生命到底会是怎样的颜色?会是耀眼夺目的金色,可又不仅仅是金色。

  行走在遥远的向日葵地,地阔天长,不知归路,何需归路?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12

  “好的文字终是能突破喧嚣的尘土,成为一股清冽的甘泉去涤荡人心”。李娟的文字很好地证明了这句话。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朋友推荐的。刚看到书名,觉得无非就是写哪片田野上的向日葵地,或是向日葵所寓意的阳光、美好,以及诗和远方。一开始颇有“走马观花”之意,后来发现,这本书给人的惊喜可不止一点。

  这本书中的向日葵,代表的是孤独的等待和农耕的艰辛。李娟用自己坚韧、温暖又积极乐观、充满力量的文字,描述了十年前与家人在遥远的阿勒泰戈壁种植向日葵的往事。她笔下的人与事物都跃然纸上。勤劳能干、努力向上的妈妈;颠沛流离终究回不到那片土地,一直在“等待”中的外婆;温柔的小赛虎;爱偷鞋子的丑丑;许许多多嘈杂的小动物;只有一个近乎破烂的顶和一些零零散散的锅碗瓢盆组成的房子;还有那片明明已经日渐繁盛,却还是被鹅喉羚毁了的九十亩向日葵地……很贫苦的生活,除却一丝苦涩之外,更多的,却是生动、坚韧和丰盛。

  而在这丰盛又有趣的农耕生活里,还有着那无穷无尽的等待,像是要吞噬万物的怪兽。妈妈等待水去灌溉那片向日葵地,等待向日葵的绽放;狗狗等待远去而归的妈妈;高龄多病的外婆在遥远的向日葵地等待孩子的归来,却也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死亡……李娟姐姐也在书中写道:“我觉得外婆最终不是死于病痛与衰老的,而是死于等待。”可能是跟外婆最亲,也可能是李娟姐姐笔下的人物故事很生动,书中外婆的等待,让我感动,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

  外婆的一生似乎也在等待中度过。她的前半生,等待外公来爱她,等待孩子的长大。等待终于不用过那种天还未亮就出门割小麦,晚上只有月亮陪伴她归来的日子。而这一切都还没完全结束,外婆又要开始新的等待。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婆的`风湿也越来越严重,腿变得不利索起来。她就只能在家里等天黑,又等天亮。等同辈们离开,最后也等自己离开。外公去世后,孩子们也逐渐长大远走高飞,外婆孤身一人守在那间青瓦老屋,却也始终坚信着“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她一直都等待着美好的事物,当然更多的,是等待我的归来。

  从小就跟在外婆的身旁,我是她一手带大的。外婆会尽一切所能的把她尝尽一生后沉淀下来的道理讲给我听。在我上小学便离开外婆家时,外婆也没说什么,只是扶着门沿,开玩笑似地说了句:“囡囡常回来看看,别让外婆等太久,外婆会孤独的啊……”我不以为然,也不知道“孤独”与“等待”,是有着多深的含义,所以很少回去看她。看完这本书后回头想想,真的很可惜当初自己年纪小,不懂那小小花招后的一片柔情。

  偶尔回去一趟,外婆无穷无尽的等待也终于有了一个突破。一见我回来,外婆可高兴了。我嗜甜如命,每次我回去,外婆都会给我熬糖。她不顾及自己腿脚的不便,走到厨房去。一口大锅放进装满的水,把白糖放入锅里开始搅。可不能闲着不搅,不搅的话就会熬糊了!慢慢地搅,也慢慢地等待。慢慢的水浅下去,待锅里稠了。甜腻的香气便氤氲开来,馋坏了我。外婆用两根筷子搅了搅,我的小舌头一卷,又热又软,筷子上的甜晶莹透明,甜到了我的胃,更甜到了我的心。

  没过多久我就走了,穿鞋时,外婆总是唠叨:“那么早就走了啊……”“嗯回家写作业……”

  长大后才发现,年少时外婆口中的“孤独”与“等待”,是有着多深的含义——“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走兽,有飞虫”,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口,人情味十足。而孩童瓜果飞虫自然热闹,都与自己在乎的人无关,这就叫孤独。外婆在孤独中等待,又在等待中孤独着。而外婆却愿意这样等待我一辈子。

  《遥远的向日葵地》的等待,或许是万物共通的等待。那份等待“洒落”在小说的每一个角落,也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就像我的外婆那样,她一直等待着我的归来,那份等待,无比盛大,却也尝尽孤独。

  “现实生活就像她描述向日葵一样,远不止开花时节灿烂壮美的面目,更多的时候还有等待、忍受与离别的面目。”关于“等待”这个词,可能听说过最多的是“等待美好事物的到来”。其实不然,等待这个词,满满都是孤独与苦涩。

  但幸好,这本书就如北斗,闪耀在我的人生中。没有人会喜欢孤独和等待。让爱你和你爱的人少一些等待。把那片遥远的向日葵地放入心间。毕竟人非神明,不可能活一世就该有一世的“等待”与敞亮。而愿意等待你的人,必定是珍惜你的人。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13

  “秋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的葵花地金光灿烂、无边喧哗,无数次将我从梦中惊醒……”这本书的末页上赫然印着这样一句话,看似平淡却勾起了我脑海中无尽的幻想。

  书的封面是明晃晃的、温暖的颜色,书的名字是《遥远的向日葵地》。我常常在想,遥远的定义究竟是什么。是光年以外的宇宙还是近在咫尺的黄土地?是遥不可及还是伸手就能够触碰到的柔软与温馨?一大片作者目光所及的向日葵地又为何是遥远的呢?生长在戈壁草原上的向日葵炽烈顽强,迸发出了生命的勃勃生机,那独有的气质吸引着我走进它,走进阿勒泰戈壁草原,走进作者李娟的乡野生活。

  我喜欢李娟的文字,一遍又一遍地读她的书,当大部分作家开始写岁月静好的时候,她写她的牧场生活;当部分人开始写自媒体,用图片或视频分享他们自以为的乡居生活的时候,李娟依旧用她的笔写她那片贫瘠而又顽强的向日葵地,依然一丝不苟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在彼此的扶持下坚持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的文字就像养育过她的河流,质朴自然,未经污染;时而温婉,时而汹涌;奔流不息,延绵不绝,最是让人难以释怀。

  《遥远的向日葵地》记录了李娟一家人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的一片贫瘠土地上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的反复耕种的日子。“向日葵地”是李娟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李娟一如既往地用她细腻、明亮的笔调,记录了劳作在这里的人们和他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赛虎,鸡鸭鹅兔,以及日渐华盛,却被鹅喉羚毁了再种,种了又毁的九十亩葵花地……活着就有希望,李娟正是围绕葵花,将一大串生活琐事不漏声色地融合在了一起,一篇一章,恰到好处,天衣无缝。

  这本书刻画的不只是母亲和边地人们的坚韧辛劳,更是他们内心的期冀与执着,也表达了对环境的担忧和生存的疑虑。呈现出一种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脆弱微渺的,同时又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存体验。

  拾起书本,便能沉浸其中,偶尔停下来,脑海中又满是那淳朴自然的田野生活。我常想,当我孜孜不倦、笔耕不辍学习的时候,阿勒泰牧场上的羊儿、马儿们正悠闲地吃着美味的多汁牧草,向日葵寂静安然地吮吸着大地的乳汁,奋力生长。当我在温暖的.被窝沉沉睡去之时,千里之外大批转场的放牧者正在经历着严重的降温与暴雨,彻夜赶路。向日葵地里的稻草人,配合着风声,身上绑着的的塑料袋哗啦作响,守卫着最后一块土地。我从未想过那样荒凉的地方,那样平淡到快要发霉的日子,在李娟笔下竟然生出了无限的乐趣来。

  向日葵沉默却充满爱。甜美亲热的招呼,热心体贴的帮助,李娟和母亲共同经营着一家服装店,通常不说话便能看出别人想要什么款式,又是因为什么而忍痛割爱,不舍地离开。于是宁愿不赚钱也会把衣服卖给一个小女孩。生活不富裕的人们到这儿来都能挑到称心如意又经济实惠的衣服,心满意足地回家去。农民质朴纯真、善良美好的品质在这一刻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让我感受到了“向日葵”之外的美丽与魅力,那是属于人性的闪耀光芒。

  向日葵开得金黄,白桦林落得金黄,牧草堆变得金黄,我们的身上沐浴着金黄,共同守护那一片遥远的向日葵地。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14

  初见这本书是被书的封面深深吸引,加上书名,很是好奇这会是怎样一个美丽的故事。但是读了几页发现有些无聊,感觉就是戈壁里一个枯燥乏味的平常故事,没什么意思。但是当我读完整本书以后,我深深地被这种“平常”所吸引,甚至想去亲身感受一下这种平常的戈壁生活。

  作者用平淡的口吻述说着这片向日葵地的孤寂和热闹。本是荒芜孤寂,草木难生的地方,却因为作者这一家子变得鲜活生动了起来。有不爱洗澡的小白狗,赛虎;有偷鞋子的牧羊犬,丑丑;有活泼可爱,像狗一样粘人的.兔子;有穿的花花绿绿,缺胳膊少腿的鸡;还有不会游泳的旱鸭子,真是好不热闹。当然还有整个戈壁最鲜活,最闪亮的作者的母亲,既有戈壁大漠的那种豪放粗犷又有四川女人的那种烟火气。作者通篇没有对母亲说一个爱字,但却在每一个字里行间,都饱含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恋。作者这种朴实无华的文字,更好地衬托出了这块土地的壮美,让你忍不住想立刻投入它的怀抱,近距离地一睹它的芳容。作者的文字虽平淡,却又不失幽默,荒无人烟的大漠,漫天飞舞的风沙,相差极大的昼夜温差,没有人烟,没有通话信号,就像生活在一座孤岛。本是犹如一潭死水一样了无生趣的生活却因作者的幽默变得有趣起来,尤其是对丑丑的那段描述,用作者的家乡话说“就是把我笑惨了”,特别是他舔鸡,舔兔子的那一段,让我瞬间就爱上了这只可爱的“闯祸精”。其实这也很符合作者四川人的精神,无论生活多么艰苦,却总是可以自得其乐,再难熬的日子也过得悠哉悠哉的。

  最后想说说外婆,作者对外婆的描述不多,但是所有关于外婆的描述都和我自己的外婆重合。其实从一开始阅读,我就想起了我自己的外婆,当时她和我的外公也是因为修铁路,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我也不知道这能不能算作一种幸运。我的外婆在她离世前,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并且再次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相见团聚。不过时间是残忍的,半个世纪的分离,让一切都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所以我也在思考,是一直带着希望念想活到最后都没能实现,比较痛心,还是努力去实现了这些念想,却发现一切早已不是你心中所想的,哪样比较痛心呢?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15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缘来有爱读书会九月推荐书目。封面设计色彩炽烈明快、大笔速厚重的油画风,在荒芜人烟的旷野中出现一条狗,不由让人想到,哦,这有人家。

  听到书名就令人联想到梵高的《向日葵》。梵高的《向日葵》是为好友高更而作,是为生命艺术而盛开。我沉思,“妈妈”的向日葵是为谁而种?又为谁而开?

  梵高从郁暗的荷兰到巴黎,又从巴黎一路南下到阳光亮烈的阿尔,他一路追逐心里的那一抹阳光。从而在阿尔留下了不朽之作《向日葵》。

  妈妈为了她的向日葵,不惜将新房卖掉,全家搬到漫漫荒野的向日葵地,住进地窝子。遇灾年,四次播种,最后还是歉收。“妈妈”为了“希望”,从乌伦古河南岸失收的九十亩地搬到水库的水电站旁的一百多亩地。妈妈在艰苦的劳作中,与天地为伴,与鸡鸭狗兔为伴,他们是妈妈辛劳过后的精神抚慰,他们是妈妈眼中美丽的追随者。少了哪一个,妈妈都梦牵挂肚, 辗转反侧,遍野大喊。妈妈甚至收留一群“丐帮”鸡,还给他们穿上各式各样的衣服,最后还服侍他们终老。妈妈与她的“鸡朋狗友”相互依恋,源于生命之间最孤独的引力吧?妈妈在种植向日葵第三年,用全部的赌注终于迎来了大丰收,但“叔叔”却中风从此卧床不起。

  有时我在想,“妈妈”为什么选种向日葵?就好象梵高为什么这么狂热画向日葵?只愿于向日葵在阳光中的燃烧,冶艳、顽强、热烈、剽悍、旺盛而炽烈的生命力吗?

  妈妈干活不着寸缕;养鸡不卖不吃,只图看着高兴;妈妈热情好客,打起招呼来甜美又亲热;妈妈是一位机车女郎,她的出行永远是大排量帅气的摩托车,技术了得,曾幻想参加野地拉力赛摩托竞技,只恨超齡了;妈妈在最贫穷的时候也把生活过得最体面;妈妈要求叔叔干活时不能丧着脸,“至少嘴角要朝上弯一弯吧?……至少得露出几颗牙吧?……还有眼睛,眼睛也得两边眯一眯……”;空闲时,妈妈晚餐后在静谧的夜色中无比快乐带着全家老小散步——猫、狗、兔、鸡、鸭。

  这是一种与大自然生死相依,充满了艰辛、苦难而又自有其尊严与乐趣的生活吧。

  看完了后记,再回想作者叙述的种种,突感心情沉重了很多很多。

  作者那段经历也许比书中所书写的还要艰苦和无奈很多,那是我们永远都无法体会的。28岁高齡,戴着眼镜,穿着脏脏的衣服,包着头巾在树林里干活,总引来水电站员工好奇心的张望。在当时作者除了体力上辛劳,也许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煎熬。作为一位新疆汉族的作家,她说在书写的过程中尽量把自己的`身份模糊化。正如她所说,这是充满了弯路的记叙和回避了太多的倾诉。

  “它们远不止开花时节灿烂壮美的面目,更多的时候还有等待、忍受与离别的面目。”

  “但所有人只热衷于捕捉向日葵金色的辉煌瞬间,无人在意金色之外的来龙去脉。”

  刘亮程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李娟的成名过程:“她走向广大读者的这个过程很漫长,没有我们想象的一下子轰动,由此可见一个边疆作家走向中国的道路之漫长和不易。”

  读李娟的文字,让我明白,如果你没有本事喧哗,就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做自己能做的自己擅长的事,回归自己的本真,因为只有真真实实的才能打动人打动读者,因为这种真实是不可复制的。

  读李娟的文字,让我明白,父辈为何苦苦经营不舍放下的土地,因为只有土地的主人才真正做到爱惜土地,只有真正的农民,依附土地而生的人,才能真正地体谅土地。

  读李娟的文字,让我明白,她用全部的生命在拥抱大地、阳光、草野、天上的云、风、鸟声或星空。

  读李娟的文字,让我明白,她的文字里不只是文字,而是我们精神上的富足。她带领我们的心灵去触摸广阔的戈壁荒漠、沙丘与泥土;她带领我们去见识自由、光荣、权势鼎盛般女王;她带领我们去品味花盘和沙枣成熟以后的清甜;她带领我们去领略一场秋天金色王国,看葵花荣升金色宝座顶端;她带领我们去感觉荒野中的寂静,静得,扭动一下脖颈都是巨大的动静;她带领我们去……

  鹰在上空盘旋。

  风绵而有力地吹。

  感谢李娟的文字,原来文字可以这样书写。感谢缘来有爱读书会推荐,原来还有这么山野的女作家。感谢所有共读此书的书友,因为从此以后,我们记忆中共有一个挥之不去“不着寸缕的葵花女王”。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相关文章:

最遥远的距离议论文11-26

谈最遥远的距离议论文12-19

三角地读后感07-26

《三角地》读后感05-01

《向日葵女孩》观后感08-02

关于《向日葵女孩》观后感10-23

三地理教学总结02-18

读《窃读记》有感10-01

高三地理教学总结07-16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