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徐常青教授报告会有感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特级教师徐常青教授报告会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xx年11月28日有幸跟学校领导、同仁十人一起到莒县一中听取来自教育部教师培训专家组成员、天津市特级教师徐常青教授所做的有关教育与新课改的报告,给人全新的感觉,感触颇多。
报告以《生命的列车》PPT开场,把每位教师比作生命列车上的一名乘务员,将这列列车上发生的唯美故事娓娓道来,让人听的如醉如痴。整个报告会精彩纷呈,徐教授才华横溢,纵论教育、教师、教学、课程,并聚焦课堂关注校本,从实际教学案例出发,观点鲜明,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并且妙语连珠,语言诙谐幽默,激情四溢,在场的所有老师都为之感染,在受教中引发思考……
教师是广闻博览的杂家,是职业读书人,终身学习者。教师≠知识,但教师应该拥有知识。徐教授首先给教师以全新的定义,然后对于教师的教学理念给予了全新引领,“教育是爱吗”?时下的教育是一厢情愿的教育,教师以为的教育学生爱,而学生不懂得去爱,所以就造成了,教育中教师的一厢情愿,爱比被爱更幸福,教师应该是教会别人爱比被爱更幸福的人,教师不是给予学生爱,而是要唤醒学生的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这句话对于每一位老师都不会陌生,并且都信奉为真理。但徐教授认为,当生命诞生,无论你采用什么手段都无法阻止他的走向,这就是人本主义,教育要停留在兴趣上教师就不是专业教师。欧洲的教育理念也认为,“学生明天的需要就是教育”,所以应该说“责任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只能是“启蒙老师”。也真因为此,“中国要做负责任的大国”,由此可见,责任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教育成功的标志不是教出了多少清华、北大学生,而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育不要太累,要在1%的灵感上做文章,不要再99%的汗水上下功夫,教师是在“改造”而不是在“制造”;今天教育最大的失败是什么?是离开学校就不再读书,所以说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终生学习的人。全新的观点,不能不引发教育人的思考。
教师是什么?教师应该是一个广闻博览的杂家,是“职业读书人,终身学习者”,是“学生心智模式的改变者,未来远景的勾画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能够读懂学生,但看不透学生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指向学生心灵深处,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并把这一愿景向最美好的方向规划。这是徐教授对教师的观点。为什么说读懂但看不透学生呢?徐教授以《卡瑞特的日记》里老卡瑞特的一句话给予了完美的解释:“是人都说我神奇,培养了你。其实不然,至今我还没有发现完你的神奇。”温总理的老师肯定没有把他当总理来培养,否则他可能当不了总理,教师应永远对学生充满期待,期待是最大的爱。
什么是教学?徐教授认为教学就是与之探索的伴随中教给学生怎样学,其重在学,应提倡“以学定教,以学观教,以学论教”,教学既是技术,更是艺术,教是为了不教。由原来的“听课、评课”到现在的“观课、议课”的转变,就足以说明教学理念的转变,真正体现学为主体的理念。此外,徐教授关于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视域敏感区和行走路线图的研究成果,反映了老师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关心与尊
重,也让我受益匪浅。
如果教育是一项产业,那么教育的产品是什么呢?现场的老师们也都众说纷纭,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是“学生”。对此徐教授观点异常鲜明,产品是课程!是优质课程、精品课程、为学生服务的课程,学校的一切活动皆课程,所以校园处处有教育。
在聚焦课堂,关注校本环节,徐教授提出了来自课堂上的一个事实: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举手?这是实际教学中是一个非常真实也令每一位老师头疼的问题,相信每一位一线老师都遇到过,对此徐教授给予了清晰的剖析:“孩子不举手是我们教出来的”,先举手的孩子会在我们的手中由“先进”变成“先烈”最后变成“先驱”,“ 是我们老师伤害了举手的孩子”,我们在课堂上的成功应该是让孩子大胆的想,勇敢的说,课堂上的教师不要过早的作评判,要尽可能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我们的孩子真的没有创造力了吗”?不,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们教会他学习了吗?一个优秀的教师是知道孩子会什么而不是知道他不会什么,从而在会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要知道“对牛弹琴不是牛的错”。徐教授 诙谐幽默的语言之中引发大家深深的思考……
【特级教师徐常青教授报告会有感】相关文章:
教授英文推荐信06-08
给医院教授的感谢信01-14
教授中文推荐信12-15
教授推荐信15篇11-24
夏令营教授推荐信11-21
出国教授中文推荐信05-07
观摩特级教师教学心得体会03-30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03-12
大学教授推荐信13篇02-14