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选》读后感(通用1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艾青诗选》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艾青诗选》读后感1
我喜欢叫醒世界的太阳,重复着光明。
——题记
午后,一缕风吹来,带来了远方田野的味道,带来了梦中阳光的明媚,坐下来,静品一首艾青先生的《光的赞歌》,感人至深……
“暴风雨中的雷声异常响,乌云深处的闪电异常亮,仅有经过漫长的黑夜,才能喷涌出火红的太阳”。是啊,那个时代,中国农村亘古的阴郁与农民无休止的劳顿,让他怎能不对未来完美生活有着执着的信念,又怎能不对那照耀四方的光明有着深深的眷恋。因为有了光明,艾青看到了“杨花飞絮的春天”,看到了“百花争妍”的夏天,看到了“金果满园”秋天,看到了“大雪纷飞的冬天……看到了中国未来的期望。光明的存在是伟大的,是威严的,它坦荡的照射人间的一切,任何贪婪无厌的人在光明的照射下便会原形毕露。光明也是无私的,世间万物在它的滋润下,蓬勃生长,它带领着我们从愚昧走向智慧,从落后走向崛起,从迷茫走向期望。不只是这样,中国人民在它的照耀下,将从小康社会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以往数次不经意间用手遮挡住了太阳,因为它刺痛了我的'双眼,让我无法看清远方的道路;我也曾试着直视它,但都以失败告终。之后,我明白了,地球上光明并不单单指太阳,它指的是“山野的篝火”“港湾的灯塔”“夏夜的繁星”……以及人心灵的善良。我们的心灵因为具有光明而闪亮,因为具有光明而睿智,因为具有光明而高尚。光明,照亮了一丝黑暗,让天空映红了笑脸,让我们照亮了世界。
因为《艾青诗选》,我的人生至此追光。
《艾青诗选》读后感2
今年暑假,我第一次和艾青同志“见面”。我便被他的诗所打动。他不像毛泽东那样豪放,也不像徐志摩那样委婉。但他有一种独特的感情,一种淡淡的忧国感,一种浓浓的爱国情。
在《吹号者》中,我看出吹号者是被黎明最早惊醒的人。天还在黑暗之中,他们就用浸着血迹的铜号吹响带着新希望的黎明。吹号者,比起那些打仗的士兵更辛苦。而他们没有任何怨言,他甚至认为这是一个神圣的事。艾青也是一位不惜生命的吹号者,他不惧痛苦和劳累,为当时社会的新希望奋斗着。
在《鱼化石》中,我读出他在“沉睡”之后发出的感慨—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一条鱼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夺去了生命。它没有被粉碎,而是保持了完整的躯体,但它只是一具化石,连叹息也没有,对外界毫无反应。
艾青就像是这样一条鱼,在灾难后沉默,但他却能在沉默后斗争,在斗争中前进。
在《我爱这土地》中,我觉出他对祖国深沉的爱。艾青通过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心中有着过多的“悲愤”、“激怒”。然而,这毕竟是生他养他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表现了艾青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跟随着艾青的.脚步,曾听到“吹号者”发出的辽远的号声。曾听到“鱼化石”发出无声的感慨。也听到“我爱这土地”的誓言。
我爱艾青的诗,因其与人民同悲同乐;我爱艾青的诗,因其诗歌的生动、凝练,同时又自然朴素;我爱艾青的诗,因其思想深刻,歌颂光明。我爱艾青的诗!
《艾青诗选》读后感3
艾青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他平实无华的文字里包含了拳拳爱国心。将华夏千年的语言文化结合在一起,化成一抹蓝色忧郁与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哀。
斯人虽已逝,但他却将"泪水"种进人们的心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这是大家信手拈来的诗句。艾青写这首诗时正国难当头,这首诗写出了他的忧郁,他那源于国民苦难的忧郁。
他用一只鸟的形象开头,在个体上面的渺小,短暂,与生命的博大形成对比。永恒之间,是为表达自己对土地最诚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
“初升的太阳,照在我头上,久久垂着,不曾抬起的头上,我们仰起那沉重的头颅,一致地,向高空呼喊:'看,我们笑得像太阳!”
他的诗就是冬日里的阳光,笼罩在中国上,照在老百姓的面庞上,这缕阳光像一把闪耀的尖刀,直捅反动派和地主们的心脏,划开封建社会的黑暗。
他的诗中,有不屈的男儿本色,有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的枯荣。土地与太阳、苦难与渴望,构成了他的诗歌。
我们应像艾青那样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把爱国之志变为报国之行。将艾青的诗传承下去,永远被我们这些后辈所歌颂。
斯人已逝,诗情永存。终其一生,始终呐喊着的艾青,唯爱与诗不可辜负。
《艾青诗选》读后感4
一缕风,从远方吹来,混着木质的芬芳和醉人的书香,令人满心愉悦。书籍里一个个文字沉淀着各式各样的故事:有铁马冰河的壮阔气势,有胡风边沙的驼铃回荡,有青山排闼的田园休闲,有感天动地的情意浓切……这些都使人沉醉于书中。
鲁迅说:“读书如打麻将,真正爱麻将的人,不是在乎赢钱输钱,而是摸着麻将的感觉。”其实,真正爱书的人也是如此。我觉得,读书重在心境。一片阳光,一品茗茶,一本反复翻过已有几分杂乱的老书,坐在阳台旁的靠椅上,听着树叶的沙沙响,足矣。
在那些有着纷繁复杂装饰的书中,我一眼就相中了你。你的外表十分朴素,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旧了。然而,我就是被这样的你,所深深的迷住了。
一个温暖却略显燥热的午后,我与你有了第一次相约。拂去你表面的尘灰,你露出了清丽的模样——一株枯树,几只飞鸟,一叶小舟,一座高山。你就是你——《艾青诗选》。
你的故事很清新,像是干净的春日枝头悄悄探出的嫩绿枝芽。同时,你又温暖的,让我在阅读时,连呼吸都不忍过重。
你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那浮躁不安的心。那看似波澜不惊的行文,却是一列翻山越岭的绿皮火车,在那外表安静的车厢里,我能够看尽人生百态。微微的酸甜苦辣,让我受益匪浅,于是我在读书笔记中留下了你的足迹。我如饥似渴的汲取着其中的水分,来滋润我荒芜浮躁的内心,让它开出一朵清丽的.花。
尔后的日子里,我又在晴朗的午后,牵着你的手坐在窗前。我看到了那名为《礁石》的组诗,这首诗让我溢满水的心,摇晃着,将那晶莹的水珠从眼睛里泼洒出来。
你说: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首诗让我更不舍得离开你。我眺望窗外,天空已微微泛黄,太阳已失去了些许的光泽。闭上眼睛,仿佛我也听到了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海浪扑打礁石的声音……
以微笑的方式生活,无论你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无论你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这也许是《礁石》给我的最深刻的启示吧。
感谢你教会我如此之思,我又想起了遇见你的那个午后,也忽然想起一句安意如的话:“邂逅一首好诗,如同在春之暮野。”
书香余韵。因为书,因为《艾青诗选》,我的青春不再苍白,我的人生从此诗意。
《艾青诗选》读后感5
自从放假以来,我们每天的阅读任务就是读艾青诗选,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这本书的大致内容也明白了作者在写每首诗时要表达的意思,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就拿《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篇文章来说,他讲述的是日中国统治下的一片黑暗,渺茫,没有未来的一个悲惨社会图景,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日中国的一种担忧。最后一段,中国,我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吗?表达了作者对日中国的同情。但我们也能看出作老对中国爆满的信心,以及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中国的面貌。这本书通过第一人称或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或是作者感受到的社会现实来强烈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观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他把自己对一件事物的追求同时。寄托到读者身上与读者产生共鸣,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写好文章的一种好方法。他在文中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极少的叙述,反而是更好的将一件事和自己的观点黄金分割式的比例好,介绍给读者。这也是整篇文章成功的一个秘诀。
总之,艾青诗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不仅仅是作者自己的观点,所以发的也是通过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旧中国的面貌下统治者的昏庸腐败,以及经过文人骚客不断的整治改革创造新中国的局面。
《艾青诗选》读后感6
每当提起艾青,或许大家对这个人没有什么深刻的了解,但却一定会想起那句朴实无华、又饱含深情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仿佛透过短短的两行字,看见了深夜里的一盏孤灯、坐在桌前满眼热泪的老先生。他将他真挚深沉的爱国之情展露纸上,穿越时空,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情操。
20世纪30年代是艾青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大气的风格,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黎明的通知》,诗体自由,尽情呼告,肆意排序,长短错落不一。这时的印象中常见“土地”、“太阳”,表现出艾青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以致胜利的美好愿望,而在1978年后,诗句变得整齐,诗风深沉,主要写充满哲理、反思人生的小诗,继续赞颂光明。
他密切关心着中国农民,献给中国农民最真切的诗情。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即是一个地主阶级叛逆的儿子,献给他真正的母亲,那个中国大地上不幸妇女的代表、一个普通农妇的颂歌。
诗人牛汉称艾青的诗“代表了一个时代。他始终生息和奋斗在一个悲壮而动荡的伟大时代,与民族和土地的忧患息息相连。从他的人和诗,我们能真实的感受到诗人在无比巨大的历史胸腔内,创造诗的生命和激情。”
然而现在,我们生活在诗人所憧憬的美好年代,应该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努力做好自己,不负前辈所期。
《艾青诗选》读后感7
一首首沉郁苍凉的诗歌从他的笔下流淌出来。在笔尖与纸的触碰与摩擦间,他对祖国、土地与人民的爱倾泻而出。字里行间他深沉地唱出了祖国与土地曾经遭受过的种种灾难。这位“太阳”与“火把”的歌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思想,他便是被人们称为“归来的诗坛泰斗”——艾青
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艾青沉重悲壮的怀念了他儿时的保姆——大堰河。大堰河是中国悲苦的劳动妇女的一个缩影。他忍受着地主们的压迫、醉酒丈夫的欺辱,同着自己一生数不完的艰难困苦含泪离开了人世。至死她口中呼唤的依旧是孩子的名字。大堰河把她孩子画的花花绿绿的“关云长”贴至灶旁。即使在梦中,他梦见的依旧是孩子娶了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喊她“婆婆”,大堰河是勤劳的,她从不抱怨什么,只是含着笑劳动,通身闪耀着中华民族坚强、勤劳的光芒。艾青在表达自己对昔日保姆的怀念与不舍时,也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人民的多灾多难,以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展望。
艾青在法国留学时,受到了象征主义的养分,在他的诗歌里,意象十分丰富。艾青对“光”“黎明”这一系列代表新生的意象有一种特殊情感。在那个国土沦陷、民族危亡的`关头,他满怀对祖国的挚爱与对胜利的渴求,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对新世界的展望。“光”是温柔的、是明亮的,象征着知识、智慧与自由土地,象征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及辛勤劳作于土地上的人民。
太阳也是作者抒发自己情感的一个主要载体,在不同时期,艾青使太阳的形象也有着不同的风采。在20世纪30年代,诗人用它揭露和控诉这个畸形的社会,抒发了自己的不满与愤怒,在抗战前夕则用它激励全国团结一心,觉醒起来,投入战斗,争取胜利,在人们奋起抵抗时,诗人用太阳表达自己欢喜,兴奋的心情。太阳亦是中国光明前途、革命必胜信念的象征。“太阳”的到来则代表了新的希望与生机。
诗人艾青作为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时刻用他的笔提醒人们一定要奋起抗战,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他的笔触细腻,唱响了无数人的内心世界。在诗歌中,他把叙事、对白与抒情有机结合到了一起。不拘一格的自由书写与歌唱使他获得了自己的语调,是一次“语言的解放”。
艾青以“民族的忧患为己任”的写作主场,把诗歌与显示相结合。他对民族的痛苦与希望的歌唱,唤起了一个时代的巨大共鸣。因此艾青的诗歌对人们而言,也极具感召力。中国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被称为“艾青的时代”。
《艾青诗选》读后感8
提到中国的现代爱国诗人,我会第一个想到艾青以及那他那首脍炙人口的《我爱这片土地》,这首诗的后两句每次都能使我为之深受震撼,这首诗也成了他不朽的名篇。
但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艾青的了解不是很多,仅限于这些。当我阅读他的第一首诗《透明的夜》时,我并不是很喜欢他的诗,甚至有一些反感他的诗风——我喜欢昂扬向上的诗风。我甚至想过弃书,但是迫于某种压力,我还是读了。在往下读的过程中,我的态度渐渐发生了改变。
第一个改观出现在《我的父亲》那一篇。作者情感地表达非常自然,刻画的父亲的这一形象非常鲜明。我仿佛看见了他的父亲,那个温和忠厚却又平凡庸碌,进步却又固步自封的地主。紧接着是和《他死在第二次》,我不禁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也慢慢能欣赏起作者忧郁的诗绪。这种忧郁浸透了诗人的灵魂,是构成他是个艺术特性的要素之一。在这种忧郁里,诗人对祖国人民深沉的爱才更深刻的表现出来。
他的诗大部分创作在建国之前,那时战乱频发,民不聊生。这就让我不禁想到了现在的我们,作者在当时战乱的.年代,拿起了笔,激励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为神圣的国土而英勇斗争。而如今战乱年代已离我们远去,身为新时代的中华儿女,可能思考一些远大的问题太过于遥远,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这最美好的年华里,努力奋斗,不辜负自己,拼尽全力,尽可能的为实现自己的梦想,然后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报效祖国!
《艾青诗选》读后感9
我爱艾青的诗,不仅是因为诗美,字里行间藏不住爱国的愤慨!涌进我的心,我的脑海,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我爱艾青的诗,最爱的是这一首《向太阳》。这首诗是在艾青从战火纷飞的北方回到武汉,满怀对战争胜利的希望与期盼而作的,“向太阳”的标题让人联想:昏暗的过去,新晋的希望,光明的未来!主题一目了然。
他起来,不仅是一个人在刚起时,看到远方的太阳,而是一个切切实实的,刚经历了战争的人民,看到希望的曙光,毫不夸张做作的语言,却是那么深刻,刻进我的内心。
他来到了街上,街上是多么和谐,有了色彩,“早安呵”,艾青不忍心打扰这份黎明。他又回想起“昨夜”的`痛苦,经这一反衬,沉重感仍未消失,反而加重,也令读者更加好奇,耐人寻味。
他回忆起了昨天。是多么痛苦,无止息的战争,残酷的杀戮,毫无自由可言,这困住了他,折磨着他,他无能为力,他替那些无辜的生命哀嚎!也只能哀嚎。文章是他最真切的情感,真挚的悲伤喷涌出来,灵魂永远歌颂,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他期待黎明的到来!我与他一同盼望着,诚切地盼望着……
黎明终于到来!他含着热泪描绘了城市的工业,他心情激动!
这落后的人民崛起了,这钢筋煤油的气息比什么都香。
我所读的《艾青诗选》,就是艾青精神与意志的集中,是再简洁不过的语言,也是品味不尽的意味。
《艾青诗选》读后感10
或许处处碰壁,或许一生不得志,但我仍会“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题记
春风十里,夏花百里,秋雨千里,都不如你——《艾青诗选》!
我很喜欢艾青的现代诗,总觉得那些沧桑的字眼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抛掉一切无用的矫饰,艾青从古诗烦琐的字数、行数等束缚中解放了出来。因此,他所表达的情感显得更为深挚,直抵读者的内心。任时光骏马飞速的奔腾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句诗在我记忆的天地里永存。
从感人至深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令人读来感觉昂扬向上的《向太阳》,再到时时刻刻体现着自己希望——为祖国尽一份力的《煤的对话》,无不反映着诗人希望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像麻绳一样凝结在一起,为自己的祖国尽心尽力的愿望。
几千年来,从屈原写下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开始,“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一直是文人骚客所讴歌的对象。在艾青的诗里,我们看不到像“黄河在咆哮”那样的战斗力,但它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更接近人们的生活,更易激起人们的共鸣。
曾经的我认为百无一用是书生,因为在动乱的年代里,不需要用纸笔书写干秋。然而,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觉我错了:正是由于战乱,正是由于人心不稳,才应该在这样的日子里有人以另一种方式激励着人们奋斗前进。报国并不一定要披挂上阵,马革裹尸,不是吗?
《艾青诗选》读后感11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篇写于1938年的诗歌,满怀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假如”的开头、“鸟”的泛指,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都流露出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作者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用笔唤起民族精神的艺术追求,使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艾青写得好诗还有很多,几乎每一首诗都可以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艺术”,当然这“艺术”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情怀,都有着向上的力量。《吹号者》体现无私的奉献,不畏牺牲的精神;《启明星》追求光明,厌恶黑暗的'愿望,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善良、坚忍、勤劳的含义。他的诗如同寒冬里的一束阳光,照在动乱的大地上,照在久经风雨的脸上,如此的温暖!他的诗宏壮激昂,直击人心!他写得诗给了压抑已久的人们带来了希望,给祖国千千万万的青年带来了动力。犹如寒冬里的火,照亮了大地,温暖了人心。这是鼓舞人心的乐曲,是撕裂黑暗的尖刀,刺破了黑暗,发出人们不屈的怒号!
他的诗色彩斑斓,用浓墨重彩发泄胸中的郁气,血红、土黄、青灰、雪白、暗绿、蓝色,五彩炫耀却不光夺眼目。光与影的交错变换,写实和象征交织,仿佛一卷慷慨淋漓又韵味悠长的水彩画。独特视角的刻画,细腻哲思的融入,都承载着他对民族命运深情的关怀,如同那面直率的镜子,给人无限的启迪。
轻轻合上这本《艾青诗选》,通篇朴实无华的修饰,看似平凡的话语,仿佛都在诉说这个民族曾经经历的苦难。土黄色的封腰、豆绿色的背景、墨青色的枝叶,仿佛都在诉说着那段炮火纷飞的年代,一位革命作家对祖国的赤诚之爱,是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爱得深沉的自然流露,深刻的忧患意识,博大的历史襟怀,略带“忧郁”的感情色彩,却如“誓词”般的庄重,仿佛中华大地千万儿女共同对命运发出了呐喊。艾青,不只诗写得好,他的情操、情怀、精神都需要我们慢慢的品味。
《艾青诗选》读后感12
我喜欢叫醒世界的太阳,重复着光明。
——题记
午后,一缕风吹来,带来了远方田野的味道,带来了梦中阳光的明媚,坐下来,静品一首艾青先生的《光的赞歌》,感人至深……
“暴风雨中的雷声特别响,乌云深处的闪电特别亮,只有通过漫长的黑夜,才能喷涌出火红的太阳”。是啊,那个时代,中国农村亘古的阴郁与农民无休止的劳顿,让他怎能不对未来美好生活有着执着的'信念,又怎能不对那照耀四方的光明有着深深的眷恋。因为有了光明,艾青看到了“杨花飞絮的春天”,看到了“百花争妍”的夏天,看到了“金果满园”秋天,看到了“大雪纷飞的冬天……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光明的存在是伟大的,是威严的,它坦荡的照射人间的一切,任何贪婪无厌的人在光明的照射下便会原形毕露。光明也是无私的,世间万物在它的滋润下,蓬勃生长,它带领着我们从愚昧走向智慧,从落后走向崛起,从迷茫走向希望。不只是这样,中国人民在它的照耀下,将从小康社会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曾经数次不经意间用手遮挡住了太阳,因为它刺痛了我的双眼,让我无法看清远方的道路;我也曾试着直视它,但都以失败告终。后来,我明白了,地球上光明并不单单指太阳,它指的是“山野的篝火”“港湾的灯塔”“夏夜的繁星”……以及人心灵的善良。我们的心灵因为具有光明而闪亮,因为具有光明而睿智,因为具有光明而高尚。光明,照亮了一丝黑暗,让天空映红了笑脸,让我们照亮了世界。
因为《艾青诗选》,我的人生至此追光。
《艾青诗选》读后感13
早上起床,我起来拉开窗帘,打开窗户,外面正下着雨,下面还有两三个打着雨伞,微小的像米粒一样的人,东一个西一个,让我不禁想到了前几天看的《艾青诗选》中有意思的一篇小短诗:
“雨天,不让大家衣服淋湿;
晴天,我是大家头上的云。”
这是《伞》中的一个小片段,这样一个简短明了的小诗,却让我映象如此深刻,短短的几句话中就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艾青的.诗非常俱有画面感,他描写出来的东西好像就在我的面前一样,他的诗是对照真实的人物、事件、物品写下来的,又正是因为这个真实性,才更好的表达了他内心的丰富情感,有时他的悲伤,他的快乐,他的期待都流露在了这一行行的文字中,甚至是在读的时候也会被他那多彩的情绪给传染了,在他悲伤时会为他的遭遇而愤愤不平,在他高兴的时候会想为他欢呼。
对于镜子来说“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有人躲避它,因为它直率;甚至会有人,恨不得把它打碎。”当我读艾青这首诗时,我觉得他很幽默,但不同的人看着又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人看着会特别心酸,为什么会那么真实呢?基于真实情况,艾青的诗又反应在了一些日常生活上我们或许不会去注意的一些事情上。
艾青的诗歌是形象派的,里面有日常生活,革命战斗的精神,丰富的艺术描写手法成就了他诗歌的特点。
艾青的诗还具有象征性,从《火把》中就能看出来,“这一具具的火把象征的正是那革命的热情”。
《艾青诗选》一本非常好的书,它并不亚于其他的或是小说,却有一股自己独道的风味。
《艾青诗选》读后感14
一开始读这本书时觉得挺无聊,心不在焉翻看了大半本,在百度上搜了下艾青这个人,才对她有了些许了解。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她的成名之作,所以在诗集中排于首位,这首诗是艾青真正把思想感情融入民族生活大地的重要转折点。我认为大堰河就像中国农民的化身,就像一个宽厚、仁爱、纯朴、坚韧的母亲,生来无名,被套枷锁,仍将最无私的爱给予了她的乳儿,艾青从她愚昧与善良、勤劳与卑微相交织的历史性格中,深刻洞见了中国农民的宿命,并且由此激发出了对人类普遍生存境遇的巨大怜悯。
我比较喜欢艾青的《向太阳》,我认为这首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高度热情和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信心,全诗贯穿着一个总体的象征形象,那就是太阳,以太阳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希望,从“我”——一个饱经忧患的知识分子的角度,采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抒发抗战高潮到来时的激奋之情。
我发现艾青的诗歌都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以凝结成形象,比如在《雨巷》中,通篇描述意象,用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与视觉冲击感。
读艾青之诗,品艾青之心,赞艾青之情,《艾青诗选》——你值得拥有。
所谓梦想,就是拼尽全力为之奋斗的东西。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可能思考一些远大的问题太过遥远。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在这样的美好年华中努力学习,尽力做到为着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然后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真正的国之栋梁。
《艾青诗选》读后感15
《艾青诗选》是艾青的诗选集,是诗人艾青经过“五四运动”写的。诗歌中,有对人民疾苦的倾诉,也有对战士们奋战的歌颂。
如《我爱这土地》,作者用一只鸟的形象来开头,比喻自己的渺小,生命的短暂与大地的永恒,表达出作者对大地真挚的爱。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不停地为祖国大地而歌唱。
读《向太阳》这首诗,我能感受到艾青创作这首诗时崇高而激越的情感。诗中的太阳意味着一种自由,一种解脱。抗战时期,人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时候人们都渴望解脱,自由。终于有一天,温暖而明亮的太阳升起 ,人们得到了自由。他们希望这太阳永不泯灭,社会不再黑暗。
我希望更多的诗人能有像艾青一样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和根基。
《礁石》中“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的扑过来”象征着诗人不断面对着“海浪”的袭击却不屈服的坚强意志,也象征着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可它仍微笑面对海洋,这是一种自信一种坚定!
我喜欢艾青的诗,因为他表现了对国家的忠贞。我喜欢艾青的诗,因为他表现了对人民的担忧,我喜欢艾青的诗,因为他同我们一样热爱着土地与人民!
艾青的精神带领我们前进,带领我们冲向未来!
【《艾青诗选》读后感】相关文章: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05-24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5篇11-10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5篇)11-29
艾青诗选的读后感12-19
《艾青诗选》读后感07-07
《艾青诗选》读书心得11-01
读《艾青诗选》有感01-29
【热】《艾青诗选》读后感03-30
《艾青诗选》读后感【推荐】03-30
《艾青诗选》读后感(7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